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针对必特螺旋霉素发酵主要组分异戊酰基螺旋霉素以及异戊酰基螺旋霉素Ⅲ的提高,在摇瓶培养基试验中,通过一次性添加与分批添加终浓度为15.4mmol/L的亮氨酸,发现分批添加亮氨酸可以维持效价基本不变,而总异戊酰基螺旋霉素与异戊酰基螺旋霉素Ⅲ分别由对照的31.1%和12.0%提高至46.9%和19.5%。通过分析发酵过程的有机酸以及氨基酸的变化规律,讨论了亮氨酸提高必特螺旋霉素主要组分的作用机理,同时在15L发酵罐中对分批添加亮氨酸添加效果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发酵液必特螺旋霉素组分中总异戊酰基螺旋霉素和异戊酰基螺旋霉素Ⅲ在96h分别提高至59.91%和21.45%。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人血浆中螺旋霉素 (SPM )浓度的测定方法及进行人体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色谱柱 :phenomenex C1 8色谱柱 (5 μm,2 5 0 mm× 4 .6 mm) ,以乙腈∶磷酸二氢钾缓冲液(0 .0 5 mol/ L,p H为 2 .86 ) =5∶ 18(v/ v)为流动相 ,以乳酸司帕沙星为内标 ,流速 1.0 ml/ min,柱温为 2 0℃ ,紫外检测波长 2 32 nm,用螺旋霉素与内标的峰面积比进行定量。线性范围 2 5~ 32 0 0μg/ L ,最低检测浓度为2 0μg/ L ,对 18名健康受试者单次口服 4 5 0万 u螺旋霉素片剂后的药代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 :18名健康受试者的血药浓度数据经 3p97拟合 ,符合血管外给药一室模型 ,AU C0~ t为 (44 72 .0± 6 74 .3) μg· h/ L,Cmax为(16 14 .4± 2 98.2 ) μg/ L,Tmax为 (2 .75± 0 .31) h,T1 /2 ke为 (2 .6 4± 0 .70 ) h。结论 :该方法简便 ,稳定性好 ,噪音小 ,灵敏度和准确度高 ,能够满足人体内低浓度药物的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H—103大孔吸附剂提取螺旋霉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非离子型大孔网状吸附剂从螺旋霉素溶液(2mg/ml)中提取螺旋霉素,包括吸附剂的选择,吸附pH、吸附流速、盐对吸附的影响以及解吸剂的选择及解吸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选用H-103吸附剂,吸附最佳pH为9,流速在2ml时,H-103装柱1/5ml/分;加0.5%NaCl对吸附有利。解吸前用1%氨永1:1(v/v)冲柱;最佳解吸剂为醋酸丁酯。在本试验条件下,H-103吸附螺旋霉素吸附量达13.9万u/ml吸附剂,吸附率92.34%,解吸率92.24%;结晶收率93.48%,总收率79.62%。  相似文献   

4.
基因工程菌产二素链霉菌(Str.ambofaciens)311-10是一株含麦迪霉素4″—羟基酰化酶基因的螺旋霉素产生菌,可发酵直接产生酰化螺旋霉素。经质谱鉴定,所产生的酰化产物为4″—异戊酰、4″—丁酰及4″—丙酰螺旋霉素,并含有50~60%的螺旋霉素组份。为了提高酰化螺旋霉素的含量,研究了17种氨基酸及有关化合物对产二素链霉菌311-10菌株直接产生酰化螺旋霉素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发酵过程中添加一定量α—羟基异丁酸或L—异亮氨酸,酰化螺旋霉素的的百分含量可从对照组的45%分别提高到73%和67%。如同时加入α-羟基异丁酸和L-异亮氨酸.则酰化螺旋霉素的含量可增至88%左右。研究表明含麦迪霉素4″—羟基酰化酶基因的螺旋霉素产生菌能利用L—异亮氨酸或α—羟基异丁酸作为酰基的供体。从不同发酵时间加入试验表明合适的添加时间为发酵前期24小时左右。提示L—异亮氨酸或α—羟基异丁酸不只是提供酰化螺旋霉素4”—酰化酶酰基的供体,可能对4″—酰化酶基因的转录起诱导作用。 L—精氨酸能使酰化螺旋霉素组份下降至14%左右,并能抵消α-羟基异丁酸或L-异亮氨酸对酰化螺旋霉素的促进作用。 研究提示控制基因工程菌发酵条件,可以有效地获得所需基因工程产物。  相似文献   

5.
以伯胺N1923为萃取剂萃取螺旋霉素和红霉素,发现其萃取性能优良。经优化的萃取条件如下:对螺旋霉素用5.0%,N1923,pH 9.56,O/A=1:1,萃取率为90.5%;萃取红霉素用7.5% N1923,pH 9.50,O/A=1:1,萃取率为91.0%。  相似文献   

6.
螺旋霉素及乙酰螺旋霉素,因其抗菌谱广,对多数耐青霉素的金葡萄菌仍有效及口服方便等优点。近几年使用日趋普遍。法国阿尔及利亚用螺旋霉素较多,我国这两种药物都在使用:(1) 乙酰螺旋霉素由广州生产和日本进口,(2) 螺旋霉素也在部分进口(供干部保健等)。关于该药所致药疹,国内仅见个别报导,为提供参考。兹将作者在阿尔及利亚所见25例,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螺旋霉素原料药粉的粒径大、团聚现象严重,因此极大的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有研究报道超细粉制备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方法 采用了两种代表性的方法制备螺旋霉素的超细粉:分别为喷雾干燥法和反溶剂法;并以粒径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得到最佳结果,对上述两种方法制备的粉体分别进行粒径、形貌特征和物化性质对比。结果 两种方法的最佳条件为:喷雾干燥法的进料速度为5 mL/min,雾化空气速度为800 L/h,进口温度为150℃,出口温度为85℃,平均粒径为(1638±10.99) nm。反溶剂法在25℃条件进行实验,溶剂与反溶剂的比例为1:5,最佳搅拌速度为1000 r/min,获得的平均粒径为(230±7.31)nm,以上结果经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动态光散射(DLS),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X射线衍射(XRD)进行表征;经气相色谱检测,两种方法中的溶剂残留均符合ICH最低标准(5000 ppm);结论 与喷雾干燥法相比,反溶剂法制备的螺旋霉素粒径更小、粉体分散性更佳,其溶解度更高。因此反溶剂法制备的螺旋酶素微粉更适用于制药业,为微粉技术提供技术...  相似文献   

8.
乙酰螺旋霉素组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酰螺旋霉素(Ac-SPM)是螺旋霉素(SPM)的乙酰化衍生物。螺旋霉素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由SPM Ⅰ,Ⅱ,Ⅲ三个组分组成,主要用于治疗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乙酰螺旋霉素在体内有较高的稳定性,在同等疗效下,乙酰螺旋霉素的用量仅为螺旋霉素的1/2~1/3。乙酰螺旋霉素的化学结构仅见日本高平汎志等人的推论,无详细报道。鉴于SPM Ⅰ含有四个羟基,SPM Ⅱ,Ⅲ含有三个羟基,乙酰螺旋霉素有可能是多组分  相似文献   

9.
黄豆饼粉是许多抗生素发酵培养基中较好的氮源,而螺旋霉菌如采用黄豆饼粉为主要氮源与生产用的鱼粉为主要氮源的培养基比较,则螺旋霉素合成有很显著的差异。为要提供工业生产抗生素的有用资料,我们对此作了进一步研究。 材料和方法 (-)菌种:我国土壤中分离到的螺旋霉素产生菌 Streptomyces spiramyceticusA.SP编号为——799-1941. (二)培养基 1.孢子斜面培养基:麦敖6%,琼脂2% 2.种子培养基:黄豆饼粉25%,淀粉4%,NaCl0.4%,CaCO_30.5%,自来水,自然pH,500毫升三角瓶装量100毫升。 3.发酵培养基:  相似文献   

10.
人参皂苷抗海马培养细胞缺氧损伤的作用(英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抗脑细胞缺氧损伤的作用.方法:将12d培龄的海马细胞置于95%N_2 5%CO_2中4—24h,比较人参皂苷组和对照组细胞形态学.存活率及LDH和K~ 流出的变化.结果:缺氧24h后,对照细胞存活率从缺氧前92%±4%降至1.0%±2.0%;LDH和K~ 漏出量分别由2.3±0.6 U L~(-1)和5.56±0.16 mmol L~(-1)增至36±5 U L~(-1)和8.5±0.7 mmol L~(-1);此时,人参皂苷组细胞存活率为4%±4%;LDH漏出量为30 3 U L~(-1),K~ 含量为7.9士0.8 mmol L~(1).与对照组相比,人参皂苷组受损程度明显减轻.结论:人参皂苷具有抗海马细胞缺氧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比格犬血浆中可利霉素的3种主要成分异戊酰螺旋霉素Ⅰ、Ⅱ、Ⅲ及3种主要代谢物螺旋霉素Ⅰ、Ⅱ、Ⅲ浓度的UPLC-MS/MS分析方法,并用于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选用Kinelex XB-C_(18)柱,以乙腈-5 mol·L~(-1)乙酸铵-甲酸(体积比为88∶12∶0.2)为流动相,流速为0.2 mL·min~(-1),采用电喷雾离子源,以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 MRM)方式进行正离子扫描。结果该方法在1~250μg·L~(-1)内螺旋霉素I、异戊酰螺旋霉素Ⅰ、Ⅱ、Ⅲ线性关系良好,1~1 000μg·L~(-1)内螺旋霉素Ⅱ、Ⅲ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90.58~96.73%,基质效应96.78~114.98%,日间和日内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值均小于15%。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可利霉素片在比格犬体内的血浆浓度测定,且血浆中代谢物SPM的浓度远高于主要组份Iso-SPM。  相似文献   

12.
前言螺旋霉素(Spiramycin)是对革蓝氏阳性细菌、枝原体和弓型体有效的一种16员大环内酯抗生素的复合体。除螺旋霉素外,临床上还使用其乙酰衍生物。螺旋霉素包含Ⅰ(3-OH)、Ⅱ(3-O-乙酰)、Ⅲ(3-O-丙酰)三种主要成分。Omura等1969年通过与柱晶白霉素(leucomycin)A_3的配基部份比较,测定了螺旋霉素的结构和绝对构型。螺旋霉素结  相似文献   

13.
螺旋霉素产生菌螺旋霉素链霉菌遗传育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本文是利用抗生素抗性与产量之间的相关性来进行螺旋霉素产生菌螺旋霉素链霉菌的遗传育种,旨在获得高效价菌株,从而提高螺旋霉素的生产水平。首先用正交试验法确定出发菌株最佳发酵培养基,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紫外线诱变,和在螺旋霉素浓度梯度平板上筛选螺旋霉素抗性菌株。按上述方法理性化筛选得到的菌株多为正突变株。从本实验得到一株螺旋霉素抗性菌株SPM~r-248,其抗性较出发菌株提高300%,生产能力较出发菌株提高81.3%。菌株SPM~r-248的高效价生产性能遗传特性稳定。在7m~3罐做发酵放大,与出发菌株相比,发酵效价提高31.4%,发酵指数提高18.8%,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钙通道拮抗剂对大鼠肝细胞钙释放激活的钙电流(I_(CRAC))的影响,方法:应用全细胞膜片箝技术。结果:I_(CRAC)的电流峰值是(-0.41±0.09)nA(n=15),反转电位约为0 mV,维拉帕米(Ver),地尔硫(艹卓)(Dil)和硝苯地平(Nif)显著降低I_(CRAC),不影响它的反转电位,Ver 5 μmol·L~(-1)的抑制率是40%±12%(n=3),Ver 50 μmol·L~(-1)使,CRAC的幅值从(-0.49±0.12)nA降到(-0.20±0.09)nA(n=5,P<0.01),抑制率为57%±15%,Dil和Nif 50 μmol·L~(-1)分别从(-0.43±0.10)nA(n=5),(-0.32±0.08)nA(n=5)降到(-0.29±0.07)nA(P<0.01),(-0.27±0.08)nA(P<0.01),抑制率分别为31%±11%,19%±7%,I_(CRAC)的幅值大小依赖细胞外钙浓度。I_(CRAC)在含台氏液1.8 mmol·L~(-1)中电流幅值为(-0.21±0.08)nA(n=3,P<0.01),结论:这三种钙通道拮抗剂有效抑制,I_(CRAC)并且通过抑制I~(CRAC)减少肝细胞钙超载。  相似文献   

15.
生二素链霉菌产生螺旋霉素的氮分解代谢产物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生素的生物合成是由碳、氮源、磷酸盐和其它代谢物调节的.铵对抗生素(泰乐星和吉他霉素)生物合成的抑制效应已由几个作者描述,但是对于螺旋霉素生物合成直到现在发表的资料很少.铵离子通过干扰氨基酸如缬氨酸、苏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分解代谢而减少泰乐星及螺旋霉素的生物合成.这些氨基酸供应泰乐星和螺旋霉素生物合成前体的低级脂肪酸、铵抑制用于糖苷配基形成的前体供应,但是不影响低级脂肪酸至糖苷配基的缩合.本实验室的研究显示:氨基酸与怎样消除氨功能和供给螺旋霉素前体如乙酸盐、丙酸盐和异丁酸盐的能力有关,它对螺旋霉素产生的影响是非常不同的.本文检验了铵在螺旋霉素产生上的作用、蛋白酶合成.铵效应的逆转.  相似文献   

16.
浅谈薄层色谱法鉴别乙酰螺旋霉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开金 《安徽医药》2003,7(2):153-153
乙酰螺旋霉素(acetyl spriamycin.Ac-Spm)是大环内脂类抗生素螺旋霉素的乙酰化衍生物.严格地说它是一种混合物,其组分为:单乙酰螺旋霉素Ⅱ、单乙酰螺旋霉素Ⅲ、双乙酰螺旋霉素Ⅱ、双乙酰螺旋霉素Ⅲ.  相似文献   

17.
在本文中,采用大孔吸附树脂HZ820从水溶液中吸附分离必特螺旋霉素.吸附速率是吸附实验设计中一个很重要的参数.本文以吸附温度,离子强度为考察参数,利用间歇吸附实验,获得必特螺旋霉素在HZ820上的吸附动力学数据和热力学数据.使用准一级方程(pseudo-first-order)、准二级方程(pseudo-second-order)、Freundlich动力学方程、空隙扩散模型(pore diffusion model)和Elovich方程5种模型对实验动力学数据进行拟合,并分析对比了拟合结果.结果表明,准二级方程对实验数据的拟合具有最高的相关度,并根据对比结果判断该吸附系统为非均相吸附过程,吸附速率由液膜扩散速率和孔内扩散速率综合控制.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方程均较好地描述了必特螺旋霉素在HZ820树脂上的吸附相平衡关系.该吸附过程为优惠吸附过程,提高温度和增大离子强度均有利吸附的进行.  相似文献   

18.
用海藻酸钙包埋麦迪霉素产生菌的一株无活性变株var.T100,经培养后得到固定化var.T100细胞,成功地使螺旋霉素转化为C_4~″-O-单丙酰螺旋霉素,转化率可达30%以上,且连续发酵批次可达6次。发酵周期比游离菌丝缩短一半。 固定化var.T100细胞适宜转化条件:菌丝浓度为0.05%的固定化细胞经36小时培养增殖,在pH5左右的培养基中转化;固化细胞浓度为60ml/100ml培养基:螺旋霉素浓度为200γ/ml :最适温度为28℃,但在28℃~37℃的范围内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统计学法优化必特螺旋霉素发酵培基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析出影响必特螺旋霉素效价的四个最显著的因素,以Box—Behnken设计法及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主要因素的最佳浓度,即鱼粉22.8g/L,酵母粉2.44g/L,CoCl29.25mg/L,NaCl9.13g/L,此时必特螺旋霉素效价为2245μg/ml。新配方验证结果表明必特螺旋霉素效价和必特螺旋霉素组分中总异戊酰基螺旋霉素的含量在96h分别达到2380μg/ml和54%,比原配方分别提高了53%和20%。  相似文献   

20.
丹酚酸B镁盐对缺氧复氧内皮细胞内钙和一氧化氮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研究丹酚酸B镁盐对缺氧复氧引起的内皮细胞内钙升高和一氧化氮释放增加的影响.方法: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暴露在95% N_2 5%CO_2条件下缺氧30分钟,后在含5%CO_2的空气中复氧30分钟.内皮细胞的损伤用染料排除实验、SOD的活性和MDA的生成来评价.胞内游离钙浓度用钙荧光探针Fura 2-AM测定.一氧化氮含量用一氧化氮试剂盒测定.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mRNA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的表达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结果:缺氧复氧引起内皮细胞的活力由正常条件下(93.1±1.2)%降至(88±3)%(P<0.01),SOD的活性也由(0.24±0.07)kNU/L下降到(0.18±0.03)kNU/L(P>0.05),但其使内皮细胞MDA的生成由(1.12±0.06)mmol/L增至(3.78±0.03)mmol/L(P<0.01).丹酚酸B镁盐2.5,5,10 mg/L能明显降低缺氧复氧引起的内皮细胞MDA生成量的增加,并且显著提高细胞活力和SOD的活性.同时,缺氧复氧还增加内皮细胞的胞内游离钙浓度(F_(340)/F_(380)由 1.65±0.16增至 1.89±0.28)和一氧化氮释放[由(7.5±1.3)μmol/L增至(16±5)μmol/L],并上调其eNOS mRNA的表达,但降低iNOS mRNA的表达(P<0.05).但在无钙的条件下,缺氧复氧对内皮细胞的胞内游离钙浓度、一氧化氮含量、eNOSnRNA和iNOS mRNA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