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战伤自救互救核心技术至关重要,士兵只有在战场上运用这些技术才能挽救自己和战友的生命。美军的自救互救核心技术包括若干类别——止血、维护气道、处理呼吸障碍和转移伤员等,其中一些项目例如止血带与战伤止血敷料止血、插入鼻咽通气管、胸膜腔穿刺减压和徒手搬运技术,都是十分实用并具有战场特色的核心技术。他们不断从以往战争中总结经验教训,并由此对自救互救技术尤其是核心技术产生革命性认识,进而推动技术革新,这种做法足以启发我军官兵思考。  相似文献   

2.
杜柏  刘月英 《人民军医》2007,50(11):669-669
搞好战伤自救互救训练的几点建议。文章说,战伤自救互救是使伤员得到及时救治的重要保证。为做好战伤自救互救训练工作,他们提出以下建议:(1)充分认识战伤自救互救训练的重要性。战场上40%~50%的伤员急救可通过自救互救实施,对及时抢救伤员,防止伤情加重,挽救伤员生命有重要作用,也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2)改进训练模式。以往的训练模式多为集中式,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应该在短期集中训练的基础上,把战时自救互救训练扩展到部队平时军事训练、野外驻训及年度综合演练当中,做到因人、因地、因时而宜,努力在实战条件下继续学习,使大家逐步掌握…  相似文献   

3.
周宏  余国强  曾明  叶勇雄 《人民军医》2007,50(7):444-445
为提高战伤自救互救训练的质量和效益,我们认真研训组训,创新训练机制,重点抓好“6个一”,即一个试点、一个需求、一个机制、一支队伍、一套教案、一个标准,收到了较好效果。现将我们的做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基层部队战伤自救互救培训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基层部队开展战伤自救互救训练三种方式的效能.方法 在某基层部队开展战伤自救互救训练,把官兵分为3组,A组由野战外科战伤救治专家指导培训,B组由部队卫生员指导培训,C组由指战员自学训练,训练时间4天,平均每天6学时.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了解指战员自救互救操作手法掌握情况.结果 3组考核情况为A、B组成员之间掌握情况无明显差异,A、C组成员之间掌握情况有明显差异,B、C组成员之间掌握情况有明显差异.结论 提出要加强部队各级对战伤自救互救重要性和积极意义的深刻认识,进一步科学论证自救互救训练内容,同时加强自救互救器材装备研发和应用的顶层设计和协调,最终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相似文献   

5.
美陆军自救互救及战斗救生员培训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全球反恐形势严峻,加之美国深陷伊拉克、阿富汗战场,致使美军士兵不断付出伤亡代价。独特的战争环境和敌方所采用的非传统战术使美军的战伤救治工作越来越困难。由于院前救治是战伤救治的重要环节,因此,美军把不断强化士兵的战伤自救互救能力作为降低伤亡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7.
部队战时自救互救与平时训练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战时火线指战员群众性的自救互救是使伤员得到及时救治的重要保证,也是整个战伤救治工作的重要环节,对防止伤情加重,挽救伤员生命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结合“亚热带地区战时护理技术规范”研究课题,对我院自卫反击战中收治的2894例战伤病历资料以及近期亚热带地区部分边防部队自救互救训练情况进行了调查,旨在更好地指导和加强部队自救互救训练,为赢得抢救的“黄金时间”,提高战伤救治成功率及救治技术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9.
现代海战中,舰船一旦被击中,可瞬时产生大量伤情复杂的伤员,同时,海上医疗伴随保障和支援保障困难,因此,提高一线人员自救互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海上自救互救是指战(现)场一线人员自己或相互间用制式或其他简便器材对伤情进行的急救操作,目的在于降低阵亡率、伤死率和伤残率,是海战场伤员救治的起始。目前我军具有相对成熟的海上自救互救工作体制,但随着海上作战样式与减员的不断变化,逐渐暴露出较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官兵的战场自救互救能力,提升部队的战伤救治水平,5月2日至4日,由沈阳军区军训兵种部与卫生部联合组织的全军第一期战伤自救互救试训活动在该军区某团全面展开。沈阳军区某卫生技术干部训练中心主任薛蓬介绍说: "自救互救是战时保持生命力、战斗力的重要手段,但由于缺少科学的指导,过去这一课目的训练效果并不理想。此次试训是我军首次在整建制团部队开展研究性、实践性自救互救集中组训,对部队一线战伤救治力量建设具有  相似文献   

11.
5346例创伤院内急救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城市创伤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8月.2005年8月我院急诊外科就诊的创伤患者5346例,按创伤原因、创伤类型、年龄特征、性别特征、创伤时间、分布特征等进行临床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本组创伤病例5346例,占同期急诊患者的7.98%。创伤发生的原因依次为锐器伤、交通伤、坠落伤;创伤类型中以单一伤和软组织损伤为主;创伤部位以头面部伤、四肢伤为最多,四肢伤中又以手外伤为最多;年龄以21~40岁年龄阶段为最多;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创伤发生时间以夜晚略多于白天(1:0.88);全年以2、3月份创伤发生率最高;死亡病例9例,占0.26%。结论城市市区创伤中锐器伤仍然是主要原因,青壮年是创伤的主要受害者,头面部伤和手外伤是创伤类型中最多者,创伤发生时间以夜间为多。重型创伤者死亡率仍很高。  相似文献   

12.
5 346例创伤院内急救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城市创伤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8月~ 2005年8月我院急诊外科就诊的创伤患者5346例,按创伤原因、创伤类型、年龄特征、性别特征、创伤时间、分布特征等进行临床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本组创伤病例5346例,占同期急诊患者的7.98%.创伤发生的原因依次为锐器伤、交通伤、坠落伤;创伤类型中以单一伤和软组织损伤为主;创伤部位以头面部伤、四肢伤为最多,四肢伤中又以手外伤为最多;年龄以21~ 40岁年龄阶段为最多;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创伤发生时间以夜晚略多于白天(1:0.88);全年以2、3月份创伤发生率最高;死亡病例9例,占0.26%.结论 城市市区创伤中锐器伤仍然是主要原因,青壮年是创伤的主要受害者,头面部伤和手外伤是创伤类型中最多者,创伤发生时间以夜间为多.重型创伤者死亡率仍很高.  相似文献   

13.
严重创伤急救程序-时间控制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在医院内建立严重创伤的急救程序-时间控制模式对严重创伤的救治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中山市人民医院就诊的严重创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男性60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37.8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58例,工程事故及高处坠落伤12例,意外伤害10例。2012年类似创伤患者64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48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36.5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46例,工程事故及高处坠落10例,意外伤害8例。记录两组患者在急诊抢救室滞留时间、检查检验时间、就诊至手术时间。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致伤机制及院前指数(PHI)等指标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程序-时间控制组死亡4例,死亡率为5%;对照组死亡6例,死亡率为9.37%(P0.05)。急救程序-时间控制组在急诊抢救室滞留时间、检查检验时间、就诊至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建立严重创伤急救程序-时间控制模式可提高严重创伤的院内救治水平,规范院内救治中伤情评估、紧急手术和损害控制各环节流程,建立操作性强、效率较高的严重创伤院内救治管理模式,可显著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论战创伤急救的时效性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目的 探讨战创伤急救的时效性对战创伤救治的指导意义。方法 围绕平、战创伤死亡统计资料分析战伤、平时创伤死亡与时间的关系;针对重点死亡高峰确定急救时间窗。结果 可控制的出血、解除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应该在“急救白金10分钟”内完成;休克应该在30min内有效地干预并控制;胸、腹、盆腔的内脏损伤出血、严重的颅脑伤应该在“黄金1小时”内进行确定性的救命手术或控制损伤手术。结论 提高战创伤急救各阶段的时效性,要从群体急救知识的普及培训着手,改进军事卫勤理论和技术,才能有效降低战创伤伤员的伤残率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复杂肝脏损伤急救与围手术期监护处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复杂肝脏损伤(CHI)临床救治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8年1月-2002年3月救治的99例CHI[美国创伤外科医师学会器官损伤定级(AAST-OIS)IV,V级]病例资料,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术前、术中积极液体复苏和补充足量血液,迅速手术控制出血,Pringle手法肝门阻断下清创性肝切除术,肝切开直视下缝扎损伤的血管与胆管,明胶海绵大网膜填塞,选择性肝动脉造影与栓塞术,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时纠正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酸中毒,凝血功能异常,及时处理合并伤及胸腹部并发症。结果:CHI99例(IV级61例,V级38例),总生存率65.7%(65/99),IV级生存率83.6%(51/61),V级36.8(14/38),结论:术中迅速探明肝脏损伤程度,正确选择相应术式是成功的关键,加强围手术期监护复苏与术后并发症处理,对提高CHI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设计并改进适合野战部队的可供单兵操作且能快速固定伤员并对伤员进行初救的担架。方法应用铝钛合金和聚乙烯材料,根据中国人体型制作单兵操作野战快速固定及运送担架,并在模拟试验环境中记录不同天气(雨、寒冷)、不同环境(陆地、江河)下完成外固定操作的时间,并测量其强度。结果一整套单兵操作野战快速固定及运送担架质量为5.5 kg,完成单例外固定操作的时间为水中1~2 min,干燥环境中0.5~1 min,担架能承受的最大质量为250 kg。结论单兵操作野战快速固定及运送担架总体性能达到指标,克服了传统担架质量大,携行不方便等缺点,达到了自身质量小,耗费人力少,操作简捷,可模块化拆卸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战创伤救治中大系列成分输血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输血医学与野战外科学相结合,最大限度利用现有血源,在保证成分血输注效果的同时,简化制备方式并提高储存时效,建立新型输血模式,解决战创伤救治中安全、有效、快速的输血问题.方法开发研究并建立血液采供管理系统.通过创伤救治中大系列成分输血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并运用相关数据建立战创伤救治的新型输血模式.结果血液采供管理系统具有体积小、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等优点.大系列成分输血可节省血源,降低血液输注的技术条件,效果显著.结论血液采供管理系统可为战创伤救治提供先进的输血手段.大系列成分输血研究及取得相关数据有助于平战时期的创伤外科处理.  相似文献   

18.
战创伤止血敷料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当前国内外主要止血材料进行了分类,简要概括这些材料性能及特点,并介绍了一些国内外常用的战创伤止血敷料,分析当前止血敷料的研究现状,并展望未来止血敷料的发展,为使用者了解应用止血敷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参加"中国创伤救治培训--主任版(China Trauma Care Training-Leader,CTCT~?-L)"课程的学员进行问卷调查与课前、课后测试,对学员所在医院创伤救治现状与条件进行分析。方法 2019年4月18-19日参加CTCT~?-L首期培训学员40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了解来自不同地区学员的一般信息(性别、职称、职务、科室),所在医院的创伤救治情况(创伤中心建设及影响因素、创伤救治模式、严重创伤患者收治学科、创伤复苏室的条件及CT室/DSA室空间布局、创伤小组的启动与协调、院前院内联络方式、创伤数据库的设置与质控)。采用电子问卷测试的方式、相同的内容对学员进行课前、课后测试(测试内容主要围绕严重创伤救治的流程设置),通过学员反馈以评价课程的培训效果。结果 (1)14人(35.0%)院前、院内联系的方式主要为120平台发布信息;(2)31人(77.5%)所在医院目前的创伤模式主要为"急诊+会诊+分诊";34人(85.0%)院内有创伤小组;(3)27人(67.5%)推荐严重创伤组织协调学科主要为急诊科;(4)33人(82.5%)具备创伤复苏单元;37人(92.5%)具备24h增强CT条件;34人(85.0%)具备24h DSA检查与止血条件;(5)18人(45.0%)在复苏单元内可开展床旁手术;(6)18人(45.0%)有创伤数据库;(7)34人(85.0%)目前已经启动创伤中心建设;(8)二级甲等医院的课前、课后成绩均较高;床位数为1 000~2 000张的医院课前测试成绩最高,床位数为2 000~3 000张的医院课后测试成绩最高;急诊/急诊外科课前测试成绩最高,急诊/急诊外科和创伤外科的课后测试成绩最高;教学医院学员的课前、课后成绩均较高。结论本次调查范围所涉及医院的创伤救治主要采取"急诊+会诊+分诊"的模式;学员所在医院的教学医院属性、医院等级以及床位数影响创伤救治的基础水平;医院对于创伤救治流程管理影响创伤救治的整体水平。CTCT~?-L作为创伤救治培训的高级课程,致力于统一创伤救治的理念,并有助于因地制宜地推动不同模式的创伤中心建设,最终不断提高创伤救治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