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42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二尖瓣修复成形术的手术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总结 14 2例行二尖瓣修复成形术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994年 1月~ 2 0 0 3年 12月 ,连续对 14 2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修复成形术 ,男 88例 ,女 5 4例 ,平均年龄为 (38.5± 7.8)岁。病因诊断 :二尖瓣腱索断裂 74例 ,二尖瓣黏液变性伴瓣叶脱垂 36例 ,冠心病二尖瓣乳头肌功能不全15例 ,二尖瓣瓣环扩大 11例 ,感染性心内膜炎伴二尖瓣穿孔 4例 ,扩张型心肌病伴二尖瓣关闭不全 2例 ;7例患者合并非风湿性主动脉瓣病变。手术在体外循环、中低温下施行 ,采用瓣叶切除缝合、瓣环成形、穿孔修补、腱索转移、edgetoedge技术及人工腱索成形技术 ,术中以食道超声监测成形效果。 结果 死亡 2例 ,1例术后第 6天死于脑出血 ,另 1例术后第 5天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5例患者术中转为瓣膜置换手术 ;其余患者术毕二尖瓣无返流或轻度返流。在平均为 (34.5± 4 .8)个月的随访中 ,有 2例二尖瓣返流加剧至中度而行二尖瓣置换手术。其余患者二尖瓣返流未见加剧 ,心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选择适当的患者、运用合理的瓣膜成形技术 ,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瓣膜成形术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二尖瓣关闭不全外科矫治经验.方法 回顾近13年该院收治42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单纯二尖瓣关闭不全14例,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28例.二尖瓣关闭不全轻度10例,中度25例,重度7例.二尖瓣脱垂8例,瓣叶裂33例,瓣叶发育不良2例,二尖瓣环扩大36例.手术包括瓣环成形36例,瓣叶修复33,腱索缩短5例(其中多根腱索缩短2例),腱索移植3例.同时矫正合并心血管畸形.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早期死亡1例,术后第2天死于急性左心衰.其余心功能恢复1、2级.术后超声复查示二尖瓣残留少量反流15例(35.7%),中度反流2例(4.7%).术后随访0.5~12年,日常活动无碍.结论 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二尖瓣成形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9月—2014年7月,共2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接受二尖瓣成形术,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19~81(37.3 ± 16.1)岁,二尖瓣中度关闭不全6例,重度关闭不全15例。二尖瓣前叶穿孔心包修补2例,人工腱索4例,后叶楔形切除9例,矩形切除5例,交界区折叠3例,瓣叶削薄、交界切开行风湿性二尖瓣成形2例,全部患者使用人工瓣环。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2例,行三尖瓣成形17例,行冠脉搭桥术2例,行房颤射频消融2例。结果:21例成功行二尖瓣成形术,未有改行二尖瓣置换术者,无术后早期死亡。出院前复查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无反流5例,轻度反流13例,轻?中度反流3例,无中度以上反流。17 例随访11~32 个月(随访率80.9%),体温、血常规均正常,无复发,无再次手术。出院6个月后复查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明显提高,心腔明显缩小。结论:二尖瓣成形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25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二尖瓣成形术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患者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施行,采用瓣叶切除修复、瓣裂修复、交界缝合、腱索缩短、双孔二尖瓣成形、人工瓣环植入。手术前、后应用食道内超声心动图判断二尖瓣反流的原因和部位及手术治疗效果,术中采用左室注水加压试验初步判断二尖瓣成形的效果。术后随访主要依靠超声心动图。结果围术期死亡1例,死于恶性心律失常。术后心脏彩超显示,15例(60.00%)无二尖瓣返流,9例(36.00%)为轻微~轻度返流,左房、左室较术前明显缩小,心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征,针对不同瓣膜病变,运用合理的瓣膜成形技术,行二尖瓣外科修复疗效确切,术中左室注水试验及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可为二尖瓣成形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小儿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1年3月-2015年3月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胸外科采用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患儿135例,以超声心动图观察二尖瓣反流情况及手术前后二尖瓣不同组成结构的形态变化。结果手术方案包括瓣环成形55例,瓣叶修复34例,腱索成形36例(其中多根腱索缩短4例、腱索移植2例),使用以上≥2种技术同时治疗10例,手术中同时矫正合并的心血管畸形。全组无术中死亡病例,术后早期死亡3例,再次二尖瓣形成术2例,其余患儿反流程度均得到较好纠正;术后二尖瓣舒张期最大流速、二尖瓣口面积、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房左右径等指标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术后6个月患儿心功能分级(NYHA)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小儿二尖瓣关闭不全,效果显著,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二尖瓣前瓣病变成形手术治疗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二尖瓣前瓣脱垂施行成形术的近远期疗效。 方法 :分析 1993年 9月至 2 0 0 2年 4月间接受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前瓣病变患者 4 3例 ,其中二尖瓣前瓣退行性变 3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 6例、先天性二尖瓣前瓣裂或穿孔 5例、其他 2例。术前NYHA心功能Ⅱ级 18例、Ⅲ级 2 3例、Ⅳ级 2例。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中度反流 17例 ,重度反流 2 6例。采用前瓣叶三角形切除 2 5例、腱索缩短 14例、腱索转移 2 0例、人工腱索 11例、乳头肌缩短 4例、瓣叶游离缘重塑 6例、自体心包片修复 4例及瓣叶裂隙缝合 4例。 结果 :术中改行二尖瓣置换术 4例 ;术后早期死亡 1例 (2 .32 % )。随访 38例 ,无晚期死亡 ;术后 6个月心功能恢复Ⅰ级 11例 ,Ⅱ级 19例 ,Ⅲ级 6例 ,Ⅳ级 2例 ;术后 3年超声心动图随访检查二尖瓣瞬时反流量少于 3.0ml者占 82 .76 % (2 4 / 2 9) ;术后 5年免于再次手术和血栓栓塞的比率分别为 (90 .4± 1.9) %和 (97.4± 1.2 ) % ;5年的实际生存率为(85 .7± 1.3) %。 结论 :二尖瓣前瓣病变往往需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成形技术才能达到较为满意的疗效 ;手术中注意恢复二尖瓣几何形态上的对称性对成形术效果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二尖瓣关闭不全成形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评价我院近5年来行二尖瓣关闭不全成形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1年12月~2005年12月,我科共行二尖瓣关闭不全成形术36例,年龄2~77(29±14)岁.其中先天性12例,二尖瓣退行性变20例,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4例.二尖瓣成形的方法:二尖瓣裂修复12例,腱索折叠、转移12例,GORE-TEX人工腱索5例,瓣环环缩14例,部分病例综合应用了2种或2种以上的成形方法.结果 全组无死亡,术后随访3个月,无再次手术.术后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内径平均值(32.6±6.4)mm,与术前相比(42.7±13.4)mm明显缩小,左心室内径平均值(32.6±6.7)mm与手术前面相比(38.3±7)mm明显缩小.术后仅有2例有轻到中度反流,16例微量反流,18例反流消失.结论 二件瓣关闭不全成形术应根据二尖瓣病变的特征进行选择,对非风湿性二尖瓣病变行二尖瓣成形术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手术的关键是医生对二尖瓣生理功能及解剖的全面认识,以及成形术前对病变的二尖瓣的全面探察和综合应用正确的成形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心脏病患者施行二尖瓣成形手术的疗效、手术方式的选择、临床适应证及影响手术疗效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14年来本院收治142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单纯二尖瓣关闭不全46例,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96例。手术包括瓣环成形56例,瓣叶修复83例,腱索缩短7例(其中多根腱索缩短2例),腱索移植2例,同时矫正合并的心血管畸形。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早期死亡4例,1例术前重度关闭不全,术后心脏超声检查(Echo)无返流,2个月后出现心悸、气足,Echo示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其后行换瓣手术。术后Echo复查示二尖瓣残留少量返流45例(31.7%),中度返流23例(16.2%)。术后随访0.5~13年,心功能恢复均<2级,日常活动无受限。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病理改变多样化,术者需要根据二尖瓣病理解剖及手术经验、技巧选择相应的成形方法,甚至需要同时采用多种措施才能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缘对缘技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选择35例二尖瓣关闭不全病人施行缘对缘二尖瓣成形术。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病因有:二尖瓣腱索断裂16例,二尖瓣黏液变性伴瓣叶脱垂11例,单纯二尖瓣瓣环扩大4例,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房间隔缺损3例,冠心病伴二尖瓣乳头肌功能不全1例。采用注水试验和经食管超声检查成形效果。结果:无围术期死亡,心脏超声显示32例患者二尖瓣返流消失,3例轻度返流。在平均(25.4&#177;3.6)个月的随访中,所有患者无二尖瓣返流复发或加剧表现,心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应用缘对缘技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不失为一种简单、实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二尖瓣成形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的中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运用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单纯累及二尖瓣的IE患者28例,占同期手术治疗单纯累及二尖瓣感染性心内膜炎的24.1%。切除瓣体及瓣缘赘生物后,行缘对缘缝合2例,穿孔缝合2例,前叶植入人工腱索5例,前叶三角形切除6例,后叶楔形切除16例,植入人工二尖瓣成形环28例。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即刻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示25例无反流,3例轻微反流。随访28例,随访时间15~111 (54.7±34.2)个月,无复发,无再次手术,无死亡。术后随访经胸超声心动图,随访时间1~87 (26.6±27.9)个月,无反流9例,轻微反流18例,轻中度反流1例。结论  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IE具有满意的中长期疗效。对于二尖瓣结构未被严重破坏的IE患者,可尝试二尖瓣成形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18例二尖瓣成形术的临床经验。方法:本组18例实施二尖瓣成形术,年龄6~62岁(平均43岁);女性3例,男性15例;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4例,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2例,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7例,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5例(其中,后叶矩形切除3例,"双孔法"4例,后叶矩形切除 "双孔法"4例,后叶矩形切除 放人工瓣环3例,前、后交界环缩 放人工瓣环4例)。结果:术后经超声心动图检查二尖瓣反流消失或微量反流16例,少量反流2例,18例术后早期超声复查,二尖瓣舒张期流速0~2.0 m/s,平均(1.31±0.36)m/s,跨瓣压差0~16.4 mmHg,平均(7.32±3.52)mmHg。18例随访3~55个月,心功能Ⅰ级16例,Ⅱ级2例。结论:对于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术中准确判断二尖瓣的病变,采用相应的成形技术,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返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心血管病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行二尖瓣成形术的非风湿性、缺血性、合并大血管疾病的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5例(62.5%),女27例(37.5%);年龄19~69(48.81±12.60)岁。单纯二尖瓣病变63例(后瓣病变51例,前瓣病变12例,含腱索断裂3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8例(房间隔缺损6例,室间隔缺损2例),左房粘液瘤1例。术前均经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二尖瓣中度关闭不全28例,重度44例,平均返流量(14.93±8.22)ml。结果:术中经注水实验或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价成形效果满意,术后早期无死亡。随访6~71个月(41.53±13.32)月,随访72例,随访率100%;硬膜下出血1例,无溶血、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随访患者心功能分级(NYHA)Ⅰ级48例,Ⅱ级21例,Ⅲ级3例。超声心动图提示:术后LAD[(47.03±9.36)mm与(54.69±11.73)mm,t=6.297,P<0.05],LVEDD[(49.08±4.93)mm与(53.97±7.00)mm,t=4.759,P<0.05]与术前比较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与术前比较也有明显变化[(61.33±5.21)%与(58.94±6.32)%,t=-2.413,P<0.05]。无或微量返流55例(76.4%),轻度返流15例(20.8%),重度返流2例(2.8%,1例二尖瓣A1、A2区撕脱,1例二尖瓣人工腱索乳头肌撕脱,均行二次换瓣手术),再手术率2.8%。未发现明显二尖瓣狭窄。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虽然二尖瓣成形手术相对复杂,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术者经验,选择相应的成形方法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熊荣生  刘邕波  邓盛 《中外医疗》2008,27(13):25-25
目的 总结二尖瓣成形术的治疗经验,对21例二尖瓣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方法 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21例.风湿性5例,退行性变5例.先天性10例.缺血性1例.手术在中低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进行,二尖瓣接辩下,瓣叶和瓣环的顺序成形,同时矫治合并的心血管畸形.结果 全组无围术期死亡,术后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与术前相比均明显缩小.二尖瓣未见返流18例,残留轻度反流3例,心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的前提下,术中准确判断导致关闭不全的原因和病变范围,采取相应的成形方式,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 98例二尖瓣病变的外科成形治疗经验。方法 自 1985年 1月 -2 0 0 0年 8月 ,全组 98例病人 ,年龄 1.5~ 56岁 (平均 2 2 .0 8± 14 .2 5岁 ) ,体重 10~ 77kg(平均 41.0± 18.5kg)在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成形术。病变包括先天性 61例、风湿性 3 0例、退行性 3例、及心脏肿瘤 4例。手术作二尖瓣腱索成形 2 3例、瓣叶成形3 8例、及二尖瓣瓣环环缩 64例。结果 全组死亡 2例 (死亡率 2 .0 4% ) ,分别死于术后低心排和心律紊乱。 1例 14个月后出现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 ,行二尖瓣置换术。其余病例随访 3~ 3 6个月情况良好。结论 适当严格地选择二尖瓣直视成形手术适应症和手术方法可获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二尖瓣关闭不全心脏病患者施行二尖瓣成形手术的疗效,讨论手术方式的选择、临床适应证及影响手术疗效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5年12月二尖瓣成形术112例,手术前、中、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二尖瓣返流的情况。成形方法为:楔形切除37例,腱索缩短17例,腱索转移4例,人工腱索4例,瓣膜修补4例,瓣叶裂隙直接缝合30例,“双孔”技术8例,交界环缩8例;其中瓣环成形加放Carpentier环57例。以打水试验无明显返流、经食管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二尖瓣返流不超过Ⅱ°作为成形满意的标准。结果术后早期死亡3例。存活者术后50 d胸壁彩色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二尖瓣膜无返流和Ⅰ°返流90例,Ⅰ~Ⅱ°返流8例,Ⅱ°返流6例;左心室舒张与收缩末期内径和二尖瓣口面积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79例随访3个月~4年,心功能(NYHA标准)恢复Ⅰ~Ⅱ级73例,Ⅲ级4例,Ⅳ级2例。结论二尖瓣病变的类型关系到成形方式,而心胸比例及左心室扩大指数及手术技术是影响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慎重选择手术适应证与提高手术技巧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腱索转移、缘对缘缝合和人工腱索置入三种方法治疗二尖瓣前叶病变引起的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效果.方法 将因二尖瓣前叶病变接受手术治疗的171例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腱索转移组(Ⅰ组)、缘对缘技术组(Ⅱ组)和人工腱索置入组(Ⅲ组),每组各57例.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测二尖瓣关闭情况;心脏彩色超声测量有效瓣口面积和左心功能相关指标;随访近中期二尖瓣关闭情况.结果 术后TEE检测结果显示,Ⅰ、Ⅱ、Ⅲ组二尖瓣关闭良好的患者分别占82.46% (47/57)、85.96% (49/57)和84.21% (48/57).三组术后有效瓣口面积均明显小于术前(P<0.05);术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均较术前明显缩短(P<0.05).随访1 ~11年(平均3.28年),Ⅰ、Ⅱ、Ⅲ组二尖瓣关闭良好的患者分别占82.46%(47/57)、85.96%(49/57)和82.46% (47/57).结论 腱索转移、人工腱索置入和缘对缘技术均是治疗二尖瓣前叶病变的有效方法,应根据患者年龄和具体病变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二尖瓣脱垂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方法。方法:2000年6月至2007年12月手术治疗40例二尖瓣脱垂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39.2岁(13~63岁)。术前血培养阳性率为42.5%。超声心动图检查结合术后病理检查是诊断的主要方法。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15例,Ⅲ级21例,Ⅳ级4例。手术行二尖瓣成形术5例,行二尖瓣置换术35例,均选用机械瓣。结果:早期死亡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需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出院检查体温均正常。长期存活39例,术后随访6个月~8年(平均2.7年),无晚期死亡,未见心内膜炎复发及瓣周漏。结论:对二尖瓣脱垂出现中到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且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时应早期治疗,术中彻底清除感染病灶和围术期应用大剂量敏感抗生素是提高手术效果和防止术后心内膜炎复发的关键。术中根据瓣膜情况,决定施行二尖瓣修复术还是二尖瓣置换术,二尖瓣置换术选用机械瓣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张熹玮  郑家豪 《现代医学》2007,35(2):158-160
追溯二尖瓣成形术的历史,手术修补二尖瓣的概念最早由Thomas Lauder Brunton爵士在1902年提出,但直到1954年由Gibbon发明了心肺机才使之成为一个技术上可行的方法。1957年Lillehei等首先应用后瓣环折叠术,此后Reed应用交界瓣环对称折叠术矫正二尖瓣关闭不全,取得了较好的早期效果,但因长期效果不稳定而未获得广泛的临床应用。1965年人工心脏瓣膜问世以后,二尖瓣替换术几乎取代了二尖瓣成形术,成为外科治疗二尖瓣病变的主要手段。但随着临床资料的积累,及对二尖瓣替换术的不足之处和术后相关并发症的认识,又促进了二尖瓣成形术的临床研究。1968年Carpentier等研制成功二尖瓣成形环,提出人工瓣环成形术的新概念,发展了瓣膜成形的各种手术技术,包括人工瓣环环缩术、瓣叶矩形切除术、腱索短缩术、腱索转移术、乳头肌开窗与缩短术、瓣叶移行技术等,使二尖瓣成形术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笔者就二尖瓣成形术的远期疗效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背景 ]探讨二尖瓣成形术术式及手术时机的选择问题 .[病例报告 ]对从 1999年 2月至 2 0 0 2年 5月期间施行的 14例二尖瓣成形术进行临床分析 ,其中二尖瓣交界部切开 4例 ,乳头肌切开及腱索切除 2例 ,二尖瓣前叶切除并交界部折叠术 1例 ,二尖瓣后叶切除并瓣环成形术 3例 ,腱索缩短术 2例 ,人工腱索形成术 1例 ,切除腱索及钙化灶 1例 .全组无 1例手术死亡病例 .1例成形术后改做二尖瓣置换术 ,2例瓣膜病变较重 ,术后仍有Ⅰ~Ⅱ级收缩期杂音 .[讨论 ]手术方法不同 ,术后效果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二尖瓣成形术(MVP)多技术复合应用治疗复杂性二尖瓣关闭不全(MI)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3例复杂性MI患者按常规在全身麻醉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综合应用多项MVP技术进行二尖瓣修复,包括瓣矩形切除、前叶三角形切除、腱索缩短、腱索转移、缘对缘二孔化、置入人工腱索、置入人工瓣环等,术中采用注水实验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成形效果。结果全组病例围术期无死亡,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14±4)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69±21)min。术后1周心脏彩超复查:二尖瓣无任何反流或微量反流18例,轻度反流5例。出院时心功能均明显改善,其中NYHAⅠ级14例,Ⅱ级9例。随访中1例缺血性病变患者术后9个月二尖瓣由微量反流增加至中度反流,其余患者恢复良好,无异常出血、血栓栓塞、心内膜炎等重大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复杂性MI患者,根据二尖瓣病因与病变部位,合理选择MVP多技术复合应用治疗,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