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观察8%乳化异氟醚是否具有硬膜外麻醉作用。方法成年雄性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4组(n=10),分别接受硬膜外腔注射8%乳化异氟醚1ml、1%利多卡因1ml、30%脂肪乳溶液1ml和生理盐水1ml。观察用药前后动物的感觉、运动功能和意识的变化。结果乳化异氟醚组和利多卡因组均观察到了明确的硬膜外麻醉作用,而脂肪乳组和生理盐水组未观察到任何麻醉作用;给药前后各组动物的意识均未见改变。结论8%乳化异氟醚硬膜外腔给药可产生硬膜外麻醉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利多卡因及利多卡因复合芬太尼对犬异氟醚吸入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6只健康的杂交犬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LY组(3只)和FLY组(3只),为LY组实验犬应用利多卡因+异氟醚进行麻醉,为FLY组实验犬应用芬太尼+利多卡因+异氟醚进行麻醉,监测两组实验犬在麻醉后不同时间的呼吸、心率、体温、苏醒时间等指标,将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并将比较的结果及两组实验犬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麻醉30min后,FLY组实验犬的体温、呼吸次数均明显低于LY组实验犬,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FLY组实验犬的苏醒时间明显长于LY组实验犬,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实验犬在麻醉后心率等方面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复合芬太尼对犬异氟醚吸入麻醉的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5.
李士通  庄心良 《上海医学》1998,21(12):694-696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与异氟醚吸入复合麻醉对体循环和肝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杂种犬10只胸段硬膜外阻滞后0.5和1.0肺泡最低有效浓度(MAC)异氟醚,监测体循环、肺循环、肝动脉、门静脉血流动力学,肝血流用电磁血流仪测定。结果:硬膜外阻滞后心率、血压、门静脉血流下降;加吸异氟醚后,随吸入浓度增加,心率、血压、心排血量、门静脉和肝动脉血流等逐步下降,1.0MAC时平均动脉压下降约41%,肝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发现一种cfos基因参与重要脑功能活动的信号转导和调控过程,已作为一种功能形态学定位标记物,广泛用于神经科学中枢通路的研究[1]。作者利用FOS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膜片钳技术相结合,对安氟醚和异氟醚在间脑的作用部位进行了研究,以进一步探讨吸入麻醉...  相似文献   

7.
1 临床资料选择经腹子宫切除术行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肌肉松弛欠佳 ,手术操作无法进行、椎管内追加局麻药仍无明显改善的患者 2 0例。用薄枕垫其背 ,头稍后仰 ,保持呼吸道通畅。咪唑安定 0 .1mg/kg稀释至 5ml静推 ,2~ 3min后待患者入睡。头带固定面罩 ,用紧闭式麻醉机给予高流量的氧气 (5L/min)吸入 ,并开启异氟醚蒸发器 2 .5~ 3VOL %,5min后麻醉机行半紧闭式低流量氧气 (2L/min)吸入 ,异氟醚 1~ 1.5VOL %吸入维持完成手术 ,腹膜关闭后停止吸入 ,吸入高流量的氧气(5L/min) ,10min内患者清醒。2 结果吸…  相似文献   

8.
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异氟醚MAC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硬膜外阻滞对异氟醚MAC的影响,对50例ASAⅠ-Ⅱ级开胸或上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成A、B、C、D、E组,每组10例,硬外给予不同浓度的利多卡因和生理盐水,吸入麻醉剂为异氟醚-50%笑气-氧气。结果表明,硬外注药前吸入麻醉药的MAC各组间无明显差异。注药后,在维持麻醉平稳的情况下,A、B、C、D组的MAC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注药后10-60min的前4组MAC与E组比较有均显著差异,注药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地氟醚、异氟醚与氧化亚氮复合麻醉对冠心病及冠心病高危因素病人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进行比较,并探讨其对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II~III级择期腹部手术病人30例,地氟醚组14例,异氟醚组16例,术前已明确诊断冠心病或具备冠心病高危因素.比较诱导前15min(基础值)、诱导后5min、呼气末麻醉气体浓度为0.5,1.0,1.5MAC,停吸入麻醉药后10,30,60,120,180min时的HRV.结果两组的总功率(total power,TP)、低频功率(low frequency,LF)、高频功率(high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流量氧异氟醚麻醉的安全性和优越性。方法32例患者被随机分两组,H组(15例):采用高流量(2 L/min)新鲜气体(氧)异氟醚麻醉;M组(17例):采用低流量(0.5 L/min)新鲜气体(氧)异氟醚麻醉。监测吸入麻醉后5、10、15、30、60 min的各气体浓度、手术结束至拔管的时间和使用异氟醚的量。结果60 min H组FIO2、FIInf、FEInf均高于M组(P<0.05);H组术中使用异氟醚量高于M组(P<0.05);两组手术结束至拔管的时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低流量氧紧闭异氟醚麻醉与高流量同样安全,且麻醉过程平稳,节省了挥发性麻醉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用于硬膜外阻滞麻醉时对心率变异性改变,从而判断植物神经功能状态与硬膜外阻滞麻醉的关系。方法应用傅立叶分析转换原理和功率谱分析技术对利多卡因硬膜外注药前后60min内心率功率谱进行分析,反映交感神经活性。结果硬膜外注入利多卡因3min后部分交感神经即受到抑制,硬膜外阻滞开始12min后交感神经阻滞平面基本固定。结论心率变异性能反映硬膜外阻滞效果,可作为判断硬膜外麻醉是否成功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硬膜外阻滞与氧化亚氮吸入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与氧化亚氮吸入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5月~2009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单胎、头位、足月临产的初产妇450例,随机均分为成三组,宫口开大3cm时,A组应用0.1%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镇痛,B组应用氧化亚氮吸入(50%氧化亚氮和50%氧气)镇痛,C组为对照组,同期无镇痛药物干预。分别观察镇痛效果、产程进展、分娩方式、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催产素使用情况。结果A组和B组均能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且A组镇痛效果优于B组(P0.05)。A组、B组分别与C组比较,均产程时间缩短,剖宫产率下降(P0.05),A组与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三组第二产程时间、阴道助产、产后出血及催产素使用率无增加,对胎儿和新生儿无不良影响。结论两种镇痛方法均能提供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与氧化亚氮分娩镇痛相比,自控硬膜外镇痛效果更确切,更适用于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腹腔手术病人围术期红细胞应激性高血糖的变化及不同麻醉方法对其影响。方法:40例ASAⅠ~Ⅱ级择期腹腔手术病人,按麻醉方式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Ⅰ组采用异氟烷吸入为主的全身麻醉;Ⅱ组采用异氟烷吸入联合连续硬膜外阻滞。分别于麻醉前30min、手术90min、术后60min及术后第1、2天共5个时点测定血糖、红细胞醛糖还原酶(AR)活性及血浆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浓度。结果:与麻醉前值比较,两组病人血糖浓度自术中90min开始,至术后第1天升高显著(P<0.01),Ⅰ组病人术后第1天血糖浓度显著高于Ⅱ组(P<0.05);与麻醉前值比较,Ⅰ组术后第1天AR活性显著升高(P<0.01),而Ⅱ组各时点AR活性的变化趋势与I组相似,但与麻醉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术后第1天的变化幅度低于Ⅰ组(P<0.05)。Ⅰ组病人术后第1天GSH、MDA浓度与麻醉前值比较有差异(P<0.05);与麻醉前值比较,两组病人血浆NO浓度均有所降低;Ⅰ组病人血浆NO浓度术后第1天显著下降(P<0.01),其中Ⅰ组病人术后第2天仍显著低于麻醉前值,Ⅱ组病人各时点NO浓度与麻醉前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腹腔手术中、手术后存在明显的应激性高血糖反应;采用异氟烷复合硬膜外麻醉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手术创伤对红细胞应激性高血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碳酸利多卡因硬膜外持续输注用于开腹胆囊切除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下择期开腹胆囊切除手术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组Ⅰ为硬膜外间断给药组,组Ⅱ为硬膜外持续给药组。分别记录注药前(T0)、首次剂量后5min(T1)、35min(T2)、65min(T3)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阻滞不全发生例数、血管活性药物及静脉辅助药物用量。结果:与组Ⅰ相比,组ⅡT2、T3时MAP的升高和HR的增加、阻滞不全发生率的降低、血管活性药物及静脉辅助药物用量的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碳酸利多卡因硬膜外持续输注应用于开腹胆囊切除手术患者,血液动力学稳定,阻滞不全发生率降低,血管活性药物及静脉辅助药物用量减少。  相似文献   

15.
盐酸氯普鲁卡因与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估盐酸氯普鲁卡因与利多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的效应。方法 :6 0例剖宫产手术病人 ,随机分为试验组 (3%盐酸氯普鲁卡因 ,n=30 )和对照组 (2 %利多卡因 ,n=30 )。均硬膜外 (L2~ 3)试验量 4 ml后 5 min,一次性注入 12 ml(含肾上腺素 1∶ 2 0万 )。观察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运动阻滞时间、痛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运动阻滞时间均快于对照组 (P<0 .0 5 ) ,痛觉恢复时间两组一致 ,运动恢复时间试验组快于对照组 (P<0 .0 5 ) ;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3%盐酸氯普鲁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起效快 ,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好 ,无明显不良反应 ,较 2 %利多卡因优。  相似文献   

16.
腰麻-硬膜外麻醉的联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玲 《河北医学》2005,11(11):1009-1011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CEA)和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效果.方法:选择下腹部和下肢择期手术共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施于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平面和麻醉效果并连续监测心率、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结果:CSEA 组最高阻滞平面与CEA相近,但术中麻醉效果比率大于CEA组.两组在注入局麻药后均出现血压下降.CSEA组术后无1例出现头痛,阻滞平面过高或全脊髓麻醉等并发症.结论:CSEA具有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双重优点,起效快、镇痛完善、肌松效果好、可控性强以及副作用小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诱导时静注小剂量利多卡因后对气管插管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择期全麻病人(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试验组,n=20;B组为对照,n=20),全部采用咪唑安定 芬太尼 异丙酚 司可林诱导,其中A组在静注异丙酚时混合利多卡因,剂量为1mg/kg.观察并记录诱导期间HR、MAP变化.结果:B组诱导时的HR、MAP均显著高于A组(P<0.05或0.01).结论:静注异丙酚混合小剂量利多卡因在全麻诱导时对血流动力学反应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诱导时静注小剂量利多卡因后对气管插管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择期全麻病人(ASAⅠ~II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试验组,n=20;B组为对照,n=20),全部采用咪唑安定+芬太尼+异丙酚+司可林诱导,其中A组在静注异丙酚时混合利多卡因,剂量为1mg/kg。观察并记录诱导期间HR、MAP变化。结果:B组诱导时的HR、MAP均显著高于A组(P<0.05或0.01)。结论:静注异丙酚混合小剂量利多卡因在全麻诱导时对血流动力学反应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用于食管癌手术时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6月_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患者40例,根据麻醉方法分组,分别给予全身麻醉、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麻醉期内,观察组的HR为(64.8±6.4﹚、(74.2±9.4﹚、(76.1±8.5﹚次/min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MAP为(85.4±7.3﹚、(88.4±7.2﹚、(90.2±6.8﹚mmHg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芬太尼、瑞芬太尼、顺式阿曲库胺的使用量分别为(0.25±0.05﹚、(1.36±0.23﹚、(17.01±2.21﹚mg少于对照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完全清醒以及拔管时间分别为(6.37±1.25﹚、(8.83±2.01﹚、(13.39±2.46﹚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食管癌手术时应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