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2.
宋俊杰   《中国医学工程》2014,(7):167-167
目的对神经内窥镜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神经外科在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80例颅内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内窥镜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经过治疗,临床症状以及疾病体征均显著得到改善。结论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神经内窥镜对神经外科患者进行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内窥镜技术在神经外科领域的成功应用,使之成为微侵袭神经外科的一项重要技术。内窥镜神经外科的确立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内容:内窥镜可通过狭小通道到达颅内深部结构;术者可在直视下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使患者能在短时间得到康复,住院期缩短。  相似文献   

4.
李连 《广西医学》2002,24(7):1013-1015
脑室镜在神经外科领域应用已近一个世纪。由于世纪初以膀胱镜为原型的脑室镜工艺粗糙 ,外径粗、光源差 ,手术器械不匹配 ,多限于三脑室底造瘘和脉络丛烧灼等简单操作 ,发展缓慢。 2 0世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 ,由于内镜制作工艺及其相关技术的改良和进步 ,与之配合的神经影象学、微导管技术、立体定向技术、光学设备系统、超声技术、激光技术、放射医学和计算机科学得到迅速发展 ,使神经内镜外科技术又重新获得重视和推广 ,治疗疾病的范围不断扩大 ,发展成为微侵袭神经外科一重要组成部分〔1〕。现简要综述如下。1 内窥镜治疗颅内良性疾病由…  相似文献   

5.
神经内镜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辉  冯华 《四川医学》2002,23(6):636-638
九十年代以来 ,随着神经内镜技术的进步及各种辅助设备的完善 ,融合神经影像导航系统、立体定向技术、超声引导技术、计算机三维成像、超声刀、激光刀等新技术 ,神经内镜手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和普及 ,临床应用范围愈来愈广泛。 1998年 Nikolai首次将神经内镜手术细分为内镜神经外科 (Endoscopic neurosurgery,EN)、内镜辅助显微神经外科 (Endoscope- assisted mi-croneuosurgery,EAM)、内镜控制显微神经外科 (En-doscope- controlled m icroneuosurgery,ECM) ,并总结了各自的手术适应症 [1 ] ,标志着神经内镜手术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1 …  相似文献   

6.
内窥镜在神经外科的应用虽然有近百年的历史,但是直至今天,在现代光学技术、影像技术及显微手术器械高度发展的情况下,才真正发挥出优势。现在,作为外科手术的一个重要技巧,神经内窥镜技术已从诊断和治疗两方面渗入到神经外科的各个领域。其适应证包括:脑积水、各种颅内囊性病变、脑深部肿瘤、鞍区病变、脊髓空洞症、椎间盘脱出以及交感神经切除等,指征已较过去明显扩大。神经内窥镜手术的优点是:创伤小、安全、康复快、费用低,代表了神经外科发展的趋势。缺点是术野小、应用范围有限。但可以预期,只要在实践中不断与影像神经导航技术及开颅显微手术结合,内窥镜神经外科必将为21世纪神经外科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微透析技术(microdialysis)是一种微创且能连续监测活体内完整细胞间液物质,如神经递质及其他活性物质动态的方法,特别适合于深部组织和重要器官的活体生化研究;目前,已成为实验神经生理学和神经化学的重要研究工具之一。文中就微透析技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警匪片中特警队员在地板或屋顶钻开一个小孔,伸进一个管状探头,全方位观察屋内情况,这样的场景大家并不陌生。在神经外科也有类似的“镜头”,只不过特警队员换成了神经外科医生。  相似文献   

9.
神经内窥镜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伟国 《宁波医学》2000,12(12):594-597
  相似文献   

10.
毛伯镛  刘艳辉 《四川医学》1996,17(3):180-182
内窥镜在神经外科的应用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10041)毛伯镛,刘艳辉,高立达神经外科内窥镜可以同颅脑立体定向技术、电子计算机三维成像、电视摄像以及高科技微型化的显微手术器械相结合,已日益受到各国神经外科学家的重视。晚近,欧美、日本、澳大利亚、...  相似文献   

11.
12.
康俊龙  张俊卿 《医学综述》2007,13(23):1808-1810
神经导航是将影像学技术、计算机技术、立体定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融为一体的综合系统。它可确定术前病变的位置、选择最佳手术入路、术中实时了解病变的范围,可以更精确、最大范围地切除病变组织,有效地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达到最佳疗效。兹将神经导航系统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微侵袭技术是未来几十年神经外科的发展方向 ,神经内窥镜可以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神经内窥镜在临床的应用范围逐渐增大 ,包括诊断、独立内镜下手术和配合显微外科手术等诸多方面。 1 999年 9月至 2 0 0 2年 8月我科应用神经内窥镜通过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患者 2 9例 ,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应用神经内窥镜手术治疗各种神经外科疾病 2 9例 ,其中男 1 7例 ,女 1 2例 ,年龄最小 5岁 ,最大 6 1岁 ,平均 4 0岁。疾病的种类 :梗阻性脑积水 1 0例 ,蛛网膜囊肿 3例 ,颅咽管瘤 1例 ,听神经瘤 4例 ,垂体瘤 …  相似文献   

14.
<正>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神经内窥镜正在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成为微创手术的重要方法之一。我科自2001年5月到2001年8月,行内窥镜手术7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7例病人均系我院住院病人.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10~63岁.平均46岁。1·2 疾病类型 侧裂池蛛网膜囊肿2例.外伤性脑积水1例.垂体瘤1例.舌咽神经瘤合并三叉神经痛1例.高血压脑出血(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系统)2例。1·3 临床表现 因病变的性质和部位而不同.主要  相似文献   

15.
全身麻醉中最强烈而有害的刺激之一即是气管插管[1],它可使合并脑血管病变的神经外科患者(尤其是颅内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的患者)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2],故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对全麻的神经外科患者至关重要.HC是一种新近研发的国产视屏喉镜,与加拿大生产的GlideScope喉镜相比,它的设计更接近亚洲人的咽喉解剖学特点.而与Macintosh直接喉镜相比,它无需口、咽、喉三轴一线即可暴露声门,减少了气管插管的并发症.本研究旨在比较HC视频喉镜与传统Macintosh喉镜在神经外科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评价脑脊液置换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规范其操作方法。方法对116例原发或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别进行了等量、增量或减量脑脊液置换及常规治疗,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对照分析评价。结果治疗组头痛、意识障碍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死亡率下降。结论脑脊液置换技术简单实用、安全,疗效显著,且明显降低了患者的治疗平均费用,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内窥镜神经外科是微侵袭神经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科于2000年5月引进美国Clarus神经内窥镜(其硬工作镜外径4.2 mm,工作腔直径2.15mm,组件还包括观察镜、软镜等.)经临床应用,疗效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手术均在全麻下经内窥镜进行,诊断均经病理证实,均于术后八天内出院.病例1、女,57岁.右额顶纵裂蛛网膜囊肿.因头痛伴左侧肢体乏力2年入院.查体:左上、下肢肌力Ⅳ级.头颅CT示:右额顶蛛网膜囊肿.行蛛网膜囊肿-脑池造瘘、囊壁部分切除、囊肿-腹腔分流术.术后头痛缓解,复查CT示:囊肿缩小.1月后随访,左侧肢体乏力明显改善.病例2、男,51岁.Ⅲ脑室颅咽管瘤.因性欲减退1年,左眼视力减退3月入院.查体:左眼视力眼前数指.头颅MRI示:Ⅲ脑室内囊性肿瘤.行肿瘤部分切除、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左眼视力2米数指.病例3、男,56岁.  相似文献   

19.
神经内镜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伟 《当代医学》2009,15(10):84-85
目的探讨神经内窥镜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单纯内窥镜手术(EN)、内窥镜辅助的显微外科(EAM)治疗脑室内疾病39例。其中脑室内各类囊肿11例,透明隔囊肿4例,阻塞性脑积水10例(其中4例合并脑室内囊肿),实质性肿瘤18例。结果对颅内囊肿、透明隔囊肿和脑积水用EN治疗,20例获得成功,1例半年后复发。18例实质性肿瘤,全切除16例,次全切除2例。结论脑室病变是神经内窥镜手术的最好适应证,包括EN、EAM、ECM(内窥镜控制的显微神经外科),而且,神经内窥镜手术操作简便,损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20.
神经内窥镜的临床应用及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人们在大力提倡外科手术的微创理念,其根本含义是最大限度的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精湛的手术技艺,既要尽可能减少对正常组织的创伤,又要尽可能的解除病变,提高术后生存质量.神经内窥镜技术的逐渐成熟与发展正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本文就其发展历史、手术的应用及前景展望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