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利用软组织挫伤严重、无再植条件的离断拇指骨骼肌腱组织进行急诊再造拇指的可行性。方法 将挫伤严重、无再植条件的离断拇指的皮肤和甲床剥除后,将骨骼、关节和肌腱组织原位回植,然后采用同侧游离甲皮瓣移植再造拇指。结果 5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所有患者皮瓣均完全成活。随访4~18个月(平均10个月),再造拇指外观与健侧相似,两点辨别试验9.2~12.0 mm(平均10.1 mm)。保留的关节均有部分功能,5例患者掌指关节活动度为20°~90°(平均69.6°),2例患者指间关节活动度分别为15°和20°。所有患者均无感染和骨吸收发生。4例骨折顺利愈合,1例延迟愈合。结论 软组织挫伤严重、无再植条件的离断拇指,如果骨骼肌腱保留完整,可用于拇指再造,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严重烧伤残缺手,通过改良的残存示指移位再造拇指,避免术中拇指血运障碍和术后肿胀。方法:保留残存示指桡侧疤痕皮肤和周围组织,仅在示、中指指蹼间作纵形切口,分离截断示指掌骨,然后旋前位移向拇指。结果:15例16指残存示指移位再造拇指术,无一例发生术中血运障碍和术后肿胀。结论:在严重烧伤残存手采用该手术方法避免再造拇指的血运障碍和术后肿胀,手术操作简易。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拇指发育不良的治疗是临床治疗的难点。国内外广泛采用骨性手术方法,但疗效欠佳。通过3例临床实践,作者认为软组织手术法优于骨性手术法。本文洋细介绍了软组织手术方法,并讨论了先天性拇指发育不良的分类及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食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组织缺损的解剖及转移特点。方法:食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组织缺损肌腱外露或指骨骨折患者,修复创面4 cm×3 cm~1.5 cm×2.0 cm。结果:11例皮瓣全部成活,3例术后皮瓣远端部分下脂及液化。结论:食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是治疗拇指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全面了解拇指不全离断伤特点,根据损伤情况不同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方法和结果收治病人6例,2例因拇指损毁严重,无法修复,实施截指手术;2例术中实施拇指主要动脉及指背静脉吻合,屈肌腱、伸肌腱重建而保留拇指;2例虽然皮肤、肌腱、骨、神经损毁较重,但拇指主要动脉一支或侧支循环保存,彻底清创重建术后拇指成活。结论电锯对拇指皮肤、肌腱、骨质、血管及神经损毁严重,有严重缺损,实施Ⅰ期有效手术可以挽救在手的功能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拇指。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手背桡侧筋膜血管的显微解剖观察,设计了以手背桡侧筋膜血管神经蒂的食、中指近节背侧及手背部“Y”型岛状皮瓣转位加植骨一期再造拇指。自1992年8月以来,临床应用5例,均获得成功。本文着重讨论了该术式的解剖学基础、皮瓣设计、手术要点等问题。该术式不受第一、二掌背血管类型的限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几种组织移植在拇、手指再造中作用。方法 利用长蒂法第二足趾移植136例,短蒂法足趾移植76例,拇甲瓣加髂骨或第二趾骨25例,单纯拇甲瓣37例,带足背皮瓣的第二足趾21例,带足背皮瓣的拇甲瓣16例,手指移位再植再造拇指27例,中环指双岛状皮瓣再造拇指6例,前臂逆行岛状骨皮瓣12例,食指背侧和环指尺侧皮瓣6例,腹股沟骨皮瓣34例。结果 成活383例,成活率96.8%,外形功能满意。结论 足趾和拇甲瓣移植是比较理想方法,应争取一期再造,利用短蒂法再造可缩短手术时间,残指移位可废指利用,指侧岛状皮瓣可解决腹股沟皮瓣再造拇指后拇指缺少感觉和血供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诊应用游离第二足趾(或)带足背皮瓣移植。一期修复拇指和手指缺授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组67例共83指不同程度拇指、示指和中指的缺损,急诊游离第二足趾(或)带足背皮瓣移植,通过不同的动脉和静脉吻合方式,重建血液循环,改进骨的内固定方法和肌腱吻夸方法,再造拇指和手指。结果所有再造指均全部成活,无一例患者出现肌腱断裂和骨不连。走部分病例获得随访6个月~5年,再造指外形皿功能良好,末梢感觉二点分辩率为5~12mm。供区所植的皮片均成活,感觉和外观令人满意。供足术后2~3个月可恢复正常的行走、负重功能。结论急诊游离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手指具成活率高的优点,是值得广泛开展的修复手指缺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探讨急诊拇食指再造的方法和疗效观察。方法:对指体严重损伤、无再植条件35例共38指,选择急诊植骨和管状皮瓣进行拇食指再造,治疗时间为1~3个月。结果:术后平均随访6.5个月,再造38指,其中拇指16指,食指22指,全部成活。结论:手创伤后修复的手术方法很多,各有优缺点,本术式操作简便,取材容易,不受伤指皮肤缺损面积的影响,可一期完成,适用于急诊拇食指再造和多指再造,疗效好,成功率高,再造的手指有实体感觉,有对指和捏持功能,皮瓣痛觉、触觉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指的部分功能,恢复手指的一定外形,不用牺牲部分肢体,易为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外伤性拇指缺失4例,采用游离足(足母)趾皮甲瓣与同足带趾屈伸肌腱的二趾趾骨移植术再造手拇指。手术成功二例,一例因术中发现第一跖背动脉为缺如型,而改施腹部皮管成形再造拇指术,另一例因第一跖背动脉为纤细型,而改施拇指残端清创缝合术。本文对基本手术方法,优缺点等做了初步介绍。  相似文献   

11.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采用5种组织瓣移植、移位的方法,修复拇指皮肤缺损伴骨、关节、肌腱外露患者,取得较好疗效,重点讨论了显微外科修复的适应证及各种皮瓣移植的应用范围。对于拇指皮肤缺损伴骨、关节、肌腱外露者,应争取Ⅰ期应用皮瓣移植或移位方法修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远端蒂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利用带拇指桡背侧或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端软组织缺损12例、拇指掌侧和背侧皮肤缺损6例。结果 18例皮瓣全部成活,经6个月~2年随访,皮瓣色泽及外形良好,拇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远端蒂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具有操作简单、成活率高、外形恢复满意等优点,是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 。  相似文献   

13.
Emergency repair of soft tissue defect at thmnb using miniature flaps , Anatomical study and primary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medial dorsal neurocutaneous flap on foot,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distally based sural neurofasciocutaneous flap with muscle , Anatomical study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of the island flap based on small saphenous vein-lateral sural nerve nutritional vessel , The clin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blood supply reconstruction and the factors in relation to vessel anasto-mosis in finger replantation , Applied anatomy of reconstruction of carpometacarpal joint of thumb by second tarsometatarsal demijoint graft, The experimental study about the influence of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ATP on sciatic nerve regeneration , Treatment for the bone defect nonunion in long bone with Iiizarov technique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应用外科皮瓣修复虎口重度挛缩的临床疗效,探讨重度虎口挛缩的治疗与康复。方法:1995年8月-2006年12月,对31例重度虎口挛缩患者应用拇指指背皮瓣、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股前外侧皮瓣转移或移植的方法进行修复。结果:31例转移皮瓣及游离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2~3年,原虎口挛缩畸形都得到了完全或接近正常的矫正,拇指捏握、外展、对掌功能有明显的改善,虎口外形良好,可完成拇指外展对掌功能。结论:以拇指指背皮瓣、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重度虎口挛缩,手术简便安全,损伤小,效果好。应根据患者损伤机制、局部软组织条件、虎口畸形程度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和探讨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第一掌背设计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黄河,吴迪,王义平,等.第一掌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修复拇指远端皮肤缺损[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5,28(1):64-65.1,皮瓣面积最大为3.5cm×4.5cm,最小为2.0cm×2.5cm,修复创面最大面积为3.0cm×4.2cm,最小为1.8cm×2.0cm.结果自2007年6月-2008年10月,我们对5例拇指创伤后组织缺损的患者及3例虎口瘢痕挛缩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全部采用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创面。这8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没有发生血供不足及坏死的情况,外观和功能恢复良好,其中只有1例皮瓣需Ⅱ期整形。结论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适合部分拇指创面及虎口附近创面的修复,皮瓣具有简单易取、安全、技术要求低、成活率高和外形较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指动脉轴型皮瓣扩容矫形治疗WasselⅢ~Ⅴ型复拇指畸形的临床疗效,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4例患有WasselⅢ~Ⅴ型复拇指畸形儿童进行拇指扩容矫形手术,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设计1个窄而长并携带动脉血运的皮肤及软组织皮瓣,扩容患指软组织,重建患指周径和外观。手术前后测量健指与患侧指周径和外观。结果:术后所有皮瓣完全成活,甲粗隆处、远指间关节处、近节指骨中段处、掌指关节和掌骨中段处测量所得数据表明重建扩容患指平均周径为健指的89%~104%,患指外观接近健指。结论:使用带指动脉的轴型皮瓣扩容矫形治疗WasselⅢ~Ⅴ型复拇指畸形不仅易于切取且外观良好,是一种有效改善患指细而小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应用离断的拇指未节指骨回植、邻指动脉巨大岛状皮瓣转移急诊I期再造拇指.该法具有不需吻合血管,不需特殊设备,手术操作简便,时间短,安全,成活率高,且因皮瓣内含有指神经背侧分支,使再过拇指有感觉,而供指感觉不受损,外形、功能均较理想等优点.该法适用于新鲜拇指末节离断伤,无再植条件或无吻合血管技术及条件的拇指再造.本文重点对该手术方法、优缺点及注意事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示指背皮瓣联合拇指桡侧筋膜皮瓣修复拇指末节缺损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12例拇指末节缺损的患者,用示指背皮瓣联合拇指桡侧筋膜皮瓣进行修复,示指背皮瓣切取面积在3.5 cm×3.0cm~5.0 cm×4.0 cm之间,拇指桡侧筋膜皮瓣面积在2.5cm×2.0cm~3.5×3.0cm之间,其中拇指桡侧筋膜皮瓣内的感觉神经均与拇指断端内的指固有神经相吻合,示指背皮瓣修复拇指尺掌侧,拇指桡侧筋膜皮瓣修复拇指桡背侧.结果 12例患者术后均获得成功,经过2~3年的随访,患者对拇指的外形、功能满意.结论示指背皮瓣联合拇指桡侧筋膜皮瓣修复拇指末节缺损的术式简便,可重建拇指的感觉、运动,不牺牲足趾,是修复拇指末节缺损的一种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足背皮瓣联合第二足趾移植修饰性再造拇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例拇指Ⅴ、Ⅵ度缺如或伴有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患者,采用足背皮瓣联合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指,在切取第二足趾再造拇指时携带拇趾腓侧皮瓣,并将其嵌入第二足趾跖侧,消除第二足趾中段狭细的形态。结果8例再造的拇指及携带的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2年,再造拇指外形非常满意,感觉恢复良好。结论足背皮瓣联合第二足趾移植是Ⅴ、Ⅵ度拇指缺损再造的良好方法,拇趾腓侧皮瓣嵌入第二足趾,使再造拇指外形更接近正常的拇指。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寻找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无免疫性、能获得较好效果的生物性人工关节材料,我们在成功研制脱蛋白骨的基础上,对异体脱蛋白骨关节移植的实验与临床应用进行了初步探索,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大白鼠实验表明,术后4周,移植的脱蛋白骨关节内有明显血管增生,骨端有软骨样细胞出现.8、12周各有一只实验动物有成熟骨小梁及骨髓造血现象,未见炎性细胞及坏死。临床应用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17岁~45岁,拇再造4例,半关节移植19例,骨段移植2例,随访6月到3年,2例关节脱位,3例因皮瓣坏死、感染而行移植物部分切除,植骨4月~6月愈合,关节活动增加45°~60°.手术成功的关键是解剖复位,可靠固定,良好的软组织复盖,严格控制感染及适当的关节活动。我们认为,在没有更为合适的人工关节材料时,脱蛋白异体骨关节移植不失为一种可供选择的手术方式,尤其是手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