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护理程序在输液病人静脉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如何保护静脉输液病人的血管,提高护士的穿刺成功率,减少病人的痛苦。方法将护理程序应用到68例需输液治疗病人的静脉管理当中,先进行输液前评估,然后针对每一个病人的特点制定静脉穿刺计划,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收集护士及病人反馈的信息,从而不断改进输液穿刺方案。结果68例静脉输液病人共进行静脉输液1492人次,“一针见血”成功率为87.3%,病人对护士静脉输液满意率为98.5%。结论护理程序应用到输液病人的静脉管理中,尽可能地保护病人的静脉,体现了以病人为核心。由于一针穿刺成功率高,增加病人的住院满意度,也能节约护士的操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影响儿科急诊护士穿刺成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之一,也是给予病人有效治疗的一条重要途径。小儿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中一项最基本但又最重要的技术操作,如何稳、准、快、好地把治疗药物输注到病人体内,使输液技术向快捷性、准确性、安全性方面发展[1],是儿科急诊护士一直在探讨的技术操作内容。我科在工作人员有限,输液人数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为了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做出了不少努力,分析了引起穿刺失败的原因,并提出对策。现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2000年我科静脉输液37400人次,穿刺成功率为92%,穿刺失败2992人;2005年输液人次上升到103393人次,输液量增加了2.8倍,穿刺成功率提高到98%,其中70%以上输液患儿的年龄在3岁以内。通过对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制定对策,使穿刺成功率提高了6%,通过问卷调查,病人满意率从92.5%上升到98%。2穿刺失败原因分析2.1环境因素急诊场所人多嘈杂,由于患儿小,陪人多,静脉穿刺时围观者也多,再加上患儿的哭吵声,让护士产生一种紧张情绪,影响穿刺。2.2护士方面2.2.1护士工作资历较浅,技术欠熟练我科现有护士33人,平均年龄24岁。由于护理工作是一项实用性的工作,护士穿刺水平也需通过我们在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发生护理纠纷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本院门诊部2007年1月-2009年1月静脉输液过程发生护理纠纷的原因,并制订防范对策。结果发生静脉输液护理纠纷事件共68例次,其中由于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沟通及穿刺技术不足)因素40例次,占58.8%;病人因素18例次,占26.5%;护士法制观念淡薄因素6例次,占8.8%;药品因素4例次,占5.9%。结论护患沟通不足、护士责任心不强、静脉穿刺技术不够精湛,病人对治疗期望值过高,药物过敏反应及护士法制观念淡薄等是引起静脉输液护理纠纷事件的相关因素。因此,建议护士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要为病人实施告知程序,提高护士输液技能及法律意识,并在输液过程体现对病人的人文关怀,使病人在输液过程能得到安全与舒适的服务,从而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理念,对静脉输液流程再造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按传统输液流程进行输液的住院输液病人为对照组(n=40例);选择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理念,改变传统输液流程,采用分段操作的方法,由辅助护士先行挂液和输液前宣教,再由专职输液护士为其进行评估穿刺的住院输液病人为实验组(n=40例);分别对两组病人平均每日穿刺完成时间、一针穿刺成功率、病人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平均每日穿刺完成时间显著缩短,一针穿刺成功率和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静脉输液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从而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提高肾内科护士静脉穿刺水平的有效措施.方法 采取统计每日静脉穿刺成功率、专题讲座、选派输液能手对本科护士进行一对一的技术跟踪指导、每月召开静脉穿刺经验交流会等管理措施,比较实施前及实施3个月后,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病人满意度有无差异.结果 实施管理措施3个月后护士静脉穿刺水平由实施前的89%上升至96%,病人满意度由实施前的90%上升至96%,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有效的管理措施能显著提高护士的静脉穿刺水平,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张帆  陈玉萍  李玉梅 《护理研究》2005,19(2):174-176
[目的 ]提高全院护士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 [方法 ]分为成人、小儿、成人及小儿混合静脉穿刺竞赛组。先监测、统计临床每名护士的一次静脉穿刺成功情况 ,进行科内选拔 ;再参加院内竞赛 ,每名参赛人员现场直接对 10 0例门诊输液病人进行静脉穿刺。通过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 ,结合静脉穿刺操作流程评分及静脉穿刺疼痛指数评价评选静脉穿刺能手。 [结果 ]涌现出一批优秀的静脉穿刺能手 ;全院护士静脉穿刺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静脉穿刺技术方面的护理投诉由每年 3起下降为零 ;儿科护士平均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由 83 %提升至 92 % ,门诊输液区达到 97.8%。 [结论 ]竞赛活动提升了护理专业的技术价值 ,巩固了专业思想 ,增强了护理人才队伍的生机与内在活力 ,塑造了良好的专业形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评判性思维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4月在神经外科工作的护士进行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运用评判性思维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进行分析、判断、制定与落实相应护理措施,观察实施评判性思维培训后患者的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对护理人员进行静脉输液评判性思维的培训后,患者的静脉穿刺成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培训前明显提高.结论 对护士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实施评判性思维培训可有效提高护士的穿刺技能,减少输液肿胀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静脉穿刺训练量化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了满足病人的需求,提高护士静脉穿刺能力.方法护理部拟订学习、训练计划,统一规范操作程序.以各护理单元为小组进行学习训练,训练前后分别进行理论知识及操作的考核,并记录百针穿刺的训练结果.结果214名参加静脉输液训练的护士,90%以上认为目标化教学训练方法灵活新颖、印象深刻,提高了静脉输液穿刺的能力.理论与操作考核成绩有了比较大的提高.训练前后理论知识考核比较,并对考核结果进行χ2分析统计显示训练后成绩明显高于训练前,两组对比(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训练前后静脉输液考核比较结果进行χ2统计,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尤其训练后成绩100分者达到22名(10.3%),90分以上者达到172名(80.4%);训练前后静脉输液考核标准扣分分布情况比较,训练前被扣分的人数为140名,占参加训练总人数的2/3,而训练后被扣分人数仅为74名.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6.525,P<0.001);"静脉穿刺"成功率记录结果显示出穿刺技术是薄弱环节,提示护理人员应加强对病情危重、一级护理病人的穿刺技术.结论在年轻护士中运用目标化教学与多种多样管理形式是必不可少的,本研究结果充分证明应用目标化教学在"静脉穿刺"量化管理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患者静脉穿刺困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以提高穿刺的成功率.方法 收集240例静脉穿刺困难的神经内科患者,认真观察患者的病情及周围静脉情况,查阅相关资料,细致分析可能的原因,提出护理对策并对本科护士进行培训.结果 神经内科患者出现静脉穿刺困难的主要原因为高血压血管硬化、末梢循环差、长期应用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患者躁动不合作重复穿刺率高对血管的破坏、患者感觉缺失液体外渗不易发现、营养不良致肢端水肿、局部淤点淤斑影响穿刺成功、静脉炎静脉痉挛影响穿刺、护士缺乏逆向思维、缺乏保护血管的长期计划等.对策为对护士进行专项的培训,注重对血管的评估避免盲目穿刺、应用特殊药物密切观察、应用浅静脉留置针、逆向穿刺、躁动患者适当约束、患肢输液注意要点、水肿等特殊皮肤穿刺技巧、正确的穿刺及拔针技巧减少对血管的破坏、及时处理输液外渗所致皮肤问题、危重患者应用深静脉置管、培养护士逆向思维、建立保护血管护理指引等.结论 全面了解神经内科患者静脉穿刺困难的原因,掌握相关对策,且在临床实践中注意对护士的培训,提高穿刺技术,可进高神经内科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门诊输液室小儿静脉穿刺难点分析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门诊输液室小儿静脉穿刺中存在的管理难点,有针对性开展护理管理工作.通过提高护士的小儿静脉穿刺技能,运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肢体约束被、彩色固定板先固定后穿刺、改良式修眉刀备皮等方法提高小儿静脉穿刺配合度,建立小儿温馨服务机制,有效提高了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以上管理措施的实施,提高了科室护士的整体穿刺水平和自信心;提高了小儿静脉穿刺配合度和工作效率;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减轻了护士的心理压力及护患纠纷的发生.科室患者满意度从90%上升到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