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病例男,69岁,因骑三轮车时不慎翻车挤压右下肢,伤后11 h入院。查体:右下肢石膏托固定,活动受限;右小腿上段外侧可见片状擦皮伤约(3×4)cm,内侧可见一约1 cm长皮肤创口,少量出血,血色呈暗红色,深至骨质,未缝合。右下肢肿胀明显,膝下可见多个张力性水泡,右小腿上段压痛,叩击痛( )  相似文献   

2.
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内固定物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6月。2002年10月收治胫骨平台骨折并通过手术治疗的63例临床资料。结果46例随访1—6年,优26例,良14例,优良率86.9%;一般3例,差3例。结论对于移位的胫骨平台骨折,良好的复位、坚强的内固定、足量的植骨、关节稳定的重建、早期活动都是相当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膝关节部位的损伤所致的腘动脉损伤。虽可并发于股骨下端,膝关节脱位和胫骨近端骨折。但以后者较为多见。本损伤易于被忽视而延误治疗,常导致不良后果。现将我院临床资料比较完整的13例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总结胫骨平台骨折类型、手术方式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32例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并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32例均获随访11~24个月,平均1.5年。全部骨性愈合。疗效按Merchant评分:优23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90.6%。结论手术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需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案。满意的疗效取决于解剖复位、骨缺损植骨、稳定的内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6.
胫骨平台骨折为关节内骨折,发病率较高,若不能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将严重影响关节功能,甚至致残。传统手术方法创伤大,术后恢复较慢。自2000年以来,我们应用微创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46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侧腘动脉损伤时如何及时处理。方法:对7例双侧腘动脉损伤的病人进行病例分析研究。结果:7例双侧腘动脉损伤病人,1例因心功能衰竭死亡,其余6例行端端血管吻合,均保存肢体并恢复良好功能。结论:双侧腘动脉损伤如能及时处理也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平台骨折,其治疗存在很多争议,临床上也缺乏统一的标准,多年来一直是创伤骨科医师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其中手术入路的选择和应用一直是学者们探讨的一个焦点.本文从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手术入路出发,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和相对适应证,并进行归纳和总结.同时就当前手术入路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与大家分...  相似文献   

9.
AO-C型胫骨平台骨折是指关节完全性骨折。它是胫骨双踝骨折合并胫骨干骺端骨折的严重骨折类型。其治疗难度大,预后差,并发症多。我院自1999年4月至2005年1月共收治AO—C型胫骨平台骨折27例。现将其临床特点与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继琛  邹宏恩  李海  王乐 《武警医学》2005,16(7):524-524
我院自2000年1月~2004年12月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46例,不同程度的损伤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后结合CPM进行功能锻炼,效果满意。1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46例中,男30例,女16例;年龄18~54岁,平均35.6岁。左侧28例,右侧18例。致伤原因:车祸伤20例,重物砸伤13例,高处坠落伤10例,其它伤3例。闭合性骨折34例,开放性骨折12例。合并皮肤肌肉损伤10例,交叉韧带损伤8例,侧副韧带损伤6例,半月板损伤5例,全身多发性骨折并创伤休克4例。按AO分型:B1型15例,B2型6例,B3型8例,C1型8例,C2型6例,C3型3例。1.2手术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依据骨折类型采取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7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12例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其中男性4例,女性8例;年龄24~65岁,平均53.6岁;致伤原因均为道路交通伤。患者采用屈曲位复位,植骨后使用内外侧钢板固定。观察患者术后平台后倾角、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分)、关节屈曲度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X线片显示均获得解剖复位。术后均无膝关节反曲,患者均得到随访6~18个月,平均9.7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2周,平均10.0周。所有患者术后测量后倾角5°~9°(平均7.9°),术后半年5°~10°(平均7.7°)。HSS评分90~98分(平均93.6分)。术后半年关节屈曲度120°~145°(平均131°),伸直均为0°。术后无一例发生钢板及螺钉断裂现象。结论通过恢复正常后倾角及关节面平整,充分植骨及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改良Carlson入路治疗单纯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单纯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患者5例临床资料,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30~67岁,平均47.2岁;左侧3例,右侧2例;致伤原因:摔伤1例,道路交通伤4例.采用改良Carlson...  相似文献   

13.
胫骨平台单纯后外侧骨折是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骨折块位置特殊,且该部位有腓骨小头及血管神经束的遮盖,术中难以直接暴露骨折部位。近年来随着基础研究和临床手术方法的改进,一些新的手术入路为单纯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手术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多种单纯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手术入路作一综述。为临床该类型骨折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阳波  银毅 《西南国防医药》2012,22(4):386-388
目的分析胫骨平台骨折关节镜下微创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133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常规手术组71例和关节镜组62例,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解剖复位率、早期晚期并发症以及骨折愈合时间;通过Sanders膝关节功能评分法,比较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解剖复位率、早期晚期并发症比较无显著区别;与常规手术组比较,关节镜组手术切口长度短、术中出血量少、愈合时间短、术后疗效优良率高(P〈0.05或P〈0.01),其中SchatzkerⅣ型患者Sanders膝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常规手术组(χ2=5.560,P〈0.05)。结论关节镜下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具有损伤小、骨折愈合快、疗效佳的特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能量损伤的增加,胫骨平台骨折(tibial plateau fracture,TPF)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处置不当会导致膝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的发生,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临床中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手术治疗作为胫骨平台骨折最主要的治疗方式,明确胫骨平台骨折的类型,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追求胫骨平台骨折的最佳治疗效果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膝关节周围骨折伴腘动脉损伤的保肢治疗过程及功能恢复情况,探讨保肢手术的治疗方案。方法对27例膝关节周围骨折伴腘动脉损伤患者,急诊行骨折固定、腘动、静脉探查修复术,2例行大腿下段1例行膝关节水平截肢术,其余患者的肢体经3~5次(平均4次)手术治疗,肢体得以保留。3例患者的肢体软组织缺损经行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其余患者的软组织缺损经行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或局部直接随意筋膜皮瓣转移修复。术后随访12~24(16±2.39)个月。参照Puno等的标准对康复后肢体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患者无死亡,3例患者行患肢截肢,24例患者肢体得以保留,其中4例患者存在明显的足下垂、垂趾等畸形,功能评定为差。结论膝关节周围骨折伴腘动脉损伤的治疗,关键在于早诊断及早治疗,疑有腘动脉损伤者尽早探查;对伴有足踝部软组织及踝关节损伤,或足底难以恢复保护性感觉,估计小腿肌肉会发生广泛的坏死和感染者,应考虑一期行截肢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尸体标本及有限元模型对前侧拉力螺钉固定、外侧L型钢板固定和后侧T型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1/2骨折行生物力学分析,为临床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提供的新鲜成人尸体胫骨标本24个,用电动摆锯制备胫骨平台后外侧1/2骨折模型,将模型随机等分为前侧拉力螺钉固定组、外侧L型钢板固定组及后侧T型钢板固定组各8具。另选取1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对其膝关节行螺旋CT后将数据导入Mimics14.0等软件后得到三维胫骨平台实体,经分割等操作后获得胫骨平台后外侧1/2骨折模型,而后结合三维解剖数据,通过Solidworks2013软件制作相应的拉力螺钉及钢板,模拟前侧拉力螺钉固定、外侧L型钢板固定及后侧T型钢板固定三种胫骨平台后外侧1/2骨折内固定有限元模型。对各骨折内固定实体标本和有限元模型分别施加250、500、1000、1500N的轴向载荷,比较各组骨折块移位及受力情况。结果实验生物力学结果表明,250N、500N和1000N载荷下前侧拉力螺钉固定组、外侧L型钢板固定组及后侧T型钢板固定组内固定实体标本骨折块移位值[250N:(0.14±0.02)mm vs.(0.13±0.02)mm vs.(0.14±0.13)mm;500N:(0.27±0.05)mm vs.(0.29±0.06)mm vs.(0.28±0.07)mm;1000N:(0.49±0.12)mm vs.(0.53±0.10)mm vs(0.50±0.09)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500N载荷下前侧拉力螺钉固定组骨折块位移值(0.57±0.14mm)小于外侧L型钢板固定组(0.72±0.10mm)和后侧T型钢板固定组(0.76±0.13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侧L型钢板固定组和后侧T型钢板固定组骨折块位移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在各载荷下前侧拉力螺钉固定模型的骨折块位移值及内固定最大应力均小于外侧L型钢板固定模型和后侧T型钢板固定模型。两种实验方法所得最大位移值分布区域均为近侧胫腓关节交界区。结论对于胫骨平台后外侧1/2骨折,前侧拉力螺钉固定、外侧L型钢板固定和后侧T型钢板固定均可提供早期稳定性,其中前侧拉力螺钉固定在稳定性方面最具优势,应作为临床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关节截骨治疗陈旧性胫骨平台骨折内翻畸形的临床方式和效果。方法对2012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96例陈旧性胫骨平台骨折内翻畸形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经关节截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X线片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X线片的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后倾角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3.8%(45/48)]显著高于对照组[66.7%(32/48),P0.05]。结论经关节截骨治疗陈旧性胫骨平台骨折内翻畸形的临床效果较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好。  相似文献   

19.
不同诊断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分型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胫骨平台骨折的分型为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但由于其结构的复杂性,术前良好的评估及准确的分型一直是创伤骨科医师所面临的挑战之一。胫骨平台分型方式很多,早期学者提出的分型方式多基于x线。随着研究的深入及临床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x线已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新的诊断技术如螺旋CT和三维重建、MRI、关节镜的使用使得对其分型更加精确。本文对胫骨平台的分型及不同诊断技术在胫骨平台分型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