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炎症介质,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H)是其主要的降解酶,二者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IgA肾病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H)的变化,探讨PAF及PAF-AH与IgA肾病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IgA肾病患者60例设为实验组,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检测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PAF及PAF-AH水平的变化,同时检测两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脂(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C反应蛋白、D-二聚体、24 h尿蛋白、血肌酐水平的变化,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血PAF及PAF-AH与各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实验组外周血PA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AF-AH水平不同程度下降,PAF与PAF-AH水平成负(r=-0.568)相关,与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C反应蛋白、D-二聚体、血肌酐、24 h尿蛋白呈正相关.结论 IgA肾病患者外周血PAF水平明显升高,PAF-AH下降,提示PAF、PAF-AH与IgA肾病的进展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3.
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PAF)是一种高生理活性的磷脂介质,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参与体内多种疾病的发病过程。近年来发现,PAF系统参与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功能和皮肤炎性反应,与许多皮肤炎症有密切联系。同时人体角质形成细胞能够表达功能性的PAF受体,并参与诱导表皮细胞因子网络,与其他炎性介质相互作用,对皮肤炎症的发生起协同放大的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H)和COPD非PH患者血液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血小板活化因子乙水解酶(PAF-AH)的水平变化,探讨两者在COPD相关P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根据肺动脉收缩压(PASP)≥40 mm Hg,分为COPD合并PH组和COPD非PH组各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25例,比较3组间血浆PAF、血清PAF-AH水平的差异,并将两者与PASP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OPD合并PH组和COPD非PH组治疗前血PAF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且PH组较非PH组升高更明显(P<0.05);血PAF-AH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降低(P<0.05),且PH组较非PH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COPD合并PH组及非PH组血PAF水平明显降低(t分别为3.966、5.589,P均<0.05),而血PAF-AH水平显著升高(t分别为-5.506、-3.481,P均<0.05);血浆PAF与PASP呈正相关(r=0.666,P<0.01),而血清PAF-AH与PASP呈负相关(r=-0.346,P<0.05)。结论血液PAF、PAF-AH可能分别作为致炎因子、抗炎因子在COPD相关PH中起重要作用,COPD急性加重时,两者比例的失衡可能参与了PH的形成或加重过程。  相似文献   

5.
不育患者精液中PAF的变化及外周血PBMC上PAF-R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患者精液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H)活性的变化,以及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PBMC)PAF受体(PAF-R)的表达。方法:对10例男性不育患者(其中5例为精液异常组,5例为不明原因不育组)采用生物法检测精液中PAF含量,酶水解底物显色法测定PAF-AH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上PAF-R的表达。并与5例有正常生育功能的男性健康体检者对照。结果:精液异常组PAF含量(1.87±0.76)μg/L,PAF-AH活性(23.56±6.86)μmol/(min.L)、PBMC上PAF-R的表达与健康体检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不明原因不育组PAF含量(2.12±0.81)μg/L,PAF-AH活性(21.65±5.13)μmol/(min.L)、PBMC上PAF-R的表达与健康体检者比较差异也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精液异常组与不明原因不育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男性不育患者精浆PAF降低、PAF-AH升高,PAF、PAF-AH、PAF-R三者在男性不育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血小板活化因子与哮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小板活化因子 (plateletactivatingfactor ,PAF)是一磷脂类化合物 ,1972年由Benveniste等发现 ,最初被认为与血小板的聚集和活化有关 ,故命名为血小板活化因子[1] 。虽PAF的作用远不止活化血小板 ,但此名一直沿用至今。现已研究表明PAF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重要炎性介质 ,在包括哮喘在内的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中有着重要作用。1 PAF的产生、合成途径PAF是一种对磷脂酶A2 敏感的、与花生四烯酸 (AA)代谢密切相关的脂质递质 ,分子量为 110 0 ,是一种在 1位以醚链连接长碳链 ,2位连接乙酰基 ,3位连接磷酰胆碱的甘油酯 ,化学名…  相似文献   

7.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是一种重要的炎症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本文对PAF在哮喘、急性胰腺炎、脑缺血性损伤等疾病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近年来PAF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是一种重要的炎症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本文对PAF在哮喘、急性胰腺炎、脑缺血性损伤等疾病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近年来PAF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槲寄生不同溶剂提取物对血小板活化因子的拮抗作用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中药槲寄生不同溶剂提取物对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拮抗作用。方法:应用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血小板聚集,以槲寄生的石油醚提取物、氯仿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分别给兔灌胃。观察灌胃前,灌胃后4h和8h各提取物对兔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结果与结论:槲寄生对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槲寄生水提取物及乙酸乙酯提取物均有拮抗PAF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常见临床疾病 ,发病机制及其复杂。近年来 ,国内外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进行了研究 ,包括临床分型、多系统损害、影像诊断、酶学以及动物疾病模型等。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 ,发现许多细胞因子与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有关。1 血小板活化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 (Plateletactivatingfactor,PAF)是由机体多种细胞在各种致炎因子刺激下合成的一种磷脂类化合物 ,是一种炎症介质 ,其分子结构为 1 -烷基 - 2 -乙酰基 -Sn -甘油 - 3-磷脂胆碱 ,分子量为 1 1 0 0Kda,于 1 972年由Benven ste等首先报道。PAF主要来源于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基因(PAF-AH) Ala379Val位点多态性是否与子痫前期(PE)发病有关.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成都地区210例PE患者和382例正常孕妇的PA F-AH基因Ala379Val位点多态性进行分析;以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为底物,3H-PAF为示踪剂,采用三氯乙酸沉淀法测定血浆PAF-AH、高密度脂蛋白(HDL)结合PAF-AH (H-PAF-AH)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结合PAF-AH(L-PAF-AH)活性.结果 PAF-AH基因Ala379Val位点AA、AV、VV基因型和A、V等位基因频率在PE患者和正常孕妇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与携带AA基因型的PE患者比较,携带V等位基因的PE患者有更高的体质量指数(BMI) 、L-PAF-AH/H-PAF-AH活性比值(P<0.05),更低的H-PAF-AH活性(P<o.05).结论 未发现PAF-AH基因Ala379Val位点多态性与成都地区PE发病存在关联性,但该位点V等位基因变异可能与PE孕妇BMI增加、血浆PAF-AH活性在脂蛋白中的分布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2.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是重要的磷脂类炎症介质,可由巨噬细胞、内皮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在体内合成,通过与特异性G蛋白受体结合活化多种细胞,参与一些炎症性或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PAF乙酰水解酶(PAF-AH)可使之水解而失活,对PAF信号途径发挥调节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对PAF-AH的生化特性、基因的多态性,以及与酶活性变化相关的哮喘、动脉粥样硬化、败血症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对PAF-AH及其在糖尿病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血小板活化因子在肾疾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希艳  刘惠 《医学综述》2004,10(2):109-111
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1972年由Benveniste等在IgE诱导的家兔嗜碱性粒细胞中发现的一种脂质,具有许多生理和病理作用。PAF作用于多种细胞,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和血小板功能的关系上,近年来随着对PAF的深入研究,还发现它和炎症、过敏、抑制物排斥等免疫反应密切相关,在细胞免疫调节中起着  相似文献   

14.
几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研究进展(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三烯(LT)抑制剂和受体拮抗剂、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体拮抗剂和合成酶抑制剂、磷脂酶A2(PLA2)抑制剂都是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炎症介质活性或拮抗其受体,阻断或减轻炎症过程.应用该类药物对治疗炎症疾病有良好前景.本文综述了它们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获得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H)全长编码基因并在GST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方法:通过RT-PCR方法,从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扩增出PAF-AH全长编码基因,将其克隆至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GEX-4T-3,转化大肠杆菌BL21并诱导表达,采用GST蛋白纯化系统进行纯化.所得纯化蛋白以SDS-PAGE及Western印迹方法鉴定,并进行酶活性测定.结果:获得了PAF-AH基因,序列分析与GenBank数据库中序列一致.SDS-PAGE及Westem印迹结果显示,诱导表达出可溶性的融合蛋白,其相对分子质量与预期相符.纯化蛋白经Western印迹检测能够被特异性抗体所识别,具有免疫学活性;酶活性检测证实其具有特异的水解PAF的活性.结论:本实验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高效表达了有活性的PAF-AH蛋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隔姜灸配合中药离子导入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症状改善、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及子宫动脉搏动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相关治疗的114例原发性痛经患者,依据自愿接受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7例接受布洛芬胶囊治疗,研究组57例接受隔姜灸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在为期3个月经周期的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统计症状改善情况,比较PAF、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H)、血小板黏附率,测定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不同症状积分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且研究组治疗后不同症状积分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PAF、血小板黏附率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AF-AH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上升,且研究组治疗后PAF、血小板黏附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AF-AH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研究组搏动指数、阻力指数、收缩舒张峰值比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且研究组治疗后搏动指数、阻力指数、收缩舒张峰值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与IL-6水平测定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且研究组治疗后血清hs-CRP与IL-6水平测定结果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隔姜灸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有助于确切提高原发性痛经治疗总有效率,降低不同症状积分水平,合理改善PAF、PAF-AH、血小板黏附率,搏动指数、阻力指数、收缩舒张峰值比下降明显,血清hs-CRP与IL-6水平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痛经血瘀证患者舌下络脉与血小板活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收集原发性痛经血瘀证患者62例,观察其舌下络脉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H)和人β2-糖蛋白1抗体(β2GP1-Ab-IgG)水平。【结果】原发性痛经血瘀证患者不同舌下络脉分级组PAF、PAF-AH、β2GP1-Ab-Ig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舌下络脉总积分与PAF、PAF-AH、β2GP1-Ab-IgG均有相关关系,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1);PAF与PAF-AH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AF或PAF-AH与β2GP1-Ab-IgG的相关性,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痛经血瘀证患者舌下络脉分级越高,PAF值和β2GP1-Ab-IgG值增加、PAF-AH值下降越明显。随着舌下络脉积分增加,PAF、β2GP1-Ab-IgG值增加,而PAF-AH值下降;但原发性痛经血瘀证患者舌下络脉改变是否是PAF或PAF-AH与β2GP1-Ab-IgG同时失常,尚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8.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是一种与炎症及过敏有关的脂类介质。应用PAF受体结合实验检测近20种自中草药海风藤、山蒟、樟叶胡椒、石南藤分离的新木脂素类化合物,其中14种为新结构。总结了波谱鉴定的一些规律。首次证明双环辛烷类、8,O,4’、8,3’三种新木脂素的结构骨架有PAF受体拮抗活性,第一类具强活性。并探讨了立体结构与活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闻颖  王岩 《辽宁医学杂志》2006,20(3):155-157
目的研究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血小板活化与内皮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对1999~2002年我院确诊的129例HFRS患者采静脉血,应用生物活性法检测PAF、双抗体夹心固相ELISA法检测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抗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及其动态变化。结果HFRS患者血中PAF、vWF、GMP-140均明显升高,且PAF水平与疾病严重性相关,PAF与vWF、GMP-140水平呈正相关。结论PAF参与了出血热血小板活化与内皮损伤的发病机制,是导致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银杏内酯化合物对家兔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方法:进行体外实验观察不同银杏内酯化合物对由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结果:不同银杏内酯化合物体对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有抑制作用,IC50在0.24~27.44μg/mL之间。结论:不同银杏内酯化合物体外对血小板聚集均有抑制作用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