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良恶性肿瘤与碱离子微电流的关系,为我们准确快速诊断肿瘤探索一种新的方法。方法应用碱离子微电流癌症探测仪对140肿瘤病例进行术中肿块检测.同时对照冷冻切片及石蜡切片检查.观察良恶性肿瘤组织内碱离子微电流值。结果35例恶性肿瘤中30例组织内碱离子微电流达到或超过35微安培(μA)。最高者达50~60μA。正常组织及良性肿瘤多在20μA左右.脂肪组织往往在10μA左右,但有三例良性病灶内有钙化检测≥35μA。良性组和交界性组与恶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俨分(P〈0.001和〈0.01),良性组与交界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所有病理检测结果对照,其符合率达到93.57%。结论利用碱离子微电流癌症探测仪检测肿块组织的碱离子差产生的微电流值来诊断良恶性,简单、快速、准确,微电流癌症探测虽然不可以取代传统的病理检查.但可与冷冻切片可以起到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2.
胃间质瘤超声造影和胃镜检查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诊断胃间质瘤的价值。方法本院门诊或住院患者21例,经口服高回声型的胃超声造影剂,显示胃壁肿块,其中4例给予经静脉的双重超声造影(口服胃超声造影剂加静脉注射SonoVue对胃肿块血流灌注进行观察)。结果 21例肿瘤均为单发,经口服超声造影表现为低回声或近似无回声肿物,瘤体大小为3~9.3cm,平均(4.1±1.4)cm,其内可探及血流信号。双重超声造影提示良性病变3例,恶性病变1例,均与手术病理结果相符合。超声造影提示恶性胃间质瘤4例,与手术病理符合率为80.0%(4/5),良性胃间质瘤15例,符合率为93.75%(15/16),提示良性可能性大和恶性可能性大者各1例。胃镜检出16例,活检提示良性胃间质瘤13例,恶性3例,与手术病理符合率为100%,2例肌壁间型和3例腔外型未检出。手术病理结果为恶性间质瘤5例,良性16例。结论超声造影诊断胃间质瘤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造影在卵巢肿瘤及瘤样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比分析50例(其中47例经手术切除、病理证文)卵巢肿瘤及瘤样病变的彩色多普勒干和超声造影表现并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结果卵巢良恶性病变彩色多普勒和超声造影表现有明显不同,50例卵巢病变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良性病变23例,恶性肿瘤16例,11例不能明确诊断;而超声造影对50例卵巢病变的良恶性全部做出诊断,提示良性病变27例,恶性肿瘤23例,超声造影与手术病理诊断均符合。结论超声造影任显示肿瘤的血流灌注信息方面比彩色多普勒超声更具优势,能进一步提高卯巢肿瘤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食管胃恶性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并提高对其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食管胃恶性胃肠道间质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结果:1例食管胃恶性胃肠道间质瘤,术前未获明确诊断,经左胸腹联合切口进行了完整切除,病理检查提示食管胃恶性胃肠道间质瘤。结论:食管胃恶性胃肠道间质瘤属于少见消化道恶性肿瘤,由于现有诊断技术在术前很难明确,而主要依靠术后切片及免疫组化,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复发及转移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评价腮腺肿块手术中冷冻切片诊断的临床意义。回顾分析我科284例腮腺肿块术前临床诊断和术中冷冻切片诊断与术后石蜡切片诊断的符合情况,其中良性病变术前临床诊断正确率为55.9%,术中冷冻切片诊断正确率为94.5%;恶性病变术前诊断正确率为6.6%。术中冷冻切片诊断正确率为73.3%。术中冷冻切片诊断正确率明显高手术前临床诊断,有助于临床医师术中及时了解肿块的病理性质。本文分析讨论术中冷冻切片错误诊断、延迟诊断的原因,强调临床医师与病理医师合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评价腮腺肿块手术中冷冻切片诊断的临床意义,回顾分析我科284例腮腺肿块术前临床诊断和术中冷冻切片诊断与术后石蜡切片诊断的符合情况,其中良性病变术前临床诊断正确率为55.9%,术中冷冻切片诊断正确率为94.5%,恶性病变术前诊断正确率为6.6%,术中冷冻切片诊断正确率为73.3%。术中冷冻切片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术前临床诊断,有助于临床医师术中及时了解肿块的病理性质,本文分析讨论术中冷冻切片错误诊断、延迟诊断的原因。强调临床医师与病理医师合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肾上腺良恶性肿瘤CT 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上腺良、恶性肿瘤CT、MR/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83例肾上腺肿瘤CT、MR/表现,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其中80例手术、病理结果:良性61例,恶性19例。术中CT、MR/的病变检出率为100%,定位诊断准确率97%,良、恶性定性准确率71%;另3例伴全身多发转移的肾上腺转移瘤未手术。结论CT、MR/在诊断上可以优势互补;肾上腺皮质或髓质发生肿瘤的诊断需结合实验室指标和临床表现;较小的、无周围侵犯的肾上腺恶性肿瘤在临床、实验室及影像上有时与良性肿瘤难以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术中快速冰冻切片在乳腺病变病理诊断的临床意义及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东台市人民医院2006-01-2010-12 285例乳腺病变手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的病理资料.结果 285例乳腺病变冰冻切片,确诊病例为277例(97.19%),延迟诊断病例为7例(2.46%),误诊1例(0.35%该例为假阴性病例),无假阳性病例.285例确诊病例中,良恶性病变之比为1∶2.56.良性病变为79例(27.72%);其中非肿瘤性病变27例(9.47%);恶性肿瘤186例(65.26%).结论 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快速实用,且准确率较高,是乳腺恶性肿瘤切除术中一种常规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胃肠道间质瘤的CT和MRI综合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手术病理学资料,提高术前对胃肠道间质瘤良恶性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后免疫组化确诊为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CT,MRI影像特征和病理资料.结果:良性肿瘤6例,恶性肿瘤13例,潜在恶性胃肠道间质瘤7例.肿瘤位于胃18例,小肠5例,结肠2例,肠系膜1例;所有惠者均无淋巴结肿大.免疫组化显示:CD34阳性率92.3%,CD117阳性率96.2%.结论:检测CD34,CD117是确诊胃肠道间质瘤的金标准;肿瘤大小和核分裂的多少是病理判断良恶性的重要指标;CT,MRI综合影像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良恶性趋势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比心脏肿瘤的超声影像特征与手术病理及临床随访结果,总结心脏肿瘤的超声影像特征,提高超声.影像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2003年1月一2019年10月我院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的疑似心脏肿瘤病变63例,对照分析声像图特征与手术病理结果。结果:63例病例中男27例(43%),女36例(57%),年龄4月~83岁,平均35.5岁,手术病理证实良性肿瘤49例,其中黏液瘤28例,其它类型良性心脏肿瘤21例,原发性恶性肿瘤11例,转移瘤2例,血栓1例。超声诊断良性黏液瘤28例,与手术病理结果符合率为100%;23例超声不能判断肿瘤病理类型(20例考虑良性,3例考虑恶性),手术病理结果证实21例为良性,1例为恶性,1例为血栓;12例超声诊断恶性肿瘤,与手术病理定性完全相符。结论:超声预测黏液瘤准确率高,心脏肿瘤如侵犯心脏系统,并伴有心包积液,更有可能为恶性。超声是诊断心脏肿瘤的主要检查手段,通过特殊的声像图特征,结合病史,可避免或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胃肠道间质瘤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总结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超声表现,评价超声在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8例GIST的超声表现和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作对照分析。结果病理诊断良性和交界性间质瘤19例,恶性间质瘤39例。超声检查漏诊8例,检出50例,其中27例诊断为GIST。在GIST的超声表现中,恶性病变的大小、内部回声、轮廓有无分叶与良性病变有显著差别(P<0.01),而肿瘤边缘与边界、彩色血流丰富程度在良、恶性病变间无明显差别(P>0.01)。结论经腹超声有助于GIST的检出。肿瘤较大、回声不均、分叶生长是提示恶性间质瘤的重要超声征象。  相似文献   

12.
高频彩超诊断软组织肿块15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喜莲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3):8234-8235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诊断软组织肿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56例软组织肿块应用高频探头实施二维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或活检后病理证实。结果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135例,恶性病变21例。通过灰阶超声比较,良性肿块多为卵圆形,周界清晰,而恶性肿瘤多呈圆形,周界不清。彩超方面,良性肿块较恶性肿瘤血流欠丰富,峰值流速较低。结论高频彩超能对软组织肿块作出准确定位诊断,判断病变范围及物理性质定性诊断,并有助于鉴别肿瘤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13.
恶性淋巴上皮病变是一种发生于涎腺的罕见恶性肿瘤。涎腺淋巴上皮病变的病因尚不清楚,在临床上容易误诊为“混合瘤”,在组织病理方面,低度恶性的淋巴上皮病变容易与良性淋巴上皮病变相混淆,造成误诊。现将我院病理科遇到的4例报告如下,通过病理形态的观察,对其病因组织来源、诊断、鉴别诊断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不同病理类型的卵巢肿块在各年龄组中的分布,更好地帮助超声诊断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选择B超声诊断卵巢肿瘤并行手术治疗病理结果 400例,按不同年龄分组进行超声诊断分析及病理分析.结果 超声诊断卵巢肿瘤并手术者,病理结果 卵巢良性肿瘤257例(64.3%),恶性肿瘤6例(1.5%),巧克力囊肿70例(17.5%),其他瘤样病变67例(16.8%).超声诊断与病理符合率巧克力囊肿、畸胎瘤、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分别为87.5%、96.6%、47.8%和40.0%;超声诊断囊性包块病理良性100.0%,囊实性包块病理良性占96.2%,恶性占3.8%;超声诊断实性包块病理良性占100.0%,恶性占100.0%.结果 超声诊断卵巢肿块简便、客观,可有效地帮助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和分析小肠间质瘤(GIST)的CT检查方法和表现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9月~2005年2月间经手术、病理、免疫组化确诊的小肠间质瘤病例20例,所有病例均作了CT增强检查和多平面重建观察,结果:病灶发生于十二指肠6例,回肠10例,空肠4例。其中10例为良性间质瘤,10例为恶性间质瘤,平扫时病灶密度通常较均匀,但也可不均匀,增强后肿瘤均明显强化,良性肿瘤直径平均为2.4cm,恶性肿瘤直径平均为7.6cm,以4cm直径为界判定其良、恶性,则符合率可达90%。结论:多层螺旋CT(MSCT)是小肠间质瘤主要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以饮水法充盈肠腔并作增强后双期扫描有利于提高诊断质量,根据肿块大小可有助于良、恶性肿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肺炎症假瘤的临床表现、X线征象、病理分型、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肺炎症假瘤患者胸片、CT、肺穿刺活检、支纤镜检查。采取手术治疗、并予标本行HE染色,病理分型。结果 31例肺炎症假瘤占同期支气管肺肿瘤的2.67%,占肺良性肿瘤的20.89%。临床表现以咳嗽,咯血多见,占41.92%。胸片及CT检查,病变在两肺上叶占55%,边缘清晰19例;模糊12例,其中4例有放射性毛刺,4例有分叶,3例有空气支气管征。病理分型浆细胞肉芽肿型13例,硬化性血管瘤型9例,纤维组织细胞型7例,假性淋巴瘤型2例。结论 肺炎症假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胸片检查易与肺癌、肺结核相混淆,误诊率高,提倡在术前行CT检查,发现肺炎症假瘤应及时手术切除,并在术中冷冻切片,以决定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消化道钡餐及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探讨消化道钡餐和MSCT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胃肠道间质瘤病人术前消化道钡餐和MSCT影像学资料,根据影像征象分析病变性质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病理检查显示,29例胃肠道间质瘤中,胃间质瘤17例,肠道间质瘤11例,胃及十二指肠同时发病者1例。消化道钡餐诊断胃间质瘤9例,肠道间质瘤5例;良性11例,包块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腔内生长为主;恶性3例,包块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或不清。MSCT诊断胃间质瘤15例,肠道间质瘤10例;良性16例,包块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腔内外生长均有,密度均匀,边界清晰;恶性9例,多为腔外生长的不规则包块,体积较大(〉5cm),增强后多呈不均匀强化,病变中心可出现大片低密度影,其中2例出现肝转移。结论胃肠道间质瘤消化道钡餐及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SCT能准确诊断胃肠道间质瘤与周围组织关系,对设计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儿童和成人眼眶病的发生情况和病理分类。方法:对我院眼科病理室自1980年1月-2001年1月所收检的622例眼眶病标本进行回顾性的病理分析。结果:恶性病变239例36种类型,良性病变383例54种类型。恶性病变的前5位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眶内扩散或复发,恶性淋巴瘤,泪腺腺样囊性癌,横纹肌肉瘤,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眶内扩散或复发。良性病变的前5位为:海绵状血管瘤,炎性假瘤,泪腺良性混合瘤,脑膜瘤,神经鞘瘤。儿童恶性肿瘤以视网膜母细胞瘤眶内扩散为主。结论:眼眶占位病变种类繁多,对其进行组织病理学分类有利于眼科临床医生和病理医生进行正确的诊断和处理。  相似文献   

19.
鼻咽部肿瘤及瘤样病变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加深对鼻咽部肿瘤及瘤样病变发病情况和特点的全面了解,提高临床及病理诊断水平。方法收集鼻咽部肿瘤及瘤样病变活检标本1362例,统计其构成比、发病年龄及性别分布,观察其临床病理变化特点。结果(1)本组鼻咽部肿瘤及瘤样病变总的构成比按组织来源排序如下:淋巴造血组织〉上皮组织〉软组织〉骨及软骨组织〉异位颅内组织肿瘤及瘤样病变。恶性肿瘤中排在前五位的是鼻咽癌〉淋巴瘤〉涎腺型腺癌〉脊索瘤〉恶性软组织肿瘤;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中排在前五位的是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症〉以血管纤维瘤为主的软组织肿瘤〉被覆上皮的乳头状瘤〉异位颅内组织肿瘤及瘤样病变〉多形性腺瘤。(2)淋巴造血组织来源者868例,良性淋巴组织增生828例,恶性淋巴瘤等恶性病例40例(4.6%,40/868),其中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及外周T/NK细胞淋巴瘤居多,男性多见;良性与恶性的比例为20.7:1。上皮组织来源者共373例,其中恶性多见为353例(94.6%,353/373),以鼻咽癌为最多[327例,分别占上皮性肿瘤及恶性上皮性肿瘤的87.7%(327/373)及92.6%(327/353)],其次为腺样囊性癌[11例,分别占2.9%(11/373)及3.1%(11/353)];良性肿瘤以乳头状瘤和错构瘤(16例)及多形性腺瘤(4例)居多;恶性与良性的比例为17.3:1。软组织肿瘤为101例(7.4%,101/1362),其中最常见的是血管纤维瘤77例(76.2%,77/101),均为男性患者;恶性者少见,仅10例;良性与恶性的比例为9.1:1。骨及软骨组织肿瘤中以脊索瘤最多见(11例),男2例,女9例。异位颅内肿瘤及瘤样病变也可见到,共观察到5例。除上述病变外,还收集到其他各种类型肿瘤及瘤样病变共32例,几乎涵盖了2005年版WHO鼻咽部肿瘤分类中列举的所有类型。结论鼻咽部可以发生多种组织类型的肿瘤及瘤样病变,其中以良性淋巴组织增生、鼻咽癌、鼻咽部血管纤维瘤、恶性淋巴瘤和涎腺型腺癌较常见,它们具有特征性的临床和病理改变,其他肿瘤及瘤样病变在临床和病理改变方面与全身其他部位者相同或相似,诊断及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超声造影和螺旋CT增强扫描单独及联合应用对脾脏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49例脾脏肿瘤患者均行超声造影和螺旋CT增强扫描,并与手术或组织活检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比较超声造影与CT增强扫描单独及联合诊断脾脏良恶性病变的符合率。结果超声造影诊断脾脏良性病变27例,恶性肿瘤17例,与组织病理结果进行对照诊断符合率为89.80%;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脾脏良性病变25例,恶性肿瘤16例,诊断符合率为83.67%;超声造影联合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脾脏良性病变29例,恶性肿瘤18例,诊断符合率为95.92%。超声造影联合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脾脏良恶性病变优于2种方法单独检查(P%0.05)。结论超声造影和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脾脏良恶性病变均有较高价值,二者联合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