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再谈中药不良反应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中药临床应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从有关不良反应的一些相关概念,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诸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列举了中药不反应的临床表现及近期有关不良反应的实例报道。提出应重视中药的不良反应,如新药审评中重视安全性的考察,建立不反应监测系统及加强各级医院管理等。  相似文献   

2.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注射剂以其药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成为一种重要的现代中药剂型。但是,近十几年来,接连发生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故,让人们对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产生怀疑。发生药品不良反应事故,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药品本身质量问题、临床不合理使用或患者的个体差异等。中药注射剂目前有120多种投入临床使用,被通报有十余种。有一部分注射剂,临床上虽有不良反应,但程度较轻,有些品种到目前为止,也没有见到不良反应的报道。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 ,关于中药不良反应 ( ADR)的事件屡见报道 ,有学者检索了国内医药学期刊 [1] ,其中报道中药 ADR个案的文献有条不紊 2 83篇 ,共 937例 ,涉及中药 1 58种 ;另外 ,还提出了“中草药肾病”、“中草药致癌”等概念。本文就引起中药 ADR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 ,供同道参考。1 对中药毒性认识不足 我国民间早有“是药三分毒”的说法 ,金元时期的名医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亦称 :“凡药有毒也 ,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 ,甘草、人参不可不谓之毒 ,久服必有偏胜。”但由于中医药的客观疗效较好、毒副作用较低等事实 ,在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当…  相似文献   

4.
李仕剑  黄瀚 《中国现代中药》2016,18(10):1376-1380
笔者通过梳理近十年国内关于中药不良反应的相关文献报道,探讨了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两大原因:由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真菌毒素污染、二氧化硫残留、违规添加化学药品、注射剂辅料等外来物质引发的不良反应;由自身成分或自身成分改变引发的不良反应,以期为期为合理利用中药和降低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再论中药不良反应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重视中药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具有药物的两重性,在使用中常因为重视其治疗作用,忽视其不良反应,造成不良后果,因此,正视中药不良反应的存在,给以防治,可在有关书籍中新增不良反应,救治两项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生活、生产实践的直接经验.在保证我国民族繁衍昌盛过程中,受到临床实践的严格检验.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巩固和发展。中药更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她是我国医药经济中独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际医药,特别是植物药、天然药物的有机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中药一直而且继续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事业默默地做着贡献;而在我们国家,西药治病是上个世纪才有的事,更有回归大自然浪潮的冲击。  相似文献   

8.
近来来关了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屡见不鲜,一些临床常用的中药,如龙胆泻肝丸、壮骨关节丸、消渴丸、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川琥宁注射液等均有不良反应的报道.各种媒体关于"关注中药ADR"报道引起的强烈反响:如某中心分析了1993~1996年900份ADR报告,中药以13.4%仅次于抗生素和解热镇痛药,排在第3位。各种报刊耸人听闻的标题报道中药不良反应,如《中药名列药品不良反应“三大祸首”》《中药安全无毒?错!》《中药吓人一大跳》等。这使得长期以来以为中药无毒副作用的使用者十分困惑,多有忌惮,中药是不是真的存在问题?怎样认识和对待中药不良反应?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中药在我国医药发展史上一直被广泛应用,尤其是临床工作中,中西医结合治疗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较长时间以来,许多人都片面地认为中药源自天然,药性平和,无不良反应.中药的不良反应问题往往被忽视,但近年有关中药不良反应的问题突现,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呈大幅上升趋势,因此,中药安全无毒的旧观念必须改变.现对中药不良反应现状进行分析,旨在引起对中药不良反应的重视和客观评价,促进中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药在我国医药发展史上一直被广泛应用,尤其是临床工作中,中西医结合治疗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较长时间以来,许多人都片面地认为中药源白天然,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中药的不良反应问题往往被忽视,但近年有关中药毒副反应的问题突现,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呈大幅上升趋势,因此,中药安全无毒的旧观念必须改变。  相似文献   

11.
随着草药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广泛的使用及品种的不断增加,其不良反应也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据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报道,1994年以前草药不良反应报告计4,960例,1999年底已增至8,986例.据不完全统计,1983~1988年国内草药不良反应报道有1,014例,死亡8例[1].本文仅就澳大利亚地区的草药不良反应监控体系进行回顾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王丹  杜晓曦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8):2686-2688
新修订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于2011年7月1日起实施,这是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部法规。该文通过对《办法》内容进行深入的解读,并剖析新办法对中药不良反应监测的指导意义,使新办法的主要修订内容更加明晰,指导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3.
不良反应监测在早期预警中药风险、发现质量隐患、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方面有重要作用.研究符合中药特点的风险信号挖掘技术,充分考虑中药成分、炮制、配伍、制备及临床用约的复杂性特点,早期发现中药风险信号,探索建立以不良反应风险信号为先导的中药安全性评价体系,提高中药安全性研究的靶向性,及时有效控制风险,有助于改变目前中药“安全性问题”频发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某院146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特点以及原因进行了解,为临床治疗提供合理用药依据。方法:对某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上报的146例中药制剂ADR报告按照性别、年龄、用药方式、涉及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ADR报告类型、合并用药及转归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46例报告中涉及8类85种药品,其中严重ADR报告18例(12.33%),多发于中药注射剂,新的ADR有92例(63.01%);年龄阶段以40-60岁以上的人群为主;以口服为主要给药方式;临床多表现为胃肠道系统病变,为79例(54.11%)。结论:中药制剂ADR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治疗中,要对药物适应症进行严格掌控,加强对药物的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不良反应的总体发生情况、特点、规律等,进一步了解中药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我院从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产生的320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结果:中药引起不良反应所累及的器官、系统中,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常见,其次为消化系统,以注射液不良反应最多。结论:中药可引起许多不良反应,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最大,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药品的真假优劣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死存亡,使用假劣药品给人们带来的不单是直接的经济损失,也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及情感伤害.因此,对药品质量的监督工作必须引起所有药检人员的高度重视,现将检验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徐克明 《天津中医药》2016,33(7):411-413
通过分析中药注射剂发生的不良反应,总结中药注射剂发生的不良反应的原因,探讨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合理用药,对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成因点评分析。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有中药注射剂制备工艺不合理、临床使用不规范、患者个体差异,注射剂配伍不当、超浓度或超剂量使用、溶剂选择不当以及超疗程使用等。针对产生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对适应症、疗程、使用禁忌、注意事项和使用剂量等有关药品应用说明应认真全面掌握,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和降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从中药质量、剂量、用药时间、使用方法、剂型及给药途径。中西药配伍等诸方面论述了中药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 ,旨在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信号自动预警算法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更加快速准确的从大量的不良反应数据中发现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预警信号提供分析依据和自动化方法。方法:构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监测系统,集成多种不良反应信号挖掘算法并自动产生预警分析报告,同时对算法进行了多方面的扩展以达到更好的预警分析效果。结果:经数据验证,系统可以提供与实际情况相符和的预警结果。结论:建立的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可以为多种来源的不良反应数据提供预警分析报告,为领域专家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论中药不良反应的客观真实性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中药不良反应是当今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国外应对方法是颁布与之相关的中药的禁令,国内对如何正确应对中药不良反应没有制定一种切实可行的措施。因此,本研究在回顾性研究的基础上,选取国家在中药安全性评价中作为示范研究的千里光、青木香、大黄、益母草、附子、柴胡等具有代表性的中药,审视中药不良反应的客观真实性,进而维护中药的良好声誉,释除人们对中药安全性的担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