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2 毫秒
1.
[目的]介绍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计算机断层扫描(CT)应用中职业照射剂量估算方法及辐射防护措施,为评价和技术审评提供参考。[方法]参照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58号技术文件和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协会(AAPM)108工作组的报告,以某医院PET/CT中心为例,分析辐射源项和工作流程,细化参数,分别估算工作人员各操作岗位的年受照剂量,结合轮岗情况给出年剂量。[结果]该中心工作人员分装、注射、摆位和控制室操作等岗位的年受照剂量分别为0.06、0.14、7.00、0.36 mSv,在轮岗情况下年受照剂量约为1.9 mSv,手部当量剂量为340 mSv。[结论]工作人员应实行轮岗制度,加强分装、注射、摆位环节的辐射防护。  相似文献   

2.
“九五”期间X射线诊断医疗照射的剂量水平调查   总被引:13,自引:9,他引:4  
X射线诊断医疗照射的剂量水平调查是整个医疗照射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成此专题调查不仅可以同频率水平结果汇合进行公众集体剂量负担的估算与评价[1],而且对施行X射线诊断的正当性判断和最优化分析,推动建立X射线诊断的医疗照射指导水平,加强受检者防护以及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 合理应用医疗照射,做到趋利避害。方法 依据国际以及我国相关标准。结果 介绍了医疗照射的特点、现状及其所致剂量,提出了医疗照射中应再关注的问题。结论 要确保医用辐射安全,必须坚持医疗照射的正当化和防护最优化原则。  相似文献   

4.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6例过量照射男性放射工作人员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按受照距今年限、受照类型、受照剂量进行分组,分别对检测指标及其异常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受照距今>30年组淋巴细胞(LYM)高于其他年限组,CD+3%、CD8+%、CD4+%水平均小于其他年限分组;事故照射和职业照射人员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较于事故照射<100 mSv组及职业照射组,事故照射≥100 mSv组CD+3%、CD8+%水平升高,CD4+%水平降低。提示急性事故照射对免疫系统的损伤存在长期性和剂量依赖性,慢性职业照射剂量依赖性不明显,机体免疫功能随时间累积逐渐得到修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黑龙江省典型医疗机构对0~15岁儿童进行摄影、透视、CT检查放射诊断频度,测量儿童在此过程中所接受的辐射剂量,估算省内儿童医疗照射频度及剂量。方法通过调取PACS系统信息、医院纸质记录、核对设备和患者信息等多种方式获取医疗照射频度结果;通过热释光照射剂量、电离室剂量仪、放射装置自监测等方式获取医疗照射剂量结果并比对,估算儿童放射诊断的有效剂量。结果共调查0~15岁儿童接受普通X射线诊断90 239人次,其中X射线胃肠检查6 278人次,CT诊断25 570人次;剂量测量值范围为0.099mGy~7.521mGy,热释光与剂量仪监测的照射剂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P>0.05),与放射诊断设备显示结果在相同管电压下呈线性相关。结论黑龙江省儿童专科医疗机构对儿童进行放射检查时,X射线摄片中胸部摄片应用频次最高,CT诊断中胸部CT频次最高,扫描群体剂量中颅脑CT和胸部CT占比较高,应参考放射诊断设备显示结果合理降低儿童患者的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评估福建省PET/CT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受照剂量。方法 根据福建省2014-2016年5家PET/CT工作场所周围剂量当量率和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的监测结果,分析PET/CT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受照剂量,并与国家标准剂量限值进行比较。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50 mSv,所有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均低于5 mSv。从事放射性药物分装、注射和PET/CT同室摆位作业的放射工作人员,在未采取个人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手部、头颈部和胸部位置最大年受照剂量估算值分别为549.0、137.4、134.0 mSv。结论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受照剂量处于较低水平,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未采用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时,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受照剂量可超过国家标准职业照射限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ET/CT工作场所布局设计内容,为医院PET/CT工作场所新建和改建设计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和工作经验,结合PET/CT工作场所放射防护特点,对具有放射性的PET/CT工作场所布局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针对PET/CT工作场所存在的不足,提出合理可行的布局设计要求。结论:对PET/CT工作场所合理的布局设计对降低辐射水平、实现辐射防护最优化以及满足工作人员、受检者和公众照射最小化要求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医疗照射频率与剂量水平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掌握目前广东省各种医疗照射的应用频率与剂量水平,为制定放射卫生防护法规与标准等积累资料,以提高全省放射卫生监督监测和管理水平。方法采用面上普查与典型调查相结合方式,全省统一开展调查、统一控制质量。结果显示广东省X射线诊断、临床核医学和肿瘤放射治疗的基本情况;公众每年接受各种类型X射线诊断、临床核医学和肿瘤放射治疗的诊治频率;受检者与患者在各种医疗照射中受照射剂量水平。结论广东省X射线诊断、临床核医学和肿瘤放射治疗的总应用频率分别为每千人口224.80人次、1.39人次和0.33人次,X射线诊断和临床核医学应用频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肿瘤放射治疗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一台PET/CT防护进行检测,以评价该实践对职业人群和公众的辐射影响。方法 分析PET/CT工作场所的辐射源项,在最大工作条件或典型工作条件下,检测中子、X射线和γ射线的外照射水平,并根据检测结果估算职业人员和公众的年剂量水平。结果 各检测点的中子外照射未检出,X射线和γ射线外照射水平在0.08~47.5μSv/h之间,对职业人员和公众所致的最大附加年剂量分别为948.6μSv,和21.6μSv。结论 该实践所致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照射剂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受捡者医用诊断X射线检查的正当性和防护的最优化。方法根据GBl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的有关条款,结合新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找出违反辐射防护要求的医疗照射发生的潜在因素,针对新疆医疗照射受检查防护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结论对于医用诊断X射线受检者在实施放射诊断检查时,应严格遵守正当性判断和防护最优化的原则。尽可能合理地降低受检者的受照剂量。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  相似文献   

11.
保定地区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照射剂量水平分析贾玉新,张宝华,陈素娟,任宝印(保定地区卫生防疫站,保定)为保障我区放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对卫生防护做出评价并提供剂量依据。我们于1990年至1992年采用热释光测量方法在全区开展了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照射剂量水...  相似文献   

12.
"放射诊断医疗照射指导剂量水平"对放射诊疗单位降低受检者的剂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制订了本国的指导剂量水平,对降低受检者剂量,促进医疗照射防护最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我国部分放射诊断项目医疗照射指导剂量水平进行了探讨,对加快我国自己的放射诊断指导剂量水平制定的步伐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ET—CT系统外照射屏蔽防护对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外照射剂量水平。[方法]依据国家标准,对某院PET—CT系统工作场所进行现场辐射水平和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并进行分析。[结果]该院经屏蔽防护后,PET—CT系统屏蔽防护后,工作场所和周围环境辐射水平低于国家规定剂量限值。[结论]PET—CT系统在正常情况下工作场所及周围环境辐射可达到安全和可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加速器放射治疗工作人员和公众受潜在照射的危险概率的分析,为辐射危害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加速器放射治疗设置的辐射安全设施,分析加速器放射治疗工作人员和公众受潜在照射的危险概率。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的年总潜在照射危险概率为1.8×10-4,公众成员年总潜在照射危险概率为6×10-7,符合ICRP 103建议的年危险概率约束值。结论 在潜在照射控制上,加速器检测与维修环节较患者常规放射治疗更为重要,防止人员误留在加速器室内受意外照射是需要强调的环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PET—CT受检者体外y剂量当量率的监测,分析评价受检者体外剂量变化及对周围人员的影响。提请管理部门、医院及PET—CT受检者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保护周围人员的健康。方法用辐射剂量仪对一例PET—CT受检者注射18F—FDG药物后体外叮剂量当量率进行跟踪监测。结果随时间距离的变化,PET—CT受检者体外叫剂量当量率衰减显著,注射18F—FDG药物后24h体表剂量可达本底水平。结论应合理规范PET—CT检查。加强PET—CT受检者的24h管理,有效减少受检者对周围公众或家属的辐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深圳市CT医疗照射的现状,估计所致居民剂量负担。方法 采用普查方法,对2016年深圳市医疗机构中使用的CT进行调查。首先分头部、胸部、腹部和其他部位调查CT扫描人次和标准扫描参数,结合测量的加权CT剂量指数和文献结果,估算深圳市CT医疗照射所致居民的剂量负担。结果 2016年深圳市CT医疗照射频率为109.84人次/千人口,估算头部、胸部和腹部CT扫描的平均有效剂量分别为1.21 mSv、5.83 mSv和7.08 mSv。2016年深圳市CT医疗照射所致居民集体剂量为6090.28 Sv·人,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530 mSv。结论 CT医疗照射频率和单次扫描剂量是影响居民剂量负担大小的两个重要因素,减少一切不必要的照射和建立CT医疗照射指导水平是降低集体剂量负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医疗照射是医务人员诊断疾病的有效方法,如何降低照射频度和照射量,提高医疗照射有效率,是一项改善医疗照射工作的重要课题。本文对安徽省胃肠钡餐透视、胸透、胸片等主要医疗照射类型的皮肤剂量进行了测量,估算了局部皮肤照射量的分布及人体吸妆剂量的总水平。探讨了减少医疗照射致受检者剂量负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现行法规标准对医疗照射的控制,探讨降低医疗照射的途径。方法 综合现行法规标准有关规定,对影响医疗照射的各种因素进行讨论。结果 现行法规标准在人员、设备和质控以及正当性判断与最优化、剂量指导水平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结论 通过提高准入条件,加强正当性判断、最优化和质量保证工作,推行医疗照射指导水平,合理降低医疗照射剂量,是目前放射诊疗卫生防护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掌握上海市"十五"和"十一五"期间X射线CT医疗照射水平现状和应用频率的发展趋势。方法 采用面上普查的方式,调查上海市医用X射线CT机应用情况,并分头部、体部调查上海市各医院CT检查年人次数,并结合上海市历年人口资料计算X射线CT医疗照射应用频率。结果 截至2007年底上海市共有医用X射线CT应用单位101家,在用医用X射线CT机151台。上海市"十五"和"十一五"期间X射线CT医疗照射应用频率逐年递增,2007年CT检查年频率为128.16人次/千人口,其中头部检查年频率66.94人次/千人口,体部检查年频率61.22人次/千人口,CT检查年频率占各类X射线诊断检查年频率总数的12.8%。结论 上海市"十五"和"十一五"期间X射线CT应用单位数和设备数及医疗照射应用频率较"九五"期间有较大增幅,CT检查年频率占各类X射线诊断检查的比例大幅增加。频率水平的增长是导致公众集体剂量负担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某微型回旋加速器和PET—CT的辐射防护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某医院微型回旋加速器及PET—CT场所内外的辐射水平进行评价,对工作人员受照剂量进行估评。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以保障放射工作人员与公众的健康与安全。方法:采用相关的放射卫生规范规定的方法。结果:测得了机房及配套设施周围的辐射剂量及其他相关数据,估算出了工作人员的年累积受照剂量。结论:回旋加速器自屏蔽系统、合成工作箱、分装防护屏等具有良好的辐射屏蔽效果。微型回旋加速器和PET—CT机房周围环境剂量不高,对流动人群及相邻场所的非放射工作人员不会造成辐射危害。放射工作人员年累积受照剂量,低于国家标准对职业人员规定的年剂量限值。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