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放射防护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探讨职业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中如何正确计算出有效辐射防护厚度,有效保护放射工作人员与公众的安全与健康,真正做到辐射防护最优化。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收集相关资料,按照相应的标准和评价规范,通过屏蔽计算和分析,对医用X射线和工业探伤用监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工业X射线探伤计算,运用GBZ117-2006《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能满足实际防护需求,医用X射线机防护评价中的防护计算引用GBZ130-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GBZ126-2012《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EF)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和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实际检测结果比标准有差异。结论 放射防护屏蔽计算可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控制效果基本达到了要求,确保了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所接受的个人辐射剂量低于年剂量和剂量率控制目标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职业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中如何正确计算出有效辐射防护厚度,有效保护放射工作人员与公众的安全与健康,真正做到辐射防护最优化。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标准。结果 工业X射线探伤计算,运用GBZ117-2006(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能满足实际防护需求,而医用X射线机防护评价中的防护计算虽然可以引用GBZ130-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和(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的导值,但计算结果与实际检测结果不太理想。结论 放射防护屏蔽计算可将职业人员剂量限值和公众限值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3.
国卫通〔2015〕1号现发布《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要求》等4项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其编号和名称如下:一、强制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 117-2015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防护要求(代替GBZ 117-2006)GBZ 143-2015货物/车辆辐射检查系统的放射防护要求(代替GBZ 143-2002)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某造船有限公司X射线探伤机应用项目对周围环境的辐射影响。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限值及监测方法作为评价标准和监测手段。结果 X射线机非工作状态下,作业场所周围环境X、γ空气吸收剂量率监测结果范围为73.2~95.8 nGy/h,处于该市天然放射性本底水平范围内。现场探伤时,控制区边界和监督区边界的X、γ辐射剂量率最大监测结果分别为4.66 μGy/h和0.93 μGy/h,低于《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17-2006)中规定的15 μGy/h和1.5 μGy/h的标准限值。结论 该项目对职业工作人员和公众人员是安全的,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某轮胎公司X射线轮胎检测系统对周围环境的辐射影响。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限值及监测方法作为评价标准和监测手段。结果 X射线机非工作状态下,检测室周围环境X、γ空气吸收剂量率监测结果范围为43.7~71.3 nGy/h,处于该市天然放射性本底水平范围内。X射线机工作状态下,检测室周围环境X、γ空气吸收剂量率监测结果范围为45.5~73.9 nGy/h,监测值均低于《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17-2006)所规定的2.5μGy/h的标准限值。结论 该项目对职业工作人员和公众人员是安全的,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无顶式工业X射线探伤室屏蔽厚度的计算,为探伤室放射防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从根本上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周围公众的健康与生命安全。方法 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及《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等,对无顶式工业X射线探伤室的屏蔽厚度进行了计算。结果 依据屏蔽厚度计算数值进行放射防护建设,用检测仪器监测探伤室墙外最大空气比释动能率为1.9 μGy/h。结论 监测得到的数据小于国家标准[3]中规定的公众处空气比释动能率,防护效果达到国家标准所规定的要求,从而验证了这种无顶式工业X射线探伤室屏蔽厚度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石油螺旋钢管工业X射线在线探伤室及环境辐射剂量。方法 对X射线机和机房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使用FJ-347A X γ剂量仪,按照国家相关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与方法进行探伤室的防护监测和安全性评价。结果 控制室操作位、探伤室墙体外未检出射线,防护门表面剂量率2.0 μGy/h,防护管理区(距轨道口20 m)剂量率 ≤ 4.0μGy/h。结论 该探伤室运行时,有关放射工作人员和周围公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防护监测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解和掌握X射线探伤防护状况,加强管理,确保从业人员的健康与安全。方法 按照GBZ117-2002工业探伤作业场所周围辐射水平,现场探伤周围控制区、管理区范围,探伤机的漏射线空气比释动能率,探伤作业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进行监测。结果 专用探伤室周围环境的辐射水平除部分探伤室的防护门和机房大门外较高外其他均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移动式探伤时较专用探伤室操作室内操作控制台的剂量高,工业探伤放射工作人员剂量显示97%的人,年均个人剂量低于5 mSv。移动式探伤作业时,控制区最远达到39 m,管理区最远达到118 m。结论 放射防护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放射防护法规、标准宣贯工作,加强预防性卫生监督,加强放射防护知识的培训教育,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并监督检查探伤作业的防护用品的配备使用,控制探伤作业人员的受照剂量,以保证X射线工业探伤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相似文献   

9.
崇文区X射线装置防护状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崇文区X射线机的防护性能,掌握本区X射线和工作场所的防护情况。方法 按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130-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和卫生部《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监测方法》进行监测与评价。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操作位辐射水平除介入时床边工作人员超标外,其余基本达标。机房外环境辐射水平机房外、窗外合格率分别为92%、88%。结论 我区低容量X射线机防护性能较差,对个体医疗单位,厂矿医院应加强管理和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车载X射线机防护情况,并对车载X射线机周围环境辐射进行防护监测。方法 根据《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GBZ130-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GBZ138-2002)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采用普通玻璃车载X射线机测值超过国家标准导出限值,采用铅玻璃防护的车载X射线机测值未超过国家标准导出限值。结论 X射线检查车要加强防护,检查时,X射线有用线束必须朝向无人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监测评价新建无迷道陀螺刀机房的放射防护性能。方法 依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和《X、γ射线头部立体定向外科治疗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68-2005)进行监测、评价。结果 新建无迷道陀螺刀机房项目放射工作场所和周围环境的辐射水平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值。结论 新建无迷道陀螺刀机房的各项放射防护指标、工作人员及公众的年附加剂量均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慈溪市民营医疗机构诊断X射线装置防护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慈溪市民营医疗机构诊断用X射线装置综合防护情况,为监督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照《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GBZ138-2002)和《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GBZ130-2002)对慈溪市民营医疗机构医用X射线装置和外环境的防护等进行调查和监测。结果 机房面积及防护设施合格率分别为81.6%和73.7%,外环境监测格率为91.2%,个人剂量监测率为76.2%,放射人员健康检查率为97.6%。结论 改善防护设施,加强放射人员业务培训、个人剂量监测、个人防护及健康监护等工作;卫生监督部门要加强监管,严格执法。  相似文献   

13.
朱旭  杜成 《中国辐射卫生》2013,22(6):692-694
目的 评价昆山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年剂量当量水平。方法 选择昆山市内所有从事放射工作的医务人员及工人,参照《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128-2002)要求进行监测。结果 我市放射工作人员5年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53±0.02)mSv/a,医用X射线诊疗和X射线工业探伤类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当量水平较高。放射危害管理有待进一步合理化。结论 虽然我市放射工作人员的人均年剂量当量逐渐降低,但工业用X射线探伤的人均年剂量当量为最高,而从事医用X射线诊疗的人数近些年增长较快,因此今后我市放射管理和监测的重点工种为医用X射线诊疗和工业用X射线探伤。  相似文献   

14.
郭瑾 《中国辐射卫生》2011,20(2):208-208,210
目的 了解商丘市乡镇卫生院医用诊断X射线机综合防护状况,为监督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照《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GBZ138-2002)和《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GBZ130-2002)对商丘市乡镇卫生院医用诊断X射线机和外环境的防护等进行调查和现场监测。结果 机房面积及防护设施合格率分别为83.6%和21.5%,个人剂量监测率为27%,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率为54%。结论 加大宣教力度,改善防护设施,加强放射工作人员业务培训、个人剂量监测、个人防护及健康监护等工作,监督部门要加强监督,严格执法。  相似文献   

15.
某口腔医院诊断X射线装置防护状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我院放射科医用诊断X射线装置的防护性能和工作场所的防护情况。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及公众的健康与安全。方法 按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130-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和GBZ138-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进行检测与评价。结果 医用诊断X射线装置的防护合格率92%;机房外环境辐射水平合格率100%;机房门外辐射水平合格率100%;窗外合格率100%;放射工作人员操作位辐射水平合格率100%。受检者及陪同人员主动使用防护用品率为4%,经工作人员提示使用防护用品率达到95%。结论 X射线装置的防护性能和工作场所的防护情况全部合格。放射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较强,但受检者对自身的防护意识较弱,应加大公众防护知识普及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国产SL-IC放射治疗模拟机的性能进行质量控制,以保证诊断及定位的准确性,并对模拟机房的屏蔽防护进行评价。方法 依据GBZ130-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和GBZ138-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进行质控检测与评价。结果 SL-IC放射治疗模拟机均达到质控技术要求。其机房防护屏蔽检测:工作场所及邻近环境辐射水平均小于0.5μGy/h。结论 国产SL-IC放射治疗模拟机的性能指标符合质控技术要求,机房屏蔽防护符合GBZ130-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20-2006)中可能产生污染的内容商榷。方法 《电离辐射防护与放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相关规定与GBZ 120-2006相对照。结果 发生可能污染之处未能把GB 18871-2002中辐射防护基本要求在GBZ 120-2006中体现。结论 应适时对GBZ 120-2006中工作场所选址、布局、分区、污染水贮存排放与监测按GB 18871-2002要求进行修订。  相似文献   

18.
南京市工业X射线探伤的放射卫生防护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了解工业X射线探伤的放射卫生防护现状。方法 对探伤作业场所的辐射水平和探伤人员的个人剂量进行监测。结果 专用探伤室的合格率仅为69%,现场探伤人员接受的年剂量当量是探伤室探伤人员的3倍以上。结论 应强调对专用探伤室的预防性卫生审查和对现场探伤的监督,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素养。  相似文献   

19.
张乙眉 《中国辐射卫生》2005,14(2):133-133,135
目的 对某企业的一台直线加速器探伤室的防护性能进行辐射安全性评价,并对探伤室的辐射安全设施进行检查。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与方法进行探伤室的安全性评价。结果 4MeV直线加速器探伤室的屏蔽防护和安全设施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结论 该探伤室运行时,有关放射工作人员和周围公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灾后绵阳市某县乡镇卫生院放射防护情况,为灾后放射场所科学重建提供基础依据。方法 依据GBZ138-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和GBZ130-2002《医用诊断X射线机卫生防护标准》要求,对灾后正常运行的某县乡镇卫生院放射场所综合防护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某县乡镇卫生院放射场所面积合格率66%;放射人员操作位防护合格率94%;放射人员持证率90%;放射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率72%;放射人员健康体检率72%。结论 放射人员防护较好,但今后需加强放射场所建设项目的防护评价与卫生监督工作,提高放射人员与公众的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