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索miR-153-3p是否能通过靶向调控几丁质酶3样蛋白1(CHI3L1)改善脂多糖(LPS)所致人牙周膜干细胞(hPDLSCs)炎症反应。方法:分离培养hPDLSCs,采用LPS处理建立炎症细胞模型,并进行miR-NC、miR-153-3p mimics、si-NC、si-CHI3L1以及miR-153-3p mimics+pc-NC、miR-153-3p mimics+pcDNA-CHI3L1转染。转染48h后q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miR-153-3p、CHI3L1 mRNA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6、IL-1β、TNF-α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CHI3L1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153-3p与CHI3L1的靶向关系。结果:LPS处理后hPDLSCs中miR-153-3p表达下调(P<0.05),CHI3L1 mRNA与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过表达miR-153-3p或抑制CHI3L1表达可降低LPS诱导的hPDLSCs中IL-6、IL-1β、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XCR4特异性抑制剂AMD3100对裸鼠结直肠癌肝转移模型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Lovo细胞接种于BALB/C裸鼠脾脏,建立结直肠癌肝转移模型。将18只模型裸鼠随机分入3组:对照组、低剂量治疗组、高剂量治疗组。对照组每天给予0.1 mL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治疗组予0.1 mL AMD3100腹腔注射,低剂量治疗组0.1 mmol/L、高剂量治疗组0.15 mmol/L,1次/d,持续6周。处死实验鼠,制作肝脏转移瘤病理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I-CAM-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治疗组裸鼠结直肠癌肝转移模型中,ICAM-1蛋白表达较对照组降低。结论AMD3100可致裸鼠结直肠癌肝转移模型中ICAM-1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与核转录因子1(HMBOX1)的高表达在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取96例结直肠癌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患者结直肠癌组织及远端结直肠组织HMGB1与HMBOX1的表达情况,并根据免疫组化结果不同分为HMGB1高表达组(n=60)与低表达组(n=36),HMBOX1高表达组(n=55)与低表达组(n=41)。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HMGB1与HMBOX1表达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Cox回归综合生存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差异。结果:HMGB1与HMBOX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正常的结直肠组织升高(P<0.05)。HMGB1高表达与患者结直肠癌分化程度具有相关性(P<0.05);HMBOX1高表达与患者年龄、结直肠癌TNM分期及分化程度均具有相关性(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HMGB1与HMBOX1高表达具有相关性(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HMGB1高表达组第3、5年的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在大肠癌细胞辐射抵抗中的作用和调控机制。方法从TCGA数据库下载获得380例大肠癌患者的CHI3L1 mRNA表达数据,包括380例大肠癌组织样本和51例癌旁组织样本,其中31例为配对组织样本。此外,保存于宁波大学实验室的40例配对大肠癌及其癌旁组织样本亦用于本研究。运用TCGA数据库和免疫组化法分析CHI3L1在大肠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差异表达情况。在不同剂量辐射后,检测CHI3L1过表达对大肠癌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通过免疫荧光实验、细胞凋亡实验、细胞周期实验检测辐射后CHI3L1表达对大肠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通过蛋白质印迹实验探索CHI3L1调控大肠癌细胞辐射抵抗的分子机制。结果CHI3L1在大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不同剂量辐射后,相对于野生型大肠癌细胞,CHI3L1过表达组大肠癌细胞克隆形成比例增加,细胞坏死比例减少;CHI3L1过表达组大肠癌细胞增殖增加,G2/M期细胞占比减少。大肠癌细胞中过表达CHI3L1伴随着Wnt4表达的显著上调辐射可诱导CHI3L1和Wnt4表达上调,且CHI3L1过表达细胞Wnt4表达上调的幅度更显著;回复实验表明,在相同剂量辐射下,Wnt4敲除组细胞克隆形成比例明显减少。结论CHI3L1过表达可以减少辐射引起的大肠癌细胞坏死,减弱辐射导致的增殖抑制和G2/M期阻滞,并且通过上调Wnt4表达引起大肠癌细胞辐射抵抗。  相似文献   

5.
结直肠癌肝转移临床与实验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降低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发生率 ,提高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疗效。方法 :(1)实验研究 :经脾脏注入 L s174 t细胞株脾切除法 ,建立人结肠腺癌 L s174 t细胞株接种裸鼠肝转移模型 ;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裸鼠肝转移癌灶数目、癌重及癌重 /肝重和肝转移组织中 nm 2 3- H1 表达。 (2 )临床研究观察组为结直肠癌根治术 +门静脉插管化疗4 8例 ,其中长期服用中药 5例 ;对照组为结直肠癌根治术 4 6例 ,比较术后肝转移发生率和生存率。结果 :(1)观察组裸鼠实验前后体重增长值 (4 .12± 0 .5 3g)明显高于对照组 (3.2 1± 0 .5 9g) ,P<0 .0 5。实验组裸鼠肝转移癌结节的数目 (2 .4 2± 0 .99个 )、癌重 (6 3.6 7± 2 1.2 9m g)及癌重 /肝重 (8.9%± 3.1%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4 .17± 1.99个 ) ,(94 .32± 37.86 m g)及 (13.2 %± 5 .3% ) ,P<0 .0 5。观察组裸鼠肝转移 nm2 3- H1 - NDPK阳性表达率为 6 6 .6 7%明显高于对照组16 .6 7% ,P<0 .0 5。 (2 )观察组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发生率 12 .5 0 % ,明显低于对照组 34.78% (P<0 .0 5 )。观察组结肠癌根治术后 3、5年生存率分别为 87.5 0 %和 79.17%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6 7.39% ,5 2 .17% (P<0 .0 5 )。结论 :根治性切除结直肠癌是主要的防治方法 ;门静脉插管化  相似文献   

6.
结直肠癌MDM2基因表达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晓玫  陶凤华  成志强  单军  苏学劲  王玲 《医学争鸣》2003,24(15):1356-1358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MDM2癌基因异常表达与肿瘤生物学行为间的关系 ,为判断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MDM2 ,p5 3和PCNA在 72例结直肠癌的表达特点 .结果 :伴有肝转移的结直肠癌组MDM2和p5 3蛋白表达阳性率 (5 9.3%和 78.0 % )与非肝转移组 (30 .0 %和5 5 .0 % )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结直肠癌伴淋巴结转移组MDM2和 p5 3蛋白表达阳性率 (5 8.8%和 79.4 % )明显高于与无淋巴结转移组 (2 8.9%和 5 2 .6 % ,) ,两者间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有静脉侵袭组MDM2表达阳性率 (6 0 .7% )高于无静脉侵袭组 (31 .8% ) ,MDM2基因异常表达同静脉侵袭有关 (P <0 .0 5 ) .结论 :MDM 2和p5 3基因蛋白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肝转移有明显相关性 ,MDM2和p5 3联合检测对评估结直肠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c-myc在结直肠癌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癌基因c -myc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恶性转化、恶性演进的关系及其对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用免疫组化LSAB(Labelledstreptavidinbiotinmethod)技术检测 6 7例结直肠癌、2 2例管状腺瘤、10例绒毛状腺瘤、2 3例正常黏膜c -myc基因产物。结果 :结直肠癌、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正常黏膜c -my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 6 7.2 % (45 / 6 0 ) ,5 0 % (5 / 10 ) ,2 2 .7% (5 / 2 2 )和 17.4 % (4/ 2 3) ,组间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管状腺瘤、管状腺瘤伴不典型性增生、管状腺瘤恶变c -my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 0 (0 /12 ) ,5 0 % (5 / 10 )和 75 % (6 / 8) ,组间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c -myc可能参与结直肠黏膜的增殖与癌变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甲胎蛋白(AFP)、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在肝癌中的诊断价值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12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7例肝癌患者(肝癌组)、149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及体检中心155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GP73、AFP、CHI3L1水平,采用ROC曲线及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指标诊断肝癌、预测生存期的价值,采用Logistic分析各指标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肝癌组血清GP73、AFP、CHI3L1水平均高于肝硬化组和对照组,肝硬化组血清GP73、AFP、CHI3L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P73、AFP、CHI3L1、GP73+AFP+CHI3L1诊断肝癌的AUC分别为0.805、0.772、0.729和0.873(P0.05)。病死者血清GP73、AFP、CHI3L1水平高于生存者(P0.05)。血清GP73、AFP、CHI3L1与预后显著相关(P0.05)。血清GP73、AFP、CHI3L1、GP73+AFP+CHI3L1联合预测生存期≥6个月的AUC分别为0.765、0.748、0.731、0.853(P0.05)。结论血清GP73、AFP、CHI3L1联合对肝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并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三者联合还能预测患者生存期,为临床决策、干预等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6-磷酸果糖-2-激酶(6-phosphofructokinase-2,PFKFB)在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结合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本院90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和相应90例癌旁组织中PFKFB1、PFKFB2、PFKFB3、PFKFB4及缺氧诱导因子-1(HIF1-α)的表达.结果 PFKFB1、PFKFB2、PFKFB3、PFKFB4和HIF1-α在9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例数分别为57、59、59、51和60,表达均显著高于相应癌旁组织(P<0.05).PFKFB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肿瘤的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等密切相关(P<0.05),高表达组比低表达组预后差(P<0.01),临床分期高的结直肠癌患者中,PFKFB3的高表达提示了临床预后差(P<0.01),但在临床分期低的患者中不存在这种差异(P>0.05).PFKFB3的表达同HIF-1α的表达呈正相关(r=0.627,P<0.01).而PFKFB1、PFKFB2和PFKFB4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等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PFKFB家族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且结直肠癌患者中PFKFB3高表达者比低表达者预后差,并且其作用同HIF1-α的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结肠癌相关转录因子1(CCAT-1)mRNA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生存的关联,探讨CCAT-1在结直肠癌早期筛查及病程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法(qPCR)检测结直肠癌(60例)?结直肠腺瘤(30例)及健康志愿者(30例)外周血中CCAT-1 mRNA表达,采用ROC曲线判断CCAT-1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计算Youden指数确定CCAT-1对结直肠癌的诊断阈值;采用双变量相关(bivariate correlation)Pearson检验分析CCAT-1 mRNA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分析CCAT-1 mRNA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3年生存率的相关性,绘制生存曲线?结果: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CCAT-1 mRNA水平相对于结直肠腺瘤患者(P < 0.01)?健康志愿者(P < 0.01)显著高表达,CCAT-1 mRNA在健康志愿者?结直肠腺瘤及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量呈逐渐递增趋势;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CCAT-1 mRNA表达量与肿瘤直径(P < 0.05)?分化程度(P < 0.01)?原发灶浸润深度(P < 0.01)?淋巴结转移数(P < 0.01)?远处转移(P < 0.05)及TNM分期(P < 0.05)呈显著正相关,与3年生存率呈负相关(P < 0.05);CCAT-1 mRNA高表达组生存时间显著低于低表达组(P < 0.01)?结论:CCAT-1可作为一种有价值的结直肠癌早期筛查及预后评估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