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根据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特点,总结历代医家治疗肝病的经验,发现疏肝法在肝病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论述了调气疏肝法、清热疏肝法、暖肝疏肝法、通络疏肝法、柔肝疏肝法、健脾疏肝法等常用疏肝法的配伍特点、适用证、组方用药规律、代表方药及应用注意。  相似文献   

2.
介绍陆为民运用疏肝和胃法、疏肝健脾法、疏肝清热法、疏肝化痰法、疏肝通络法治疗脾胃病的验案,并探讨疏肝法应用的临床依据及其配伍应用经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肝病的治法大致有7种,即疏肝、调和、泻肝、滋养肝肾、潜阳、平肝、养血柔肝。①疏肝是肝病治疗的最主要的方法,代表方剂为柴胡疏肝汤。疏肝法中包括疏肝理气、疏肝解郁、疏肝和胃、疏肝健脾等具体方法。疏肝最常用的药物有:柴胡、香附以及青皮、枳实、郁金、川楝子、厚朴等。  相似文献   

4.
该文通过查阅文献,从病机、针刺方法、疏肝调神针法理论、选穴、舒适化手法等方面入手,阐述疏肝调神针法治疗慢性胃痛的经验。疏肝调神针法治疗慢性胃痛以疏肝调神为宗旨,疏肝以和脾胃,疏肝以调神,采用舒适化手法,以百会、印堂、四神聪、神庭、本神、内关、太冲、中脘、足三里为主穴,辨证配穴,使胃气通畅,气顺则不痛。  相似文献   

5.
谈疏肝类方     
<正> 疏肝方剂繁多,临床应用甚为广泛,因此加强疏肝类方的研究,不仅可以探求中医辨证选方的特点,而且对于正确应用疏肝方剂,颇具要义,值得重视与研究。四逆散为疏肝的基础方剂。始见于汉代《伤寒论》,原治少阴病阳郁四逆证,故名四逆散。由柴胡、枳实、芍药、炙甘草组成。方中柴胡、枳实疏肝理气以顺肝用,芍药养血敛阴以补肝体,炙甘草益气健脾,以防肝病传变。组合成方,具有疏肝理脾之功。适用于肝郁而见厥逆,或肝脾不和而见胸闷胁痛、脘腹胀满、饮食不思、大便泄泻者。随其病证变化,相应加减,则形成疏肝理气、疏肝健脾、疏肝养血、疏肝清热,疏肝滋阴、疏肝行血、疏肝散寒等各种不同的  相似文献   

6.
疏肝法治疗高血压病的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求疏肝法治疗高血压病的方药应用规律。[方法] 通过对疏肝法治疗高血压病相关文献的整理、归纳,建立疏肝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文献信息数据库,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分析得出疏肝法的常用方药。[结论] 疏肝法治疗高血压病用药以调理气血为主。柴胡疏肝散、逍遥散、四逆散是疏肝法治疗高血压病的核心方剂。  相似文献   

7.
马丙娥  王建华 《河南中医》2022,(8):1182-1185
王建华教授认为,瘿病的病因与七情内伤关系密切,肝气失和是基本病机,且贯穿始终,故治疗当从肝论治。王教授认为,养阴疏肝以治气瘿,方用逍遥散、一贯煎加减等;疏肝为本以治瘿痈,方用小柴胡汤、柴胡疏肝散等;疏肝行气、祛痰化瘀以治石瘿,同时注重扶助正气;疏肝散结以治肉瘿,方用小柴胡汤、柴胡疏肝散等;疏肝理脾、温化痰瘀以治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此外,王教授强调平时应重视心理疏导,保持患者心情舒畅。  相似文献   

8.
核心药组是方剂中的精髓,主导着方剂的作用趋势,也隐藏着重要的配伍规律。从功效上来看,柴胡-芍药是柴胡疏肝散发挥疏肝解郁功效的重要药对。从方剂组成来看,柴胡-芍药是柴胡疏肝散中的核心药组,构成了柴胡疏肝散的基本骨架,不可随意拆卸。该文主要从肝的治则治法、名医药论、柴胡疏肝散类方、现代药理作用机制、统计学等不同角度进行充分论证柴胡-芍药在柴胡疏肝散中的核心地位,探讨其疏肝养肝的合理性,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补肾疏肝汤对大鼠抗疲劳作用的机理。方法:选择雄性健康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五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补肾疏肝汤低剂量组,补肾疏肝汤中剂量组,补肾疏肝汤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每天行一次力竭游泳,同时连续灌胃14d后,主动脉取血观察血清LDH、LD、CK、BUN变化情况。结果:补肾疏肝汤低剂量组、补肾疏肝汤中剂量组、补肾疏肝汤高剂量组大鼠血清LDH、LD、CK、BUN值均下降,且优于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补肾疏肝汤能通过调整血LDH、LD、CK、BUN值而起到抗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10.
抑郁症是一种复杂的神经精神疾病,目前主要采取西药治疗的方式,但由于抗抑郁西药存在不良反应与患者个体化差异的综合影响导致疗效欠佳。抑郁症属中医的“郁证”,其治疗原则为疏肝解郁。中医经典名方柴胡疏肝散治疗抑郁症历史悠久、疗效确切。临床上,柴胡疏肝散加减方灵活,但有效成分性质性能模糊、机制作用不清。为阐明柴胡疏肝散药效基础、抗抑郁机制作用机制,该文综述了柴胡疏肝散药效物质基础、抗抑郁的临床研究与机制研究进展。临床上柴胡疏肝散可以治疗原发性抑郁、卒中后抑郁、产后抑郁等多种抑郁。汇总了柴胡疏肝散的32种主要成分,其中芍药苷内酯、阿魏酸、柚皮苷、橙皮苷、柴胡皂苷A、甘草次酸、桔皮素、橙皮内酯水合物、川陈皮素、甘草酸是柴胡疏肝散发挥抗抑郁作用的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柴胡疏肝散抗抑郁作用机制复杂,包括调控单胺类神经递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神经营养因子、炎症反应、细胞损伤相关通路、氧化应激等。该文有助于深入理解柴胡疏肝散治疗抑郁的药效基础与作用机制,为柴胡疏肝散抗抑郁的临床应用与抗抑郁药物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熊磊教授认为风邪留伏、痰瘀互结、风动痰扰是抽动障碍的病机关键,其中风邪留伏是本病反复发作的夙根,临证治疗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急性发作期病势急,实证为主,根据患儿风、痰、火邪的偏重程度分别予平肝息风、清热涤痰、疏风清热;慢性持续期病程长,虚证为主,根据脾虚、阴虚、血虚不同分别以健脾养肝、滋补肝肾、养血柔肝为主。同时根据抽动部位加减化裁,并注意兼顾共患病。  相似文献   

12.
李广  张世葳 《河南中医》2020,40(5):704-706
经方辨证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方法有:补益心脾法、疏肝健脾法、滋阴清热法、清热化痰法、甘润缓急法、化痰解郁法和回阳益阴法等七种。补益心脾法适用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证,方用外台茯苓饮加味;疏肝健脾法适用于肝郁脾虚,气滞血瘀证,方用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四逆散加减;滋阴清热法适用于阴虚火旺,心肾不交证,方用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合黄连阿胶汤加减;清热化痰法适用于肝郁气滞,痰热扰心神证,方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甘润缓急法适用于脏躁病,证属心肝血虚,心神失濡所致,方用甘麦大枣汤加味;化痰解郁法适用于痰气郁结之证,方用半夏厚朴汤合半夏秫米汤加减;回阳益阴法适用于心肾阴阳两虚,且以阳虚为主所致的烦躁不安证,方用茯苓四逆汤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  相似文献   

13.
任明  李树茂 《天津中医药》2020,37(2):179-181
甲状腺结节中医称为"瘿瘤",是内分泌科常见病。张曾譻教授认为甲状腺结节的发生与七情内伤有关,病原在脑,并采用"健脑宁心,柔肝滋肾,软坚散结"为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法则。以"健脑宁心,柔肝滋肾"法则配制的经验方"甲安合剂",并配合"消癖舒"系列制剂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治疗甲状腺结节,临床多获良效。  相似文献   

14.
黄丽娟教授认为桥本氏甲状腺炎发病阶段及临床表现不同,临床可分为甲亢期、亚临床甲减期、甲减期,可归为中医"瘿病""瘿瘤""惊悸""震颤""水肿"等范畴。基本病机为气滞、痰凝、血瘀、阴虚或者阳虚。治疗上不同证型采取不同的治疗原则。肝郁化火证治以清热泻火疏肝,消肿散结;阴虚火旺证治以滋阴清热宁心,散结消瘿;痰瘀互结证治以理气活血,化痰散结;阳虚痰凝证治以温肾健脾,软坚散结。  相似文献   

15.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及临床资料,从病名、诊断依据、病因病机、治疗入手,总结出耳眩晕发作期以实证多见,如外邪引犯、痰浊中阻、气血瘀滞、肝阳上亢,亦可见于虚中挟实,如寒水上泛;缓解期以虚证多见,如气血不足、髓海亏虚。相应治法为疏风散邪、清利头目;燥湿健脾、涤痰止眩;活血祛瘀、通窍除眩;平肝息风、滋阴潜阳;温壮肾阳、散寒利水;补益气血、健脾止眩;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相似文献   

16.
王向东 《光明中医》2016,(15):2259-2260
中医认为妇女之经、带、胎、产与肝经的关系最为密切。若妇女性素忧郁,或他脏病变伤及肝木,则肝脏疏泄失常导致多种妇科疾病发生。肝气郁而化火者常须疏肝气、清肝热。肝郁气滞导致血瘀者,治当化肝瘀。肝郁日久,痰瘀互结、肝阴亏虚者,需以柔肝体。后附验案2则,具体解读"疏肝气、化肝瘀、柔肝体"的治疗方法在妇科临床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王新舜治疗高血压病经验小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验案三则介绍王新舜主任医师治疗高血压病之补肾平肝为先,祛湿化痰、活血化瘀并用及疏肝健脾、培土荣木兼顾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王庆才治疗肝癌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庆才治疗肝癌以扶正祛邪为主进行辨证论治 ,临床根据不同证、型 ,采用健脾益气、滋养肝阴、疏肝行气、活血祛瘀、清热利湿、以毒攻毒等法则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9.
总结蔡连香教授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所致不孕症经验。对PCOS常辨证为脾肾不足、痰瘀互阻型与肝肾不足、肝郁血热型为主,以补肾健脾与养血疏肝调理冲任为基本治法;"突出精血理论",重视精血在卵泡发育中的作用,在辨肾阴、肾阳的基础上,健脾疏肝,兼顾化痰湿、祛瘀血,同时结合生理周期的阴阳特点顺应规律用药。  相似文献   

20.
探讨郁证性肛病的病脉证治。郁证性肛病是指由情志因素导致的肛肠感觉异常,本质上是披着肛肠病外衣的郁证,具有一般郁证性病证因机证治的共性特点,诊断需要排除肛门直肠器质性病变。现代中医治疗方法大致包括疏肝解郁、养心安神、益气健脾及活血化痰数端,从方药药性来看从郁论治者居多。郁证性肛病常见于肛门直肠神经症或功能性肛门直肠疼痛以及精神障碍类疾病,现代医学也已证实精神心理因素与肛门直肠感觉异常具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