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蝶窦和蝶鞍区的解剖观察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观察蝶窦和蝶鞍区的解剖结构,探讨其毗邻关系和临床意义。②方法用30例尸头,35例、75侧干燥颅骨标本,观察蝶窦和蝶鞍区结构,测量并计算自能鼻棘至有关结构的长度和角度。③结果自前鼻棘至后床突的长为81.6±7.2mm,矢状角为34.6°±3.4°,侧偏角为5.9°±0.7°;至颈动脉管的长为67.7±6.2mm,矢状角为32.3°±4.1°,侧偏角为6.8°±0.5°;至视神经管颅口的长为68.9±6.5mm,矢状角为36.6°±6.3°,侧偏角为5.3°±0.4°.④结论蝶窦和双恻蝶窦口间部为蝶窦和蝶鞍区手术的最佳入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探讨绝经期妇女蝶鞍形态的变化。方法 :本文对 5 0 0例绝经期及育龄期妇女蝶鞍进行 CT、MRI及正、侧位平片影像研究。结果 :绝经期与育龄期妇女蝶鞍各径线及体积均在正常值范围内。结论 :绝经期妇女下丘脑—垂体—卵巢关系的改变及垂体腺肥大并不导致蝶鞍形态改变。  相似文献   

3.
既往对垂体腺瘤的自然病史所知甚少,目前认为脑垂体腺瘤缺血性坏死或出血可导致腺瘤的完全或部分消失,随之出现空蝶鞍。本文报道5例继发于脑垂体腺瘤的空蝶鞍综合征,口服嗅隐亭所致2例,放疗后1例,无明显诱因2例,均经蝶窦进路空蝶鞍充填术治愈。  相似文献   

4.
既往对垂体腺瘤的自然病史所知甚少,目前认为脑垂体腺瘤缺血性坏死或出血可导致腺瘤的完全或部分消失,随之出现空蝶鞍。本文报道5例继发于脑垂体腺瘤的空蝶鞍综合征,口服嗅隐亭所致2例,放疗后1例,无明显诱因2例,均经蝶窦进路空蝶鞍充填术治愈。  相似文献   

5.
对1~18岁正常人颅骨侧位片629例进行蝶鞍侧面面积X 线测量,为确定正常值范围提供了基本资料。并对4组28例患儿进行了蝶鞍侧面面积测量,结果发现,垂体瘤蝶鞍改变最著;垂体性侏儒患儿观察蝶鞍大小有重要参考价值,但应同时注意颅面比例;肥胖症患儿蝶鞍多偏大;5例尿崩症蝶鞍无改变。  相似文献   

6.
作者根据X线诊断测量标准,观察测量维吾尔族健康成人76例,对照组汉族101例X线头颅正侧位片的颅底和蝶鞍16例指标;并进行计算分析,与其它资料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7.
作者根据X线诊断测量标准,观察测量维吾尔族健康成人76例、对照组汉族101例X线头颅正侧位片的颅底和蝶鞍16项指标;并进行计算分析,与其它资料进扦比较。结果表明:(1)维吾尔族成人的有关测量数据有明显的自身特征;(2)数据符合其他民族X线临床诊断通用标准;(3)与对照组汉族比较除个别数据外,余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选100例成人颅骨标本直接测量蝶鞍,以X线对照研究。结果:蝶鞍各径线对照测量差别不显著,P>0.05,X线照片平均放大率分别为1.02~1.05之间;蝶鞍体积测量差别亦不显著,P>0.05,X线照片平均放大率为1.10。与Dichirol测量欧美成人资料比较,国人正常成人蝶鞍容积平均值小,而最大最小数值跨度大,给临床判断容积大小带来一定的影响,应结合蝶鞍轮廓,骨质等方面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10.
空蝶鞍综合征(empty sella syhdrome,ESS)是指鞍隔扩大或缺如,鞍上蛛网膜下腔疝人蝶鞍内,导致蝶鞍扩大、垂体受压变形而产生的一组征候群。我院2001年至2004年共收治ESS患者8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18—76岁的正常成人103人(男67,女36)的X线蝶鞍侧位片进行了蝶鞍深径、前后径和面积的测量,用AppleⅡ电子计算机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发现他们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其复相关系数γ=0.78,p《0.001,相关系数有高度显著性,故用多元直线回归程序计算出由深径和前后径求蝶鞍面积的多元方程式:(?)=-56.93+9.99x_1+5.11x_2.可供推算成人蝶鞍侧位面积使用.  相似文献   

12.
蝶鞍区肿瘤的鞍内部分可侵蚀前床突(ACP),为判断ACP间距,测量和计算了1422例CT轴位片的ACP间距和指数,按年龄性别分组作了统计学分析,得出各年龄组的正常值范围,男性ACP间距均值大于同年龄组女性者,但同年龄组两性ACP指数均值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8例空蝶鞍的发生机理、漏斗征及鉴别诊断。作者认为造影剂强化直接冠状位CT扫描检查可确诊本症,对可疑患者再行脑池造影。  相似文献   

14.
介绍一种简便可靠的红细胞三碘甲酰原氨酸(RBCT_3)浓度的测定方法。方法学研究表明,RBCT_3测定法的批内变异系数为3.68%,批间变异系数为6.94%。26例正常人、17例甲亢、11例甲减、7例肾病综合症、4例NTI病例的RBC T_3值分别是106.505±2.764,423.753±41.933,67.902±6.319,100.587±0.378,66.357±6.357pg/ml,与正常人相比,甲亢、甲减、NTI的RBC T_3值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0.001)。本方法与血浆总Ta、FT_3一样,对各类甲状腺疾病诊断有相同的价值,对开展低T_3综合征的研究有更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鞍区肿瘤术后低钠血症的病因、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鞍区肿瘤术后并发低钠血症61例,所有病人术前、手术当日及术后每日监测血、尿钠浓度,血、尿渗透压,尿量,中心静脉压的变化,根据检查结果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并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案.其中垂体腺瘤34例,颅咽管瘤18例,脑膜瘤4例,胶质瘤3例,其它2例.结果:本组出现低钠血症者占同期鞍区肿瘤手术的16.85%(61/362),其中脑性耗盐综合征(CSWS)34例,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SIADHS)27例.2例病人治疗中发生广泛脑水肿和多发脑梗而遗留功能障碍,其余均治愈.结论:鞍区肿瘤累及下丘脑,手术后易出现低钠血症,CSWS和SIADHS在临床上容易混淆,认真分析、明确诊断,即可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用 Sigma438/Mcs560型电子计算机化γ照相机对80人作食管放射图。受捡者吞咽1mCi 剂量的硫化~(99m)锝胶体。电子计算机按帧收集数据,每帧1秒,共16秒,用RENAL 程序处理,我们可获得1幅时间—强度曲线和4个指标,还可计算 RETT 和每一感兴趣区的 RSEE T_(1/2)。RETT 的正常范围是6.22±2.77秒,RSEE T_(1/2)为小于2.5秒。食管可被癌肿阻闭,RSEE T_(1/2),应当延长。食管切除术后约15~18天时,RSEET_(1/2)应有减少或达正常。14例惠咽异感症患者中11例有异常的 RET T 或 RSEET_(1/2),硬皮症、贲门失弛缓症和食管疝患者的 RET T 及 RSEE T_(1/2),为异常地延长。这个检测方法是非创伤的、生理性的、定量的,只给予低幅射剂量、快速,在诊断和研究食管病方面非常灵敏。  相似文献   

17.
在64侧成尸下肢标本上对足底软组织进行了观测。第一跖骨头足底软组织厚度:11.6±3.5mm,第二跖骨头:13.6±3.1mm,第三跖骨头:13.3±2.9mm,第四跖骨头:12.0±2.8mm,第五跖骨头:10.7±2.8mm,第五跖骨底:16.7±4.8mm,跟骨结节:16.8±2.9mm。上述各处解剖层次,第五跖骨底第四层为肌腹、肌腱,跟骨结节缺少第四层,其余均为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肌腱。本文认为足鹿软组织厚度在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在性别上(除外第三跖骨头)也没有显著差异,并认为修复足鹿软组织的皮瓣要具备足够的厚度,尤其是浅筋膜层。  相似文献   

18.
冠状面CT扫描在鞍区断层影像解剖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正常成人鞍区冠状面CT断层影像解剖学特征。方法利用全身CT设备,对167例正常成人进行了鞍区冠状面薄层CT增强扫描,层厚15~2mm。结果正常垂体高度为26~84mm,平均46±2.1mm,宽度为8~21mm,平均13.8±4.1mm,50岁以后垂体高度稍有降低;垂体上缘形态以凹陷型居多(43%)、平坦型次之(36%),隆起型较少(21%);26%正常垂体柄有轻度倾斜;海绵窦大小、形态变化较大,增强后其密度高于垂体;鞍底有51%呈凹陷型,45%呈平坦型,4%呈隆起型,有50例(30%)正常鞍底骨质变薄、密度减低。结论冠状面薄层CT扫描可以清晰显示鞍区的解剖结构,正常鞍区解剖变异较大,须综合观察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相似文献   

19.
长骨髓内延长器的研制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自行研制的互动式长骨髓内延长器行下肢长管骨延长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 39例4 5处股、胫骨采用互动式长骨髓内延长器延长 ,术后随访时间 8~ 34月 (平均 14月 ) ,对其延长效果 ,骨愈合时间等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骨延长 5~ 8cm(平均 7.2cm) ,延长速度 0 .6mm/d ,愈合指数 35d/cm ,延长指数33%。骨成角 >5° 2例 ,无骨髓炎、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无再发骨折者。结论 :长骨髓内延长器延长效果可靠 ,固定牢固 ,较内外结合法减少一次手术 ,操作简单 ,是进行下肢骨延长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经鼻腔-蝶窦径路蝶鞍区手术的相关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量蝶窦及蝶鞍区手术解剖数据,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②方法观察30例尸头和35例干燥颅骨标本蝶窦和蝶鞍区的结构,测量自前鼻棘至有关结构的长度、矢状角和侧偏角。③结果自前鼻棘至后床突的长为81.6±7.2mm,矢状角为34.6°±3.4°,偏侧角为5.9°±0.7°;至颈动脉管的长度为67.7±6.2mm,矢状角为32.3°±3.5°,侧偏角为6.8°±0.5°;至前床突的长为75.8±5.3mm,矢状角为33.2°±3.8°,侧偏角为8.1°±0.8°.④结论蝶鞍区相关解剖数据对经鼻腔-蝶窦径路蝶鞍区手术有重要价值,且有助于手术的空间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