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目的了解介入放射操作人员的辐射剂量水平,为保障放射操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广州市4所医院的36名介入放射操作人员进行现场测量。利用热释光剂量法对介入手术过程中放射操作人员进行辐射剂量检测,评价辐射剂量水平。结果被调查的36名介入放射操作人员防护服外剂量均值为630uSv/次;按身体部位分,指部剂量最高,均值达752uSv/次;按手术类型分.经皮胆道引流术和肝动脉栓塞造影2项手术操作人员的辐射剂量最高,均值分别为1098uSv/次、1027uSv/次。穿戴防护服后,辐射剂量平均下降率为17.35%;剂量下降率最明显的是头部,下降率为28.29%。结论广州市部分医院介入放射操作人员辐射剂量水平较高,有效屏蔽(如穿戴防护服等)可最大限度降低射线对人体的辐照危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介入放射操作人员的辐射剂量水平,为保障放射操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广州市4所医院的36名介入放射操作人员进行现场测量.利用热释光剂量法对介入手术过程中放射操作人员进行辐射剂量检测,评价辐射剂量水平.结果 被调查的36名介入放射操作人员防护服外剂量均值为630 uSv/次;按身体部位分,指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邢台市医疗单位介入放射工作的防护状况,为保障介入放射工作者的健康和规范发展介入放射学,制定相应的防护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监测的方法,模拟介入放射手术条件,测定介入放射操作者的受照剂量。结果共测定11家医院,13台X射线机,介入放射手术操作人员左手和胸部受照剂量最高为980和735.3μGy/h,并且床上球管X射线机操作者操作各测试点受照剂量明显高于床下球管X射线机。结论应加强对从事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管理,增强防护意识,降低受照剂量,实现放射防护最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介入手术操作现场的辐射水平,并估算介入操作人员的年剂量水平。方法采用BH3103A便携式X-γ剂量率仪检测介入操作现场辐射剂量率。结果防护屏内外侧的吸收剂量率分别为(38.59±7.48)和(10.52±5.86)μGy/h,医生防护服内外侧的吸收剂量率分别为(3.06±1.17)和(75.35±2.63)μGy/h,初步估计医生年有效剂量约为0.334 mSv/a。防护屏的防护效果为72.7%,防护服的防护效果为95.9%。结论医生年有效剂量小于国家规定限值。 相似文献
5.
介入放射操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介入放射操作人员目前剂量水平,保障放射操作人员的健康安全。方法 制定调查方案,加强质控措施,确保剂量计佩戴正确。结果 介入放射操作人员所受剂量较高,具备部分防护设施。结论 应加强介入放射操作人员的防护。 相似文献
6.
心血管造影辐射剂量与放射防护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心血管造影中有关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受照剂量以及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方法 采用热释光剂量计进行探测。结果 在28个监测点上辐射剂量相差甚大。结论 要加强介入诊治中的防护、降低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7.
8.
9.
临沂市介入诊治中C形臂X射线机防护措施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临沂市区介入放射工作者在C形臂X射线机不同防护条件下的防护效果及个人防护情况。方法 按照各医院手术用曝光条件放置标准水模型或在进行介入手术中测试介入操作者在不同防护条件下所受辐射剂量。调查了解介入放射工作人员防护知识和个人防护情况。结果 各家医院导管室在未加防护设施或导管床边加铅橡胶帘时介入操作者各测试点辐射剂量率明显高于国家规定的标准。在配备悬挂式铅玻璃防护屏时各测试点可屏蔽去78%以上的辐射剂量,配合地面移动式防护车可屏蔽去各测试点95%以上的辐射剂量。部分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缺乏X射线基本知识和防护意识,对防护措施不够重视。结论 对设备应配置安装组合式防护设施,工作人员充分利用好个人防护用品;加强对从事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X射线知识和防护知识教育;可有效降低介入放射工作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了解济南市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找出薄弱环节,减少和避免射线对人体的危害。[方法]对2002~2005年济南市115家市管单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2~2005年合计,应检测1890人年,实际检测1514人年,平均检测率为80.11%;集体剂量当量为686.69人.mSv;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45mSv,显著低于国家标准限值(50mSv),有15人为5~14mSv,2人为15~50mSv,1人(工业X射线探伤工作人员)>50mSv。[结论]济南市管单位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较低,应加强工业X射线探伤工作人员的防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根据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和我国国家标准中关于飞行人员宇宙辐射防护的要求,估算某航空公司飞行人员2007年飞行中受到的宇宙辐射受照水平。[方法]根据2007年航空公司各航班的飞行数据,用中国民航总局组织开发的民航飞行宇宙辐射有效剂量计算系统(CARD)计算各航班的年均宇宙辐射有效剂量及年均剂量率,估算飞行人员的辐射受照水平;用美国联邦航空局(FAA)的CARI-6软件计算部分航线飞行人员宇宙辐射受照水平,并对上述两种计算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007年460个航班中,单程飞行1次受到宇宙辐射有效剂量最大为17.10μSv,最小为0.36μSv,平均为3.78μSv。全公司飞行员年均受照有效剂量最大为1.81mSv/a,最小为0.72mSv/a,平均为1.45mSv/a;乘务员最大为2.54mSv/a,最小为1.45mSv/a,平均为1.81mSv/a。[结论]飞行人员受到的宇宙辐射有效剂量均在ICRP和我国国家标准建议的限值以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MSCT检查时的辐射剂量与合理应用,同时注重辐射防护的相关问题。方法:使用SIEMENSDEFINITIONAS128层螺旋超快速CT和PHILIPSMX6000双层CT进行设备采样。结果:128层CT设备采样数据量大,扫描层面、层数多,辐射剂量较大。结论:在平时的检测中,须合理应用设备,加强辐射防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不同类型医用移动式X射线机在床旁操作时机架不同角度和设备不同距离处的周围辐射剂量率,为管理部门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上海市徐汇区三级、二级和一级医疗机构,各抽取一定比例的医用移动式X射线机共20台,采用美国FLUKE公司451P-DE-SI-RYR型X、γ辐射监测仪现场直读检测,在常规开机工作条件下,在距离机头的不同距离(1、2、3、5 m)和不同角度(0°、72°、144°、216°、288°)处,对设备周围辐射剂量率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床旁操作使用的医用移动式X射线机的成像类别以CR为主,占80%;曝光开关多采用遥控方式,达75%,但仍有25%的设备采用手控操作。对医用移动式X射线机操作时周围辐射剂量率的检测结果表明,设备不同角度对X射线剂量率的检测结果无明显影响,但随着布点距离的增加,X射线剂量率明显下降。在距离设备1、2、3、5 m处,X射线剂量率范围分别在1000~2000 μSv/h、300~500 μSv/h、40~300 μSv/h和10~40 μSv/h。结论 对于医用移动式X射线机操作,机头不同距离处的X射线剂量率有明显差异,建议安全距离应设置在5 m以外,并采用适当的铅屏风等屏蔽设施,以保护放射工作人员和周围公众的健康与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成都市放射工作人员2010年个人放射剂量水平,并探讨个人剂量分布的人群特征。方法 2010年对2 352名成都市放射工作从业人员进入监测队列。采用热释光剂量测量方法对成都市放射工作人员进行监测,用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0年,成都市放射从业人员年人均有效剂量为0.769 mSv/a,年集体剂量为1.81人Sv,年有效剂量小于5 mSv/a的人员有2 310人(98.19%),有41人(1.96%)的剂量在5 mSv/a~20 mSv/a,有1人(0.04%)的剂量超过20 mSv/a,无人员超过年50 mSv/a国家标准规定放射工作人员年剂量限值。年有效剂量排列前3位的放射工种分别是介入放射学1.41 mSv/a、核医学0.910 mSv/a、工业探伤0.838 mSv/a。结论成都市放射工作人员中介入放射学所受到剂量照射明显高于非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介入工作的辐射防护将是今后防护工作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脉CTA检查方式与辐射剂量的关系,以保证检查成功情况下尽可能减少辐射剂量,指导和规范冠脉CTA检查的正当化和最优化。方法分析北京市30家三级医院用于冠脉CTA成像的机型、扫描方式对辐射剂量的影响。根据CT机型和扫描模式进行分组:根据CT机型分成普通64排CT组、后64排CT组两组;按冠脉CTA扫描模式分为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组、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组和单心动周期大螺距扫描组三组,分别统计两组机型及三组扫描方式冠脉CTA检查的CT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分析不同机型和不同扫描方式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后64排CT组的CTDI、DLP、ED三种参数的统计结果分别为(27.61±19.61)mGy、(412.56±328.74)mGy·cm、(5.78±4.60)mSv,均低于普通64排CT组(57.09±27.58)mGy、(950.93±552.91)mGv·cm、(14.53±8.81)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组的CTDI、DLP、ED三种参数的统计结果分别为(17.98±11.27)mGy、(229.63±158.31)mGv·cm、(3.24±2.20)mSv,均低于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组(50.89±25.01)mGy、(839.80±469.56)mGy·cm、(12.40±7.42)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后64排CT和低剂量扫描模式均可以有效降低冠脉CTA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茂名市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受照剂量与机体损伤效应之间的关系,为提出放射工作场所的整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0年576名茂名市电离辐射工作人员做为研究对象,监测其受照剂量;选取150名健康医务工作者作为对照组,同时分析2010年职业健康检查资料(包括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放射工作人员的眼晶状体混浊检出率(25.52%)明显高于对照组(9.33%),并有随工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检出率除了年接触剂量<1 mSv和工种为普通放射组的放射工作人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年接触剂量≥1mSv的各剂量组和工种为工业探伤组、介入放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辐射剂量、工种、工龄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影响主要表现为皮肤损伤、眼晶状体混浊、外周血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等,并随着年接触剂量、工龄增加异常检出率增加。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四川省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四川省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为放射防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热释光剂量测量方法对四川省2008年放射工作人员进行监测。结果全省共监测7499人,年人均有效剂量为1.03mSv/a,年集体剂量为7.79人.Sv,年有效剂量小于5mSv/a的人员占98.61%,有0.11%的人员超过20mSv/a国家标准规定放射工作人员年剂量限值。年有效剂量排列前6位的放射工种分别是测井6.54mSv/a、介入放射学4.27mSv/a、石油和天然气工业2.51mSv/a、加速器运行2.40mSv/a、核医学2.21mSv/a、工业探伤1.90mSv/a。结论四川省放射防护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四川省放射工作人员及各个放射工种2009—2011年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和分布,了解不同放射工种之间所受外照射剂量的差异,为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热释光剂量测量方法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检测。结果3年监测人数呈逐年递增,放射工作人员的人年均剂量分别为1.15mSv/a、1.11mSv/a和1.19mSv/a,3年人年均剂量的平均值为1.15mSv/a。其中3年人年均剂量最高的放射工种是石油和天然气工业(1.57mSv/a);3年间,年均剂量小于5mSv的人数占监测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97.13%、97.15%和97.05%。结论2009—2011年,四川省放射工作人员的人年均剂量当量维持在一个较低且相对稳定的水平,工业应用的人年均剂量当量大于医学应用的人年均剂量当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