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按国家标准对广东省11台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屏蔽防护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对加速器机房控制室操作处和机房外30 cm处环境X-γ辐射剂量率进行监测,并与机房辐射剂量率设计值进行比较。结果 各加速器机房监测符合国家辐射防护要求。结论 定期对加速器机房进行屏蔽防护监测,是确保辐射安全的简单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依照NCRP No.151报告给出的MV级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屏蔽设计的估算模式,导出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周围环境辐射水平的估算模式。方法 在NCRP No.151报告《MV级X和γ射线放疗设备的屏蔽设计和评价》给出的MV级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屏蔽设计估算模式的基础上,以等中心点剂量率替代周工作负荷,并舍弃居留因子和使用因子,再根据机房周围不同区域屏蔽材料的厚度进行逆向推导,最终导出了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周围环境辐射水平的估算模式。结果 为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周围环境辐射水平的估算提供了一套系统化模式。结论 该估算模式对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周围环境辐射水平的估算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保障放射工作人员与公众的健康与安全,对上海市医用电子加速器机房的屏蔽进行辐射防护效果评估。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结果 医用电子加速器机房的辐射屏蔽防护符合我国医用电子加速器机房的使用标准。结论 上海市现用的医用电子加速器机房的屏蔽防护可以满足国家标准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安全基本标准》的要求,符合辐射防护的最优化原则,兼顾了辐射防护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 计算BJ-14型医用电子加速器机房的屏蔽墙厚度并对屏蔽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依据《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结果 计算出各防护墙的厚度,并按最优化原则提出建议值。结论 按建议值施工降低了工程费用,防护效果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某15MeV医用电子加速器的性能与机房放射防护状况进行检测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关数据,保障临床放疗医护人员和患者的辐射安全。方法 依据GB15213-94《医用电子加速器性能和试验方法》和GBZ 126-2002《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通过现场检测,将获取的结果和标准的要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该医用加速器性能检测结果吸收剂量最大偏差2.8%,均整度104.3%,对称性100.7%,等中心最大偏差0.1mm,剂量线性为0.1%,照射野和光野重合度误差为0.5mm。机房周围防护检测结果最大剂量率为0.79mSv/h。结论 该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性能检测结果符合标准要求,放射防护屏蔽设施是有效的,但考虑放射防护最优化,机房主屏蔽墙应注意日常检测和防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3款带有自屏蔽结构的加速器机房布局和屏蔽防护进行分析,为优化自屏蔽加速器机房屏蔽防护设计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MC模拟和经验公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3款自屏蔽加速器机房主屏蔽区透射剂量率和次屏蔽区散射剂量率等辐射防护水平。结果 MC模拟和经验公式计算结果均显示Unity MR Linac次屏蔽区散射线剂量率明显高于主屏蔽区主射束透射剂量率,最高可达后者的5倍;Unity MR Linac和TOMO横断面散射剂量率明显高于矢状面。结论 自屏蔽结构的外形、材料及厚度差异,增加了机房屏蔽计算及防护设计的复杂性,应改进屏蔽计算方法,实现新型放疗机房辐射防护最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介绍医用电子加速器机房设计、辐射屏蔽厚度计算和天空反散估算。方法 依据相关计算公式,采用顺序替代法计算屏蔽墙体设计厚度,以NCRP151估算原则估算天空反散射剂量。结果 顺序替代法计算屏蔽层厚度既简便又省时,所获得数值准确,天空反散射剂量估算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结论 采取本方法计算的屏蔽厚度作为机房辐射屏蔽厚度值建造,能达到既确保辐射安全又经济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寻求简易可靠的方法优化核算医用加速器机房防护门口处辐射屏蔽的厚度。方法 采用简易法和IAEA 47号报告对某15 MV医用加速器机房门的屏蔽厚度进行核算。结果 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剂量限值,采用IAEA 47报告核算机房门屏蔽厚度,对于标称能量 ≥ 10 MV的加速器,γ射线与散漏射线的总屏蔽厚度值都要大于简易法的核算值,中子屏蔽厚度值不一定要大;对于标称能量< 10 MV的加速器(不需屏蔽中子),IAEA 47报告核算的屏蔽厚度值不一定要大。结论 IAEA 47报告计算繁琐复杂,所需利用的参数和需利用难以准确的数据较多,计算繁冗容易出现纰漏。因此,我们选取两种方法核算,选取较大值进行设计,在随后加速器工作场所防护验收检测中,辐射屏蔽都可行,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 科学、规范地对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进行放射防护设计和评价。方法 根据相关法规标准和放射防护基本原则进行计算和审查。结果 论证和归纳设计项目的各项放射防护及屏蔽设计的可靠性。结论 对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的屏蔽设计和放射防护效果作出预期的、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某医院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方法 依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该加速器治疗室辐射屏蔽设计厚度和防护设施符合国家法规和标准的要求。结论 正常使用该加速器,不会对工作人员及公众产生有损健康的辐射危害。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医用加速器的屏蔽防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分析湖北省医用加速屏蔽防护情况,为以后的防护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湖北省各台医用加速器的屏蔽厚度及防护效果进行调查、检测和分析。结果 湖北省各医用加速器的防护效果均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屏蔽厚度有较大差别。结论 部分机房的屏蔽厚度偏厚,建议对现行防护体系进行修订,并加强加速器建设项目的管理,提高相关机构和人员的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18F药物诊断时PET机房外的辐射剂量率。方法 使用MCNP5计算0.551 MeVγ光子经不同厚度混凝土屏蔽防护后的辐射剂量率。结果 根据计算结果拟合的剂量率曲线符合指数衰减规律。结论 MCNP5程序计算18F药物诊断时的辐射剂量率是适用的,18F辐射剂量率归一化衰减公式可应用于PET机房的辐射防护设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根据辐射防护基本原则及相关法规标准,对某医院10MV医用电子加速器机房屏蔽设计进行核实和计算,并验证放射防护效果,以实现放射防护最优化。方法 采用GBZ/T 201.2-2011中的计算方法对某医院放疗中心10MV加速器机房屏蔽设计进行核实与计算,利用防护检测设备对其工作场所辐射水平进行防护效果验证检测,并对比分析计算结果与验证检测结果。结果 主屏蔽墙和室顶主屏蔽计算结果(分别为1.52 μSv/h、2.93 μSv/h)与防护效果验证检测结果(最大分别为1.25 μSv/h、2.8 μSv/h)接近,其余副屏蔽墙(顶)计算结果(最大为1.19 μSv/h)大于防护效果验证检测结果(最大0.23 μSv/h);防护门外计算结果(0.33 μSv/h)略小于检测结果(最大为0.60μSv/h)。结论 医用电子加速器屏蔽计算结果与防护效果验证检测结果基本相符,建设单位应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设计,保证施工质量,并加强放射防护效果验证,确保放射工作人员和相关公众的健康与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螺旋断层放疗自适应治疗系统的机房进行放射防护设计,并对其防护效果进行验证。方法 根据螺旋断层放疗自适应治疗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综合考虑机房的几何参数、周边关系等因素,通过理论计算的方法,得出螺旋断层放疗自适应治疗系统机房的墙体、地板和顶棚所需的辐射屏蔽厚度数据。通过对建设后加速器治疗机房四周的周围当量剂量率的监测,来验证机房的屏蔽防护设计方案。结果 螺旋断层放疗自适应治疗系统由于具有自屏蔽结构,其机房所需的屏蔽厚度明显小于同能量的常规加速器机房,机房外工作场所和周围环境各测量点的周围剂量当量率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要求。结论 螺旋断层放疗自适应治疗系统机房的放射防护设计,以较小的经济代价满足了屏蔽防护效果,实现了放射防护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治疗室防护设计的一般原则,从放射防护最优化的角度出发,控制职业和公众照射的水平,完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方法 分析国际和国内现行实施技术标准和规范,探讨工作负荷、屏蔽设计和迷路及防护门的关系等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治疗室防护的关键问题。结果 推荐了一种加速器工作负荷估算方法,对典型加速器屏蔽墙设置,迷路与防护门的关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结论 按照《电离辐射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控制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治疗室的辐射水平时,采用放射防护最优化原则,可以完善放射防护设施的有效性,提高放射防护设施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保证放射治疗的质量,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对XHA 600C型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主要性能指标进行检测,对加速器机房的屏蔽及周围环境进行辐射安全评价。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进行检测和评价。结果 检测了XHA 600C型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主要性能指标和工作场所及周围辐射水平。结论 该医用加速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WDVE-6型电子直线加速器性能检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为保证放射治疗的质量,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对WDVE-6型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主要性能指标进行检测,对加速器机房的屏蔽及周围环境进行辐射安全评价。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进行检测和评价。结果 检测了WDVE-6型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主要性能指标和工作场所及周围辐射水平。结论 该医用加速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性能及卫生防护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性能及工作场所,邻近环境进行评价。方法 依据GB 15213-94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性能和试验方法及GBZ126-2002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放射卫生防护标准所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评价。结果 检测指标,如重复性、高剂量后稳定性、均整度、对称性、半影、剂量线性、机房屏蔽及周围邻近环境等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结论 型号为PRIMUS的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主要性能指标测试结果和机房屏蔽及周围邻近环境的安全防护性能符合要求,对工作人员及公众无危害,属安全性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45 MV医用电子加速器机房主要屏蔽体进行防护核算。方法 根据RADIATION PROTECTION FOR PARTICLE ACCELERATOR FACILITIES.NCRP REPORT No.144等提供的屏蔽核算参数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规范第2部分:放射治疗装置》(GBZ/T 220.2-2009)等有关方法进行防护核算。结果 加速器治疗室的防护设计与核算结果基本一致,加速器室设计厚度的类比分析结果低于应达到的防护要求。结论 加速器治疗室的防护设计符合要求,加速器室的防护设计不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基于"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的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以下简称加速器)机房防护改造设计方案,并验证屏蔽效果。方法 收集该机房的基础资料,按照国家标准及医院剂量率控制水平要求,通过理论计算结合项目现场情况给出合理改造方案并现场检测验证其防护效果。结果 按照改造方案施工后,经现场放射防护检测评价,改建后的机房放射防护效果达到国家标准及医院剂量率控制水平要求。结论 在加速器机房设计阶段进行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是非常必要的,设备参数改变或施工变更时,应重新进行评价;机房改造方案在考虑经济成本前提下还应充分考虑周围环境、建筑承重、施工难度、空间限制及方便使用等多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