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ECHO)、动态心电图(DCG)及多层螺旋CT(MSCT)冠脉成像在无症状心肌缺血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228例疑似心肌缺血患者,分别进行ECHO、DCG及MSCT冠脉成像,记录为ECHO组,DCG组与MSCT组,以临床综合诊断作为心肌缺血的判定“金标准”,对所有患者心肌缺血发生率进行诊断,分析ECHO、DCG及MSCT冠脉成像的检测结果,计算心肌缺血的阳性检出率、诊断率、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 MSCT冠脉成像检出心肌缺血发生率高于ECHO、DCG(P<0.05);MSCT组阳性检出率、诊断率、灵敏度以及特异度高于ECHO组、DCG组(P<0.05);MSCT组漏诊率与误诊率低于ECHO组、DCG组(P<0.05)。结论 MSCT冠脉成像与DCG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较理想,能作为无症状心肌缺血临床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I冠脉造影(MSCTA)对冠心病(CA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冠心病的55例病人行MSCTA,并与导管法冠脉造影(CAG)作对照。以管腔狭窄≥50%为CAD的诊断标准,cT值≥120HU定义为钙化斑块。结果55例患者220支冠脉血管中有204支(92.7%)血管能够满足冠脉评价要求。其诊断CAD总体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81.6%、87.1%、66.7%、93.8%、85.8%。钙化斑块组的CT值(387.34—448.1HU)明显高于非钙化斑块(64.38±87.36)HU(P〈0.01)。结论MSCTA对CAD的初步诊断显示出良好临床价值,可作为CAD高危人群以及介入治疗前的一种筛查手段。MSCT可结合密度测定判定斑块的性质,对判断冠脉斑块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 2 1例可疑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 ,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 ,主机用SnapShotSegment程序获得原始资料及AW 4 1工作站图像后处理 ,重建出各主要血管 ,并分析血管狭窄和闭塞程度。结果 :M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对冠状动脉近中段显示清晰 ,显示率达 89%以上 ;对冠状动脉狭窄显示良好 ,与临床符合率达 92 6 %。 5支搭桥血管中有 1支可见 >80 %的狭窄。结论 :MSCTA作为非侵入性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技术 ,可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是指冠状动脉在解剖上有明显的固定性狭窄病变,临床上虽无绞痛及其他症状,但心电图和/或其他检查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的一种冠心病类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又称无痛性心肌缺血、隐匿型心肌缺血和寂静性心肌缺血,但与无症状性冠心病和无症状性运动试验阳性不是同一概念。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复方丹滴参丸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疗效。方法将64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口服复方丹参滴丸,对照组口服鲁南欣康,观察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对改善无症状心肌缺血有一定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思良  周建松 《医学综述》2008,14(10):1568-1571
多层螺旋CT(MSCT)以亚秒级的扫描速度和使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来实现冠状动脉的CT成像。其重要应用是显示冠状动脉狭窄、评价冠状动脉斑块钙化及稳定性以诊断和排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MSCT对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和完全闭塞的阴性预测值较高,与有创冠状动脉造影高度相关。MSCT能进行冠状动脉搭桥和支架植入术后的无创性追踪,也可用于其他冠状动脉疾病的评价。主要介绍M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技术和临床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7.
8.
9.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MSCT作为非侵入性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技术,可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 mulil slice spiral CT,MSCT)技术的进步为无创性冠状动脉造影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临床应用备受关注.特别是64层CT的出现,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大大提高,心电门控技术及三维后处理技术拓宽了CT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范围.本文阐述了CT在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及影响因素,并对其现状及进展情况作综述.  相似文献   

11.
王敏 《中国全科医学》2002,5(12):960-960,965
目的 探讨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的发作规律。方法 对确诊的48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24小时Holter监到,观察无痛性心肌缺血发作的次数、时间及其与活动状态的关系。结果 486例冠心病患者中发生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者335例,共698次,累计时间为3526分钟。其中619次与活动有关。6:00—12:00为无痛性心肌缺血发作高峰期,在此期间共发作389次,累计时间为2100分钟。具有无痛性心肌缺血的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为13.02%,高于有症状的冠心病患者的4.72%。两组死亡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无痛性心肌缺血的发作有一定的规律,掌握该规律对于指导临床治疗、降低心脏猝死及预防心肌缺血的发作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陆冰 《河北医学》2002,8(9):777-780
目的 :探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SMI)的发病率、心肌缺血与心脏猝死 (SCD)的关系及防治措施。方法 :6 4例冠心病 (CHD)患者 ,应用动态心电图 (DCG)作 2 4h连续检测 ,依据心肌缺血时受检者有无心绞痛或相关症状 ,分为SMI组和有症状MI组 ,分析SMI的发生率、缺血发作的昼夜节律及心肌缺血与重要心律失常和SCD的关系。结果 :① 6 4例CHD检出有缺血性ST -T改变者 5 7例 (占 89.1%) ,其中SMI组 4 3例 (占 75 .4 %) ,有症状MI组 14例 (占 2 4 .6 %)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u值 =5 .15 3,P <0 .0 0 1) ;② 5 7例心肌缺血发作共 10 84阵次 ,其中SMI组 936阵次 (占 86 .3%) ,有症状MI组 14 8阵次 (占 13.9%) ,SMI组显著高于有症状组 (u值 =9.976 ,P <0 .0 0 1) ;③对 5 7例CHD患者进行了为期2年的随访观察 ,发现SMI组中的 4例 (占 9.3%)发生SCD ,(其中 1例AMI发生SCD) ,均为严重心肌缺血患者。结论 :SMI患者多缺血严重 ,易触发重要心律失常而导致SCD ,预后不良 ,重视早期诊断和治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付巍  刘雪梅  范岩  刘韬  谢卫华  秦丽红  陈征宇 《吉林医学》2010,31(27):4649-4652
目的:腺苷心肌灌注显像与心电图试验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价值的比较。方法:符合WHO冠心病诊断标准的无症状心肌缺血(隐匿性冠心病)Ⅰ、Ⅱ、Ⅲ型患者154例及47例非冠心病伴有高危因素患者,行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与心电图试验。按照两者的心肌缺血阳性诊断标准分别统计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等。结果:4组201例患者均完成了腺苷负荷试验,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与心电图试验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敏感度分别为90.26%和34.42%;特异度分别为46.81%和87.23%;准确度分别为80.10%和46.7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4.76%和89.83%;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9.46%和28.87%;漏诊率分别为9.74%和65.58%;比数积分别为8.15和3.59;Youden指数分别为0.37和0.22,阳性似然值分别为1.70和2.70,阴性似然值分别为0.21和0.75。除阳性预测值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较心电图试验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有明显优势,敏感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高,漏诊率低。负荷心肌灌注显像阴性基本可以排除心肌缺血的存在可能。  相似文献   

14.
郭潮  张慧  陈敏  曾涛 《西部医学》2023,35(3):372-376
探讨血清miR-24联合动态心电图(DCG)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0月—2021年6月疑似SMI患者73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DCG检查和血清miR-24检测。以冠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血清miR-24联合DCG诊断SMI患者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比较该检查方法对冠脉病变程度的诊断效果。结果 血清miR-24联合DCG诊断SMI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高于DCG诊断方法(P<0.05),与冠脉造影结果具有较好一致性;对于冠脉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的检出率比较,二者联合诊断的检出率均高于血清miR-24、DCG检查方法(P<0.05)。结论 血清miR-24联合DCG诊断方法对SMI患者的早期筛查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在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的诊断是临床诊治的第一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硬、软件的飞速发展,CT冠状动脉成像成为现实,实现了冠状动脉无创造影检查。cT冠状动脉造影在冠状动脉狭窄判断、斑块诊断、钙化积分测定、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评价及左室心功能分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可代替常规冠状动脉造影。该文对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在冠心病诊断中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腺苷心肌灌注显像与心电图试验对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符合WHO冠心病诊断标准、年龄60岁以上的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116例,行国产腺苷负荷/静息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灌注显像与心电图试验.按照两者的心肌缺血阳性诊断标准分别统计阳性率,并且观察阳性、阴性组间的关系.结果 116例患者均完成了腺苷负荷试验,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与心电图试验诊断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阳性率分别为87.07%和35.3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较心电图试验诊断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心血管事件是2型糖尿病(DM)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脑钠肽(BNP)可早期诊断心肌缺血。本研究通过探究血浆BNP浓度与早期2型DM的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关系,为早期诊断SMI提供简便、快速的方法,以期改善其预后。方法:共入组233例患者,进行体格检查、血浆BNP测定、行ECG、超声心动图和活动平板试验检查。根据活动平板试验结果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比较两组血浆BNP浓度和SMI的关系。结果:异常组的BNP浓度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示BNP是预测SMI的独立指标(P〈0.05)。结论:血浆BNP浓度可预测早期2型DM患者的SMI。因此,对于2型DM患者,应注意早期监测血浆BNP浓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联合动态心电图运用在冠心病心肌缺血中的诊断医学价值。方法 择取2017年4月至2018年9月疑似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156例为研究对象,选用不同检查方式进行诊断,CCTA组采用冠脉CT血管成像诊断方法,DCG组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联合组采用冠脉CT血管成像与动态心电图检测,将核心肌灌注显像(MPI)的检查结果作为标准,比较不同医学诊断方法的准确性。结果 联合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CTA组、DC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的特异度、准确值及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单独诊断。结论 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联合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热敏灸结合心理干预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热敏灸结合心理干预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S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热敏灸治疗结合心理干预;对照组:口服复方丹参滴丸。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两组均能明显减少SMI发作次数与缩短SMI持续时间,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敏灸结合心理干预治疗SMI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瘤样扩张与冠状动脉狭窄对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比较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状动脉瘤样扩张(A组),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合并冠状动脉狭窄(B组)及冠状动脉狭窄(C组)3组间冠心病常见危险因素、病变血管分布、心肌缺血改变的差异。结果3组间冠心病常见危险因素差异无显著性;病变血管分布A组多累及右冠脉,B组、C组多累及左前降支,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心绞痛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心肌梗死与心电图ST-T异常发生率,A组低于B组、C组(P<0.05,P<0.01);LVED值A组小于B组、C组,EF值A组高于B组、C组(P<0.01)。结论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对心肌缺血的影响较冠状动脉狭窄低,但并非无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