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骶管阻滞是硬膜外阻滞的一种,因其操作简便,现常用于〈5岁小儿腹部以下的手术麻醉。应用得当就可获得满意的效果。但小儿常不合作,不能顺利完成静脉穿刺和骶管阻滞操作。七氟烷无刺激性,有芳香味,而且较异氟烷诱导迅速,苏醒快,麻醉效果强,适用于小儿麻醉。本文探讨骶管阻滞复合七氟烷麻醉用于小儿疝气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骶管阻滞复合基础麻醉在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中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选择1~5岁在腹腔镜下行疝囊高位结扎手术ASAⅠ~Ⅱ级患儿4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20例,基础麻醉后行骶管阻滞麻醉,术中持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B组20例,常规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静吸复合麻醉;术中持续监测HR、MAP、SpO2、PETCO2、术毕苏醒时间、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气腹后HR、MAP、SpO2、PETCO2均高于气腹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苏醒时间明显优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稍高于B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骶管阻滞复合基础麻醉用于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效果确切,可以满足手术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应用利多卡因行简易骶管麻醉的体会解放军第五医院麻醉科王立文我院自1994年3月至1995年11月,单纯应用利多卡因行简易骶管麻醉26例,取得了满意的麻醉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26例,男20例,女6例;年龄5~45岁,其中12岁以下5例。A...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骶管内麻醉联合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1月~2010年1月小儿外科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83例,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患儿行骶管穿刺,给予0.125%罗派卡因0.5~1.5 ml/kg,氨胺酮辅助麻醉;对照组单纯应用氨胺酮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患儿氯胺酮总量、术后清醒时间以及术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氯胺酮总量用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少于对照组,同时术后清醒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两组间呕吐和精神症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躁动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小儿骶管阻滞麻醉在合理应用基础麻醉的后可安全使用,对于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是一种有效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比较静脉全麻复合小儿单次骶管阻滞麻醉与单纯静脉全麻用于尿道下裂手术的效果。方法489例尿道下裂手术患儿随机分成两组:骶管阻滞加静脉全麻(I组);另一组用全凭静脉麻醉(Ⅱ组)。结果全麻药的用量,Ⅱ组比Ⅰ组明显增多(P〈0.05);Ⅰ组苏醒时间短,分泌物少,手术后呕吐发生率少(P〈0.05)。结论静脉全麻复合小儿单次骶管阻滞麻醉比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尿道下裂手术麻醉费用少,生命体征平稳,麻醉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氯普鲁卡因与利多卡因骶管麻醉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院每年在骶管麻醉下行肛肠手术近 10 0 0例 ,手术要求麻醉起效快、效果确切、运动神经阻滞恢复快。本研究选用氯普鲁卡因 (晋城海斯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 2 0 0 30 30 1)与利多卡因 (江苏济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 0 30 113) ,观察对比在骶管麻醉的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择 2 0 0 3年 3~ 5月、ASA ~ 级肛肠手术患者 16 0例 ,患者年龄 38± 7.5岁 (17~ 78岁 ) ;其中混和痔内扎外切 99例 ,肛瘘切除 2 9例 ,肛裂侧切括约肌松解术 15例 ,其他 17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氯普鲁卡因组 )和对照组 (利多卡因组 ) ,每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七氟烷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应用于小儿疝气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150例疝气患儿,全麻诱导以高浓度(4%~7%)七氟烷面罩紧闭法吸入,约(1~2)min患儿意识消失。立即建立静脉通道,手术开始前静脉给予芬太尼(1~1.5)μg/kg。术中常规监测HR(心率)、ECG(心电图)、SPO2(血氧饱和度)、NIBP(自动化无创性测压法)、RR(呼吸)。观察患儿疼痛反应、呼吸道通畅程度等,术毕磅患儿PACU继续观察至完全苏醒时间及术后患儿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150例患儿中仅有2例在切皮时体动,继续加深麻醉后体动消失。5例有轻微通气困难,调整体位后缓解。8例术后哭闹、烦躁,给予镇静药物观察(10~20)min后,患儿完全清醒,安全送入病房。其余患儿均能在(5.0±2.5)min内清醒。结论:七氟烷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的安全性更高、麻醉深度容易掌控,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氯胺酮复合单次骶管阻滞麻醉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小儿下腹部和会阴部手术最常用的麻醉方法是骶管阻滞麻醉,其与全麻复合使用能提供完善的术中及术后镇痛,减少对镇痛药的需求。对于腹股沟斜疝手术,我科应用氯胺酮肌注复合单次骶管阻滞麻醉效果肯定,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60例,年龄1~3岁,ASAⅠ级或Ⅱ级,随机均分为2组,第1组肌注氯胺酮全身麻醉后再行单次骶管阻滞;第2组单纯肌注氯胺酮麻醉,根据麻醉效果追加剂量,安定静脉输注。年龄、性别等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方法:2组术前均禁食8h,禁水4h,阿托品0.02mg/kg肌注。入室后肌注氯胺酮4~6mg/kg,常规监测ECG、BP、SPO2、HR。面罩吸氧。第1组患儿左侧卧位,确定尾骨尖,在骶骨角连线的中点穿刺,头向30°~45°进针0.5~1cm,回抽无血或脑脊液,注入空气1~2mL,无阻力,也不出现皮下气肿,即可注入试验剂量局麻药观察5min,无腰麻征象,全量按0.7%~1%利多卡因8~10mg/kg计算给入,阻滞平面可达T8~L1。第2组术中根据情况静脉追加氯胺酮1~2mg/kg,辅以安定0.05~0.1mg/kg。记录手术过程中的各种变化及患儿麻醉苏醒时间,观察肌松和镇痛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舒适护理在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疝手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6例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儿,采用抽签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研究组实施舒适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服药、检查、进食、活动依从率分别为97.7%、95.3%、100.0%、93.0%,均高于对照组的83.7%、79.1%、88.4%、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患冲突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33%、2.33%,均低于对照组的13.95%、1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复发率为2.33%,与对照组13.9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患儿围术期实施舒适护理可提高患儿就诊依从率,减少护患冲突及术后并发症、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骶管阻滞联合静脉麻醉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患儿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60例择期进行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手术患儿随机分为骶管阻滞联合静脉麻醉组(A组)和单纯静脉麻醉组(B组)。A组静脉给药后进行骶管阻滞,B组单纯静脉麻醉。分别观察诱导前(T0)、鞘管置入时(T1)、动、静脉轨道建立时(T2)、封堵器安放时(T3)、术后10min(T4)患儿心率、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记录全麻药氯胺酮和丙泊酚的使用量;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术后5 h疼痛评分、术中体动例数、术后躁动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例数。结果 A组手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B组在T1、T2、T3、T4时间点患儿心率、平均动脉压较诱导前升高(P<0.05);A组术中体动例数少于B组(P<0.01),苏醒时间短于B组(P<0.05);A组患儿全麻药氯胺酮和丙泊酚的使用量少,术后躁动和恶心呕吐等苏醒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1),苏醒质量高,手术后5 h疼痛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1)。结论手术期患儿血液动力学平稳,术中体动少,麻醉效果确切;苏醒时间短,术后躁动和恶心呕吐等苏醒期不良反应少,苏醒质量高;术后镇痛作用时间持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芬太尼静脉复合全麻用于婴幼儿支气管镜检术的效果.方法 将458例需行支气管镜检术的患儿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芬太尼(F组)静脉复合全麻和氯胺酮(K组)静脉复合全麻.记录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后、置镜前及术中3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观察麻醉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麻醉方法均能满足手术要求,但与F组比较,K组术中HR、MAP及RR明显增高(P<0.01);SpO2明显降低(P<0.01).F组严重缺氧、屏气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K组.结论 芬太尼无心血管兴奋作用,镇痛效果强,单次注射作用维持时间比氯胺酮长,只要掌握好推注速度和充分吸氧,可避免肌僵和缺氧的发生,且能保障患儿术中生命体征的平稳,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氯胺酮联合利多卡因与芬太尼在小儿静脉麻醉中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麻醉的最佳药物配伍及用药方法。方法40例拟行非气管插管的静脉麻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利多卡因组和芬太尼组,每组20例。两组以同等剂量的氯胺酮和东莨菪碱分别复合利多卡因和芬太尼,给予负荷量后,以同样的速度微量泵输注。记录静脉用药后、术中、术后等时点的收缩压、心率、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以及恢复期苏醒时间。结果两组患儿用药后和手术中收缩压、心率组内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儿用药后和手术中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苏醒时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氯胺酮复合利多卡因微量注射泵输入用于小儿静脉麻醉镇痛完善,呼吸功能稳定,术后苏醒迅速,提高了围手术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3):96-99
目的 对比分析小儿腹股沟斜疝治疗中单孔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2016 年5 月~2018 年5 月在我院外科手术治疗的500 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0 例使用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观察组300 例使用单孔腹腔镜微创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并发症总发生率、手术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自主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胀、严重腹痛、阴囊肿胀、继发性鞘膜积液、疝气复发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00%(P<0.05);观察组术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M、IgG、IgA 水平分别为(0.86±0.04)g/L、(6.05±0.23)g/L、(1.26±0.06)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71±0.04)g/L、(5.31±0.14)g/L、(0.97±0.08)g/L(P<0.05);观察组术后CRP、IL-10 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儿腹股沟斜疝单孔腹腔镜手术效果更佳,其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炎症反应程度轻,恢复速度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胜  汪宏  刘玉海 《安徽医学》2011,32(2):161-162
目的评价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的方法和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0年2月13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25 min。发现隐性疝5例,阴囊积气2例,切口线结反应1例,复发1例。结论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外科手术治疗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安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观察异丙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对心脏术后早期拔管的影响。方法 :6 0例择期房室缺修补手术病人 ,随机分成芬太尼组 (F组 )和异丙酚组 (P组 )。F组使用中剂量芬太尼 (30~ 35 μg·kg- 1 )。P组使用小剂量芬太尼(15~ 2 0 μg·kg- 1 )及持续静脉泵注异丙酚 (4~ 6mg·kg- 1 ·h- 1 )。两组维库溴胺及咪唑安定用法相同。结果 :两组病人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P组拔管的时间明显短于F组 (P <0 .0 5 ) ,术后呕吐发生率呈减低趋势。结论 :房室缺修补术患者术中 ,异丙酚 4~ 6mg·kg- 1 ·h- 1 持续静脉泵注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维持麻醉有利于术后早期拔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放手术在儿童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256例儿童腹股沟斜疝实施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其中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161例(腹腔镜组),传统的开放切开手术95例(开放组)。结果:腹腔镜组较传统组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恢复时间短。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与开放术式相比,具有手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无切口瘢痕、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可靠,可同时发现及处理隐性内环口未闭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