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个体化手术方式在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32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患者年龄、血肿大小、意识情况及发病到手术的时间等,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显微手术和锥颅置管外引流术.结果 10例患者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18例患者采用小骨窗显微手术,4例患者采用锥颅置管外引流术.术后随访半年,死亡1例,存活的患者根据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进行预后评价,Ⅰ级7例、Ⅱ级10例、Ⅲ级10例、Ⅳ级3例、V级1例.结论 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针对性采用个体化的手术方式,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整体护理干预在中等量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7例中等量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与观察组(4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整体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术后2、4周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估术后6、12周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濮阳市人民医院自拟护理满意度评分表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术后2、4周,观察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12周,观察组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85.76±7.29)分]高于对照组[(74.63±6.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整体护理干预应用于中等量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负性情绪,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5.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男183例,女80例,年龄35—79岁,平均年龄58.6岁。本组均有高血压病史,活动状态下发病123例,激动时84例,平静时56例。  相似文献   

6.
本院2002年开始微创术治疗,已成功救治数百例患者.以创伤小、无痛苦为其显著特点,再加上护理人员周到而细致的护理,临床上均取得良好效果.现将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围手术期护理做以下总结. 术前护理 病室环境要安静,温度保持18~20℃,湿度保持在50%~60%,勿大声喧哗,一切治疗护理均应动作轻柔、迅速、勿粗暴.  相似文献   

7.
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围手术期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病程复杂,致死致残率高及预后差等特点。我科于2006年4月至2009年3月,采取小骨窗显微手术的同时强化围手术期管理,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56例,效果良好。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脑出血理想的外科治疗方法是用最小的手术创伤尽快地将血肿全部或大部分清除,同时去除ICH的病因。我科近六年对12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方式及术后治疗进行了多次改进,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在围手术期的处理原则和治疗要点,方法复习和研究32例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处理的资料。结果术后死亡6例,死记术前中,深度昏迷者,26例生存者中肢体肌力恢复到3~4级,并可从事轻的工作7例,恢复到可自理生活12例,经偏瘫,生活需家人照顾者5例,术后仍偏瘫,生活不能自理2例,结论,高血压脑了血围手术期的处理至关重要,注意手术时平稳的麻醉诱导,严格的呼吸管理,积极预防颅内压增高,肺炎,消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围手术期治疗要点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经手术治疗的23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的围手术期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存活194例,生活质量按ADL评分Ⅰ级31例,Ⅱ级52例,Ⅲ级56例,Ⅳ级43例,Ⅴ级12例。结论:积极治疗高血压、高颅压、高热、高血糖及预防各种并发症是围手术期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93例,依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行传统开颅手术;观察组48例,行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后跟踪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以及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更短[(112.37±13.47)min vs(180.73±19.25)min]、术中失血量更少[(45.76±7.29)mL vs(300.17±29.33)mL](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显著优于对照组[(92.53±4.46)vs(73.76±9.31)](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术后跟踪随访6个月,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降低且ADL评分显著升高(P<0.05).结论:对高血压所致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行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且临床预后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方法联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75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含丘脑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75例经治疗后存活143例,存活率达81.7%。结论应多方法联合并根据具体病例择优选择恰当的方法对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颞叶皮层入路、沟裂显微手术和钻孔引流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SHICH)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为选择SHICH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18例SHICH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颞叶皮层组(皮层组,39例),沟裂显微手术组(沟裂组,31例)和钻孔引流组(钻孔组,48例)。记录3组患者年龄、血肿量、哥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发病至手术开始的时间、血肿清除率、术后24h病情好转率、术后再出血率、颅内感染率、生存率和预后良好率。结果:沟裂组患者血肿清除率、术后24 h病情好转率、生存率和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皮层组(P<0.05)。3组患者发病至手术开始时间、术后再出血率和颅内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沟裂组和钻孔组中血肿量30~49 mL和50~69 mL亚组患者预后指标(血肿量、GCS评分、生存率和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钻孔组血肿量50~69 mL亚组患者年龄明显高于沟裂组(P<0.05)。结论:经沟裂显微手术和钻孔引流术治疗SHICH患者的手术效果和预后好于颞叶皮层入路,对高龄、中等量以上脑出血患者更宜适时行钻孔引流术;大量血肿患者可采用沟裂显微手术。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不同手术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常规开颅、显微镜及神经内镜辅助小骨窗开颅三种手术方式的优劣. 方法 选择2008-10~ 2011-08期间连续性收治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病例80例,其中接受常规开颅手术35例、显微镜辅助小骨窗开颅26例、神经内镜辅助小骨窗开颅19例.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三组资料年龄、性别、术前GCS评分、发病至手术时间、血肿量及侧别、手术耗时、残余血肿量、随访6个月GOS评分情况,探讨不同术式优劣. 结果 三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GCS评分、发病至手术时间、血肿量、血肿侧别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三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残余血肿量有统计学差异(均P <0.05),两两比较显示显微镜辅助组与神经内镜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分别与常规开颅组比较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随访6个月,依据GOS评分判定预后,将GOS评分3-5分病例合并视为预后较好组、1-2分病例合并视为预后不良组进行预后情况比较,三组预后情况有统计学差异(均P <0.05);两两比较神经内镜组与显微镜组预后情况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分别与常规开颅组比较预后情况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 结论 显微镜与神经内镜辅助下小骨窗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较常规开颅手术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残余血肿量、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科治疗的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及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2014年12月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7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内科保守治疗,对疗效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74例患者中,死亡50例,持续植物生存状态4例,对124例存活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2~117个月,随访ADL分级Ⅰ级43例,Ⅱ级53例,Ⅲ级21例,Ⅳ级3例,Ⅴ级4例,预后较好者(ADL分级Ⅰ~Ⅱ级)96例,预后不良者(ADL分级Ⅲ~Ⅴ级)28例。χ2检验显示入院GCS评分和出血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论影响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因素较多,GCS评分较高、出血量少的患者可采用内科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小骨窗微创开颅显微镜下手术及CT引导穿刺微创血肿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按治疗方法分成小骨窗微创开颅术组和CT引导穿刺微创血肿外引流术组。分别进行相应的治疗,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各项指标评分。结果:小骨窗微创开颅术组中患者意识障碍恢复时间(2.24±1.06)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由(41.09±1.56)分改善为(8.24±1.26)分;CT引导穿刺微创血肿外引流术组中患者意识障碍恢复时间(7.23±1.13)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由(40.78±1.89)分改善为(26.13±1.2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小骨窗微创开颅术组并发症、血肿清除量及疗效指标优于CT引导穿刺微创血肿外引流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微创开颅显微镜下手术清除血肿充分,止血彻底,疗效优于CT引导穿刺微创血肿外引流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骨瓣开颅和小骨窗开颅两种术式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评价两种手术方式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84例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术前深昏迷、脑疝形成的病例,其中骨瓣开颅组47例,小骨窗组37例,评价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再出血率、术后3d内意识恢复情况、出院时GOS评分、病死率。结果:①小骨窗开颅组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P<0.05)。②两者在术后意识恢复、出院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方面无差异(P>0.05)。③小骨窗组病死率(6/37)高于骨瓣开颅组(2/47),但两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骨窗组死亡原因均为术后再出血。④术后再出血骨瓣开颅组2例,小骨窗7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瓣开颅和小骨窗开颅两种术式在近远期疗效上无明显差别,小骨窗术式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的优点,但应注意术后再出血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脑室血肿术后30 d临床疗效影响。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8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形成血肿且血肿量大于30 ml的患者术后30 d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微创钻孔血肿抽吸及侧脑室前角穿刺外引流组和开颅血肿清除及侧脑室前角穿刺外引流组。对术后30 d内生存状况、血肿消失时间、脑室扩大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微创组42例术后30 d存活34例(81%),GCS评分平均10.1分,血肿平均消失时间为3.6 d,脑室扩大6例;开颅组36例术后30 d存活22例(61.1%),GCS评分7.2分,血肿平均消失时间为6.5 d,脑室扩大16例。对两组存活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对两组术后GCS评分、血肿平均消失时间、脑室扩大率比较:微创组疗效均优于开颅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微创钻孔血肿抽吸及侧脑室前角穿刺外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脑室血肿手术简单,创伤小,术后血肿消失早,脑室扩大率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并发肺部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为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并发肺部感染的防治提供相关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9 例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患者的临床数据,统计分析肺部感染发生率和病原菌构成比。将纳入的患者依据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n=93)和非感染组(n=216)。选取以下变量作为肺部感染的可疑危险因素:年龄、性别、吸烟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糖尿病史、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血肿量、血肿清除术、留置胃管和呕吐。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309 例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患者中有93例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感染率为30.1%。痰标本检出病原菌10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占67.33%,主要包括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绿脓杆菌;革兰阳性菌占23.76%,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占8.91%,包括白色念珠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在选取的可疑危险因素中,年龄≥60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呕吐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是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患者易并发肺部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存在的危险因素加强防治,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宋勇 《四川医学》2013,(9):1424-1425
目的 分析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院2008年~2012年19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血肿清除术后患者,对其中术后再出血的30例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其出血原因及治疗措施.结果 30例术后再出血患者中有15例患者有再次手术指针,其中8例再次行血肿清除术,复查头CT血肿基本清除,5例好转出院,3例死于肺部并发症;另外7例术后再出血有手术指针但放弃手术治疗予保守治疗,仅1例好转出院,其余6例后死亡.15例经保守治疗好转出院.本组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15.7%,再出血原因与手术时机、手术技巧、术前CT显示血肿形态、出血量大小、术后患者的血压控制不佳有关.结论选择手术时机、良好的手术技巧及术后管理等是降低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术后再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