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实验用以氨基甲酸乙酯麻醉的大白鼠观察了电刺激饱中枢和摄食中枢对胃、盲肠及直肠运动的影响。刺激此二中枢在胃、盲肠及直肠均引起三种运动效应:亢进、抑制及“双相效应”。由刺激这些中枢引起的盲肠和直肠运动的效应通常与胃运动的效应相反。例如,刺激饱中枢引起胃运动的亢进和盲肠与直肠运动的抑制。由刺激饱中枢和摄食中枢引起的胃和盲肠运动的亢进效应被切断双侧迷走神经所完全消除。如切断双侧阴部神经丛的副交感支(PSB),直肠运动的亢进效应则不再出现。切断双侧迷走神经使胃和盲肠运动的抑制效应明显减弱,接着切断内脏大神经就使其残留的抑制效应完全消失。直肠运动的抑制效应被切断下肠系膜神经和 PSB 所完全消除。以上结果表明:饱中枢和摄食中枢不仅调节胃的运动而且也调节盲肠和直肠的运动;饱中枢和摄食中枢调节胃和盲肠运动的兴奋性冲动通过迷走神经传导,而其抑制性冲动则通过迷走神经和内脏大神经,但主要通过前者;到直肠的兴奋性冲动通过 PSB,而其抑制性冲动则通过下肠系膜神经和 PSB 传导。本文还用药理学方法探讨了引起胃肠道运动亢进效应和抑制效应的终端神经元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刺激9条犬的迷走神经(VN),观察其心电活动和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发现低电压刺激右侧迷走神经(RVN)出现窦缓、窦房传导阻滞。增大刺激电压则窦房结和房室交界区的兴奋均受抑制,同时可使心肌收缩力下降及冠脉灌注压(CPP)和流量(CBF)降低。刺激终止后,出现-短暂的心率加速现象。起搏心率下刺激VN表明,VN兴奋时具有轻度扩冠作用,但对内皮受损的冠脉无此作用。  相似文献   

3.
刺激9条犬的迷走神经(VN),观察其心电活动和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发现低电压刺激右侧迷走神经(RVN)出现窦缓、窦房传导阻滞。增大刺激电压则窦房结和房室交界区的兴奋均受抑制,同时可使心肌收缩力下降及冠脉灌注压(CPP)和流量(CBF)降低。刺激终止后,出现一短暂的心率加速现象。起搏心率下刺激VN表明,VN兴奋时具有轻度扩冠作用,但对内皮受损的冠脉无此作用。  相似文献   

4.
经络是内脏与体表连接的通路,能通达表里贯穿上下,使机体内在活动取得协调,而且也使人体内在活动与外界环境结合成为统一体.俞穴是人体经络脏腑之气输出而聚集于体表的部位,所以在穴位上给予刺激可能引起某些内脏活动的改变.藤井秀二在免麻醉状态下针制胸部引起小肠运动的显著减弱;石川氏施灸于人睥俞穴胃收缩波的高度显著增大,施灸于曲池穴反而降低.刺激穴位所引起的远隔内脏活动改变必然是通过反射的径路来实现的,据增山氏及春田氏对冷血动物的研究:刺激皮肤所引起的胃活动改变是借植物性神而传于内脏.至于针刺穴位所引起的内脏活动改变的机制尚未见有人研究,我们推想可能与植物神经系统有关,为了探讨针灸作用机制我们首先观察,当通电刺激狗百会穴时是否能影响胃的活动,以便更进一步探讨针灸作用于内脏的经路.  相似文献   

5.
姚树坤  张艳丽  柯美云  王智凤 《医学综述》2008,14(23):3527-3531
目的观察逆行胃电刺激(RGES)对健康人胃电活动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志愿者12例。沿胃大弯距幽门5cm处放置一对黏膜电极,进行RGES。观察RGES的长脉冲和串脉冲刺激对多通道胃电图参数的影响,长脉冲对摄食试验中胃电活动的影响,探讨RGES抑制胃动力的电生理学基础。结果所有长脉冲和串脉冲RGES可完全驱动健康人的胃电信号。多通道胃电图分析显示,RGES较大能量的刺激引起ch1和ch4的正常慢波百分比(N%)显著降低,ch1、ch3和ch4的胃电主频(DF)下降,ch1和ch2的主功率(DP)显著降低,胃电慢波耦联率下降。RGES也引起了摄食后ch3的DF显著下降。并且长脉冲对胃电生理的抑制较串脉冲更为明显。结论RGES可抑制胃电活动,尤其以长脉冲作用更明显。这种抑制作用可能是RGES延缓胃排空和减少摄食量的电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6.
迷走神经及其传入纤维对大鼠胃肌电活动和胃排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迷走神经及其传入纤维对清醒大鼠胃肌电活动和胃排空的影响,研究胃肌电活动和胃排空的神经调节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迷走神经干切断组(vagotomy组)和迷走神经传入纤维阻断组(capsaicin组),3组大鼠均于胃浆膜面植入电极1对,于清醒状态下记录胃肌电活动,随后采用酚红排空方法检测大鼠胃排空。结果 ①vagotomy组大鼠胃肌电活动的主频显著低于对照组和capsaicin组;②capsaicin组大鼠胃肌电活动的主频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vagotomy组大鼠胃排空显著低于对照组,而capsaicin组大鼠胃排空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迷走神经对胃肌电活动的影响是由其传出纤维介导的。迷走神经切断术和辣椒素对大鼠胃排空的不同影响显示迷走神经对胃运动的调控存在多重作用,可能由不同神经通路介导。  相似文献   

7.
在20只麻醉家兔中观察了腹部迷走神经对血压的影响。当电刺激完整的膈下腹部迷走神经时,引起血压先升高后降低的双相反应。刺激其中枢端引起升压反应,而刺激外周端则引起降压反应。结果提示,家兔腹部迷走神经对血压的调节作用是通过中枢和外周两方面的效应而实现的。本文的目的。是进一步探讨腹部迷走神经对血压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8.
在乌拉坦和氯醛糖混合麻醉的Wistar系雄性大鼠上,用刺激下丘脑正中隆起逆行诱导神经元放电的方法确定结节漏斗神经元(TI神经元)后,观察了电刺激迷走神经胃前支对TI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记录了44个神经元.根据神经元放电类型分为持续性放电神经元(31个)、节律性放电神经元(5个)和无自发放电神经元(8个)三种.在有自发放电的36个神经元中26个神经元对刺激迷走神经胃前支发生兴奋性反应,占72%,10个神经元无反应.占28%,没有出现抑制性反应的细胞.提示,TI神经元接受胃的传入冲动而兴奋.  相似文献   

9.
在观察大鼠丘脑下室旁核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基础上,检验了电刺激大鼠颈迷走神经中枢端以及微电泳乙酸胆碱、烟碱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室旁核神经元单位放电的影响。刺激迷走神经的效应以兴奋为主,微电泳导入乙酰胆碱、烟碱和去甲肾上腺素均可影响多数室旁核单位放电,兴奋性效应居多。提示存在着N-受体和α-受体介导机制。  相似文献   

10.
迷走神经对心血管活动通常呈现抑制性影响,但许多动物实验观察证实,迷走神经对心血管活动还具有兴奋性影响,当刺激迷走神经外周端时,可看到血压升高,或在刺激停止后出现短时期的窦性心动过速,Copen等称之为迷走后加速(Postvagal tachycardia,PVT)。关于这种迷走心血管兴奋效应的机理,目前有以下一些认识:①乙酰胆硷对心肌有直接兴奋作用,②迷走神经的胆硷能效应,③迷走神经通过乙酰胆硷转而引起儿茶性胺释放的肾上腺素能机制。迷走心兴奋作用可能与临床所见心绞痛在晚间发作有关,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迷走神经刺激参数对大鼠癫痫抑制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红军  胡三觉 《医学争鸣》2002,23(23):2168-2171
目的 探索迷走神经刺激控制癫痫的最佳刺激参数 .方法 在青霉素诱发的癫痫模型上 ,电刺激迷走神经以控制大鼠的癫痫发作 ,比较不同频率和不同时间序列电脉冲的迷走神经刺激对大鼠癫痫的抑制作用 .结果 迷走神经刺激可以抑制青霉素诱发的大鼠癫痫活动 .在 5~ 2 0Hz范围内 ,随迷走神经刺激频率的增高 ,迷走神经刺激对大鼠癫痫的抑制程度从 (6 8 3± 10 2 ) %增大到 (97 1± 19 5 ) % ,对癫痫的抑制时间从 (5 1 7± 2 5 )s增加到 (45 1 5± 4 8 2 )s (P <0 0 1) .不同时间序列的迷走神经刺激对大鼠癫痫的抑制作用是不同的 ,混沌的迷走神经刺激比周期的迷走神经刺激对癫痫的抑制程度大 ,分别是 (88 3± 2 8) %和 (72 4± 3 6 ) % ,(P <0 0 5 ) ,抑制时间也长 ,分别为 (2 4 3 3± 2 1 5 )s和 (15 3 4± 17 2 )s,(P <0 0 5 ) .结论 刺激电脉冲的时间序列是影响迷走神经刺激效果的重要参数之一 ,混沌的迷走神经刺激对大鼠癫痫的抑制作用比周期的迷走神经刺激的作用强 .  相似文献   

12.
在体和离体,观察了利多卡因对大鼠胃电和胃运动的影响。在整体实验中,用不锈钢双极电极引导胃电,用橡皮囊换能器法记录胃的运动;在离体实验中,用银丝吸附电极引导胃电,以应变规法记录胃的运动。结果表明,利多卡因对在体和离体胃的电活动和运动均有兴奋效应。此效应不受溴化六甲双铵和阿托品的影响。提示,利多卡因对胃电和胃运动的兴奋效应是对胃平滑肌的直接作用,与神经无关。  相似文献   

13.
半夏对大鼠迷走神经胃支传出活动的激活作用以大鼠迷走神经胃支传出活动为指标,通过评价半夏的脂溶性组分和水溶性组分对神经活动的影响,探讨了半夏的止吐作用。实验动物为Wistar系雄性大鼠。半夏经甲醇提取后,残渣再用水提取,将大鼠开腹,经十二指肠给药,切断...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一共用了五条具有巴索夫胃瘘的狗,以充有溫水的球囊作为机械刺激,在胃內置放90分鐘之久。当以小剂量的阿托品及外科麻醉剂量的戊巴比妥鈉处理动物后,五只狗胃对机械刺激的运动反应全被抑制。对胃腺的分泌活动来說,阿托品的抑制作用也很强烈,但是注射戊巴比妥后,只有蛋白酶消化力显著地降低。  相似文献   

15.
据《神经病学》杂志近日刊登的美国神经病学会(AAN)的一篇文章称,迷走神经刺激是治疗部分顽固性癫痫发作患者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因为这些病人不适合采用可能治愈的脑外科手术方法。美国加利福尼亚大洛杉矶卫生保健系统退伍军人管理局的Adrian Handforth是本文作者之一,他认为此方法的耐受性很好,其疗效与一种新的抗癫痫药物相似。一项非对照的随访研究证明,有效性似乎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着重观察迷走神经切断术对大鼠胃APUD细胞数量的影响。将32  相似文献   

17.
切断迷走神经对大鼠胃内分泌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effects of unilateral truncal vagotomy (UTV) and bilateral truncal vagotomy (BTV) on antrum EC cells, G cells and oxyntic gland area argyrophil cells were studied in rats by using immunohistochemistry processes, Grimelius argyrophil stain and microscopic image analysis technique. Results: (1) In UTV animals, two weeks postoperation, the sectional areas of EC cells were significantly smaller in denervated side than In the other side (17%, P less than 0.05). In the innervated side of antrum, the sectional areas of EC cells were larger than those in controls (13.5%, P less than 0.05). But, five weeks after UTV, the size of EC cells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all animals. These suggest that vagal denervation can inhibit relatively the functional activity in a short period, but this inhibition could be compensated later. (2) There were no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G cells of UTV rats. In BTV animals, the quantity of G cells in antrum increased by 36.2% (P less than 0.05) and their sectional areas were larger than those in sham by 26.2% (P less than 0.05). These indicate that the function of G cells is more active in BTV animals and the functional change of G cells is related to the pH value of gastric juice. (3) In UTV rats, the oxyntic gland area argyrophil cells (ECL cells are dominant)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two weeks (26.8%, P less than 0.01) and in five weeks (20.1%, P less than 0.05) in denervated side after UTV. The cells became smaller also. These suggest that vagus can influence the function, proliferation and growth of ECL cells.  相似文献   

18.
采用免疫组化、银染及显微图像分析技术,对切断单和双侧迷走神经(UTV/BTV)后的大鼠胃窦肠嗜铬细胞(EC细胞)、含胃泌素细胞(G细胞)及胃泌酸区嗜银细胞的形态学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1)UTV后2周,切断侧胃窦EC细胞比未切断侧相对缩小,提示切断迷走神经后的近期内可抑制EC细胞的功能活动;(2)UTV后2及5周,胃窦G细胞未见形态学改变,但切断侧胃泌酸区嗜银细胞数量减少,胞体缩小,提示迷走神经对胃嗜银细胞的功能活动及生长有一定影响;(3)BTV后5周,G细胞数量增多、胞体增大,表明G细胞功能活动增强,G细胞功能改变可能与胃液pH增高相关。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迷走神经不但对窦房结所支配的窦性心律有抑制作用,而且左侧迷走神经对心传导系统尚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为希氏束电图的明显改变,其中以A-H间期的廷长最为明显(P<0.01),甚至于可以出现功能性房室传导阻滞,部分实验动物出现H波分裂现象(20例中有5例)。刺激迷走神经向中段未见明显改变。本实验研究结果可为临床实践中经常遇到的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伴发心律失常这一现象提供部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 迷走神经节后纤维支配心脏各部(包括心室肌)。心迷走神经节后末稍释放乙酰胆碱与心肌的M受体结合,可引起心率减慢,即负性变时作用;使房室传导速度减慢,甚至出现房室传导阻滞,称为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