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应用蛋白芯片技术探究HBV导致的慢性肝病患者血清IL-2、IFN-γ、IL-4、TNF—α、sICAM-1、TGF-β1、TIMP-1等细胞因子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构建细胞因子蛋白芯片,对健康人群、不同中医证型的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7种细胞因子进行检测。结果:①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各证型IL-2水平较正常组不同程度降低;湿热中阻型患者IL4浓度为(86.43±19.24)pg/ml,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其余证型患者IL-4水平均显著升高;各证型组患者的TNF-α、TGF-β1、sICAM-1、TIMP-1均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以湿热中阻型患者的TNF—α上升幅度最大,TGF-β1、sICAM-1及TIMP-1则以瘀血阻络型患者的升高最明显;肝郁脾虚及湿热中阻型患者血清IFN-1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另外3种证型患者血清IFN-1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组。②肝硬化除湿热内蕴型患者血清IFN-1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外,其余各证型患者血清7种细胞因子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脾虚湿盛、脾肾阳虚、血瘀证3型患者的IL-2水平显著低于肝气郁结型,而IL4、TNF—α水平较肝气郁结型不同程度升高;TGF-β1、sICAM-1在湿热内蕴型水平最低;肝气郁结型患者的TIMP-1浓度为(167.88±14.21)ng/ml,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湿热内蕴型患者IFN-1浓度与肝气郁结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其余证型均低于肝气郁结型。结论: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血清细胞因子有一定相关性,将细胞因子纳入HBV所致慢性肝病患者中医辨证论治体系,有利于提高中医辨证的精确性和规范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初步探讨血清Zn、Fe、Cu、Mg 4种元素在乙型肝炎代偿期与失代偿期肝硬化中的含量情况以及其在不同中医证候间的分布差异。方法 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95例,测定入组患者血清Zn、Fe、Cu、Mg的含量水平,收集中医四诊资料齐全者按照辨证标准进行分组,最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血清Zn、Mg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显著低于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肝气郁结证及湿热蕴结证为乙型肝炎肝硬化多发证侯,血清Zn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水湿内阻证组显著低于瘀血阻络证组(P〈0.05)。结论 血清Zn、Mg含量随着乙型肝炎肝硬化病变程度加重而降低,动态监测两者水平对于判断该病的病情轻重程度及转归具有一定指导意义,而血清Zn在乙型肝炎肝硬化不同中医证候间的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改变,为临床应用中医药辨证肝硬化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应用电子胃镜检查130例不同证型肝硬化患者的食管静脉曲张的部位、条数、形态、颜色及有无胃底静脉曲张等相关指标。结果:不同中医证型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食管静脉曲张轻度以肝气郁结证、湿热内蕴证多见,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食管静脉曲张中度以血瘀证多见,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食管静脉曲张重度及合并胃底静脉曲张以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脾虚湿盛证多见,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①不同中医证型的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不同。②在一定程度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可以反映脾虚湿盛、肝肾阴虚及血瘀证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中医证型与客观指标的相关性,为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辨证客观化提供依据.方法:将29例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按中医辨证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同时检测患者肝功能ALT、AST、TBil、Alb、前白蛋白(PA)、血清总胆固醇(Tch)、凝血酶原时间(PT)、血常规、腹水常规及生化、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水湿内停证、湿热蕴结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与上述指标的关系.结果:血清TBil湿热蕴结证较水湿内停证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腹水中性粒细胞比率(%)水湿内停证低于湿热蕴结证,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清/腹水蛋白梯度湿热蕴结证低于肝肾阴虚证、水湿内停证,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清CPR湿热蕴结证证明显高于水湿内停证,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血清TBil、腹水中性粒细胞比率、血清/腹水蛋白梯度及血清CPR等指标的异常变化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湿热蕴结证的感染较其他3种证型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与肝脾大小及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方法:用彩超仪检测150例不同中医证型肝硬化(分为6型)患者的肝右叶最大斜径、前后径,肝左叶上下径、前后径,门静脉及脾静脉内径、血流速度,脾脏大小等超声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肝硬化血瘀证患者与肝气郁结证、湿热内蕴证、肝肾阴虚证患者相比,肝左叶上下径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硬化湿热内蕴证患者与血瘀证患者相比,脾脏厚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硬化湿热内蕴证患者与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血瘀证患者相比,门静脉主干内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硬化血瘀证患者与肝气郁结证患者相比,门静脉血流流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脾静脉内径、血流流速各型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超声检查对肝硬化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指导意义,随着证型的发展,肝脾大小及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有相应改变。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中医证型与Child—Pugh分类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从中医角度探讨肝硬化证型与Child-Pugh分类之间的关系,以便正确评估不同证型肝硬化患者肝贮备功能,建立肝硬化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方法:将110例确诊为肝硬化病人按中医辨证分6个证型组,同步检测Child-Pugh分类要求检测的项目。结果:肝硬化中医证型不同,Child分类不同。肝郁脾虚型以Child A级为多(占80%);气滞血瘀型以Child B级为多(占46.67%);脾肾阳虚和肝肾阴虚型以Child C级为多(分别占56.25%和54.54%)。研究还发现随着中医病理发展,中医证型也由肝郁脾虚迢渐向湿热蕴结以至脾肾阳虚和肝肾阴虚发展,而Child分级也由A级向C级变化。结论:可将Child分级评分作为肝硬化辨证分型诊断的客观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为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中医治疗提供辨证施治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提取94例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的中医症状、体征、舌、脉等四诊信息,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进行统计分析这类患者的证候学特点。结果: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常见的中医证候依次为:脾虚湿阻证(80.8%),血瘀证(71.3%),湿热蕴结证(55.3%),肝气郁结证(44.7%),肝肾阴虚证(9.6%),脾肾阳虚证(4.3%)。其中同一患者常有几个证候重叠。结论: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的中医证候较少见单一证候,兼夹证多见。脾虚湿阻兼夹瘀热的复合证型,是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最特征性证候。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肝硬化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改变情况。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本院住院治疗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酒精性肝硬化和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共84例,回顾性统计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和总胆红素检测结果。结果 84例患者根据疾病类型分为PBC组17例、酒精性肝硬化组25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组42例。3组患者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和血清总甲状腺素(TT4)均降低,且3组患者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和P=0.001),其中以PBC患者外周血TT3水平最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T4水平最低。相对于无黄疸患者,有黄疸的肝硬化患者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TT3水平下降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和P=0.001)。结论 肝硬化患者多存在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异常改变,且不同类型肝硬化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改变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IL28B基因SNP进行分型,了解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IL28B不同等位基因的中医证候分布及其与肝脏生化、APRI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焦磷酸测序方法对105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初治患者的IL28B基因rs12979860 SNP位点的基因型进行检测,完善其肝脏生化、血常规及B超检查,并对其行中医辨证分型,比较不同等位基因的中医证型分布及不同证型的肝脏生化情况、APRI评分。结果:105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IL28B基因分型中CC型占90例,此分型中中医证型为肝肾阴虚者最多(37例,占41.1%),其AST及APRI评分比其他证型组明显升高,且其发生肝硬化的比例最高(P0.05)。结论:IL28B等位基因为CC的慢性丙肝患者中中医证型为肝肾阴虚的患者较其他证型患者肝脏生化异常最明显,APRI评分最高,提示肝肾阴虚组患者潜在发生肝硬化的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硬化中医辨证分型与CT影像学特征的相关性,为肝硬化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CT灌注扫描95例6种不同中医证型肝硬化患者,测量肝脏体积,并对肝脏CT灌注参数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不同证型肝硬化患者的肝脏体积、肝动脉灌注量(hepatic artery perfusion,HAP)、门静脉灌注量(portal venous perfusion,PVP)有差别,水湿内阻证与淤血阻络证肝体积分别与其它4种证型比较明显缩小(P值<0.05).HAP以脾肾阳虚证和淤血阻络证的较高,水湿内阻证和肝肾阴虚证较低,PVP以水湿内阻证较高,湿热蕴结证和肝肾阴虚证较低,较高者与较低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它证型之间参数比较有差别,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灌注影像与肝硬化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随着证型的发展,肝脏体积及CT灌注血流动力学有相应改变.  相似文献   

11.
文献已表明肝硬化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由于游离甲状腺原氨酸(FT_3)和游离甲状腺素(FT_4)更能准确地反映肝硬化时甲状腺激素的变化而不受血浆蛋白浓度的影响,血清总胆汁酸(TBA)对肝硬化有独特的诊断价值。本文观察72例肝硬化患者血清FT_3、FT_4、TBA浓度,从而探讨肝硬化患者甲状腺激素与TBA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2.
肝硬化中医辨证分型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中医证型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的相关性,为肝硬化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150例6种不同中医证型肝硬化患者的肝、胆、脾,对其肝右叶最大斜径、前后径,肝左叶上下径、前后径,胆囊壁厚度,脾脏大小,肝静脉内径,门静脉及脾静脉内径及血流速度等超声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不同证型肝硬化患者肝左叶上下径:血瘀证与肝气郁结证、湿热内蕴证、肝肾阴虚证比较明显缩小(P<0.05);脾脏厚度:血瘀证较湿热内蕴证明显增厚(P<0.05);门静脉主干内径: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血瘀证明显增宽,与湿热内蕴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血流流速:血瘀证流速减慢,与肝气郁结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肝硬化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相关性,随着证型的发展,肝脾大小及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有相应改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中医证型与甲状腺激素变化的关系。方法设立正常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浓度,对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客观化的研究。结果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各证型组T3水平下降程度按气虚血瘀证、阴虚血瘀、气虚血兼瘀水停证、阳虚血瘀证、阳脱水肿血瘀证的顺序递减(P<0.05)。结论 T3、T4下降水平与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的演变规律,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及反映病情轻重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4.
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甲状腺素及性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甲状腺素及性激素的变化邹红张永利孙思政为进一步明确肝硬化严重程度与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的关系,了解肝功能受损在肝硬化激素改变中的作用,我们对85例肝硬化患者和38例健康男性进行血清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的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对象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硬化不典型增生结节(DN)的中医证型证素分布规律,为探索肝硬化DN中医证候内涵和规律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2013年3月—2021年1月就诊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肝硬化DN的患者共138例。采集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记录病因、中医证候、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资料,归纳中医证型、证素分布特征。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肝硬化DN患者病位证素以肝、脾为主(97.83%、94.93%),其次为肾(23.91%);病性证素以气虚、气滞为主(73.91%、58.70%),其次为湿(34.78%);中医证型主要为肝郁脾虚证、湿热内盛证、瘀毒蕴结证、水湿内阻证,以肝郁脾虚证多见(58.70%),显著高于其他证型(P<0.05);中医证型与性别、年龄、病因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中医证型的肝硬化DN患者Child-Pugh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320,P<0.05),其中肝功能Child-Pugh A级以肝郁脾虚证多见(59...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与超声特征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7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辨证分型资料。比较不同证型患者的超声特征及血流动力学差异。结果:血瘀阻络证患者脾脏长度、厚度均明显大于肝气郁结证、脾虚湿盛证、湿热内蕴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患者,且肝左叶的上下径明显小于肝气郁结证、肝肾阴虚证患者(P0.05);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血瘀阻络证患者门静脉(PV)内径明显大于湿热内蕴证患者,肝气郁结证患者PV血流速度、血流量明显高于血瘀阻络证(P0.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中医证型呈动态变化,结合超声图像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可为中医辨证分型、病情的评估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探讨血清CRP与急性脑梗死不同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辨证分为风痰瘀阻、气虚血瘀和阴虚风动型3组,每组30例。另选30名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水平,所有数据处理均采用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梗死不同中医证型血清CRP水平比较:风痰瘀阻型>气虚血瘀型>阴虚风动型;三个证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风痰瘀阻型与阴虚风动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有炎症反应参与,血清CRP可以反映急性脑梗死不同中医证型的微观变化,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微观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演变过程中肠道菌群的分布特征,评价其与肝硬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例健康志愿者与44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液和粪便标本进行检验。16S rDNA高通量测序获得肝硬化不同中医证型患者间肠道菌群的差异菌属,使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相关菌群属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采用RDA分析驱动群落变异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随着肝郁脾虚证向湿热内蕴证的转化,患者病情加重,肠道屏障功能损伤严重,嗜黏蛋白阿克曼菌、青春双岐杆菌、狄氏副拟杆菌、普拉梭菌丰度下降,殊异韦荣球菌丰度上升。殊异韦荣球菌与ALT、AST、TBil、PT及肝硬化预后指标MELD、CTP呈显著正相关(P<0.001),普拉梭菌与ETX呈负相关(P<0.001),嗜黏蛋白阿克曼菌与肝硬化预后指标LSM、MELD呈负相关(P<0.001)。TBil、PT是驱动不同中医证型患者间肠道菌群群落变异的主要因子。其中TBil对菌群群落变异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殊异韦荣球菌可能在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演变及病情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而调节青春双歧杆菌的含量可有效控制疾病进展。狄氏副...  相似文献   

19.
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与临床特点。方法 87例肝硬化患者,其中酒精性肝硬化36例(酒精组)、乙肝肝硬化51例(乙肝组),对照组为健康志愿者11例。根据肝功能对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进行Child-pugh分级。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患者甲状腺激素血清浓度。结果肝硬化组血清TT3、FT3、TT4和FT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酒精组亦低于乙肝组(P均〈0.05)。酒精组随着肝功能分级升高,FT3和FT4逐渐降低。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明显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以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更为突出,甲状腺激素水平随肝功能损伤程度呈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常见中医证型与肾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动力学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常见中医证型的肝硬化患者的肾动脉主干(MRA)、段动脉(SRA)和弓形动脉(ARA)的血流参数,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肝硬化患者肾动脉阻力指数(RI)由肾门至肾皮质依次降低的规律消失,肝郁脾虚型(I组)患者各级肾动脉血流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湿热内蕴型(Ⅱ组)患者各级肾动脉的博动指数(P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肾阴虚型(Ⅲ组)患者各级肾动脉的PI以及Ⅱ、Ⅲ组患者肾动脉的RI、舒张末期最低血流速度(Vmin)、平均血流速度(TAMX)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Ⅲ组患者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I、Ⅱ组患者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通过多普勒超声检测不同中医证型肝硬化患者肾脏的血流动力学,给临床提供了解肝硬化病情发展和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