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C-反应蛋白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对38例高血压脑出血组、40例健康对照组及40例高血压病组患者的血清进行C-反应蛋白含量检测,同时在脑出血组根据不同出血量≤20 mL、21~49 mL、≥50 mL分成3组,分别测定C-反应蛋白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脑出血组中C-反应蛋白含量(14.38±4.96) mg/L,高于正常对照组(7.17±3.41) mg/L和高血压病组(11.02±1.62) mg/L(P<0.01),脑出血组中不同出血量C-反应蛋白含量不同≤20 mL(12.26±1.13) mg/L、21~49 mL (14.61±2.56)mg/L、≥50 mL(16.31±1.21 mg/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C-反应蛋白含量明显升高,且出血量越大,C-反应蛋白含量越高,C-反应蛋白含量可作为脑出血患者病情判断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组,单纯降压治疗为对照组,降压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为治疗组,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反映内皮功能的循环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内皮素-1(ET-1)的变化.结果:共有101例患者完成研究,其中对照组52例,治疗组49例.经12周治疗后,治疗前后两组血清hs-CRP(对照维:2.93±1.47 mg/L vs 2.45±0.82 mg/L,P<0.05:治疗组:2.92±1.51 mg/L vs 1.54±0.45 mg/L,P<0.01)、SICAM-1(对照组:116.35±47.41 ng/ml vs 97.68±30.22 ng/ml,P<0.05:治疗组:117.73±45.41 ng/ml vs 78.53±26.12ng/ml,P<0.01)及ET-1(对照组:70.64±9.74 ng/ml vs 66.64±9.58 ng/ml,P<0.05;治疗组:73.32±7.38 ng/ml vs 57.21±8.14 ng/ml,P<0.01)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维收缩压(125.3±14.2 mmHg vs 118.6±12.7 mmHg,P<0.05)、舒张压(85.5±12.5 mmHg vs 80.5±10.5mmHg,P<0.05)、hs-CRP(2.45±0.82 mg/L vs 1.54±0.45 mg/L,P<0.01)、SICAM-1(97.68±30.22 ng/ml vs 78.53±26.12 ng/ml,P<0.01)及ET-1(168.54±55.71 ng/ml vs 127.78±36.53 ng/ml,P<0.01)水平下降更明显.结论:本研究表明阿托伐他汀能明显减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并改善患者的内皮功能,从而育助于降低患者血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尿酸,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T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探讨血清尿酸,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T是否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危险因子.方法:对明确诊断的50名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及62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进行研究,测定血清尿酸,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T的水平,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组血清尿酸,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T的水平分别为[(395.290±76.1742)umol/L,(12.838 16.775)mg/L,(0.207 0.339)ms/L]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303.41 50.132)umol/L,(2.951 1.664)mg/L,(0.052 0.009)]ms/L,P<0.01],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尿酸与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r=0.313,P<0.01).血清尿酸水平与肌钙蛋白-T也呈正相关(r=0.376,P<0.01).结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尿酸,C-反应蛋白及肌钙蛋白-T浓度明显升高,血清尿酸,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T或许可作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geme,KD)惠儿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前后心肌肌钙蛋白Ⅰ(cTn Ⅰ)和C-反应蛋白(CRP)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58例川崎病患儿,其中合并冠状动脉病变者12例,无冠状动脉病变者46例,于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前后采血测定血清肌钙蛋白Ⅰ、C-反应蛋白.结果 合并冠状动脉病变(CAL)组治疗前cTnl、CRP浓度值分另q为(1.13±0.27)ng/mL和(66.63±17.13)mg/L.与其治疗后cTnI(0.93±0.08)ng/mL,CRP(59.58±13.97)mg/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无冠状动脉损伤(NCAL)组治疗前cTnI、CRP浓度值分别为(0.66±0.23)ng/mL、(40.52±7.10)mg/L,与治疗后cTnI(0.15±0.16)ng/mL,CRP(17.85±4.43)mg/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清肌钙蛋白Ⅰ浓度与CRP呈正相关(r=0.731,P<0.01).结论 血清肌钙蛋白Ⅰ和C-反应蛋白检测可为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提供重要参考,动态检测cTnI、CRP有助于KD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5.
莫军  肖荣琼 《中外医疗》2016,(9):179-181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和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随机选择2015年1—8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8例,其中急性加重期56例(试验组)和稳定期42例(对照组),检测其血清C-反应蛋白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 试验组C-反应蛋白(61.4±10.46)mg/L、血浆纤维蛋白原(5.9±1.15)g/L,对照组C-反应蛋白(8.2±3.62)mg/L,血浆纤维蛋白原(3.8±0.41)g/L,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C-反应蛋白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P<0.01).结论 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可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感染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的指标之一.C-反应蛋白检测值为(8.2±3.62)mg/L.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脂联素与脑钠肽相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及高血压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其与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71例,分为单纯高血压组(36例)及合并心律失常组(35例).测定血清脂联素、BNP、CRP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合并心律失常组[(0.977±0.340)mg/L]及单纯高血压病组[(1.977±0.990)mg/L]脂联素浓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6.451±1.972)mg/L](P<0.01),合并心律失常组脂联素浓度显著低于单纯高血压组(P<0.01).合并心律失常组及单纯高血压组BNP、CRP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合并心律失常组BNP、CRP浓度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1).单纯高血压组及合并心律失常组血清脂联素与BNP、CRP均呈负相关.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清脂联素降低、CRP及BNP水平升高,合并心律失常的高血压患者上述指标改变更为显著.血清脂联素与血清BNP、CRP呈负相关.脂联素可能与高血压病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的慢性炎症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对64例稳定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统计分析慢性炎症的标志物-血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心绞痛及心力衰竭)的关系.结果:64例患者中有28.1%(18/64)的患者CRP超过正常值(正常值为<5 mg/L),平均血CRP12.61 mg/L±4.81 mg/L(5.90 mg/L~21.4 mg/L).其中有心血管疾病患者27例,无心血管疾病患者37例.心血管疾病组的CRP(7.79 mg/L±6.61 mg/L)明显高于无心血管疾病组(2.14 mg/L±3.59 mg/L)(P<0.01).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证实:CRP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致病因素.结论: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确实存在慢性炎症;慢性炎症与心血管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与普通支原体肺炎患儿的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并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客观参考指标.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0年5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30例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设为研究组;另外选取同期住院就诊的33例普通支原体肺炎患儿,设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儿C-反应蛋白含量,并做好对比.结果 研究组C-反应蛋白含量为(40.4±2.7) mg/L,对照组C-反应蛋白含量为(15.7±1.3)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反应蛋白能够应用于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检测,并能作为该病诊断的参考性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急诊鉴别诊断伴腹痛急性主动脉夹层(AAD)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健康对照者(对照组)、伴腹痛的AAD患者(ADD组)、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腺炎组)及其他外科急腹症患者(急腹症组)各2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MMP-9、脂蛋白(a)[LP(a)]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AAD组的血清MMP-9水平为(1 352±415)μg/L,对照组为(127±87)μg/L,胰腺炎组为(768±239)μg/L,急腹症组为(244±90)μg/L,AAD组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的hs-CRP水平为1.7(3.6)mg/L,AAD组为22.5(33.3)mg/L,胰腺炎组为20.9(26.1)mg/L,急腹症组为21.3(29.7)mg/L,对照组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AD组、胰腺炎组、急腹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LP(a)水平为(50±23)mg/L,AAD组为(395±49)mg/L,胰腺炎组为(383±68)mg/L,急腹症组为(360±46)mg/L,对照组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AD组、胰腺炎组、急腹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伴腹痛AAD患者的血清MMP-9水平高于急性胰腺炎和其他急腹症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联合测定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早期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双抗夹心免疫发光法测定血浆PCT含量,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浆CRP水平,对51例ISS≥16分的发生细菌感染的多发伤患者(感染组)伤后,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和46例伤后早期未并发感染的多发伤患者(未感染组)分别进行血浆PCT和CRP水平的测定.结果对照组PCT和CRP值分别为(0.80±0.19)ng/mL和(1.10±0.31)mg/L;感染组PCT和CRP值分别为(35.25±14.61)ng/mL和(46.86±18.59)mg/L,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未感染组PCT值为(1.35±0.33)ng/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感染组CRP值为(41.29±16.30)m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PCT与CRP联合测定可为严重多发伤患者早期细菌感染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脑脊液中白介素-6(IL-6)含量变化及其与出血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120例脑出血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人群脑脊液中IL-6的含量,其中出血量为10~29mL组45例,30~49mL组40例.50~60mL组35例.同时对出院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评定,观察比较IL-6含量对脑出血预后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组脑脊液中IL-6含量明显升高(P<0.05);B组较10mL以上组显著升高(P<0.05).但低于C组(P<0.05).同等条件下脑出血患者脑脊液中IL-6含量越高,NDS越下降(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早期血清中IL-6含量明显升高,出血量与其后的生活质量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丹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0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麝香保心丸加基础治疗组及基础治疗组,应用免疫比浊定量测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血清C-反应蛋白麝香保心丸治疗组由(28.4±4.62)mg/L降至(12.58±3.97)mg/L,对照组由(27.8±5.8)mg/L降至(18.4±4.26)mg/L,经统计学处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降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可能是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机理.  相似文献   

13.
吴凯  何泮  廖蔚茜 《广东医学》2007,28(8):1350-1351
目的 观察化痰安神熄风法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临床症状、血压、血清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方法 将6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8周.监测临床症状、降压效果、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5%和6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改善收缩压(SBP)负荷值观察组较对照组好,观察组血清C-反应蛋白及血脂水平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化痰安神熄风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能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改善患者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CHD)患者不同状态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的变化.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3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18例及健康对照(HC)50例的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的水平.结果 各组hs-CRP分别为6.29±1.79 mg/L(SA组),8.66±2.03 mg/L(UA组),8.49±2.49 mg/L(AMI组),2.09±0.59 mg/L(HC组);IL-6分别为0.907(0.811~1.214)ng/L(SA组),1.043(0.933~2.642)ng/L(UA组),2.062(0.963~2.462)ng/L(AMI组),0.264(≤0.221~0.364)ng/L(HC组).病例组CRP、IL-6均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两两比较,CRP、IL-6:UA组>SA组(P <0.05),AMI组>SA组(P<0.05),而UA组与AMI组差异无显著性;CRP 与IL-6呈正相关(r=0.817,P<0.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存在细胞因子的改变,且病情越重,细胞因子水平越高,可能与其血管内皮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学亚型C-反应蛋白水平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不同病因学亚型患者不同时期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 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0例,按照TOAST分型分为5个亚型组.所有入组者于发病1周内及3个月后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测定.结果 所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不同时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1周之内为(53.4±25.6)mg/L,3个月后为(25.2±9.2)mg/L)].在5个病因学亚型组中,心源性脑栓塞组1周之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较其他亚型组高[(77.4±20.6)mg/L)],其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组[(61.5±25.6)mg/L].在随后3个月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浓度明显高于其他亚型组[(30.8±6.7)mg/L].结论 发生缺血性脑卒中3个月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组血清C-反应蛋白仍呈持续性增高,提示动脉粥样硬化炎症的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16.
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超敏C-反应蛋白(his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检测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2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并与46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和急性脑梗死组血清HCY含量分别为(11.10 ±1.60)μmol/L、(17.20±2.20)μ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50±1.10)μmol/L,P<0.0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和急性脑梗死组血清Hs-CRP含量分别为(10.58±3.45)mg/L、(12.36±3.74)m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25±2.00)mg/L,P<0.01.结论 HCY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Hs-CRP可能与脑梗死的大小及预后有关,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干预和防治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早期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检测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救治的64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是否出现感染分为观察组(有感染,32例)和对照组(未感染,32例)。检测两组患者入院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清PCT及CRP水平,通过比较血清PCT及CRP水平变化及患者PCT与CRP阳性率来评估其对检测严重多发伤患者是否出现感染的临床价值。结果入院5d、7d后观察组CRP水平(157.82±42.38)mg/L、(167.82±40.23)mg/L均较对照组(108.64±32.11)mg/L、(112.30±28.93)mg/L显著较高(P<0.05)。随着入院时间的推移,两组患者血清PCT水平均呈上升的趋势,观察组入院5d、7d后PCT水平为(29.73±17.64)ng/mL、(36.58±12.64)ng/mL较对照组(1.55±0.27)ng/mL、(1.63±0.37)ng/mL显著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1周PCT及CRP阳性率为93.75%、90.63%均较对照组12.50%、18.75%显著较高(P<0.05)。结论严重多发伤早期感染患者会出现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水平的异常增高;因而,测定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水平对临床上判断严重多发伤患者是否并发早期感染具有一定的检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检测60例无明显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老年EH患者的hs-CRP、NT-proBNP的水平;其中29例合并左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LVH组),31例无LVH(无LVH组).结果 LVH组hs-CRP、 NT-proBNP、LVMI分别为(6.5±2.7)mg/L、(1019±228)pg/mL、(142.1±18.3)g/m2,与无LVH组[分别为(3.0±2.0)mg/L、(410±187)pg/mL、(101.7±14.2)g/m2]相比均有差异(均P<0.01).老年EH患者LVMI的独立相关因素有hs-CRP(r=0.541,P<0.001)和NT-proBNP(r=0.732,P<0.001).hs-CRP与NT-proBNP呈显著正相关(偏相关系数r=0.294,P=0.024).结论 hs-CRP、NT-proBNP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发生或发展相关,二者可作为评价老年HE患者危险分层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冠脉介入的影响,观察C反应蛋白的变化,评价其对远期预后影响.方法:选择42例急性心梗并行急诊冠脉介入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心梗的基础上加替罗非班400mL,12mL/h.对照组常规应用抗心梗治疗.测量治疗前后两组病人血清C反应蛋白的含量,从而衡量病人心肌损伤影响.结果:治疗4周后,对照组C反应蛋白由9.5±0.7 mg/L降低至9.0±0.8mg/L,治疗组C反应蛋白由9.3±0.8mg/L降低至5.4 ±0.9mg/L,对照组内C反应蛋白降低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治疗后差别显著(P<0.01).结论:替罗非班可以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手术后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减少心肌损伤,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应用支架置入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探讨MMP-9、Hs-CR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病情程度的判断及冠脉支架置入术后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ACS46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5例,同时选择稳定型心绞痛(SAP)23例,正常对照组19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MMP-9,免疲乳胶比浊法测定Hs-CRP,随访其心血管事件半年.结果 AMI组,UAP组,SAP组及对照组血清MMP-9浓度分别为(57.43±13.72)ng/mL.(51.57±11.34)ng/mL、(35.39±10.23)ng/mL.(29.71±9.23)ng/mL,AMI.UAP组明显高于SAP及正常对照组(P<0.01),Hs-CRP分别为(7.23±2.75)mg/L、(6.77±2.59)mg/L,(2.97±1.32)mg/L,(2.32±1.26)mg/L,AMI、UAP组明显高于SAP及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MMP-9.Hs-CRP水平对ACS病变程度的判断及冠脉支架置入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