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咬合与颞下颌关节及口颌系统肌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咬合与颞下颌关节及口颌系统肌肉胡敏,周继林,洪民以往学者们用表示静止时上下颌牙齿的接触关系,而用咬合说明下颌运动中上下颌牙的接触关系,近年来,已开始认识到不能将与咬合完全分开来看,应该从口颌系统整体的功能关系进行观察。咬合与颞下颌关节、口颌系统肌肉以...  相似文献   

2.
<正>下颌支截骨术在临床应用已有20余年,随着手术器械、手术设备及手术方法的不断改进,加上坚固内固定技术的广泛应用,其在矫治牙颌面畸形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最常用的矫治下颌畸形的术式主要有: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sagitta splitramus osteotomy,SSRO)、下颌支垂直截骨术(intrao-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TMD)患病率越来越高,且病因复杂.下颌运动轨迹观测能够针对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的运动能力及协调性进行诊断分析,广泛应用于口腔正畸、修复及外科治疗过程中,对TMD的诊断分析及疗效评定具有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多模态医学数据融合,实现数字化升高咬合垂直距离并进行咬合重建,应用于临床诊断及修复。方法 利用软件手段,将口内扫描(IOS)、口外面部扫描(EOS)、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动态咬合运动轨迹进行多模态医学数据融合,创建可视化、可操作的四维虚拟牙科患者,对虚拟患者咬合及颞下颌关节进行系统性评估,在兼顾前牙美学及后牙修复空间的基础上,进行数字化升高咬合垂直距离,建立新的颌位并对接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M)设备,实现咬合重建的固定修复。结果 通过多模态医学数据融合及CAD/CAM设备的对接,得到了可视化、可操控的四维虚拟牙科患者,使咬合重建的固定修复技术更加便捷与安全。结论 多模态数据融合创建四维虚拟患者创新地实现了同一患者各种数据在同时间、同空间的结合,方便、直观地展示了患者口颌系统解剖结构及功能状态,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有效的诊断与修复手段。  相似文献   

5.
梯度回波技术是随着高场强度磁共振机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方法,本文介绍了梯度回波技术在颞下凳关节正常结构和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下颌运动是由[牙合]、咀嚼肌及颞下颌关节共同参与进行的一种复杂三维运动,对于我们行使并认识咀嚼、吞咽及语言等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近年来对下颌运动的研究已成为各国学者们研究的热点。本文拟对下颌运动轨迹研究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作一回顾。  相似文献   

7.
MRI检查能够清晰反映颞下颌关节区多方面关节盘形态、位置、关节液、骨髓改变以及关节区多层次的骨结构改变。本文对磁共振成像技术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检查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介绍在诊治这一疾病中常用的磁共振检查方法、常见病变的磁共振影像表现及一些新的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8.
口颌系统重建是口腔种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涉及多个学科和多种因素。本文着重关注种植修复口颌系统重建中颌位、垂直距离、和颞下颌关节等临床问题的重要性, 以期为口腔医师在临床诊疗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颞下颌关节的功能状态关系到口腔颌面外科、正畸科和修复科等的治疗成败,超声作为颞下颌关节功能评价的一种新兴手段,以其无损伤性、经济、有效等特点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下面就超声在颞下颌关节盘位置检查、髁突运动轨迹和颞下颌关节音检测等方面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CT在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6例(48侧关节)患者行1mm层厚轴位重叠CT扫描,扫描完成后行冠状面、矢状面二维重建。将CT检查结果与许勒位平片作比较分析。结果许勒位平片对TMJ骨质改变的阳性显示率(敏感性)为22.9%(11/48),CT为81.2%(39/48);CT对髁状突骨质吸收、骨质增生、髁状突磨平及深状突囊样变的显示优于许勤位平片.而对髁状突、关节窝硬化的显示不如许勒位平片;CT既能显示髁状突外1/3的病变,又能显示髁状突中及内1/3的病变,而许勤氏位平片仅可显示髁状突外1/3的病变。结论CT是检查颞下颌关节骨质病变的重要而敏感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手术导航系统作为现代影像技术、立体定向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应用。本文就手术导航系统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发展情况、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应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付水霆  何悦 《口腔医学》2015,35(8):694-696
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医学教育的发展,E-Learning在医疗教育行业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理念。然而在口腔颌面外科专业教学中还很少提及。E-Learning 以其强大的更新学的发展,特点以及在口腔颌面外科教学中的探索应用,为医学高校开展E-Learning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口腔颌面部创伤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疾病,常因颅脑外伤救治或区域医疗技术的限制,可能错过颌面伤的最佳治疗时机,然而,基于牙颌功能和面容外形重建的颌面创伤精准治疗是时代发展的新要求.较为系统的口腔颌面创伤治疗管理始于近代,从最初的简单缝合、夹板固定及钢丝结扎固定,到钛板坚固内固定,再到当前数字化技术辅助下的精准整复治疗,口腔...  相似文献   

14.
1项目简介近年来,我国地震、洪涝等灾害事故多发,安全生产、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世界前列,来自临床的统计结果显示,我国14~40岁人群的最大死因是创伤。创伤现场迅速有效的救治也许能挽回其中许多人的生命,但长期以来,我国缺乏对突发自然灾害及意外事故中受伤人员救治的系统、规范、实用的培训。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To develop a revised evaluation method for accuracy of multimodal image fusion for oral and maxillofacial tumors and explore its application for comparing the accuracy of three commonly used fusion algorithms, automatic fusion, manual fusion, and registration point–based fusion.Materials and methodsImage sets of patients with oral and maxillofacial tumor were fused using the iPlan 3.0 navigation system. Fusion accuracy included two aspects: (1) overall fusion accuracy: represented by the mean value of the coordinate differences along the x-, y-, and z- axes (Δx, Δy, and Δz), mean deviation (MD), and root mean square (RMS) of six pairs of landmarks on the two image sets; (2) tumor volume fusion accuracy: represented by Fusion Index (FI), which was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volume of tumor delineated on the two image sets.ResultsEighteen pairs of image sets of 17 patients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The Δx and Δy values for the three algorithms were less than 1.5 mm. The Δz values for automatic fusion, manual fusion and registration point–based fusion was 1.049 mm, 1.864 mm and 1.254 mm. The MD for automatic fusion, manual fusion and registration point–based fusion was 1.978 mm, 2.788 mm and 1.926 mm.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existed in Δz for manual fusion and that for automatic fusion (P = 0.058), in MD for manual fusion and that for automatic fusion (P = 0.087), and in MD for manual fusion and that for registration point–based fusion (P = 0.069). The FI for automatic fusion, manual fusion, and registration point–based fusion was 0.594, 0.520, and 0.549; the inter-algorithm differences were not significant (P = 0.290).ConclusionThe automatic fusion and the registration point–based fusion were more accurate than manual fusion, and therefore were recommended to be used in multimodal image fusion for oral and maxillofacial tumor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及诊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311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病案资料。结果:牙源性感染(70.4%)是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最常见的病因。56.6%的入院患者病程超过1周。多间隙感染(70.5%)较单间隙感染(29.5%)更常见。60岁以上患者为患病最高的年龄段(38.9%)。血液链球菌是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细菌培养检出率最高的致病菌(34.2%)。下行性纵隔炎是最常见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78.1%的患者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合并抗生素治疗。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治疗过程中需明确感染来源,从而指导治疗方案;B超、CT及MR等影像学检查对于间隙感染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有指导意义;经验性抗生素使用合并脓肿切开引流仍是感染患者的首要治疗手段。在控制感染的基础上控制患者基础病的水平,避免可能出现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和栓塞术在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例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患者行DSA检查,选择供血动脉栓塞,然后再行手术治疗。结果DSA可清晰显示血管瘤的供血动脉、病变区域以及回流静脉,栓塞后再行手术治疗,术中出血明显减少,病变切除彻底,术后随访3个月~2年无复发。结论DSA及栓塞技术可对血管瘤的手术治疗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在口腔颌面部修复重建的价值。方法 收集2002年2月-2013年6月间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进行了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的患者1 185例(1 212块皮瓣)。记录并统计患者的基本资料、缺损部位、皮瓣的面积及类型、受区血管的处理方法、供区并发症、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等情况。结果 1 212块皮瓣成活1 176块,坏死36块,成活率97.0%。皮瓣供区无严重并发症出现。股前外侧肌皮瓣重建口腔颌面部各个部位的缺损后,90%以上的患者得到了良好的功能恢复及美观效果。吻合1根静脉与吻合2根静脉相比,可以显著地缩短显微操作时间(P=0.000 3)。2组的静脉危象发生率、抢救成功率及静脉危象导致的皮瓣坏死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股前外侧肌皮瓣组织供应量大,可满足口腔颌面部各个部位缺损的修复要求。股前外侧肌皮瓣比其他游离皮瓣,更适合用于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应作为首选皮瓣。  相似文献   

19.
艾滋病的口腔颌面部表现:附病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善昌 《上海口腔医学》1998,7(2):85-87,113
艾滋病的患病率日趋上升,其首发症状多见于口腔颌面部;作者通过一例艾滋病病例介绍,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讨论,描述艾滋病早期的各种口腔颌面部临床表现,典形症状有毛状白斑等。作者还提出口腔医务人员对艾滋病患者诊疗时的注意点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全面了解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科发展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口腔颌面外科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方法 设计"口腔颌面外科学科发展问卷调查表",对地市级以上综合医院的口腔科、口腔专科医院、口腔医学院校的口腔颌面外科规模、人力资源、业务范围、医疗工作量、人才培养等项目进行问卷调查,并与5、10年前的状况进行比较.结果 多数医疗机构口腔颌面外科医师人数、病床数、门诊人次增加,业务范围扩大,医疗水平提高.部分基层医疗机构相应医疗指标有下降,超过1/3的医疗机构口腔颌面外科研究生和进修生生源下降.结论 口腔颌面外科在持续发展,但存在基层医疗机构口腔颌面外科力量有所削弱等问题,应采取相应的策略增强学科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