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和结果。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24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使用锁定钢板固定治疗。从影像学、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评估。结果:X线片测量指标进行综合评定,优良率为79.1%,采用腕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91.6%。结论: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能够恢复桡骨远端的解剖形态,有利于患肢腕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微创掌侧插入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可行性、注意点和并发症.方法 选择2009年8-2010年8月收治的2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应用微创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按AO分型:A2型5例,A3型3例,B1型4例,B3型7例,C1型2例,C2型1例.采用掌侧2条垂直或平行的切口,切口均长2 cm,其中远端横切口即沿腕近纹切开,两端纵切口紧贴桡侧腕屈肌桡侧切开,经旋前方肌深部插入锁定钢板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10~18个月,平均12个月.按Dienst功能评估标准:优13例,良6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为86%.手术并发症:腕近纹处横切口延迟愈合1例;大鱼际部麻木1例,术后3个月症状消失;残留腕关节尺侧痛2例;腕关节功能受限2例.结论 微创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安全、创伤小、固定可靠,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切口外形美观,符合微创理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移位性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5月—2016年5月福州总医院附属九五医院骨一科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移位性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4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33例;年龄61~81岁,平均71. 7岁。记录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活动度、握力、腕部疼痛情况(VAS评分)以及腕关节功能(采用改良McBride评分系统评定)等。结果 44例均获得12个月随访。手术时间(44. 9±11. 7) min;至末次随访(术后12个月)时,相对于健侧腕,患侧背伸(96. 7±4. 3)%、掌屈(91. 8±7. 8)%、旋前(98. 7±2. 3)%、旋后(94. 5±4. 1)%、桡偏(98. 5±2. 3)%、尺偏(91. 2±3. 8)%、握力(91. 5±4. 4)%。所有患者在休息时腕部无疼痛,活动时VAS评分为(0. 5±0. 3)分;改良McBride评分为(1. 8±0. 7)分,优良率100%。无一例出现切口愈合不良、感染、肌腱激惹或断裂、腕管综合征以及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等,但有3例出现短暂的桡神经浅支分布区感觉异常(均于术后3个月内恢复)。结论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移位性老年桡骨远端骨折,能够获得满意的腕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锁定加压钢板和普通T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疗效和愈合情况。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60例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对照组应用普通T型钢板进行固定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腕关节尺偏活动度、掌倾角、尺偏角恢复情况[(21.8±3.7)°、(9.4±2.7)°、(21.3±3.8)°]明显优于对照组[(17.8±3.1)°、(8.1±2.0)°、(18.4±3.8)°,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腕关节恢复优良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6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8118,P=0.0283)。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7%)明显低于对照组(2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0,P=0.0377)。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疗效显著,愈合情况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桡骨远端骨折为临床常见骨折之一,约占急诊骨折的17%。我院于2007年1~6月对45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行锁定钢板的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专家型胫骨交锁髓内钉(ETN)及锁定加压钢板(LCP)在治疗胫骨远端骨折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2月诊治的73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后用随机数字法分为ETN组(n=36)和LCP组(n=37),ETN组给予ETN内固定治疗而LCP组给予LCP内固定,观察两组术前准备时间、手术及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肿胀消退时间、完全负重时间、临床骨折愈合时间,并观察两组术后3、12个月胫骨骨折疗效(Johner-Wruhs)及踝关节评分(Baird-Jackson系统),记录两组术后1年以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ETN组术前准备时间(4.2±0.6)d、术中出血量(118.4±22.6)mL、术后肿胀消退时间(4.1±0.6)d,均少于LCP组[(5.1±0.7)d、(147.4±25.2)mL、(6.3±0.7)d];但ETN组手术时间(142.5±21.3)min却多于LCP组(118.9±19.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ETN组Baird-Jackson评分[(84.8±5.5)分]及治疗的有效率均高于LCP组[(80.2±5.2)分],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2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ETN组并发症发生率5.6%,与LCP组24.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TN和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各有优劣,但近期疗效ETN优于LCP,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个体化选择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使用牵开钢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4月~2006年12月,使用牵开钢板在牵开状态置入桡骨、掌骨背侧,桥接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骨折31例的复位效果,及前臂腕关节功能、并发症,平均随访4.2年。结果:伤肢术后7 d即可进行日常活动和工作,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14 d,桡骨短缩平均1.5 mm,关节面X线片示光滑;掌倾角平均10.4°,尺偏角21°,前臂旋前平均80°,旋后平均75°,腕关节屈曲平均62°,背伸平均67°。Gartland-Werley分级:优22例,良6例,可3例,差0例。并发症:中指伸指肌腱滑囊炎4例,拇长伸肌腱撞击综合症2例,取出植入物后消失,腕关节屈伸受限<50°患者3例。结论:背侧长牵开钢板在牵开状态下植入是目前桡骨远端粉碎骨折的较好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并比较髓内钉与锁定钢板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手术治疗的肱骨干骨折病例22例,其中采用髓内钉治疗11例,采用锁定钢板治疗11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对关节功能影响等。结果经随访12~36月,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肱骨干骨折选用髓内钉及锁定钢板内固定均取得很好疗效,髓内钉对患者创伤较小,更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外固定支架和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组(LCP组)患者38例,外固定支架治疗组(EF组)3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46.25岁。术后复查患肢腕关节正侧位X线片,观察并计算LCP组和EF组的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术后3个月和12个月计算患者腕关节的功能恢复得分。结果术后LCP组和EF组桡骨高度值分别为(9.40±0.52)mm、(9.20±0.50)mm;掌倾角值分别为(9.35±0.60)°、(9.27±0.71)°;尺偏角值分别为(20.40±0.78)°、(21.30±0.73)°,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LCP组和EF组腕关节改良GW评分分别为(3.51±1.17)分、(5.36±1.58)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个月LCP组和EF组腕关节改良GW评分,分别为(2.86±1.01)分、(3.12±1.00)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LCP组短期内关节功能恢复较EF组好,远期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CP)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笔者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4年3月采用PFNA和PFLCP法治疗股骨近端骨折70例的病例资料,PFNA内固定治疗40例,PFLCP内固定治疗3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Parker-Palmer评分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9个月,平均8.9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种方法的Parker-Palm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Parker-Palmer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FNA组的术中透视时间明显短于PFLCP组。结论 PFNA和PFLCP均是治疗股骨近端骨折较好的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13.
肱骨分叉交锁髓内钉的研制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介绍肱骨分叉交锁髓内钉(BLIN)的设计和应用情况。方法:在基于国人肱骨髓腔解剖学研究而设计的BLIN远端行分叉自锁,可双向插钉,1998年12月-2000年4月临床应用54例54侧,资料完整的48例,肱骨干骨折47例(陈旧性骨折,骨不连7例),外科颈骨折1例。结果: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术后18周,1年以上随访发现42例术肢关节功能良好。5例顺插钉和1例逆插钉患者有肩或肘关节活动轻度受限和酸感。结论:分叉自锁免除了常规交锁的繁杂操作,其坚强-动态固定的有机结合有利于骨折愈合,双向插钉使BLIN适用于肱内较大区域内的骨折,BLIN的最佳适应证为复杂型肱骨骨折,强调术后早期活动肩,肘关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掌侧入路斜T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对于治疗老年患者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85例桡骨远端骨折的老年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经掌侧入路斜T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对照组采用经掌侧入路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根据术后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桡腕关节面平整度参数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评估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尺偏角、掌倾角和桡腕关节面平整度等影像学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桡骨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优良率(P0.05)。结论经掌侧入路斜T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患者桡骨远端骨折,功能恢复时间短、功能恢复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手法整复加微创接骨板技术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麻醉下手法整复桡骨远端骨折,依据骨折端复位情况选择手术入路,术中采用骨折撬拨复位、钢板解剖塑形、钢板潜行通过拇长和(或)拇短伸肌、旋前方肌与桡骨骨膜间隙等微创技术,尽量减少手术继发性创伤.结果 术后随访12个月,所有骨折均一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8周(6~12周).末次随访:腕关节平均活动范围为掌屈50°,背伸45°,尺偏30°,桡偏20°.根据Gartland评分标准:优54例,良28例,可4例,差0例.结论 在减少骨折部微循环损伤,确保骨折有效复位与固定,获得良好腕关节术后功能方面,手法整复间接复位加微创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交锁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的效果,并比较扩髓与非扩髓技术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对68例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实施了急诊清创、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扩髓组36例(Gustilo分型Ⅰ型5例,Ⅱ型8例,ⅢA型17例,ⅢB型6例);非扩髓组32例(Gustilo分型:Ⅰ型3例,Ⅱ型6例,ⅢA型16例,ⅢB型7例)。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术后早期并发症、骨折愈合情况、感染、内固定物失败、膝前痛等。结果 扩髓组平均手术时间较非扩髓组长8.8min;术后3例出现骨筋膜间隔综合征,扩髓组1例,非扩髓组2例。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扩髓组为29周,非扩髓组为30周。骨不愈合共5例(7%),扩髓组2例(6%),非扩髓组3例(9%);畸形愈合共3例(4%),非扩髓组2例(6%),扩髓组1例(3%);5例出现感染(7%),扩髓组3例(9%),非扩髓组2例(6%);膝前痛扩髓组16例(44%),非扩髓组12例(38%)。以上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锁钉断裂11例(17%),扩髓组2例(12%),非扩髓组9例(2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交锁髓内钉可有效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扩髓在开放性胫骨骨折中是安全的,并不增加深部感染、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膝前痛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