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Ⅲ期肺癌外科治疗适应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年手术治疗肺癌55例,术后病理分期,Ⅲ期肺癌28例(占50.9%),其中Ⅲ_b期3例。术前有7例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28例中,手术切除19例,占67.9%,无手术死亡。2年随访,中位存活期11个月。2年累积存活率69.0%。本文提出了Ⅲ期肺癌各亚组的手术适应证,包括(1)周围型肺癌侵犯壁层胸膜或胸壁或伴有N_2者;(2)、中央型肺癌距隆重<2.0cm者,或肿瘤侵犯上腔静脉或肺血管主干者;(3)小细胞肺癌属于T_3N_(0-1)M_0者。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Ⅲ(N2)淋巴结转移的右小细胞肺癌病例切除后较为合适的治疔方案,自1987~1989年.经手术切髂,病理证实N2淋巴结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139例.通过随机分组寻找最佳治疗方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N2跳跃性转移的规律及特点,为肺癌完全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合理的廓清范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我科2002年1月至2002年12月行肺癌完全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83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其中41例N2转移病例的临床资料,分为跳跃转移组14例和非跳跃转移组27例,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临床资料情况。结果 N2跳跃性转移组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腺癌和腺鳞癌,T2最多,周围型肺癌多见,主要术式为肺叶切除。结论 行肺癌完全切除时,无论是否有肺门淋巴结的转移,都应行系统的纵隔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4.
不能切除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先明 《癌症》1996,15(3):234-236
不能切除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李先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IC)的局部晚期病变是指肿瘤局限于一侧胸腔或转移至同侧或双侧锁骨上淋巴结,但无胸腔积液[1];相当于RTOG分期Ⅲ和ⅣM0[2]、AJCC分...  相似文献   

5.
Ⅲ期(N2)非小细胞肺癌切除后辅助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总结N_2淋巴结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切除后辅助治疗的结果,探讨N_2转移病例切除后较为合适的治疗方案。 资料和方法 自1987~1989年,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N_2淋巴结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139例。男性  相似文献   

6.
肺癌胸内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肺癌患者胸内淋巴结的转移规律,在118例肺癌手术中,对同侧胸内淋巴结实施分区清除,分别标记送病理检查。73例在手术时已有胸内淋巴结转移,占61.9%。其中仅有N1转移者22例(18.6%),经N1转移至N2者33例(28.0%),越过N1转移至N2者18例(15.3%)。距肺根部最近的11,10,7,5,4区淋巴结转移频度最高,分别为29.7%,27.1%,15.3%,30.9%,17.0%。小细胞肺癌(SCLC)的胸内淋巴结转移率高达85.7%,明显高于非小细胞肺癌(60.4%),两者转移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肿瘤的部位、大小和病程与胸内淋巴结转移率的高低无关。  相似文献   

7.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诊断治疗之共识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on smallcelllungcancer,NSCLC)指的是已有纵隔淋巴结转移 (N2 )、或侵犯纵隔重要结构 (T4 )、或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N3)的肺癌。按照肺癌′97国际分期 ,局部晚期NSCLC为ⅢA或ⅢB的肺癌。目前这部分NSCLC的治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ⅢA期的 5年生存率为 15 %~ 2 3% ,ⅢB期仅为 6 %~ 7%。从治疗学的观点看 ,局部晚期NSCLC可分为可切除和不可切除两大类。可切除的局部晚期NSCLC为 :(1)一部分术前临床分期为Ⅰ、Ⅱ期 ,但术后病理发现有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病例 ,…  相似文献   

8.
杨学宁  林欢  吴一龙 《癌症进展》2010,8(6):549-553
手术治疗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 cancer,NSCLC)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手术的适应证主要包括Ⅰ、Ⅱ期和部分经过选择的ⅢA期(如T3N1M0)非小细胞肺癌。肺癌是一种易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疾病,因此完全性的手术切除应包括对纵隔淋巴结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systematic lymph node dissection,SLND)或者纵隔淋巴结采样术(mediastinal lymph nodal sampling,MLS)。  相似文献   

9.
非小细胞肺癌胸内淋巴结转移及放疗设野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胸内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和范围,及其对合理的放疗布野的意义。方法:1996年1~12月,175例NSCLC行肺叶或全肺切除加同侧纵隔淋巴结清扫,对切除的707个淋巴结进行病理分析。结果:NSCLC胸内淋巴结转移首先至肺内组、肺门组,然后至纵隔各区,纵隔各区淋巴结转移与原发肿瘤部位有关。术后1年以上叶肺癌所致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77.4%(24/31)出现锁骨上淋  相似文献   

10.
肺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纵隔淋巴结转移 (N2 )曾被认为预后不佳。近年来文献报道选择性N2 肺癌外科治疗获得了较好的长期生存效果[1~ 3] 。本文总结了 179例N2 期非小细胞肺癌 (non smallcelllungcancer,NSCLC)手术治疗体会 ,并就肺癌手术淋巴结清除必要性和影响N2 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讨论。1 资料和方法1987年 1月~ 1996年 12月间我院施行了肺癌切除手术 5 73例 ,179例术后病理诊断为N2 期非小细胞肺癌。其中男性 14 1例 ,女性 38例 ;年龄 34~ 79岁 ,平均 5 8.2岁 ;中…  相似文献   

11.
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及广泛廓清的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Li Y  Li H  Hu Y 《中华肿瘤杂志》1997,19(4):303-305
目的研究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N2)频度、分布范围及特点,为广泛廓清提供依据。方法总结9年间手术切除386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按Naruke肺癌淋巴结分布图对肺门、同侧纵隔淋巴结进行广泛廓清。结果N2147例,占38.1%,清除转移N2289组。N2转移率在鳞癌、腺癌、小细胞癌及大细胞癌分别为30.1%、44.1%、48.0%及50.0%。肺上叶N271例,清除转移N2146组。上纵隔转移124组,占84.9%;下纵隔转移22组,占15.1%。肺下叶(包括中叶)N276例,清除转移N2143组。下纵隔转移67组,占46.9%;上纵隔转移76组,占53.1%。跳跃式转移79例,占N2转移的53.7%。跳跃式纵隔转移16例,占10.9%。结论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具有跳跃性、多发性。只有广泛清除了上下纵隔淋巴结,才有可能达到根治。  相似文献   

12.
肺癌的纵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肺癌患者愈后的重要因素,对于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术后放疗是否有必要尚无定论。本组总结了1985年至1996年期间217例N_2肺癌术后放疗病例进行讨论。资料与方法11年期间,对217例N_2肺癌进行术后放疗观察,其中男性138例,女性79例。年龄在29~64岁期间,平均年龄51岁。中心型肺癌135例,周围型肺癌82例。根据术后病理分类:腺癌104例,鳞癌86例,小细胞肺癌19例。根据肺癌国际分期:T1N235例,T2N250例,T3N263例,T4N269例。根治术76例…  相似文献   

13.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是指限于胸部而无临床或者病理远处转移的ⅢA期和ⅢB期的非小细胞肺癌,包括了TNM分期中的N2、部分N2(指对侧纵隔淋巴结转移)和T4,占非小细胞肺癌的31%~44%。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经积极的综合治疗后(包括手术和化疗)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局部控制率,达到了50%以上。  相似文献   

14.
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肿瘤大小、外侵程度、病理类型、肿瘤部位等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对145例NSCLC行肺癌切除和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清除淋巴结1682个,阳性率33.89%。原发性肿瘤大小及外侵程度(T)因素中T1、T2、T3、T4患者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2.33%、29.68%、28.77%、51.20%。鳞癌淋巴结转移率为19.49%,腺癌淋巴结转移率为35.57%,腺鳞癌淋巴结转移率为37.65%,大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率为70.59%。中央型与周围型肺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5.28%和33.08%。各区淋巴结10、7、5区转移频率较高,其中7区转移率最高。结论:NSCLC的淋巴结转移与原发肿瘤大小、外侵程度、病理类型、肿瘤发生部位均有密切关系。肺切除时行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微小转移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5年生存率为50%~85%左右,对于术后是否应进行辅助放、化疗至今尚无定论。我们探讨了56例Ⅰ期NSCLC患者术后淋巴结微小转移灶(lymphnodesmicrometastasis,LMM)对预后的影响和指导术后治疗的意义。材料与方法 收集本院和解放军三○一医院1987年9月~1992年9月的Ⅰ期NSCLC56例,均有术后病理诊断,随访超过5年,死亡均与肺癌有关,全部病例5年生存率55-4%(31/56)。取56例手术切除的淋巴结石蜡标本(共252个淋巴结,每…  相似文献   

16.
诺维本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初步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1997年3月至1997年12月应用NVB联合其它常用化疗药物组成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鼻咽癌、乳腺癌等35例。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全组共35例,男性25例。女性10例;年龄24~66岁,中位年龄51岁。体力状况(KS)均在60分以上。非小细胞肺癌23例(鳞癌12例、腺癌7例。粘液腺癌2例,大细胞癌2例),临床分期(89UICC标准)Ⅲa期7例,Ⅲ6期11例,Ⅳ期5例;鼻咽癌5例(均为低分化鳞癌);颈淋巴结分期(89UCC标准),N22例,N31例;非小细胞肺癌和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长春瑞宾为主的联合化疗诱导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30例初治病人均经细胞学或病理学证实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NIP方案:NVB25mg/m^2d1.8,IFO1.2g/m^2d1~4,DDP80mg/m^2d1。2疗程化疗后可手术或放疗,然后再行NP方案2个疗程,NVB30mg/m^2d1.8,DDP80mg/m^2d1。结果 部分缓解19例,有效率63.3%(19/30)。9例在诱导化疗后进行手术。全组中位生存期是10.5个月(3~23个月),1年生存率为76.5%(13/17)。主要不良反应为脱发、骨髓抑制、恶性呕吐、静脉炎、周围神经麻木、轻度的肝功能损害。结论 以长春瑞宾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NIP)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高的疗效,毒性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8.
Ⅰ~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清扫范围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46,自引:3,他引:43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外科治疗中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的作用。方法 对可手术的504例Ⅰ-ⅢA期病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肺切除同时行系统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则在肺切除同时仅行肺门淋巴结清扫术;纵隔淋巴结肉眼怀疑转移者则行该淋巴结摘除术。凡符合入选标准病例均对术式、病理类型、病理分级、肿瘤体积、淋巴结切除总数目、淋巴结转移数目、淋巴结转移比(淋巴结转移数量/淋巴结切除总数量)、PTNM分期、辅助治疗、随访期间内的复发转移、手术并发症、生存时间、生存质量等13项指标进行观察和评价。生存分析用Kaplan-Meier法,预后分析用Cox成比例危险率模型。结果 504例中,符合研究标准的病例共320例,研究组160例,平均每例切除淋巴结9.49个;对照组160例,平均每例切除淋巴结3.63个。Ⅰ期肺癌研究组的1,3,5,9年生存率分别为91.8%、86.9%、81.4%和74.2%,对照组为88.7%、72.5%、58.5%和52.1%,差异有显著性。Ⅱ、ⅢA期两组间的生存曲线差异无显著性。影响长期生存率的因素有术后分期、淋巴结转移比和淋巴结清扫范围3个因素。结论 肺叶(全肺)切除加上系统性的胸内淋巴结清扫,能减少肺癌术后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提高长期生存率,可列为非小细胞肺癌的规范性术式。  相似文献   

19.
赵立军  刘振华 《癌症》1998,17(2):99-101,F003
目的:了解ras和erbB2基因在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了rasp21和erbB2p185在40例肺癌(腺癌19例,鳞癌18例,腺鳞癌1例,小细胞肺癌2例)中的表达,并将肺癌按临床病理特征分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p21的阳性率为61%,p185的阳性率为42%,2例小细胞肺癌(SCLC)均无p21和p185的表达。②p185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鳞癌(P<0.05)。③在NSCLC中,p21在Ⅰ~Ⅱ期中的阳性率为25%,Ⅲa~Ⅲb期中的阳性率为77%,两者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④p21和p185阳性的SNCLC患者,其淋巴结转移发生早,速度快(P<0.05)。⑤p185在SNCLC中的表达存在性别差异,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1)。结论:ras和erbB在NSCLC中的表达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手术切除的ⅢA期-N2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影响ⅢA期-N2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目素,方法:目1995年3月-1998年2月在上海市胸科医院118例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病理分期为ⅢA期-N2的患者.对可能影响其生存率的各种临床、病理、治疗方法等因素进行分析.用Kaplan-Meier曲线及Log rank检验生存率差异,Cox单、多因素骨析评价各因素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118例ⅢA期-N2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三年及五年生存率分别为40.5%和18.4%.肿瘤切除情况、N2淋巴结转移的个数和组数及术后化疗周期敖均与生存率有关。在多因素分析中.N2淋巴结转移的个数及术后化疗周期数均为影响生存率的重要因素。结论:N2淋巴结转移的个数及术后化疗周期数是影响ⅢA期-N2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