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研究感染性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的阴沟肠杆菌携带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HPI毒力岛irp-2基因,并评价其菌株的毒力和耐药情况.方法 PCR扩增法检测毒力岛irp-2基因,小白鼠腹腔注射法检测毒力,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 从感染性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的9株阴沟肠杆菌均扩增出irp-2基因片段,其相对分子量与对照菌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WA株(O8型)的相应PCR片段一致,并具有较强的毒力.结论 检出的阴沟肠杆菌含有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HPI毒力岛irp-2基因且为具有毒力的菌株,与致病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感染性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的阴沟肠杆菌携带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HPI毒力岛irp-^2基因,并评价其菌株的毒力和耐药情况。方法PCR扩增法检测毒力岛irp^-2基因,小白鼠腹腔注射法捡测毒力,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从感染性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的9株阴沟肠杆菌均扩增出irp^-2基因片段,其相对分子量与对照菌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WA株(08型)的相应PCR片段一致,并具有较强的毒力。结论检出的阴沟肠杆菌含有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HPI毒力岛irp^-2基因且为具有毒力的菌株,与致病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强毒力岛在产毒性和致病性大肠杆菌中的分布,探讨毒力岛在大肠杆菌中的结构和功能。方法 对毒力岛的关键基因irp2,fyua和asn-intB进行PCR扩增和DNA测序,并对irp2和fyua进行原位杂交。结果 在检测的93株肠产毒性大肠杆菌的10株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基因irp2的检出率分别为32.25%(30/93)和30%(3/10),fyua的阳性率为21.51%(20/93)和30%(3/10)。而且这些阳性菌株中的毒力岛大部分连接到天门冬氨酸tRNA(asntRNA)位点。结论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强毒力岛在产毒性和致病性大肠肝菌中较高的阳性率,对于大肠杆菌毒力的变化和毒力的调控以及细菌毒力的进化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佛山市食品中致泻大肠埃希菌菌型分布及毒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佛山市食品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菌型分布及毒力携带情况。方法采集佛山市十类食品362件中分离的17株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按GB4789.6-94国家卫生标准检验方法进行血清分型;用ELISA检测耐热肠毒素(ST)和不耐热肠毒素(LT);毒力测定采用小鼠致病力试验和采用irp2和irpB基因探针菌落原位杂交检测ES-IEC菌株毒力岛。结果 菌型分布在三类11个型别上,其中EPEC占41.17%(7/17),EIEC为35.29%(6/17)。ESIEC为23.53%(4/17);17株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在七类食品中均有存在。对小鼠致病力试验均为阳性;耐热肠毒素(ST)和不耐热肠毒素(LT)均为阴性,其中4株ESIEC中1株携带耶尔森氏菌强毒力岛(HPI)。结论佛山市食品中污染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普遍,对小鼠致病力与耐热和不耐热肠毒素无必然联系;有携带耶尔森氏菌HPI的ESIEC存在。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三种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和鼠疫耶尔森菌HPI毒力岛核心区ybtE基因的同源性。方法PCR扩增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17-2ybtE基因的完整序列,克隆后测序。用ABIPRISM软件对该ybtE基因序列与已知的鼠疫耶尔森菌HPI的ybtE基因以及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HPI的irp5基因进行核苷酸序列和推导氨基酸序列比较。结果核苷酸序列,EAEC17-2与鼠疫耶尔森菌及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之间的同源性分别为99.8%和98.2%,鼠疫耶尔森菌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之间的同源性为98.2%;推导氨基酸序列,EAEC17-2与鼠疫耶尔森菌及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之间的同源性分别为99.8%和97.6%,鼠疫耶尔森菌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之间的同源性为97.8%。结论ybtE基因作为HPI的功能基因高度保守,EAEC中的HPI可能来源于YpsHPI。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强毒力岛在产毒性和致病性大肠杆菌中的分布,探讨毒力岛在大肠杆菌中的结构和功能。方法 对毒力岛的关键基因irp2、fyua和asn-intB进行PCR扩增和DNA测序,并对irp2和fyua进行原位杂交。结果 在检测的93株肠产毒性大肠杆菌和10株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基因irp2的检出率分别为32.25%(30/93)和30%(3/10),fyua的阳性率为21.51%(20/93)和30%(3/10),而且这些阳性菌株中的毒力岛大部分连接到天门冬氨酸tRNA(asn tRNA)位点。结论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强毒力岛在产毒性和致病性大肠杆菌中较高的阳性率,对于大肠杆菌毒力的变化和毒力的调控以及细菌毒力的进化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安徽省六安市家禽家畜粪便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病原学研究及流行病学分析,了解六安市家禽家畜感染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病原学特性和分布规律,为在六安市开展该菌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2018年采集猪、狗、鸭、鹅等动物的粪便663份,进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离培养,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型分型以及毒力基因等检测。结果 本项研究监测的663份家禽家畜粪便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总检出率为12.22%,其中猪粪的检出率最高,为23.49%,其他家禽家畜粪便中均有该菌的检出;猪粪的检出率与总检出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各种粪便在各年度之间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致病性菌株中猪粪检出株占总致病性菌株的95.83%;致病性血清型主要为O:3型;致病性菌株毒力基因分布主要为基因Ⅲ型,基因Ⅲ型占总致病性基因型菌株的91.67%。结论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在六安市家禽家畜粪便中普遍存在,该菌在家猪粪便的检出率最高,且致病性菌株携带率最高,致病性血清型为O:3型和O:9型。  相似文献   

8.
胡静  俞守义  阚飙  刘志华 《热带医学杂志》2005,5(2):116-119,123
目的 构建耶尔森菌HPI毒力岛全岛缺失突变载体,为进一步构建HPI全岛缺失株打下基础。方法根据已知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HPI毒力岛基因序列设计PCR引物,扩增并克隆irp8结构基因,作为同源重组的一侧序列,以irp5的部分序列作为同源重组的一侧序列,并将之克隆入同一载体,中间插入有卡那霉素(Km)基因(kan)、抗性标记。以自杀质粒pcvD442为载体.构建了含有irp8基因和Irp5部分序列的缺失突变载体pCO85。结果构建的突变载体经酶切及PCR鉴定克隆片段大小与预期一致。结论成功构建了致耶尔森菌HPI毒力岛全岛缺失突变载体,这个以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为靶序列构建的重组自杀质粒可应用于肠杆菌科及其他菌属HPI毒力岛全岛缺失株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HPI毒力岛阳性大肠杆菌的毒力基因存在情况。方法使用PER和杂交技术对152株HPI毒力岛阳性的大肠杆菌进行相关毒力基因检测。结果在152株携带HPI毒力岛的大肠杆菌中,基本上未栓出常见的5类致泻性大肠杆菌的毒力基因,但是部分菌株检出泌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PAI毒力岛基因yc73和prrA以及RTX毒力岛基因rtx615。结论这些大肠杆菌和已知的致泻性大肠杆菌有明显不同,携带HPI毒力岛的大肠杆菌可能包括几个不同的群,可能存在其它的尚未发现的毒力因子,有必要继续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腹泻症候群中致泻大肠埃希菌的血清型和多重PCR检测,了解本地区致泻大肠埃希菌的血清群、型分布规律,所携带毒力基因及相互之间的相关性,为腹泻症候群中致泻大肠埃希菌的检测、鉴定提供科学依据,以提高阳性株的检出率。方法:对本地区2012-2013年腹泻症候群监测医院门诊未使用过抗生素腹泻患者的稀便、水样便、黏脓便或脓血便标本通过増菌、各种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病原菌,后经生化试验、多重PCR试验和血清型分型试验进行鉴定。结果:本次检测共检出65株血清凝集致泻大肠埃希菌,分属EPEC、EIEC、ETEC,以EPEC为主,占83.08%,共8个血清型,其中血清型O55:H59、O128:H67占58.47%;共检出4种相关毒力基因,其中escV 49株(75.38%)。未分血清型菌株27株,检出相关毒力基因共5种,分属EPEC、EIEC、ETEC、EAEC,其中escV 15株(55.56%)。结论:本地区腹泻症候群中血清学阳性致泻大肠埃希菌以EPEC为主,常见血清型为O55:H59、O128:H67,毒力基因为escV、escV+bfpB、invE、elt。未分血清型致泻大肠埃希菌毒力基因为escV、escV+bfpB、invE、elt、astA,与已分型菌株携带基因基本一致。腹泻患者的大肠埃希菌检测中,在传统的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血清学鉴定的基础上,有必要进行大肠埃希菌的毒力基因检测,以提高阳性检出率,避免漏检,提高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山东省动物宿主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布及病原学特征。方法对从家畜和家禽宿主中分离到的菌株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学分型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结果 2225份标本中共检出72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出率为3.24%,包括生物1A型和生物4型。其中共检测到13种血清型,从猪的标本中分离到3株致病菌株,占细菌总数的4.17%,仅携带ystB基因的占81.94%。结论本地区动物宿主中普遍存在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感染,本地区应进一步加强该菌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SCCmec相关的psm-mec在血液来源人葡萄球菌中的分布,了解人葡萄球菌的分子特征.方法 收集血培养阳性并经过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准确鉴定的人葡萄球菌25株,通过PCR扩增mecA和psm-mec基因,采用多重PCR对耐甲氧西林人葡萄球菌SCCmec分型,分析psm-mec在人葡萄球菌中的分布.结果 PCR扩增结果显示,21株为耐甲氧西林人葡萄球菌,4株为甲氧西林敏感人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人葡萄球菌psm-mec基因的检出率为47.6%,甲氧西林敏感人葡萄球菌中未检出psm-mec基因.多重PCR结果显示,21株mecA阳性人葡萄球菌中,3株属SCCmec类Ⅰ型,1株属SCCmecⅢA型,1株属SCCmecⅢB型,4株属SCCmec类ⅢA型,1株属SCCmec类ⅢB型,3株属SCCmec类Ⅳ,8株属SCCmec新型别.在psm-mec阳性菌株中,1株分布于SCCmecⅢA,1株分布于SCCmecⅢB,4株分布于SCCmec类ⅢA,1株分布于SCCmec类ⅢB,3株分布于SCCmec新型别.结论 SCCmec相关的psm-mec广泛存在于血液来源的耐甲氧西林人葡萄球菌中,主要分布于SCCmecⅢ型、类Ⅲ型和SCCmec新型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以模式菌株作为对照,对口腔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临床菌株进行生化反应检测,初步探讨其糖代谢性质。方法 利用API 20A和ATB Rapid ID 32A生化反应检测系统,以模式菌株W83和ATCC 33277为对照,对5株P.gingivalis临床分离菌株SJD2、SJD4、SJD5、SJD11、SJD12进行生化代谢反应检测和分析。结果 5株P.gingivalis临床菌株均具有β-半乳糖苷酶和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具有水解多种氨基酸残基的能力,并能水解游离的色氨酸和精氨酸;各菌株的生化反应存在异质性。API 20A与ATB Rapid ID 32A生化反应板条的检测结果存在一定差异。结论 P.gingivalis可以多肽或氨基酸作为主要碳源或氮源,但存在部分糖代谢的能力;各菌株的生化代谢反应存在差异。ATB Rapid ID 32A可能更适合应用于龈下菌斑中革兰阴性厌氧菌的生化反应检测和鉴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无菌部位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预防和控制其感染以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8月至2012年6月某三甲医院无菌部位分离的非重复金黄色葡萄球菌50株。VITEK-2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菌株鉴定,PCR检测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杀白细胞毒素(PVL)基因,多重PCR对MRSA进行SCCmec基因分型。结果:在18种抗菌药物中,青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90.0%和62.0%;尚无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达托霉素的耐药菌株。50株金葡菌中,MRSA 15株(30.0%),MSSA35株(70.0%),MRSA对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明显低于MSSA。15株MRSA中,SCCmecⅢ型11株(73.3%),SCCmecⅣ型4株(26.7%),PVL基因扩增均为阴性。结论:该院无菌部位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以MSSA为主;MRSA对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性,且以SCCmecⅢ型为主。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作了248株河南、内蒙两省区来源的鼠伤寒沙门氏菌的药敏试验,挑选44株 抗菌株检测出20例含R质粒的菌株,并进一步对检出的R质粒作了不相容性分群的初步研究。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两省区抗药性菌株及三抗以上的多重抗性株检出率都很高,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各种抗性标记及其不同组合的分布有所不同。不相容试验确定出一个质粒(来源河南菌株)为FN群;一个质粒(来源于内蒙菌株)为C群;二个质粒(来源于内蒙菌株)为W群。另17个R质粒未能确定其不相容分群,本文对其不能分群的原因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PI20E数值编码为对照,应用国产微量生化培养基,组成革蓝氏阴性杆菌数值鉴定系统,对57株标准菌株和1576株临床分离细菌进行了对比鉴定,结果表明,肠杆菌科11个属,22个种,381株菌,属鉴定符合率为99.75%,种鉴定符合率为95.53%;弧菌科3个属,10个种1196株菌,属鉴定符合率为98.36%,种鉴定符合率为97.83%。认为应用国产生化培养基,引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PI20E数值编码手册,对肠杆菌菌科、弧菌科细菌进行鉴定,具有操作简便、鉴定准确、省时省力、价格便宜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青海省30年人间鼠疫疫情相关鼠疫菌株其病原学特征及流行病学意义,为该省鼠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处置和综合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1980—2011年间青海省发生的29起典型人间鼠疫疫情中分离的35株鼠疫菌,对其进行糖醇类酵解试验,荚膜抗原(Fra1)、毒力抗原因子(VW)、色素沉着因子(Pgm)、鼠疫杆菌素Ⅰ(PstⅠ) 4种毒力决定因子检测,差异区段(different regions, DFRs)基因分型研究病原学特征,同时结合青海省近年来人间及动物间鼠疫流行现状,分析当前鼠疫防控形势及流行特征。结果 实验检测的35株鼠疫菌株生物型分型均为古典型;生化分型有2种类型,其中29株(82.86%)为青藏高原型,主要分布在青南地区及环湖地区,2株(5.71%)为祁连山型,主要分布在祁连山区;DFR分型有6种基因型,其中5型16株、8型12株、10型2株、36型1株、30型3株、1b型1株,以5型和8型为主,5型和1b型菌株主要分布于青海湖环湖地区和祁连山南麓,8型、10型、36型、30型菌株主要分布于青南地区。结论 青海高原鼠疫菌病原体生化型复杂,动物间鼠疫疫情连年不断,防控形势十分严峻,鼠疫的发生和流行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必须扎实做好鼠疫防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中山市多重耐药非伤寒沙门菌株的耐药基因和分子分型特征。 方法 分析2015年7月中山市博爱医院培养出的4例多重耐药NTS菌株的药敏结果,并且对该4例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PFGE)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MLST)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WGS),并在此基础上对4例菌株进行差异性分析,量化菌株之间的遗传发育距离,确定病例菌株之间的关系。 结果 4例菌株均为鼠伤寒沙门菌变种,并且均为多重耐药菌株,菌株S2、S3和S4药敏结果几乎相同,与S1差异较大。PFGE可将4例菌株分为两个大组(组A和组B),菌株S2、S3、S4落到同一个大组B中,菌株S2、S3、S4抗原式相同并均与S1有差异;MLST发现菌株S1为ST19型,菌株S2、S3、S4为ST34型。菌株S1抗药基因谱与菌株S2、S3、S4差异大,菌株S2、S3和S4 均有blaCTX-M-55基因。菌株S2、S3和S4的WGS形似度非常高,几乎可确定为同一来源。 结论 4例多重耐药菌株均为鼠伤寒沙门菌变种,菌株S2、S3和S4为同一来源。 blaCTX-M-55基因可能是造成本次中山市NTS多重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The capsular type of 160 strains of pneumococci isolated from blood or cerebrospinal fluid of patients in Alberta and Ontario between June 1978 and August 1980 was determined. Of the 83 known serotypes 36 were represented, and the type distribution was similar to that reported from the United Kingdom and the United States. Although only 111 (69.3%) of the strains belonged to the serotypes represented in the licensed pneumococcal vaccine, if related types within the same serogroup are also included 132 (82.5%) of the strains belonged to the types or groups represented in the vaccine, However, because the vaccine is not recommended for persons aged less than 2 years, from whom 30 strains were isolated, and because 28 strains from those 2 years of age and older were of nonvaccine types or groups, one can presume that 58 (36.3%) of the 160 bacteremic and meningitic infections would not have been prevented by prior vaccination, even if the vaccine were completely effective.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痰培养经传统生化鉴定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明确导致肺部感染的病原菌,据此建立相应抗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 对痰液培养中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以及传统的革兰染色、生化反应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 K-B 法) 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结果显示分离株与纹带棒状杆菌有99%同源(GenBank编号:JF342700.1),使用VITEK 2-Compact 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及与其相匹配的VITEK 2 ANC棒状杆菌鉴定(产品代码21348)卡鉴定结果也符合纹带棒状杆菌的特征(鉴定率:99.9%),正式报告致病菌为纹带棒状杆菌。药敏结果显示该菌对利奈唑胺、阿米卡星、万古霉素敏感。明确病原菌为纹带棒状杆菌后,迅速调整抗生素治疗方案为静点利奈唑胺,8 d后患者肺部感染情况逐渐好转,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大部分在正常范围,且炎症指标也降落至参考范围之内,遂出院回家休养。结论 临床微生物工作者以及临床医生应该重视纹带棒状杆菌引起的感染,及早为患者建立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