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996年一2005年在彝良县间日疟流行的牛街、洛旺、柳溪等重点疟区乡镇,进行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检监测十年,监测结果血检当地无外出史发热病人12579例,检出间日疟疟原虫阳性77例,阳性率为0.61%;血检当地居民外出打工回归的发热病人610例,检出疟原虫阳性病例66例(间日疟63例,恶性疟3例),阳性率为10.82%。提示,当地居民外出感染回归发病的疟疾病例已占当地疟疾疫情总数的46.15%,流动人群疟疾管理问题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
1996年~2000年在彝良县,间日疟流行的牛街、洛旺、柳溪三个重点乡镇,进行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检监测五年,血检当地无外出史发热病人7781例,检出间日原虫阳性53例,阳性率为0.68%,血检当地居民外出打工回归的发热病人403例,检出疟原虫阳性病例48例(间日疟46例,恶性疟2例),阳性率为11.91%。提示,当地居民外出感染回归发病的疟疾病例已占当地疟疾疫情总数的47.52%,流动人群疟疾管理问题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南部地区近20年疟疾流行特点及监测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湖南省南部地区近20年疟疾流行特点及监测方法。方法 收集并分析湘南部11个县(区)20年疟疾资料。病例侦查采用常规方法对四热病人进行血检。结果 湖南南部地区曾为间日疟、恶性疟和三日疟混合流行高发区。近20年疟疾发病率已控制在0.01‰-0.14‰。疟疾流行特点发生新的变化,以输入病例为主,占89.23%,患多数是流动性大的青壮年,疫点散在分布,7月和8月病例最多。间日疟为当地唯一流行虫种。1980—1990年四热病人血检阳性率为0.33%,其中临床初诊疟疾和疑似疟疾二热病人血检发现阳性人数占总病例数的87.57%;1991—1999年三热病人的血检阳性率为1.24%,其中临床初诊疟疾和疑似检疾二热病人血检发现阳性人数占总病例数的96.66%。结论 当前湖南南部地区疟疾防治的重点是加强对外出流动人口的管理监测,建议该类地区以临床初诊疟疾和疑似疟疾为主要血检对象,年血检率可达0.30%左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灭疟后期疟疾流行现状,为制定有效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龙陵县1991~2005年疟疾监测资料。结果1991~2005年累计报告疟疾病例318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8.14/万;发热病人年平均血检率4.59%、血栓阳性率1.75%;监测流动人口疟疾病例2661例,占疟疾总数的84.50%;居民平均带虫率为0.8%。结论龙陵县仍是输入性间日疟为主的混合流行区,应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监测,建立长效机制、规范抗疟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广西右江区2002年疟疾流行及控制现状,评价监测措施,为实施全球基金疟疾控制项目提供基线数据。方法选择右江区近年疟疾病人较多的3个乡镇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分析2002年疟疾疫情报告、发热病人血检资料,逐户调查疟疾发病情况,对村民和学生进行疟史、蚊帐使用情况和疟防知识问卷调查。结果2002年右江区疟疾发病率为0.15/万。血检当地发热病人9885人次,年血检率为3.03%,未检出阳性病例;血检流动人口419人次,检出5例间日疟病例,阳性率为1.19%。走访调查1004户4709名村民,查出1例疑似病例,居民蚊帐使用率为98.17%,中小学生经验积累型和间接传授型疟防知识知晓率均高于村民。结论2002年右江区疟疾发病率继续控制在1/万以下,无当地感染病例,疟疾病例全部为输入性,村民蚊帐使用率较高,存在一定疫情漏报现象,现行疟疾监测与防治措施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思茅市西盟县疟疾发病态势及防治情况,为控制疟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思茅市西盟县2004~2005年发热病人血检登记表,疫情报告和疫点处理资集,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年发热病人血检9 511人次,阳性355人,间日疟322例,恶性疟31例,未分型2例,无死亡病例;2005年发热病人血检11 575例,阳性352例,其中间日疟314例,恶性疟27例,未分型11例,疫情报告疟疾发病372例,死亡1例,其中间日疟332例,恶性疟29例,未分型11例,比去年同期下降28.46%.结论 西盟县应采取综合性防治对策,进一步加强对疟疾防治工作的指导,做好出境人员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陈孝涛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11):1333-1335
目的 分析临沂市疟疾流行特征,为疟疾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临沂市2001~ 2011年的疟疾疫情、发热病人血检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临沂市2001~2011年期间共报告疟疾病例53例,年平均发病率0.047/10万,在2005~2008年间疟疾疫情出现小幅上升,发病率平均为0.092/10万.疟疾病例实验室诊断37例,临床诊断16例;间日疟44例,占83.0%,恶性疟9例,占17.0%;本地感染22例,占41.5%,外地感染31例,占58.5%.病例以20~45岁青壮年农民为主,发病主要集中在7~10月份;发热病例血检阳性率为0.087‰.结论 临沂市2001~2011疟疾发病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加强流动人口管理,防止输入性继发病例的发生,是今后疟防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疟疾防治后期流行病学特征及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疟疾防治后期流行病学特征及监测结果,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80~2004年湖南省各县、市疟疾疫情资料、发热病人血检、荧光抗体检测以及媒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全省疟疾发病率由1980年的89.27/10万至2004年下降为0.19/10万,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由1980年的2.73%至2004年下降为0.06%;近3年本地居民未查见带虫者;1990年以来湖南省感染病例逐年减少,输入疟疾为主,分别占病例总数的6.51%和93.49%;中华按蚊为唯一的传疟媒介。结论当前湖南省疟疾以输入病例为主,年发病率已连续9年控制在1/10万以下,疟疾疫情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和评价海南省疟疾防治试点对策和措施对控制疟疾的作用。方法通过收集1991~2010年海南省10个疟疾防治试点月报表、流动人口报表等资料,使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海南省10个疟疾防治试点20年本地居民共血检375 963人次,平均年血检率为18.71%,其中主动病例侦查血检301 395人次,占80.17%,被动病例侦查血检74 568人次,占19.83%;检出阳性病人10 915例,阳性率为2.90%,其中恶性疟3 448例,占31.59%,间日疟7 444例,占68.20%,混合感染23例,占0.21%。疟疾年带虫发病率(API)从1991年的28.39‰下降至2010年的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海南省疟疾防治试点采取的综合性防治措施能有效降低疟疾发病率,控制恶性疟流行,它为热带山林地区恶性疟控制提供了经验,为海南省的疟疾防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广西嗜人按蚊分布区控制后期疟疾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嗜人按蚊分布区1998~2003年疟疾监测结果和流行特征,评价监测措施,为嗜人按蚊分布区疟疾防治后期疟疾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98~2003年广西嗜人按蚊分布区15个县当地居民发热病人、流动人口发热病人、病灶点居民以及重点人群荧光抗体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6年间15个县年血检率在0.28%~10.8%,当地居民发热病人、病灶点居民血检阳性率均为0.04%,流动人口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为0.86%,本地感染病例和输入的病例分别占总病例的55.09%(487/884)和44.91%(397/884),相对集中分布在环江县移民安置点和南丹、三江、融水、上思5个县。外出感染回归病例占28.85%,外来病例占16.06%;重点人群I-FAT抗体阳性率为0.13%。结论广西当前嗜人按蚊分布区疟疾发病率虽控制在1/万以下,但环江、南丹、三江、融水和上思5个县的疟疾发病较多,以本地病例为主;其余10市县则以输入感染病例为主,疟疾疫情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西盟县的疟疾发病实情和漏报程度。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2002年疟疾报告疫情、血检情况、疟疾治疗及村民疟史等。以捕获-再捕获方法估计疟疾实际发病和漏报率。结果西盟县疟疾发病率为50.18/27,7个乡均有病例分布,被调查3个乡的疟疾发病率分别为136.84/27、46.34/万和11.24/27,所调查的20个自然村在2002年共报告17例疟疾,采用发热病人血检、医生疟疾治疗处方、疟史3种再捕获方法核实疫情,估算得西盟县的3种疟疾疫情漏报率分别是39.29%、83.5%和94.93%。结论西盟县的疟疾漏报现象比较普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乐东县2006~2010年流动人口的疟疾感染情况.方法 收集全县各镇场辖区全年逐月疫情报告和管理结果统计分析.结果 流动人口疟疾从2006年的74例下降到2010年的零例;全县流动人口五年间共血检12 447人次,其中海南省流动人口血检占85.9%( 10 692/12 447);广东省血检占3.8%(479/12 447);广西省血检占县外3.9%(484/12 447);其他各省血检6.4%(792/12 447);阳性率分别为海南省阳性率占93.8%( 132/145);广东省阳性率0(0/145);广西省阳性率占2.1%(3/145),其他各省阳性率占4.1%(6/145);感染分别为:海南省间日疟132例,恶性疟4例,广西省间日疟3例,其他各省6例;感染人群以种养、护林、修路等上山作业人员为多.结论 加强对流动人口疟疾管理防治和防护知识健康教育,特别是进入到高中疟区的流动人口,是我县疟疾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广西梧州市1994~2009年疟疾监测结果和流行特征,评价监测措施,为疟疾防治后期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94~2009年梧州市当地居民发热病人、流动人口发热病人、重点人群荧光抗体监测以及蚊媒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6年来共血检当地居民发热病例26492人次,流动人口发热病例257人次,流动人口非发热病例14702人次,检出输血感染三E/疟2例,输入病例26例,三类人员血检阳性率分别为0.007%(2/26492)、10.117%(26/257)和0。重点人群IFA抗体阳性率为0.078%。结论梧州市基本消灭疟疾16年来仅检出输血感染三日疟病例2例,输入性病例26例,未发生输入继发疟疾病例,表明疟疾防治成果巩固,现行的疟疾监测和控制措施可行有效。应继续加强对流动人群、特别是从高疟区外来人群疟疾管理和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梁河县近十年的疟疾流行情况及控制效果。方法收集全县2001~2011疟疾疫情、传染源监测、干预措施等资料,对疫情及防治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1年发病率为9.78/万,10年共检验发热病人血涂片69 586人份,阳性2 167份,阳性率为3.11%。确诊疟疾为2 167例,发病率为12.18/万,占传染病总数的41.62%,其中恶性疟占34.56%,间日疟占63.36%,未分型占2.08%。通过实施疟疾防控措施,2011年发病率下降为1.09/万。结论梁河县疟疾流行得到了有效控制,实现消除目标还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5.
陈和仙 《中国热带医学》2013,13(3):318-319,329
目的分析云县1986~2010年疟疾发病情况及其流行趋势,为消除该县疟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86~2010年以来的发热病人血检、居民血片普查、按蚊调查、疟疾疫情数据。结果 25年间,云县共报告664疟疾病例,发病率为0.66/万,其中内源性病例69例,外源性病例595例;发热血检88308人中,阳性率为0.54%;居民血片普查13542人,带虫率为0.19%,荧光抗体测定7 277人,阳性率为3.17%;现症病人治疗1908人,休止期根治4045人,预防服药10635人,灭媒喷洒1166868M2。共捕获蚊62329只,14种蚊虫,其中中华按蚊为当地优势蚊种。结论该县疟疾病例主要属于外源性病例,提示今后应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6.
河南淮滨县疟疾流行现状的基线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掌握淮滨县疟疾实际疫情,评估疟疾的流行现状,为该县实施全球基金疟疾控制项目后的效果评价提供基线数据。方法 采取不等比例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逐户调查疟疾发病情况,疟防知识知晓率及发热病人血栓原虫阳性率。采用捕获—再捕获方法(CRM)估计全县疟疾实际发病率和漏报率。结果 全县2002年疟疾疫报发病为57例,发病率0.87/万,血检原虫阳性率0.69%。访问居民4801人,查出疟疾病例109例,发病率为2.27%。CRM估计全县发病率为1.04%,估计漏报率为89.57%。蚊帐使用率55.93%,疟防知识知晓率中小学生为9.36%,居民为14.36%。结论 淮滨县疟疾流行呈局部曝友流行态势,且漏报严重,居民疟防知识有待普及。应尽快采取抗疟措施控制疟疾流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深圳市2008年“三热”病人疟疾血检状况,分析其监测的效果。方法对医院监测点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或不明原因发热的“三热”病人采血作疟原虫检查;收集2008年疟疾血检监测数据,以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其特点;对各镜检点阴性和阳性的血膜片进行抽检,计算血膜片的合格率及复核符合率。结果全市共血检9788人次,发现阳性病例39例,血检阳性率为0.40%,其中间日疟28例,恶性疟11例,血栓阳性病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82.98%(39147)。血检阳性病例以输入性为主,占总阳性病例数的74.4%(29/39),其中恶性疟病例均为本市前往非洲、东南亚等疟疾高发地区从事商务的归国人员;病例的地区分布按发病数由高到低依次为罗湖18例、宝安11例、龙岗5例、南山3例和福田区2例,盐田区无阳性病例;病例时间分布呈现6、7、8月和11、12、1月的2个高发期。抽查6个区15个镜检点514张血片,血片制作和染色的平均合格率分别为86.19%和89.88%,对其中的213张阴性片及12张阳性片进行复检,符合率为100%。结论“三热”病人血检监测是及时发现传染源的重要手段,须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疟疾病例分布特征的阐明为我市科学防治疟疾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广西百色市参加黔桂两省灭疟联防区的4个县近15年疟疾防治效果及流行动态。方法收集4个县近15年当地居民、流动人口和疑似疟疾病例资料,采用Excel进行整理分析。结果4个县的人群发热病人血栓占当地总人口的5.84%,人群疟疾发病率从1995年的2.14/万降至2009年的0.04/万,未发现内源性恶性疟病例。流动人口中的疟疾病例逐渐增多,恶性疟病例及死亡病例均是在东南亚国家感染。结论百色市4县区域疟疾得到有效控制,其发病率逐年下降,流动人口病例中没有发现当地继发性疟疾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