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1月~2006年6月,我们对38例重症脑卒中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早期脑卒中患者68例,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给予早期积极的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营养方法。治疗2周后,观察患者营养状况,监测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等含量。治疗期间给予精心的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营养状况优于对照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等含量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实验组较对照组也明显减少。结论早期积极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与护理,在脑卒中患者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和生长激素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将70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35例和EN+生长激素(GH)组35例,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均等热量、等氮量,分别于营养支持前后检测血生化、营养状态指标、免疫学指标与T细胞亚群。结果EN+GH组体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的改善程度优于EN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GH组前白蛋白、纤维连接蛋白高于E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A水平低于EN组,CIM、NK水平高于E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N+GH组累计氮平衡为正氮平衡,EN组为负氮平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迅速改善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状态,减少并发症,适量应用生长激素能增强免疫功能,降低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危重病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亚涛  任疆  俞士梅 《临床医学》2006,26(12):57-58
目的观察危重病人早期营养支持疗法的效果。方法35例有部分或全部胃肠功能的危重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支持(EN)组18例和肠外营养支持(TPN)组17例,营养支持前1天及营养支持后第3,10天测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每天观察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与肠外营养相比,早期肠内营养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增加。结论早期胃肠内营养对危重病人有益,对于有部分或全部胃肠功能的危重病人,应尽量早期采用。  相似文献   

5.
早期肠内营养对高龄吞咽困难脑卒中患者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高龄吞咽困难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及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伴吞咽困难的高龄患者(年龄≥75岁)7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5例。干预组于入院后72 h内给予留置鼻饲管,实行规范的肠内营养,对照组于入院后一周给予留置鼻饲管,自备饮食进行肠内营养。观察两组21 d的实验室营养指标,包括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及临床疗效。结果入院第21天,干预组的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改善高龄吞咽困难脑卒中患者营养,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重症脑梗死患者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重症脑梗死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对机体营养指标及胃肠道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确诊为重症脑梗死的患者62例,以抽签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用改良与传统方法实施鼻饲。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非瘫痪侧上臂三头肌肌围(moveable arm muscular circulation,MAMC)和三头肌皮褶厚度(triceps skin fold,TSF)等营养指标值在14d与ld比较时有统计学意义(t=232~11.75,P&;lt;0.05),各营养指标变化值在14d时治疗组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血清白蛋白:(33.3&;#177;2.5)比(29.5&;#177;2.3)g/L;TSF:(13.51&;#177;2.27)比(12.35&;#177;2.13)mm;MAMC:(21.35&;#177;2.43)比(18.89&;#177;1.78)cm](P&;lt;0.05)。治疗组的上消化道出血、呕吐反流、腹胀和拒食等胃肠胃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lt;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减轻重症脑梗死患者的营养状况恶化程度,有助于胃肠道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营养支持是康复的重要环节。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评估、营养状况及需求量的评估、肠内营养支持的时间、方式、并发症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脑卒中后重症吞咽障碍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才藤氏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1级标准的139例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早期肠内营养组(EEN,n=69)和早期肠外营养组(EPN,n=70),在给予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不同方法的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w后血清白蛋白,非瘫痪侧上臂三头角肌肌围(MAMC)、三头肌皮褶厚度(TSF)等体重相关营养指标的变化及腹胀、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病死率等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4w后后,EEN组在营养学指标:血清白蛋白、TSF、MAMC、体重优于E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并发症发生数小于EPN组,其中并发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重症吞咽障碍是影响脑卒中神经功能康复的因素之一,也是加剧营养状况恶化、并发症发生的主要诱因,脑卒中合并重症吞咽困难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症脑卒中患者经鼻胃管肠内营养的护理效果。方法对118例NICU的重症脑卒中患者进行经鼻胃管肠内营养治疗,并配合做好护理,比较营养支持前后患者血清白蛋白的变化。结果经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后,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较未行肠内营养支持前明显升高(均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内营养对重症脑卒中患者有良好的营养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胃癌术后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何洁依  谢勇  李萍  花天放 《中国临床医学》2004,11(3):374-375,377
目的 :观察、比较胃癌术后肠内与肠外营养的效果。方法 :4 4例胃癌术后病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 (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EN组术后 2 4h启动经鼻肠管输注肠内营养制剂 ,给热卡 2 5~ 30kcal·kg-1·d-1,氮 0 .18g·kg-1·d-1,热氮比为 134∶1,PN组经外周静脉输注 ,热量 2 5~ 30kcal·kg-1·d-1,由葡萄糖及 30 %Intralipid分别提供 5 0 %的热量 ,氮 0 .18g·kg-1·d-1(氮源为 8.5 %乐凡命 ) ,共 7d。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营养计划。两组术后体重均低于术前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TP、PA、ALB组内比较PN组均下降明显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组间比较PN组PA下降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对肝功能的影响PN组术后AST、ALT、GGT升高较明显 ,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 ,组间比较PN组术后GGT升高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 ,术后经口进食时间EN组早于PN组 ,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可行、有效的。EN对于改善营养状况、维持机体血浆蛋白水平优于PN ;与PN相比 ,EN对肝功能影响较小 ,术后经口进食时间提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食管癌肿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32例食管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观察组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行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以及CRP、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RP、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用于食管癌肿瘤术后患者中的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轻炎症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和研究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在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患者为研究主体。将其分成A组和B组,A组39例,B组38例。A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B组采用家庭喂养饮食治疗。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与营养指标变化。结果 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26%,病死率为2.56%,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7.37%,病死率为15.79%,对比A组显然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总淋巴细胞计数(TLC)、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与上肢中臂肌围(AMC)等营养指标相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的TLC、Hb、Alb、PA与AMC等营养指标较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的营养指标水平明显高于B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并能减少病死情况发生,疗效显著,该种治疗方法可给予患者肠内充足的营养支持,提高其营养水平,加快神经功能的康复速度,值得在临床中普遍应用。  相似文献   

13.
刘慧 《当代护士》2013,(12):32-33
目的探讨重症脑卒中气管切开早期肠内营养的治疗效果。方法200例重症脑卒中的患者,根据患者入院后12~24h是否行气管切开和肠内营养分为4组:A组53例:以上2种操作均实施;B组50例:单纯气管切开;c组48例:单纯肠内营养;D组49例:均未实施,49例;分组方法结合随机和家属的意愿。结果4组经过3个月治疗后,A组治疗好转率高于其他组,死亡率、自动出院率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结论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若家属同意,早期气管切开和鼻饲营养应尽快实施。  相似文献   

14.
营养支持治疗在外科危重患者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本科1996年3月至2004年11月对68例重症胸外伤患者应用生长激素加肠内营养治疗,以探讨其对患者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心脏术后重症患者临床疗效和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50例心脏手术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观察两组患者采取肠内营养支持7d后的免疫功能指标、营养指标及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4):5523-5525
目的探究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5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采用常规治疗措施,提供肠外营养;研究组治疗措施与对照组相同,但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糖、淀粉酶、天冬氨酸转化酶等生化指标,以及住院时间、费用、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糖、淀粉酶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天冬氨酸转化酶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更好的改善天冬氨酸转化酶水平,加速患者恢复,减少治疗费用,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前瞻性目视管理法在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防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前瞻性目视管理法实施前(2015年1~6月)和实施后(2015年7~12月)收治于我院的重症脑卒中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各54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前后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早期肠内营养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针对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前瞻性目视管理法干预,对两组重症脑卒中患者干预后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重症脑卒中患者干预后的早期肠内营养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后的营养状况指标(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血糖)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目标喂养量所需时间、需接受重症监护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前瞻性目视管理法应用于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防护护理实践之中,可显著降低其肠内营养相关性并发症发生概率,实现高效营养支持目标,缩短接受重症监护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4):625-626
目的探究早期肠内营养在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危重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延迟肠内营养治疗,观察组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比两组营养指标、肝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LB、PA、T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LT、AST、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19.
早期肠内营养对危重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危重患者入院24~48h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研究,了解其对危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综合性ICU中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入院24~48h内开始肠内营养;对照组在入院48h后开始肠内营养。检测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感染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结果共有206例危重患者进入实验。实验组的热量摄入、氮平衡优于对照组,感染发生率降低。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更好地改善危重患者的营养摄入,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开展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方法对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开展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颅脑损伤早期和肠内营养支持期间可能影响营养支持的并发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8例患者在伤后5~7d内达到1500~2000ml/d的鼻饲量;创伤后1周内消化道并发症以腹胀、呕吐、胃内容物返流和误吸多见,1周后则以腹泻和便次增多多见,多数情况仅需对症处理即可缓解症状;5例患者在创伤早期存在不同程度的上消化道出血,其中4例仍按常规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均耐受良好。结论多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能在伤后5~7d后经肠内营养支持获得足够的营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