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与99mTc-甲氧基异丁腈(MIBI)/18F-脱氧葡萄糖(18FDG)双核素同时采集法(DISA)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SPECT)心肌显像对比,评价小剂量多巴酚丁胺(Dob)、异舒吉单用及合用的二维超声心动图(2DE)试验检测冠心病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减低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45)存活心肌的准确性.方法选择冠心病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减低患者40例(LVEF 0.39±0.05),1周内分别完成小剂量Dob、异舒吉单用及合用的2DE试验和DISA SPECT心肌显像.采用16节段半定量法分别分析图像,比较两种方法对存活心肌的检出率、符合率和κ值.结果对存活心肌的检出率,DISA SPECT为64%,小剂量Dob、异舒吉及其合用2DE,仅Dob10 μg/(kg·min)和异舒吉与Dob 5 μg/(kg·min)合用的2DE与之相当,分别达60.1%和59.1%.以DISA SPECT检测的存活心肌为标准,药物负荷2DE识别存活心肌的特异性在85.7%~96.0%,各剂量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识别的敏感性和符合率在小剂量Dob 2DE中仍以Dob10μg2DE最好,均为86.5%;在异舒吉与Dob合用时,敏感性比异舒吉单用、符合率比两者单用时均显著增加(P<均0.001),然亦以异舒吉-Dob5μg2DE最好,分别为84.6%和85.1%.结论对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低下冠心病患者的存活心肌检测,小剂量Dob2DE仅以Dob10μg的检出率与DISASPECT心肌显像相当,识别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最好;异舒吉与小剂量Dob合用,能提高两药单用时的检出率、识别敏感性和准确性,特别在异舒吉-Dob5μg时已达Dob10μg单用时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对存活心肌的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70年代,随着冠状动脉(冠脉)重建术的开展,术后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得到改善,从而提出心肌梗死后区域内存在着存活心肌.20世纪80年代后的研究进一步证实存活心肌是指那些因为严重缺血而导致功能障碍的心肌,静态下难以同坏死心肌相鉴别.根据血流灌注状态将其分为顿抑心肌和冬眠心肌[1].  相似文献   

3.
现在心脏病学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对急性心肌缺血损伤区心肌区心肌存活的评价。这个问题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传统紧急处理时尤为重要。存活心肌是特指那些因严重缺血而导致功能障碍的心肌 ,静态下难以同梗死心肌相鉴别[1 ] 。存活心肌的基本特性是 :①心肌代谢存在 ;②心肌细胞膜完整 ;③具有收缩功能储备。 1 978年Diamond首次提出“冬眠心肌”概念[2 ] 。根据血流灌注状态将存活心肌分为顿抑心肌和冬眠心肌。顿抑心肌是指冠脉急性完全闭塞后遭受严重缺血打击 ,左室功能急剧下降的心肌 ,在血流再灌注后 ,心肌功能数小时至数周后可自行恢复 ,临…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小剂量多巴酚丁胺、硝酸异山梨酯单用及合用的二维超声心动图(2DE)检测冠心病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减低患者存活心肌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方法对4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拟接受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患者进行多巴酚丁胺(3、5、10μg·kg-1·min-1)、硝酸异山梨酯及两药合用的负荷2DE检测。结果硝酸异山梨酯与多巴酚丁胺(3、5μg·kg-1·min-1)合用无诱发心肌缺血,检测敏感性和准确性均较两者单用时显著提高(P值均<0·05),且副作用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硝酸异山梨酯+多巴酚丁胺5μg·kg-1·min-12DE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达多巴酚丁胺10μg·kg-1·min-12DE水平。多巴酚丁胺10μg·kg-1·min-1可诱发心肌缺血。结论多巴酚丁胺5~10μg·kg-1·min-12DE检测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减低患者存活心肌效果较好,但可诱发心肌缺血。硝酸酯与多巴酚丁胺合用能提高检测敏感性和准确性,且更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DSE)试验评价心肌梗死(MI)病人冠脉重建术(CRV)后心室运动功能恢复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0例急性心肌死病人,在冠脉重建术前,术后6个月,以不同剂量多巴酚丁胺(5,10,15,20,25,30ug.kg^-1.min^-1)连续静注5min后,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观察患者室壁运动异常(WMA)节段的变化。结果:在不同剂量多巴酚丁胺下,CRV前后患者的心率,收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后梗死区域心肌的存活性。方法:36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入本研究,分别采用5μgkg-1/min和10μgkg-1/min的多巴酚丁胺静脉滴注,体表超声心动图观察梗死区域心肌收缩心室壁运动和厚度的变化,以识别有无存活心肌。结果:对36例病人分析了576段心肌,基础状态时94段心肌运动消失;119段心肌运动减低;363段心肌为正常心肌。静脉滴注5μgkg-1/min多巴酚丁胺后,运动消失的94段心肌中,30段心肌心室壁运动及收缩心室壁增厚率得到了改善,其中23段心肌变为运动减弱心肌,7段心肌变为正常心肌,将多巴酚丁胺增量至10μgkg-1/min后,由第1次剂量无反应的运动消失的64段心肌中,有5段心肌心室壁运动和收缩心室壁增厚率得到改善。结论:采用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的识别是安全的,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 (LDDE)显示心肌梗死部位存活心肌的存在及介入治疗术后整体心脏收缩功能的变化 ,评价介入治疗对存活心肌的作用。方法 选择前降支(LAD)单支闭塞病变拟行介入治疗患者 2 5例 ,均在术前做LDDE ,然后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支架术 ,术后 2~ 4个月复查二维超声心动图 (2DE) ,LDDE及二维超声心动图 (2DE)均采用16阶段半定量分析法 ,将LDDE显示≥ 2个相邻室壁运动不良节段 (RWMA)收缩功能改善者定为多巴酚丁胺阳性 ,并与介入治疗术后室壁运动改善相对比。术后RWMA改善定为存活心肌 ,并进行心肌收缩功能改善的评价。结果 多巴酚丁胺试验阳性 (持续改善和双向反应 )对存活心肌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即在LDDE阳性的 118个室壁运动异常节段中有 10 3个节段介入治疗术后恢复 ,而LDDE阴性的 5 0个室壁运动异常节段仅有 11个节段恢复。此外 ,整体心功能的改善也与室壁运动异常的改善相一致 ,即术后射血分数 (EF)、心排血量 (CO)、心脏指数 (CI)等反映整体心脏功能的指标也有明显改善。结论 LDDE可以发现心肌梗塞部位存活心肌的存在 ,并可预测介入治疗后存活心肌的恢复和心脏整体收缩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本文目的应用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研究急性心肌梗塞后梗塞区域心肌存活性。选择3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用5μg/kg·min多巴酚丁胺静脉滴注,体表超声心动图于用药前后对比观察梗塞区域心肌室壁运动和收缩期增厚率(T%),识别心肌存活性。36例患者分为576段心肌,基础状态下94段心肌运动消失,T%为0。静注5μg/kg·min多巴酚丁胺后,94段心肌中30段心肌恢复或部分恢复运动,T%增加121~60.0%。结果提示94段运动消失的心肌中30段(31.9%)具有存活性。表明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塞后存活心肌的识别是安全、可靠的,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与18F 脱氧葡萄糖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SPECT)心肌代谢显像对比 ,评价不同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 ,检测冠心病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受损患者存活心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 :冠心病心肌梗死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受损 (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 0 3 8± 0 0 5 )的患者 3 3例 ,1周内分别进行不同小剂量多巴酚丁胺 [3、5、10 μg/(kg·min) ]超声心动图和99m锝 甲氧基异丁基、18F 脱氧葡萄糖SPECT心肌灌注及代谢显像。图像分析均采用 16节段半定量法。以18F 脱氧葡萄糖SPECT检测结果为标准 ,评价不同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检测存活心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和安全性。结果 :3 3例患者的 3 65个运动异常节段中存活心肌检出率 :18F 脱氧葡萄糖SPECT心肌代谢显像检出的存活心肌节段为 67 4% ,多巴酚丁胺 3、5和 10 μg/(kg·min)分别为 3 8 9%、61 4%和 70 4%。多巴酚丁胺 3 μg/(kg·min)检出的存活心肌节段显著低于18F 脱氧葡萄糖SPECT心肌代谢显像检出的存活心肌节段 (P <0 0 0 1)。多巴酚丁胺 3、5、10μg/(kg·min)超声心动图检出存活心肌的敏感性分别为 5 1 6%、82 9%和 91 8% ,准确性分别为 63 6%、81 6%和87 8% ,均显著递增 (P <0 0 5~ 0 0 0 1) ;副作用发生率分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硝酸酯、小剂量多巴酚丁胺(Dob)及其合用二维超声心动图(2DE)试验识别急性心肌梗死(AMI)存活心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AMI患者31例,于发病后7~14(10±3)d行硝酸酯、小剂量Dob及其合用2DE试验,后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CRV)术成功,术后6个月左右(167±18)d复查2DE。用16节段半定量分析法对左室各节段收缩运动和增厚情况给予分级记分。将2DE试验所检的存活心肌与CRV术后其收缩功能改善的实际对比,评价识别AMI存活心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结果31例AMI患者共有221个异常节段。与硝酸酯和Dob3μg单用时相比,两者合用2DE试验对AMI区存活心肌节段的检出率均显著提高(50.2%对37.6%和40.7%,P均<0.05),识别敏感性和准确性也均显著提高(77.6%对56.8%和61.6%,81.0%对70.1%和72.4%,P<0.05~0.01);而硝酸酯合用Dob5μg2DE试验对存活心肌的检出率、识别敏感性和准确性均已达Dob10μg单用时的水平(55.7%对55.8%,87.2%对89.5%和86.4%对87.9%,P均>0.05),而又无Dob10μg诱发心肌缺血的副作用。结论硝酸酯与小剂量(3、5μg  相似文献   

11.
存活心肌概念的提出使冠心病的治疗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正确诊断冠心病及判断存活心肌的存在及其比例有着重要的意义。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在诊断冠心病及存活心肌的检测中作用独特。近年来结合多巴酚丁胺药物负荷(DSE)已成为临床检验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MCE)联合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DSE)定量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即冠心病患者心肌血流灌注的临床价值,及不同程度狭窄冠状动脉供血心肌的微循环变化特点.方法 32例临床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进行MCE联合DSE即心肌造影多巴酚丁负荷超声心动图(MCE-DSE)检查,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不...  相似文献   

13.
药物负荷超声心动图与双核素心肌显像对比检测存活心肌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比较99mTc 甲氧基异丁腈(MIBI) /18F 脱氧葡萄糖(FDG)双核素同时采集法(DISA)单光子发射型断层显像(SPECT)和药物负荷二维超声心动图(2DE)试验,识别冠心病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减低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45% ]存活心肌的准确性。方法 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26例,平均LVEF(38. 6±4 .9 )%,在一周内分别进行小剂量多巴酚丁胺10μg·kg-1·min-1(Dob10μg)、亚硝酸异山梨酯合用Dob5μg·kg-1·min-1 (ISDN Dob5μg)的2DE试验,以及DISASPECT心肌显像。所有患者在冠状动脉血管重建(CRV)术后(6 .8±2 .9)个月完成了2DE复查。采用16节段半定量法分别分析图像,以CRV术后收缩功能改善节段为存活标准,比较两种方法检测存活心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26例患者272个运动异常节段中,术后156个( 57. 4% )有收缩运动改善。DISASPECT检测出72 .4% (134 /254)存活心肌节段,显著高于术后实际改善率(P<0 .001)。Dob10μg2DE的存活心肌检出率为65 5% (163 /249 ),ISDN Dob5μg2DE的为65 .7%(176 /268),均与术后实际改善率一致(P均>0 .05)。DISASPECT检测存活心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3%, 55%和76. 8%;Dob10μg2DE的分别为88 .6%, 64 .2%和77. 9%,两种方法检测效果相当(P均>0 .05)。ISDN Dob5μg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DSE)试验评价心肌梗死(MI)病人冠脉重建术(CRV)后心室运动功能恢复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冠脉重建术前、术后6个月,以不同剂量多巴酚丁胺(5、10、15、20、25、30μg·kg-1·min-1)连续静注5min后,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观察患者室壁运动异常(WMA)节段的变化.结果:在不同剂量多巴酚丁胺下,CRV前后患者的心率、收缩压均呈升高反应(P<0.05),WMA均有不同程度上的改变(P<0.05).结论:DSE试验是识别MI区域存活心肌有价值的方法之一.多巴酚丁胺从5μg·kg-1·min-1开始有效,10~15μg·kg-1·min-1达高峰,≥20μg·kg-1·min-1则在术前对部分病人有诱发心肌缺血,使收缩功能恶化及频发室早出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前瞻性评价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LDDE)联合心肌声学造影(MCE)对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4例心肌梗死者进行静态MCE、LDDE及3个月后静态超声心动图随访分析。MCE和室壁运动均用16段划分法进行目测半定量计分。心肌造影计分(MCS)回声均匀性增强为1分,回声低淡不均匀为0.5分,缺损为0分。室壁运动计分(WMS)用常规计分法。结果随访时,运动改善的心肌节段中MCS1分占49.4%、0.5分占50.6%,对LDDE均有反应;运动无改善的节段MCS0.5分占9.5%,0分占90.5%,对LDDE有反应者占13.3%,无反应占86.7%。预测存活心肌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分别为LDDE86%、86.7%、86.4%;MCE100%、89.7%、94.6%;LDDE联合MCE86.1%、100%、94.0%。结论心肌微血管结构与功能的完善是心肌存活的基本条件。MCE灌注正常和低灌注,且对多巴酚丁胺有反应的心肌有收缩力储备;而对多巴酚丁胺无反应的低灌注或无灌注心肌则多不能恢复收缩功能。LDDE联合MCE能提高检测存活心肌的特异性及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采用输液泵经静脉逐经注入治疗量的多巴酚丁胺,借助二超声心动图成像对105例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室壁运动状态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显示,约有32%的异常运动心肌节段呈冬眠状态,属可存活的心肌。试验中,除部分患者出现一过性室性期前收缩外,无其他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DSE)试验评价心肌梗死(MI)病人冠脉重建术(CRV)后心室运动功能恢复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冠脉重建术前、术后6个月,以不同剂量多巴酚丁胺(5、10、15、20、25、30μg·kg~(-1)·min~(-1))连续静注5min后,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观察患者室壁运动异常(WMA)节段的变化。结果:在不同剂量多巴酚丁胺下,CRV前后患者的心率、收缩压均呈升高反应(P<0.05),WMA均有不同程度上的改变(P<0.05)。结论:DSE试验是识别MI区域存活心肌有价值的方法之一。多巴酚丁胺从5μg·kg~(-1)·min~(-1)开始有效,10~15μg·kg~(-1)·min~(-1)达高峰,≥20μg·kg~(-1)·min~(-1)则在术前对部分病人有诱发心肌缺血,使收缩功能恶化及频发室早出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 (LDDE)与含服硝酸甘油 (NTG)介入99mTc 甲氧基异丁基异睛 (MIBI)的心肌灌注显像在心肌存活估测中的价值。方法 对 17例心肌梗死患者分别行静息 NTG介入99mTc MIBI和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的检查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一个月重复基础超声心动检查 ,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7例患者于基础超声心动检查 ,共有 94个心肌节段运动异常 ,在其中 5 0个低动力心肌节段中 ,两种方法一致性节段 2 9个 (5 8% ,P >0 .0 5 ) ;在 44个无动力心肌节段中两种方法一致性节段 16个 (36 % ,P<0 .0 5 )。两种方法对低动力心肌节段功能恢复的预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 ) ;而对无动力心肌节段 ,LDDE较NTG介入 99m Tc MIBI心肌灌注显像有较高的特异性 (90 .9%vs 6 4.7% ,P <0 .0 5 )和较低的敏感性 (6 3.6 %vs88.9% ,P <0 .0 5 )。对整个运动障碍节段功能恢复的预测 ,LDDE较NTG介入99mTc MIBI心肌灌注显像有较高的特异性 (87.2 %vs 6 8.2 % ,P <0 .0 5 )。结论 两种方法对低动力心肌节段的预测有良好的一致性 ,LDDE对整个运动障碍节段功能恢复的预测有较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LDDSE)结合心肌背向散射积分(IBS)检测存活心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照组(CON组)18例,冠状动脉定量造影术(QCA)正常,行二维超声(2DE)、LDDSE结合IBS检查。冠心病组(CAD组)22例,经QCA确诊为冠心病,并行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术前1周内行LDDSE[5μg/(kg·min)、10μg/(kg·min)]检查、静息及硝酸甘油(NTG)介入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灌注显像(SPECT)检查,于静息、DSE每级负荷5min采集全心尖切面(长轴、二腔、四腔)IBS图像,术后3个月复查二维超声。探索在LDDSE过程中,以CVIB最大变化值(K)>0.7定义为存活心肌,检测其识别存活心肌的准确性,并与LDDSE、SPECT进行比较。结果与LDDSE相比,LDDSE结合IBS技术检测存活心肌敏感性、准确性明显提高(91.1%vs 77.8%;90.4%vs 75.7%,P<0.05);与SPECT相比敏感性、准确性均明显提高(91.1%vs 80.0%;90.4%vs 76.5%,P<0.05)。结论 LDDSE结合IBS技术检测存活心肌准确性较SPECT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低剂量多巴酚丁胺左心室造影术 (L DDV)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存活心肌检测的可靠性。方法 选择 5 2例有不稳定型心绞痛病史 ,心功能在 - 级间 ,超声心动图有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 ,左心室射血分数 (L VEF)在 35 %~ 4 0 %的患者 ,分别用低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负荷试验 (L DDE)及低剂量多巴酚丁胺左心室造影 (L DDV)技术评价存活心肌后进行血运重建术 (PCI或 CABG)。于术后半年复查超声心动图及左心室造影 ,比较两种方法检测存活心肌的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L DDE技术检测存活心肌的敏感性为6 7.1% ,特异性为 76 % ,准确性为 6 8%。 L DDV技术检测存活心肌的敏感性为 6 8% ,特异性为 76 % ,准确性为71%。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L DDV技术识别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心功能不全者存活心肌与L DDE技术相比 ,同样具有较高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