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遵义市居民期望寿命,了解主要死因对遵义市居民期望寿命的影响,为制定疾病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遵义市死因监测点数据和漏报数据,运用简略寿命表和去死因简略寿命表,计算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寿命损失年数和损失率等指标。结果 2014年遵义市死因监测点居民期望寿命为75.76岁,男性和女性依次为73.41岁和78.43岁,女性期望寿命比男性高5.02岁。去除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前5位死因后,人均期望寿命可依次增加6.66、2.03、1.97、1.35和0.40岁,男性期望寿命增幅与全人群一致,女性期望寿命顺位与全人群略有差别,呼吸系统疾病居第2位。去除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和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后,期望寿命分别增长2.80岁、2.31岁、0.92岁、0.87岁。结论 遵义市居民期望寿命值有待进一步提高,重点应加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以及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14-2018年罗定市户籍人口的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了解该地区居民死亡水平和主要死亡原因,为制定卫生政策和规划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WHO推荐的蒋庆琅简略寿命表计算该地区2014-2018年报告死亡率、去死因期望寿命等指标,分析居民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结果 2014-2018年罗定市校正户籍人口平均...  相似文献   

3.
人均期望寿命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人群健康水平,同时也反映了其经济、教育、文化、环境的发展水平[1-2].因此,我国提出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建设周期末,提高全国人均期望寿命1岁;成都市市政府由此提出,在"十二五"规划地方建设周期末,提高成都市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8.5岁.本研究中我们对2010年成都市居民人均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潜在寿命损失率等指标进行分析,确定主要的健康问题,为提高成都市居民人均期望寿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合肥市居民的期望寿命及主要死因对期望寿命的影响,客观地评价了合肥市人口的健康水平。方法运用统计软件对合肥市2009年人口资料及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合肥市2009年年平均总死亡率为3.73‰,其中男性死亡率为4.37‰,女性为3.05‰。全死因期望寿命为85.21岁,女性高于男性。城市期望寿命低于乡镇。对合肥市主要死因进行分析,循环系统疾病对期望寿命的影响最大,去除循环系统疾病后,男性期望寿命可提高10.85岁,女性可提高18.20岁。结论近年来合肥市人群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改善和提高,死因谱发生了变化,影响人群期望寿命的主要死因以肿瘤、循环系统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南京市居民期望寿命及各主要疾病对期望寿命的影响,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数据支撑和政策建议。方法对2012年南京市居民人口资料和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南京市2012年户籍居民总死亡率6.21‰,居民出生时期望寿命为80.26岁,其中男性为78.30岁,女性为82.35岁。前五位死因顺位,去除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内分泌及营养代谢疾病,期望寿命分别增加7.44、3.60、1.25、0.73、0.25岁。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和损伤中毒是居民减寿顺位前三位死因。结论卫生行政部门应通过加强慢性病预防以及意外伤害危险因素干预等工作,进一步提高居民的健康寿命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无锡市居民2008-2018年主要慢性病过早死亡变化趋势,评估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变化对期望寿命的影响。方法:利用无锡死因监测系统收集的2008-2018年户籍人口死亡数据和无锡市公安局人口数据,应用简略寿命表法、Joinpoint回归法、期望寿命贡献分解法,分析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南京市居民期望寿命现况,分析各死因对期望寿命的影响。方法分析2014年南京市居民人口资料和死因监测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4年南京市居民粗死亡率5.89‰,男性死亡率(6.54‰)高于女性(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期望寿命为82.17岁,男性为80.19岁,女性为84.28岁。居民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呈"√"型。死因构成前5位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内分泌及营养代谢疾病,其去死因期望寿命分别为8.62、4.12、1.70、0.92、0.51岁。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和损伤中毒居居民减寿死因前3位。结论肿瘤、心脑血管等主要慢性病和损伤与中毒是影响南京地区居民期望寿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浙江省居民1998、2003和2008年健康期望寿命以及年龄、性别和城乡之间的差异.方法 利用浙江省死因监测资料和浙江省卫生服务调查家庭户成员相关健康资料,采用Sullivan法计算健康期望寿命.结果 浙江省居民期望寿命、健康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比值,1998年为73.89岁、58.09岁和78.62%,2003年为75.91岁、57.76岁和76.08%,2008年为76.70岁、59.57岁和77.66%.浙江省居民期望寿命、健康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比值均随着年龄的上升而下降.女性期望寿命高于男性,男性健康期望寿命比值高于女性.城市居民期望寿命高于农村居民,但是农村居民健康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比值均高于城市居民.结论 浙江省居民期望寿命随着年份递增而递增,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和不同地区的健康期望寿命存在差异,应采取不同卫生政策.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卫生系统现有数据测算北京市居民健康期望寿命,对该指标本土化研究与应用提出建议。资料与方法:利用2008年北京市年度人口和死亡资料,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和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资料,基于沙利文法测算常用健康期望寿命指标。结果:2008年北京市居民0岁自评健康期望寿命为72.75岁,男性71.22岁,女性73.89岁。0岁无失能期望寿命75.18岁,男性73.85岁,女性76.56岁。0岁无慢性病期望寿命62.73岁,男性61.87岁,女性63.75岁。北京居民健康期望寿命在期望寿命中的占比男性通常高于女性,但老年人口中,男性健康期望寿命在期望寿命中的占比低于女性。政策建议:使用健康期望寿命作为居民健康状况评价的重要指标,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建立本土化的数据报告和收集制度,推进居民全生命周期人口相关信息数据的整合与利用,重视老年人口的长期照护需求及其健康支持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0.
居民全死因期望寿命即平均期望寿命,是衡量人群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的重要指标.人群死亡率的高低及其趋势是评价社会卫生状况的主要方面,并直接影响到居民全死因期望寿命.笔者对天津市宝坻区2007年居民全死因期望寿命及死因进行了分析,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中国及各省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现状及其变化情况。方法 利用2015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对2015年中国居民与全球主要国家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进行比较;分析全国及各省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的差异和1990-2015年全国及各省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的变化幅度。结果 2015年中国居民的期望寿命为76.2岁,健康期望寿命为68.0岁,分别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4.4岁和5.2岁。2015年中国人均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女性均高于男性。我国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较高的省份有上海、北京、香港、澳门、浙江、江苏、天津和广东等东部发达省份,较低的省份有西藏、青海、贵州、新疆和云南等西部省份。1990-2015年,中国居民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均呈上升趋势,期望寿命增加了9.5岁,健康期望寿命增加了8.4岁。全国及各省期望寿命增加的岁数均高于健康期望寿命增加的岁数。结论 1990-2015年中国居民的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各省之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15-2020年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四类重点慢性病)对济南市户籍人口期望寿命增长的影响。方法 利用济南市2015-2020年死因监测资料和人口数据,应用简略寿命表和Arriaga分解法,分析2015-2020年四类重点慢性病及其具体病种的死亡率对期望寿命增长的贡献,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死亡率对期望寿命增长的贡献。结果 2015-2020年济南市户籍人口期望寿命增长了1.59岁。四类重点慢性病死亡率下降贡献了1.25岁,贡献比例为78.62%,男性期望寿命增长了1.66岁,四类重点慢性病死亡率下降贡献了1.18岁;女性期望寿命增长了1.52岁,四类重点慢性病死亡率下降贡献了1.35岁。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的死亡水平下降对期望寿命的贡献分别为0.42、0.62、0.20和0.01岁。胃癌死亡率下降对期望寿命的贡献大于肺癌,高血压性心脏病死亡率增加导致了负贡献,哮喘和糖尿病对期望寿命的贡献微乎其微。结论 2015-2020年济南市户籍人口期望寿命增长主要由四类重点慢性病死亡率下降贡献。肺癌、糖尿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对期望寿命贡献较小,甚至为负贡献,应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北京市大兴区户籍居民的主要死因及对期望寿命的影响,为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18年北京市大兴区户籍居民死亡监测资料,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顺位、期望寿命和去死因期望寿命等相关指标。结果 2018年北京市大兴区户籍居民粗死亡率为612.49/10万,标化死亡率为415.31/10万,男性死亡率(697.89/10万)高于女性(361.77/10万)。居民死因顺位前5位分别是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占全部死因的比例达82.14%;其中恶性肿瘤及心脏病分列男女性的首位死因,分别占男女性全部死因的25.52%和25.36%。居民人均期望寿命为81.07 岁,男性78.59岁,女性83.62岁;造成寿命损失的死因依次为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去除后寿命分别增加2.98、2.82、2.54、0.87和0.81岁。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影响大兴区居民健康和期望寿命的主要因素,应加强慢性病的综合防治工作。此外,应重视交通事故、跌落和自杀等伤害的监测与干预,提高居民期望寿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成都市户籍人口期望寿命的变化,探讨不同年龄和死因对期望寿命变化产生的影响。方法利用1990-2010年成都市死因监测户籍人群的死亡数据,和公安局公布的同期同范围人口数,采用寿命表法计算户籍人口期望寿命,采用期望寿命的年龄分解法、期望寿命的死因分解法计算年龄别死亡率和死因别死亡率的变化对期望寿命变化的影响。结果成都市户籍人口期望寿命在提高,男女性别差异扩大;低年龄组死亡率的变化对期望寿命变化的影响逐渐减小,高年龄组死亡率变化对期望寿命变化影响增大;对期望寿命变化影响较大的疾病主要是如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等。结论降低高年龄组死亡率,加强对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的控制,降低其死亡率,有助于提高期望寿命。  相似文献   

15.
期望寿命及健康寿命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居民期望寿命和健康寿命的应用进行分析。 方法 采用宁波市城乡 2 0 0 0年居民病伤死因年报表和 2 0 0 1年宁波市城市居民慢性病调查数据 ,分析全死因、去死因期望寿命及健康寿命。 结果 全死因、去死因期望寿命分布均表现为女性高于男性 ,城市高于农村。宁波市 35岁以上城市居民不健康寿命平均为 9.2 1岁 ,占期望寿命的比例各年龄组从 4 3.4 3%到 6 9.88%不等 ,随年龄增长比例逐渐下降。各年龄组健康寿命女性均高于男性 ,平均高 3.0 8岁。 结论 健康寿命是评价人群健康状况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合川区居民主要死亡原因、期望寿命及潜在寿命损失情况,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死亡病例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对数据进行分类.用死因分析软件DeathReg2005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死亡率、死因顺位、期望寿命、潜在寿命损失、去死因期望寿命等指标.结果 2014年合川区居民报告死亡率为744.77/10万,标化死亡率为410.59/10万,主要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占总死因的96.55%.平均期望寿命78.60岁(男性76.06岁,女性80.69岁),造成潜在寿命损失即潜在减寿年数前五位的死因依次为肿瘤、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去死因期望寿命上升前五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结论 慢性疾病与伤害为合川区居民主要死因.减少寿命损失,提高期望寿命,重点在预防和控制慢性病与伤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卫生服务利用调查测算浙江省15岁及以上居民健康期望寿命,为评价浙江省成人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18年浙江省死因监测资料、全国第六次卫生服务健康调查数据,采用Sullivan方法测算自报健康期望寿命和无慢性病期望寿命.结果 浙江省15~19岁组居民自评健康比例为96.86%,自评健康期望寿命为53.8...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上海市1990—2010 年不同时期人群期望寿命变化趋势,探讨疾病谱变化对期望寿命的影响,确定疾病干预的优先领域。 [方法] 利用1990—2010 年上海市居民死亡登记系统的死亡数据和上海市公安系统的人口数据,应用简略寿命表法、期望寿命分解法、死因分解法,比较年龄和不同死因对期望寿命的影响。 [结果]1990—2010 年上海市男性和女性期望寿命分别增加了6.91 岁和6.94 岁,年均增寿均达0.35 岁。65 岁以上老年人口对期望寿命增长的贡献最大,男女分别占增寿总量的52.97%和51.44%。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和肿瘤死亡率的降低是期望寿命增加的主要原因,他们对男女性期望寿命的贡献分别为2.13 岁和1.98 岁、1.42 岁和1.89 岁、1.35 岁和0.67岁。 [结论] 上海市现阶段,居民的死亡大部分是疾病造成,提高人群期望寿命,重点是关注中老年人健康状况。近20年慢性病死亡率虽大幅下降,但仍是上海市主要死因,建立健全慢病防治体系,提高慢性病防治效果,是进一步提高上海市人口健康水平,增加上海市居民期望寿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常州市2000年尘肺患者期望寿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寿命表法对常州市尘肺患者(2000年)的期望寿命及死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尘肺患者25~岁年龄段的平均期望寿命为49.70岁,较当地居民低4.36岁,且合并呼吸道疾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是造成尘肺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塘沽地区居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生活方式、居民疾病谱及死因谱也发生了明显改变.本研究中我们采用编制简略寿命表及去死因简略寿命表的方法计算居民的期望寿命,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和死因,为评价健康水平、卫生决策和疾病防控提供数据支持及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