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位固定系统在放疗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将体位固定材料放置于固体水模上,固体水模中心放置剂量测量仪的电离室,分别用6MV和15MVX线进行照射,得到一组剂量仪读数,然后拿掉体位固定材料,其他条件不变,再去照射,对2组数据进行比较,得出体位固定材料对X线的穿透因子。结果对不同能量的X线,不同体位固定材料所得的穿透因子不同;对于相同的体位固定材料,穿透因子随着X线能量的增加而增加。结论要确保放射治疗定位和剂量的精度,对于体位固定材料要合理使用,在临床中应对处方剂量进行必要的修正与补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医科达Synergy型医用直线加速器全碳纤维治疗床对放疗剂量的影响.方法将标准固体水模置于治疗床上,使固体水模中轴与治疗床中心纵轴重合.改变加速器机架角度,从不同角度照射并用剂量仪进行比对测量,计算出全碳纤维治疗床及其延长板对放疗剂量的衰减因子.结果6MV能量时,全碳纤维主床体对剂量的衰减在1.9%~7.2%平均衰减5.0%;延长板对剂量的衰减在0.5%~4.4%平均衰减2.2%;延长板衔接处对剂量的衰减在3.9%~43.1%平均衰减9.0%.10MV能量时,全碳纤维主床体对剂量的衰减在1.4%~6.8%平均衰减4.1%;延长板对剂量的衰减在0.3%~3.6%平均衰减1.5%;延长板衔接处对剂量的衰减在3.0%~40.1%平均衰减7.6%.结论全碳纤维床板在体部治疗的后野时床板对剂量衰减有影响,应做出修正与补偿;因延长板剂量衰减小,头部治疗时应选用延长板治疗,并考虑射野不能包含延长板衔接处,特别是110°-130°或230°-250°机架时,因衔接处有金属卡扣,剂量衰减达40.15~43.1%.相同床板6MV X射线剂量衰减率大于10MV X射线,相同能量下,剂量衰减率随床板厚度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并比较四种不同加速器治疗床板对VitalBeam加速器四档光子线剂量衰减的影响.方法 将固体水模中心与VitalBeam加速器等中心对齐,将需要测量的CIVCO公司两款床板和Qfix公司两款床板分别放置于固体水模上,床板纵向中心轴对齐中间激光线,使用指形电离室测量模体中心剂量.在VitalBeam的6 MV、...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医用直线加速器感生放射性的检测,研究感生放射性强度与冷却时间的关系.方法 在加速器X射线能量分别为6MV、10MV和15MV时,利用射线巡检仪和451P巡检仪检测照射剂量为200cGy后0~30min内的感生放射性,对检测数据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 随着加速器X线能量的增加,感生放射性的强度增大,冷却...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医用直线加速器的感生放射性进行检测,分析感生放射性强度与冷却时间的关系.方法当直线加速器X射线能量分别为6MV、l0MV和15MV时,利用射线巡检仪和451P巡检仪,检测照射剂量为200cGy后0-30min内的感生放射性,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着直线加速器X线能量的不断增加,感生放射性的强度也随之增大,冷却时间也相应延长.结论医用直线加速器感生放射性强度与X线能量和冷却时间均有关,在平时工作中,应避免加速器室内感生放射性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镍钛合金支架对放射治疗剂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镍钛合金支架对放射治疗剂量的影响.方法:在人体仿真体模的特定位置放置镍钛合金支架,其表面放置热释光片.用15MV-X线作源皮距为100 cm的固定野照射,面积为7 cm×15 cm,将有无支架时所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支架中心前表面的吸收剂量明显高于无支架时的吸收剂量,增加9.02%(P<0.001).而侧表面、后表面及支架边缘部的表面剂量无明显差异.支架边缘2 cm范围内的吸收剂量增加约7%.结论:镍钛合金支架能增加放射治疗时其前表面和支架边缘部周围的剂量,有可能增加放射性损伤,有必要在制订放疗计划时对照射剂量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NSCLC适形放疗的体位固定方法和呼吸动度对适形放疗剂量学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对22例NSCLC患者采用胸腹热朔体模固定,在X射线模拟机下分别测量有体模固定和无体模固定下肿瘤随呼吸运动的位移距离大小,同时利用在两种情况下的呼吸动度确定IMRT计划的PTV;通过DVH图、TCP和NTCP评价治疗计划.结果 无体模固定组患者在Y轴方向上的位移明显大于有体模固定组(P>0.05).在有足够的PTV间隔时,呼吸动度对PTV剂量和TCP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使用胸腹固定模能明显降低患者患侧肺、健侧肺及心脏V20体积和NTCP,从而降低肺及心脏的放射损伤.结论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NSCLC能明显提高靶区剂量和降低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从而提高TCP,降低NTCP;但在治疗中应尽可能控制呼吸动度,胸腹体模固定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采用全程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的体位固定、照射摆位技术及放疗质量保证。方法经病理或MRI诊断证实为鼻咽癌低分化鳞癌无远处转移的患者33例,实施IMRT。调强治疗计划和实施由医科达公司Precise Plan 2.11系统完成,用Elakta-precise 1120直线加速器6MV X线,采用多叶准直器静态调强(step and shoot)进行照射。结果对每例病人的4次实时验证片与各自的DRR片进行对比分析,在X、Y、Z轴上,照射野中心有小幅度的移位,分别为X轴:±0.3mm;Y轴:±0.6mm;Z轴:±0.2mm;均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放疗后直接鼻咽镜检查,肿瘤消退率100%,放疗时无1例出现腮腺肿胀,6例出现中度口干。结论用头颈肩一体热塑面膜固定,使患者得到正确的治疗体位并且在照射过程中体位保持不变,而且重复性好,减少摆位误差。鼻咽癌用IMRT可获得理想剂量分布,局部控制较好,疗效确切,周围正常组织及危及器官剂量低,急性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9.
CLINAC2100C直线加速器有两种能量的x线(从4MV到18MV)可选,有五种能量的电子线(从4MeV到20MeV)可选,并且有全身x线照射、全身电子线照射、动态x线旋转照射、动态电子线旋转照射、x线半束照射等功能,它的等中心误差小于2毫米,剂量误差小于1%,剂量率可高达每分钟400MU,射野?..  相似文献   

10.
目的照射野大小和测量深度不同,将导致楔形因子发生改变,继而使楔形照射野下的剂量计算发生偏差.方法利用德国 WELLHOFER公司 DOSE-1剂量仪和 FC65- G指型电离室、水模(40 cm× 40 cm× 30 cm)分别测量 6MV条件下不同深度、不同面积的平野和楔形野的剂量率,计算其楔形因子.结果深度对楔形因子的影响较明显,随着测量深度的增加楔形因子也增加,楔形板角度越大,深度对楔形因子的影响越明显,从1.5cm到10cm 时楔形因子最大有 2.5%的偏差.照射野大小对楔形因子也有一定的影响,随着照射野的增加,楔形因子也增加,只是程度有所不同.射野较小而深度较浅时,实测的楔形因子比标准值要小,射野较大且深度较深时,实测的楔形因子比标准值要大.结论用传统方法计算楔形野剂量存在误差,根据质量控制要求,楔形因子的精确度不能超过 2%,为保证剂量计算的准确,消除计算误差,应测量并使用不同楔形野的楔形因子,同时对楔形因子做深度修正,采用相对深度的楔形因子,以达到放射治疗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规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用LiF(Mg,Cu,P)热释光剂量计对北京市75所医院4383例各种X线诊断检查受检者进行体表照射量及其分布的监测;测试医用诊断X线半值层和平均照射条件;开展仿真人体模型模拟照射实验以求得受检者平均体表照射量与器官或组织吸收剂量间的转换系数,推算出受检者的器官剂量和加权剂量当量。为估算X线诊断所致公众剂量负担和改善受检者防护以及正确使用X线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DXA测量用校准脊椎体模的研制及临床测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制一种性能可靠的DXA测量用校准(cross-calibeation)及质量控制脊椎体模,并进行体模临床测试。方法 经过固体水、骨体模材料和整体组合3个研制阶段,制成羟磷灰石质量控制体模1个,并在LUNAR公司生产的4台不同型号DXA仪器上对该体模进行临床测试。结果 4台DXA仪器中,以Expert扇束仪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矿含量(bone mineral content,BMC)和面积(Area)的准确度误差较大,其他3台(窄扇束Prodigy和2台笔束仪)误差较小;所有仪器的3个指标中以BMD误差较小(-15.4%~11.5%),其中以Prodigy型的BMD误差最小;BMD测量值高端误差小偏正值,低端误差大偏负值,在校准中用同时照顾两端差异的回归方程校准为好。25d测量25次作精确度误差基线优于ld测量25次者,精确度误差以ld测量25次的变异系数(CV)最小(0.0043),12例成人测量的CV最大(0.0078)。结论 该体模可用于不同DXA仪器的质量控制和校准。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胸部肿瘤放疗体膜固定方法的改进,进一步提高胸部肿瘤放疗摆位精度。方法:将20例胸部肿瘤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即常规体膜固定(常规组,不开窗)和改良体膜固定(改良组,开窗),对两种不同标记的摆位精度进行比较。结果:在Y轴上偏离值从第1周开始到第4周改良组均小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X轴上放疗第3周开始改良组中心点偏离值均小于常规组(P0.05~P0.01);在Z轴上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体膜固定方法在Y、X轴上可提高放疗摆位精度,为体膜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验证CADPLAN(helios)设计的病人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的绝对剂量准确性.保证IMRT治疗计划临床实施的正确性。方法:利用美国Varian 23-EX医用直线加速器6MV-X射线,根据经国家计量院校准过的0.6cc电离室在体部模体中校准0.01cc电离室;根据病人的CT图像资料.使用CADPLAN(helios)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设计出病人IMRT计划,并移置到模体中.重新计算出体模中过等中心点横截面上的剂量分布。将模体移放到加速器治疗床上,调用模体IMRT计划对模体进行照射。使用0.01cc电离室测量出体模中等中心点及其周围两个感兴趣点上的吸收剂量.然后与模体计划中的计算值相比较。结果:空问三点绝对吸收剂量的测量值与计划值的偏差小于5%。结论:在准确、合理配置CADPLAN(helios)计划系统基础数据的情况下.利用它设计出的IMRT计划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5.
鼻咽癌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受照剂量对比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鼻咽癌常规放疗和调强放疗(IMRT)受照剂量的差异。方法用放疗计划系统分别进行鼻咽癌常规放疗和调强放疗计划设计,计算肿瘤量70Gy时正常组织受照剂量一体积直方图和所需照射的总跳数。用X射线能量为6MV的加速器实施放疗计划。根据方野散射线和漏射线剂量率的测量值和总跳数,估算射野外不同距离正常组织所受辐射剂量。结果调强放疗射野内正常组织受照剂量低于28Gy的体积是常规放疗的1.43~1.81倍,而高于35Gy时,受照体积仅为常规放疗的0.73~0.30倍;射野外正常组织所受散射线和漏射线照射剂量的估计值约为常规放疗的2倍。结论鼻咽癌常规放疗与调强放疗相比,正常组织受照剂量和受照体积具有成倍差异,调强放疗漏射线和散射线是常规放疗的2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热塑体膜联合真空垫在肺癌放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26 例肺癌调强放射治疗 (IMRT)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采用胸部热塑体膜固定,改进组采用热塑体膜联合真空垫固定。治疗过 程通过锥形束CT 图像引导系统(CBCT)测量摆位数据,与参考图像对比分析。采用二参数法计算由内靶 体积(ITV)外扩产生计划靶体积(PTV)间距。结果 常规组与改进组比较,在X、Y、Z 3 个方向的偏移误差 为(2.63±1.53)/(2.26±0.95)mm,(2.39±1.36)/(1.53±1.16)mm,(3.26±2.17)/(2.13±1.14)mm,差异均 有统计学意义(P <0.05);常规组ITV 外放PTV 范围在X 、Y 、Z 轴方向依次为6.33、5.73 和8.04 mm,改进 组ITV 外放PTV 范围在X 、Y 、Z 轴方向依次为5.19、3.87 和5.06 mm。结论 热塑体膜联合真空垫可以更小 的减小摆位误差,提高肺癌放疗体位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解决医用数字X线摄影系统的性能检测和质量控制问题,研究一套切实可行的检测方案。方法采用诊断水平剂量计探测器、非介入kV表的探测器、空间分辨力测试卡、低对比度分辨力模体、衰减模体及数字影像综合测试卡对医用数字X线摄影系统的参数进行测试。结果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性能指标和检测方案。结论该医用数字X线摄影系统的性能检测方案,可以保证系统的技术性能和影像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针对数字乳腺层析成像技术(DBT)需求,研制DBT整机系统,实现其成像影像链的设计与优化。方法基于三维X 射线断层成像技术以及数字影像处理技术,作者结合DBT成像扫描模式,研究其投影数据校正、几何校正、投影增强、滤波调制 及图像重建方法,并搭建了硬件测试系统。实验中,利用标准ACR体模与高分辨率体模,对系统稳定性及噪声水平进行评估; 并采用商用设备的病人投影数据测试影像链成像算法效果。结果采用几何校正参数重建高分辨率体模的图像,线对清晰,无 混淆伪影;滤波调制后重建的ACR体模图像中,钙化点、囊肿、纤维结构更加清楚;增强处理后重建的病人乳腺图像,组织间对 比度更高,病灶显示更加清晰。结论本文所介绍的DBT系统可用于乳腺断层成像,图像质量与商用DBT系统相当,为乳腺疾 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头颈部调强放疗在靶区邻近体表时不同计划靶区(PTV)边界的设置对浅表剂量分布的影响,探讨靶区靠近体表皮时皮肤受量过高的解决方案.方法 设计圆柱形的颈部浅表肿瘤模型,采用8MV X线分别作两组逆向调强放疗试验计划.(1)计划组A:设置PTV在体表侧边界为0~5mm,其余方向边界为5mm.(2)计划B:建立取消剂量建成的调强计划优化专用的虚拟治疗机剂量学数据,用虚拟机进行逆向优化设计,再用实际的临床治疗机剂量学数据重新计算计划剂量分布.比较上述各计划浅表区域靶区与皮肤附近的剂量分布随摆位误差变化和临床靶区(CTV)剂量覆盖程度,分析当CTV靠近体表时该侧PTV安全边界的合理设置和依据.结果 (1)计划组A在PTV与皮肤距离d<3mm时,皮肤附近出现明显超出处方剂量的高剂量区,且3mm摆位误差可令高剂量显著增加;适当缩小体表侧PTV边界可以在保证CTV得到处方剂量的同时有效降低浅表高剂量现象.为避免CTV不出现<95%处方剂量的低剂量,体表侧PTV安全边界至少为1mm.(2)计划B方法可以在保证CTV剂量条件下有效消除皮肤附近的高剂量分布.结论 利用适当的设计技巧进行逆向调强计划优化可得到更好的浅表剂量分布.  相似文献   

20.
目的G4射波刀针对不同部位的肿瘤采用5种追踪方式,利用模体验证这5种追踪方式的照射精度,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我院的GE64排CT获取头颈模体、同步呼吸追踪模体、肺追踪模体的影像,将模体的影像数据传输到G4射波刀数据管理系统(CDMS)中,利用治疗系统分别进行计划设计。装有EBT2胶片的模体放到治疗床上,执行模体计划。模体计划执行完毕后取出胶片,利用E2E软件分析6D颅骨追踪、脊柱追踪、金标追踪、呼吸追踪和肺追踪精度.计算出照射精度。结果6D颅骨追踪的精度为0.47mm,脊柱追踪的精度为0.74mm,金标追踪精度为0.49mm,呼吸追踪的精度为0.77mm,肺追踪的精度为1.05mm。结论G4射波刀对于固定目标的照射精度优于0.9mm,对于运动目标的照射精度均优于1.5mm,这种高精度完全能够满足立体定向放射手术和放射治疗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