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盛树东 《山东医药》2011,51(39):112-114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以前列腺中叶增生为实质改变的一组症候群,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BPH的原因迄今尚未完全阐明,但证实功能睾丸存在及年龄增长是两个必备条件。在现代治疗BPH的药物中,除激素类、α-受体阻滞剂、5α-还原酶抑制剂等药物外,植物药以其注重整体、治补兼具、副作用小、疗效稳定持久、无性功能损害和女性化反应的优势,在BPH治疗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对一、二期BPH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特征性表现为前列腺基质及腺上皮细胞的增生.BPH的自然发展史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镜下期,即只有镜下前列腺基质和(或)腺体的增生而无前列腺增大(Enlarged Prostate Gland,EPG);第二阶段为解剖期,即镜下前列腺基质和(或)腺体的增生发展到了EPG;第三阶段为临床期,即EPG造成了膀胱出口梗阻(BOO)并逐渐继发膀胱解剖和生理功能的改变,随之产生严重的下尿路症状(LUTS)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前列腺生长因子的活性及其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列腺生长因子(PrGF)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同位素3H-TdR掺入法测定人正常及BPH前列腺组织匀浆和提纯物中PrGF促传代培养的人包皮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活性。结果BPH组匀浆和提纯物中的PrGF促包皮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均高于正常前列腺组(P<0.005);BPH组和正常组的提纯物在达到一定浓度时显示增殖抑制,表明有PrGF的抑制成分存在;BPH组显示增殖抑制的蛋白浓度高于正常组。结论PrGF活性升高及与其抑制成分的平衡紊乱,对BPH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男性的多发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炎症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研究提出的炎症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中的几种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发生与进展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择男性T2DM患者177例和男性正常对照组225例.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并检测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采用经腹部超声测量前列腺体积.结果 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2DM组的BMI、收缩压、FPG、TG、TC、LDL-C、前列腺体积和PSA水平显著升高,但HDL-C水平较低(P<0.01).②T2DM组前列腺体积增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③前列腺体积与FPG(r=0.189,P<0.05)和血清PSA水平呈正相关(r=0.270,P<0.001),与舒张压(r=-0.151,P<0.05)、TC(r=-0.186,P<0.05)、LDL-C(r=-0.208,P<0.01)呈负相关.结论 T2DM是BPH发生与进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非那雄胺联合多沙唑嗪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影响老年男性生活质量的最常见疾病之一,且发病率逐年上升,60岁男性患病率为50%,80岁则高达88%[1].随着病程进展,前列腺体积逐渐增大,引起膀胱出口梗阻,产生尿频、尿急、尿不尽、尿潴留、排尿踌躇、尿线变细和勃起功能障碍等症状,严重者出现上尿路损害而威胁生命[2].本研究自2004年11月至2009年2月采用5-α还原酶抑制剂非那雄胺联合α受体阻滞剂多沙唑嗪治疗BPH 208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和内科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患者脏器老化、多项生理功能减退、多种疾病同时并存,一旦病情变化,往往序贯性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因此,应该重视老年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病理生理变化的特点以及并存内科疾病处理,从而减少因并存疾病造成死亡。  相似文献   

8.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研究发现,BPH的发生、发展与人均寿命的延长、动物蛋白摄入量及其他影响因素有关,发病率仍在逐年增高。BPH为一种缓慢进展的前列腺良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解剖学上的前列腺增大、组织学上的前列腺间质和腺体的增生、尿动力学变化而引起一系列以下尿路症状和膀胱出口梗阻为主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孙光 《实用老年医学》2005,19(4):176-179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又称前列腺肥大症,多数在男性50岁以后出现症状。过去曾把BPH症状相关性描画为增生、病状、梗阻3个圈;后改为梗阻(排尿困难)、逼尿肌不稳定(刺激症状)、逼尿肌受损(尿潴留、尿失禁、上尿路受损)3个圈;现又改为膀胱出口梗阻(BOO)、下尿路症状(LUTS)、良性前列腺肥大(BPE)3个圈。BPH的病理生理改变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BPH引起的BOO,其为导致继发性尿路病理改变的根源。第二阶段是BOO持续或加重所导致的继发性膀胱功能异常,其使梗阻和刺激症状明显加重。第三阶段是膀胱损伤后引发的上尿路积水及肾功能…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94年1月~2 0 0 3年3月,对5 6例80岁以上高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 )患者行开放性前列腺切除术,治疗效果良好。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本组5 6例BPH患者,年龄80~92岁,平均83 4岁,病程5~17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尿频、夜尿增多、排尿不畅甚至排尿困难等病史,因尿潴留需要留置导尿管或耻骨上膀胱造瘘管者19例,有程度不等的肉眼血尿10例,有膀胱结石者8例。3 2例有43~66年的吸烟史。前列腺大小Ⅰ度5例,Ⅱ度3 1例,Ⅲ度2 0例。B超等影像学资料均诊断BPH。1 2  术前伴发的疾病 冠心病2 7例,心律失常18例,高血压病3 0例,完全性…  相似文献   

11.
国家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在北京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05>揭示,中国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呈明显增长态势,加之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以心血管疾病(CVD)为代表的老年性疾病将大量增加.而<中国六城市老年人前列腺增生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1]调查结果显示,70岁以上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病率大于60%.流行病学调查提示原发性高血压(EH)、高脂血症等心血管疾病是BPH发生和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有共同的发病机制.现对BPH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的生活质量(QOL)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编的BPH患者QOL量表(BPHQOLS)、IPSS及一般情况问卷,在长沙、武汉两地调查了538名BPH患者。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与逐步线性回归等方法,评价BPH患者的QOL现状,并找出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BPH患者QOL较正常人群下降,主要影响因素有:IPSS得分、体力活动程度、年龄、文化程度、前列腺质地、IPSS症状等级。结论 应针对性地从以上几方面采取措施,提高BPH患者QOL。  相似文献   

13.
于雷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8):1721-1722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属于老年男性常见疾病。有资料显示,60岁男性中组织学检查50%可见前列腺增生改变,甚至可以高达83%。本研究分析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RP)与前列腺经膀胱摘除术(SPPC)治疗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和BPH合并血糖代谢性指标异常患者的临床相关性.方法 通过对老年病科门诊就诊的≥60岁BPH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入选的117例BPH患者的血糖等代谢性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BPH评价指标:前列腺体积(PV)、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BPH病程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 ①FBG升高的BPH患者比FBG正常的BPH患者PV增大更明显(P=0.002),PSA值亦明显升高(P=0.006),IPSS明显增加(P=0.01),而BPH病程时间两组间未发现显著性差异.②2 hPBG升高的BPH患者与2 hPBG正常的BPH患者PV、PSA值、IPSS、BPH病程时间未发现显著性差异(P>0.05).③HbA1c 正常的BPH患者前列腺体积与HbA1c异常的BPH患者比较显示,后者的PV明显增大(P=0.046),PSA、IPSS、BPH病程时间在两者之间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 FBG为BPH患者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HbA1c在BPH病程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FBG、HbA1c与BPH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用免疫组化的方法研究2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和7例正常前列腺组织中内皮素-1及bcl-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结果内皮素-1在增生前列腺与正常前列腺之间的表达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内皮素-1的表达与PCNA表达之间存在相关性,内皮素-1的表达与bcl-2的表达之间无相关性。认为内皮素-1通过其生物学特性参与了前列腺增生症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6.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诊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是男性老年的多发病,是导致尿路梗阻的重要原因,常并发泌尿系感染甚至肾盂积水和尿毒症。本文就近年来对其诊治的新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老年科医生应关注前列腺疾病。对已确诊为BPH的患者,需进行定期随访。随访的目的是评估现有的治疗效果,及时发现治疗的副作用、前列腺疾病是否发生新的变化、有无并发症等。  相似文献   

18.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引起中老年男性排尿障碍最为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组织学上前列腺间质和腺体成分的增生、解剖学上前列腺增大、下尿路症状为主的临床症状以及尿动力学上的膀胱出口梗阻。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发展,BPH的发病率也呈逐年增加趋势。组织学上BPH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BPH的病程分为临床前期和临床期。前者虽有增生病变,但未出现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出现下尿路综合征而进入临床期,其症状出现的迟早常因人而异,并往往与前列腺增生的部位相关,中叶、颈下叶增生较侧叶增生时更早发生梗阻,而劳累、饮酒、进刺激性饮食可使梗阻加重。增生的前列腺体积的大小也可作为预测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并代谢综合征(MS)的临床相关性.方法 BPH老年患者158例,分析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成成分与BPH的临床资料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合并MS的BPH患者前列腺体积(PV)明显大于单纯BPH患者[(48.63±16.73) vs(39.92±14.85)ml,t=4.14,P <0.001].腹型肥胖组的BPH患者PV明显大于非腹型肥胖组[(58.60±18.82) vs(49.81±15.27)ml,P<0.001].DBP升高组PV大于DBP正常组[(56.91±16.74) vs(47.27±13.19) ml,P=0.041].FPG水平异常组的BPH患者PV大于FPG水平正常组[(59.22±19.32) vs(48.18±12.55) ml,P=0.039],IPSS分值高于后者[(24.14±4.07) vs (20.03 ±3.52)分,P=0.045].PV与体重指数(BMI)(r=0.41,P=0.000)、空腹血糖(FPG)(r=0.25,P=0.01l)、胰岛素(FINS)(r=0.39,P =0.000)、舒张压(DBP)(r =0.22,P=0.018)呈正相关;而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r=-0.22,P=0.018)呈负相关.结论 MS各组分在BPH的起病及病程进展过程中可能通过多种机制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PKRP与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理想术式。方法将186例BPH患者随机分为PKRP组90例及TURP组96例,分别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PKRP)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及前列腺包膜穿孔、并发症(继发性出血、暂时性尿失禁)发生率。结果PKRP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前列腺包膜穿孔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TURP组,P均〈0.05;两组术后IPSS、QOL得分及Qmax、PVR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KRP与TURP治疗BPH效果相近,但PKRP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