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1、患者如果既有表证,又有里证,则称为表里同病。可以是由表证发展到兼见里证,或病邪由里达表,但里证未尽除;也可以是旧病未  相似文献   

2.
“大”是病情深重、脊柱弯曲、背俯的疾病 ,用以专指西医学的强直性脊柱炎。本病的内因为肾督阳虚 ,外因为寒邪入侵。内外合邪 ,阳气不化 ,开阖不得 ,寒邪内盛 ,影响筋骨的荣养淖泽 ,而致脊柱佝偻 ,形成本病。本病与足少阴肾经、督脉关系密切 ,与任脉也有关系。本病的常见证候有肾虚督寒、邪郁化热、痹阻肢节、邪及肝肺等 ,治疗法则是以补肾强督为主 ,佐以祛寒化湿 ,通活血脉、强壮筋骨 ,自拟补肾强督治汤、补肾强督清化汤、补肾强督利节汤 ,补肾强督调肝汤治疗本病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临床以补肾强督治汤加减治疗本病 4 6例 ,总有效率为 91 30 %。  相似文献   

3.
大(九娄)(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探讨(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九娄)"是病情深重、脊柱弯曲、背俯的疾病,用以专指西医学的强直性脊柱炎.本病的内因为肾督阳虚,外因为寒邪入侵.内外合邪,阳气不化,开阖不得,寒邪内盛,影响筋骨的荣养淖泽,而致脊柱佝偻,形成本病.本病与足少阴肾经、督脉关系密切,与任脉也有关系.本病的常见证候有肾虚督寒、邪郁化热、痹阻肢节、邪及肝肺等,治疗法则是以补肾强督为主,佐以祛寒化湿,通活血脉、强壮筋骨,自拟补肾强督治(九娄)汤、补肾强督清化汤、补肾强督利节汤,补肾强督调肝汤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临床以补肾强督治(九娄)汤加减治疗本病46例,总有效率为91.30%.  相似文献   

4.
黄永宾  胡培森 《河南中医》2020,40(3):411-414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病机为肾虚督亏、寒湿热痹阻、脉络瘀阻,为本虚标实之证。其病因以肾阳虚衰,外邪入侵和病理产物蓄积为主,内因为肾督阳虚,外因为寒、湿、热、风邪,病理产物主要包括痰浊、瘀血,外因中寒邪入侵尤为关键。故笔者临床治疗AS多从肾督辨治,从脾胃辨治,从痰浊、瘀血辨治,强调从肾督、脏腑、脾胃、血瘀等方面论治,临证中把本病分为肾虚督寒证、寒湿阻滞证、瘀血痹阻证、湿瘀互结证四型,根据不同的症状体征标本兼顾,应用固肾通督、温经散寒、祛风健脾除湿、化瘀通络等治疗方法,灵活用药。常用的药物有补虚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及平肝熄风药。  相似文献   

5.
强直性脊柱炎(大偻)发病内因为肾督亏虚、肝肾不足、复感外邪、阳气不化、邪气内盛,影响筋骨的荣养而致脊柱伛偻。肾虚督寒证多见,治宜益肾强督祛寒通络,临证中多重用补肾督阳、强筋骨、祛风散寒除湿、活血止痛之药,常获良效。但应注意由于人的体质有阳性、阴性之不同,再兼地域、气候、生活、饮食、年龄及受寒轻重不同,病邪的从化各异,临证用药亦需加减变化。笔者采用益肾强督祛寒通络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加减柴胡桂枝汤临证思辨录(续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 经腑同病 ,互为因果 ,反复难愈后人研究《伤寒论》,有经证、腑证之言 ,如太阳经、腑证 ,阳明经、腑证 ,已为多数学者所接受 ,而少阳之经、腑证 ,尚无定论。笔者曾提出小柴胡汤证是少阳经证 ,大柴胡汤证是外感病中少阳腑证之观点。杂病之中 ,必有少阳经脉症状 (如沿少阳经脉循行部位疼痛等 ) ,亦必有胆腑症状 (如上腹或右上腹疼痛等 ) ,方可谓之经腑同病。其发病特点为经、腑证象 ,彼此影响 ,十分明显。如少阳或兼邻近经脉(多为太阳经 )出现症状 ,常能引发上腹或右上腹症状 (胆位于剑突右下方 ) ,反之亦然。若兼外感 ,则有寒热现象 ,此与 …  相似文献   

7.
<正> 四、少阳病兼证、夹证及变证的治疗少阳所主的部位在半表半里,外与太阳相连,内与阳明相邻,所以少阳病往往兼有太阳未尽之邪或兼见阳明之症。同时因患者体质、宿疾、误治等因素,都能使病情有不同的变化,也就出现了不同的兼、夹、变证,现详细论述如下。 (一)兼证 1.兼太阳少阳外与太阳相连,所以太阳病容易转属少阳,少阳病往往兼有太阳未尽之邪,如146条,证见发热微恶寒、四肢关节烦痛,这是外邪初步向少阳过渡,所以未至喜呕而是微呕,也未至胸胁苦满而是自觉心下支撑满闷。太阳病向少阳过渡,一般是太阳病的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8.
骶髂关节炎属中医腰尻痛证、肾著证、痹证、伛偻证范畴。结合临床经验,对本病证治介绍于下:一、肾虚寒湿瘀滞证:骶髂关节叩之疼痛,痛连腰脊,下引一侧或两侧“环跳”,股膝腓肌酸痛。或兼足胫冷痛,或兼大便稀薄,或兼白带清稀。脉沉细两尺弱,舌淡体伴,苔白腻。多为骶髂关节炎发作期寒湿型。治宜温补肾督,祛湿化瘀。  相似文献   

9.
SHR、DOCA-盐及肾性高血压大鼠的证候特征及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3种不同高血压大鼠模型证候的发生和演变,及疾病与证候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发性高血压(SHR)、内分泌性高血压(DOCA-盐)、及肾血管性高血压(双肾-央)大鼠模型,以及大、小鼠标准化、计量化的四诊检测和辩证方法,对以上各模型进行标准、动态、量化的检测和证候评价.结果:(1)3种疾病模型血压不同程度升高;SHR大鼠出现典型的阴虚阳亢证候,且程度逐渐加重;手术造模后,各组大鼠在早期出现气虚证后,DOCA-盐性组整体上阳气偏盛,肾性组未出现明显的阴阳偏盛偏袁的情况,而假手术组术后气血损伤至实验结束时尚未完全恢复.(2)同一疾病不同个体,以及同一个体大疾病的不同阶段,可以见到同病异证.(3)不同疾病在同一阶段,以及不同疾病的不同阶段,一些大鼠可见异病同证.结论:3种不同高血压模型大鼠存在各自的证候特点,符合"有是病有是证"的中医理论;同时不同个体存在"同病异证、异病同证"现象,这给"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治疗及其疗效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同病类证"中医证候模型。方法:以"同病类证"学说为指导,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Delphi法与综合集成研讨厅法,回顾性分析中医证候要素完整的630例/次住院MDS患者,总结其病性要素、病位要素、分型要素的分布规律。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出MDS"同病类证"中医证候模型。结果:在MDS病变过程中,出现的病性要素主要是虚(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和毒(热毒、瘀毒、湿毒、痰毒);病位要素涉及肝、心、脾、肺、肾等五脏,并以脾、肾为主;分型要素不尽相同,MDS-RCUD型与RCMD型虚性要素突出,MDS-RAEB型证候要素复杂多样,除虚性要素外,瘀毒要素较其他亚型更为明显。结论:MDS"同病类证"模型体系包括主证、类证、兼证三个层次的证候类型:主证为正虚毒蕴,类证包括脾肾阳虚、脾肾阴虚二个证候,兼证包括热毒炽盛、血热妄行、毒瘀阻滞三个证候。  相似文献   

11.
12.
论述了病证关系,分析了“病”与“证”的内涵,认为疾病是决定证候的内在稳定的因素,而证候是疾病的外在综合表现。辨证论治以证候处方用药,会产生病证重合与分离两种情况,病证重合时疗效就肯定,而病证分离时则疗效就会远离预期目标,这就是辨证论治疗效重复性差的客观原因。为了提高病证的重合,避免病证的分离,应该重视方药与疾病的联系,不能只讲“方”与“证”的联系。笔者认为,方药对疾病的疗效是根本的,而方药对证候的疗效是附属的,疾病与疾病证候具有不同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小青龙汤为温阳宣肺、蠲痰涤饮之剂,凡见哮喘、咳嗽、痰、饱胀、喘息和四肢水肿等因"外感风寒,内有寒饮"所致者,均可辨证应用小青龙汤。临证应用时注意:①寒邪不必拘泥外感;②"三水"的变化要审清;③但见寒饮,有无表证均可用此方;④注意痰饮在临床上的变化;⑤临床见喘未必治喘,要临证辨别。用此方,要抓住以下临床指征:①面色:"三水"之面色--黧黑之色;②脉象:弦脉或浮紧;③舌象:舌苔多水滑;④痰涎:咳痰较爽,痰涎清稀,泡沫状。以上"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有效之后,应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14.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书云:“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明目,开心,益智。”其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胃)、肺、心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益气生津,宁心安神之功效。在《伤寒论》中,仲景应用人参共40次,入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生理、病理及治疗三个方面对冲任与男科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具体阐述了冲任为男性生殖的枢纽 ,冲任失调为男性病的病理机转 ,以及从冲任着手的治疗原则、用药特点 ,为男性病的研究提供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6.
从“方药离合”看中医学的方药共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舟 《江苏中医药》2007,39(6):8-10
通过对历代方剂与本草的应用演变和发展过程的论述,揭示了中医方药共荣关系,并以黄柏、升麻等药为例,强调方药配伍运用是方药共荣的核心环节.随后,结合中医发展的现实环境,分析了坚持方药共荣的正确方向,对于防止重药轻方的错误倾向,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启迪现代研究思路,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药物针灸综合治疗闭合性和化脓性骨髓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年来采用药物和针灸并用治疗闭合性和化脓性骨髓炎 40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40例病案都来自于门诊。其中男性 30例 ,女性 1 0例 ,年龄最大的 63岁 ,最小的 8岁 ,平均35岁 ;病程最长 40年 ,最短 7个月 ,平均病期 5年。 40位病人都多次经X光拍片确诊 ,并多次接受过手术治疗。手术次数最多的达 6次 ,最少的也有 2次。除了 4例存有死骨者以外 ,其他 36人均在药物和针灸的综合治疗下痊愈。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发展 ,采用全身与局部、内治与外治、中药与针灸相互协调、补充的辨证方法 ,以达到表去根除、…  相似文献   

18.
肠道菌群存在于肠道,多种微生物拮抗共生、动态平衡,一旦平衡破坏,可引起宿主发生多种疾病。脑-肠轴理论提出肠道菌群与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也有关系。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脑卒中等多种心脑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与肠道菌群组成改变及功能失调之间可能存在一定联系。肠道菌群同黏膜免疫相互作用,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可能对AS形成有影响,短链脂肪酸可影响危险因素的出现,增加AS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可归属"胸痹""真心痛""血脉病""痰饮""中风"等范畴,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阴、阳虚,可累及心、肝、脾、肾;气滞、寒凝、痰阻、血瘀为标。肠道菌群与宿主生理相关、病理相互影响,与中医学天人相应、整体观理念一致,与阴阳学说、脾胃有异曲同工之处。针刺防治AS着眼于整体调节,对肠道菌群也有调节作用,辨证取穴,从痰、瘀、毒论治,整体调节脏腑功能,通过对大脑、肠道菌群、骨髓的整体调节,可能是AS防治效应机制。针灸影响肠道菌群数量与结构,恢复宿主肠道内环境动态平衡,是AS防治重要着眼点。未来高通量测序、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为研究肠道菌群与针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9.
高脂血症与血栓的中医理论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淑娟 《光明中医》2003,18(1):26-28
心血管是人体的生命之河 ,但是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改变 ,人们血脂的河床也颇为无奈的提高。本文对高脂血症与血栓从中医理论的角度进行探讨 ,从而在高脂血症的早期进行合理的治疗及饮食与生活的调节 ,就能防止或推迟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1 中医学对高脂血症的认识1 1 高脂血症与痰浊、瘀血的关系 :根据高脂血症的产生原因、致病特点和导致的疾病 ,可以把高脂血症归纳到祖国医学中的痰浊、瘀血中去 ,进行辨证施治[1] 。在祖国医学中 ,痰浊、瘀血是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形成的病…  相似文献   

20.
探析神阙穴与气及脏腑经络关系及现代医学对脐中的认识,介绍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