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目的 评价颅内动脉取栓联合颈动脉支架植入治疗颈内动脉串联病变所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的颈内动脉串联病变所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5例,其中采取先行颅内动脉闭塞处机械取栓、后行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或闭塞段支架植入手术策略的患者43例(由远及近组),采用先行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或闭塞段支架植入、后行颅内动脉闭塞处机械取栓手术策略的患者12例(由近及远组)。比较两组患者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术前、术后24 h、术后7 d 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术中1次取栓成功率,股动脉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术后即刻血管成功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2b/3)率,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以及术后90 d 良好预后率(mRs≤2)、死亡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颅内动脉闭塞处机械取栓及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或闭塞段支架植入术。由远及近组患者1次取栓成功率高于由近及远组[67.4%(29/43)vs 33.3%(4/12)],股动脉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短于由近及远组[(68.77±17.65)min vs (100.08±38.38)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术前、术后24h、术后7d NIHSS评分、术后即刻血管成功再通率、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颅内动脉机械取栓同期颈动脉支架植入治疗前循环串联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安全、有效的,采取由远及近的手术策略比由近及远手术策略有更高的1次取栓成功率,且能更快地获得血流再通。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颈动脉支架联合颅内机械取栓治疗颈内动脉病变串联脑卒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颈内动脉病变串联脑卒中患者88例,随机将患者编号1~88,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纳入奇数编号、偶数编号,每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颅内机械取栓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联合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脑部血液供应水平、神经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前,脑部血液供应水平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脑部血液供应水平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神经功能指标水平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指标水平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82%(3/44),略低于对照组11.36%(5/44),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针对颈内动脉病变串联脑卒中患者采用颅内机械取栓联合经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脑部血液供应水平,提高神经系统功能,同时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较高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应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的1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评价其疗效和预后。结果18例患者经支架机械取栓结合动脉溶栓后均成功获得全部或部分再通。术前与术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疗效评估,17例改良Rankin评分(mRS)显示预后良好,其中0分10例,1分6例,2分1例;1例预后不良,mRS 4分。18例患者复查均无血管再闭塞等并发症。结论应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相对安全、有效的,但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初步探讨其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采用支架机械取栓治疗的26例AIS患者资料,分析即时取栓效果,对比患者术前及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并分析术后90 d随访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患者预后。结果: (1)26例进行支架机械取栓的AIS患者中23例(88.5%)成功获得血管再通,采用脑梗死溶栓分级评分(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schemia scale,TICI)进行评估,达到3级或2b级为血管再通;26例患者中3例(11.5%)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4例(15.4%)出现临床死亡。(2)出院时NIHSS评分比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90 d有12例患者(46.2%)达到良好临床预后(mRS 0~2分)。结论: 使用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导致的AIS可获得较高的再通率,改善临床预后,但部分病例预后差,提示应更加严格地筛选患者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5.
姚志国 《当代医学》2021,27(12):98-100
目的 探讨支架取栓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23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1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溶栓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支架取栓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神经功能性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45.69%,高于对照组的31.03%;观察组死亡率为1.72%,低于对照组的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BS、MRS、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 h后,观察组BBS、MRS、BI评分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0 d后,观察组BBS、MRS、BI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NIH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 h和30 d后,观察组评分减少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8%(P<0.05).结论 支架取栓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显著,死亡率较低,可明显提升患者的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潘萌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6):2949-2950
目的研究Solitaire FR支架取栓术联合尿激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AIS患者。按照手术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动脉注射尿激酶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Solitaire FR支架取栓术联合动脉注射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管再通情况、优良率、颅内出血发生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结果两组血管再通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优良率[92.10%(35/38)]高于对照组[65.79%(2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颅内出血率为5.26%(2/38),观察组无颅内出血者。结论采用Solitaire FR支架取栓术联合动脉注射尿激酶治疗AIS的效果确切,能改善神经功能,再通血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机械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8例AI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机械取栓治疗,术后给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观察组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支架取栓术与动脉溶栓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视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排列的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予以对照组患者实施动脉溶栓术进行治疗,予以实验组患者实施支架取栓术进行治疗,并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5天后TICI血管再通情况、治疗前后10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情况、预后良好程度以及颅内出血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指标比较发现,对照组患者治疗5天后TICI血管再通率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P<0.05);治疗前对照组与实验组的NIHSS评分情况无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实验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预后良好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的颅内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结论:实施支架取栓术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作用效果显著,且其颅内出血出血量小于实施动脉溶栓术,且安全性能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前循环串联闭塞卒中患者行机械取栓治疗中颅外颈动脉病变的治疗方案,评估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8例行血管内治疗的颈内动脉颅外段伴同侧颅内动脉急性串联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9例,年龄为60~70岁。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18例患者分为急诊支架组(11例)和急诊非支架组(7例)。术中即刻血管再通情况根据脑梗死溶栓(TICI)分级判断,将卒中发生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定义为临床预后良好。结果 2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前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ASPECT)评分、病因分型、治疗方式、病变类型、血管闭塞部位等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诊支架组和急诊非支架组的术后血管成功再通率(TICI分级为2b~3级)分别为72.7%和71.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率分别为9.1%和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90 d改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机械取栓、药物溶栓及支架取栓技术治疗急性颅内血管闭塞的疗效.方法 对27例急性颅内血管闭塞的患者进行腔内介入治疗.其中男性21例,女性6例.术后随访90 d,应用改良Rankin评分(mRS)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应用支架取栓器23例,支架结合抽吸技术3例,动脉溶栓1例.腔内治疗后即刻再通率67%,症状性脑出血11%,90 d随访预后良好率33%,死亡率18.5%.结论 特定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腔内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经皮机械血栓清除(PMT)联合支架植入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收集宁波市第二医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因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行PMT联合支架植入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支架植入后血流通畅改善情况,术后随访通过Villalta评分量表评估患者血栓后综合征发生情况,并行下肢超声或造影检查评估支架通畅情况。结果: 70例PMT联合髂静脉支架植入患者术后血流均明显改善,血栓Ⅲ级清除62例(88.6%),Ⅱ级清除5例(7.1%),Ⅰ级清除3例(4.3%)。吸栓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5.0±2.5)个月,64例(91.4%)患者支架通畅,9例(12.8%)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栓后综合征。结论: PMT联合支架植入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效果良好,中远期支架通畅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16-20
目的探讨房颤栓子导致大脑中动脉闭塞引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动脉支架取栓治疗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6月~2017年12月房颤栓子致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脑卒中行急诊取栓患者34例(房颤组),其他原因致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行急诊取栓患者48例(非房颤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INR、NIHSS评分、发病到再灌注时间(TOR)、手术时间、取栓次数、有效再通率、术后再出血、术后去骨瓣减压、术后7 d NIHSS评分、术后90 d mRS评分进行分析,分析房颤致大脑中动脉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支架取栓治疗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结果房颤组与非房颤组在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组成方面无明显差异,房颤组术前NIHSS评分及术前INR均显著高于非房颤组,房颤组平均手术时间及平均取栓次数均少于非房颤组;两组患者在TOR、有效再通率、术后再出血、去骨瓣减压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非房颤组在术后7 d NIHSS改善总有效率和术后90 d mRS恢复良好率上优于房颤组,但是在细分亚组中均无显著优势。结论房颤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时病情相对较重,动脉支架取栓治疗该类患者效果良好,不明显增加术后并发症,近期临床功能恢复基本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动脉溶栓组(n=86)和机械取栓组(n=80)。采用美国国家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定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和7、30、90 d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定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90 d的神经功能状态,观察2组患者术中血管复通情况、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 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机械取栓组患者治疗后7、30、90 d NIHSS评分显著低于动脉溶栓组(P <0. 05)。2组患者治疗前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368,P> 0. 05);治疗后90 d,机械取栓组患者mRS评分显著低于动脉溶栓组(t=2. 572,P <0. 05)。动脉溶栓组和机械取栓组患者血管总复通率分别为65. 1%(56/86)和87. 6%(70/80),机械取栓组患者血管总复通率高于动脉溶栓组(χ~2=11. 351,P <0. 01)。动脉溶栓组和机械取栓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0. 5%(52/86)和87. 6%(70/80),机械取栓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动脉溶栓组(χ~2=15. 550,P <0. 01)。动脉溶栓组和机械取栓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7. 4(58/86)和17. 5(14/80),机械取栓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动脉溶栓组(χ~2=42. 092,P <0. 01)。结论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较动脉溶栓治疗能够显著提高闭塞血管的复通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生理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治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颈动脉串联病变患者在急诊血管内治疗同期行颈动脉支架植入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以及急诊颈动脉支架植入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我科2015年5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31例发病24 h内行急诊血管内治疗的颈动脉串联病变患者.根据急诊血管内治疗中是否同期行颈动脉支架植入将患者分为支架...  相似文献   

15.
王丹  孟然 《海南医学》2010,21(7):1-3
目的 观察丹奥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选用发病72h内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丹奥和银杏叶静脉输注,对照组仅给予银杏叶静脉输注。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4d的NIHSS评分、BI指数、血小板聚集率、FIB和INR值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价丹奥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14d时丹奥治疗组NIHSS评分为(3.80±3.64)分,BI值为(83.80±9.23),血小板聚集率为(41.92±3.35)%,INR值为(1.094±0.843),FIB值为(3.45±0.33)g/L;而对照组NIHSS评分为(6.64±4.89)分,BI值为(75.6±1.90),血小板聚集率为(49.86±5.72)%,INR值为(1.003±0.090),FIB值为(3.77±0.28)g/L。两组资料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在肝肾功能的异常、血小板数量、过敏现象、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的出现比例上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静脉rt-PA溶栓联合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8月邢台市第三医院脑血管病治疗中心收治的急性颅内动脉闭塞患者19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11例,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4例,基底动脉闭塞4例。观察静脉rt-PA溶栓联合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19例患者完全再通15例(79.0%),部分再通2例(10.5%),未开通2例(10.5%),开通率为89.5%。症状性颅内出血2例(10.5%),死亡2例(10.5%)。17例患者术后mTICI靶血流可达2b~3级,术前和术后不同时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85、35.83,均P=0.00)。出院时和3个月后随访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60,P>0.05)。结论对发病4.5 h内的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行静脉溶栓联合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