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联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皮炎湿疹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320例皮炎湿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168)和对照组(n=152),对照组单独给予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白芍总苷胶囊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联合白芍总苷胶囊用于皮炎湿疹的治疗中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2):11-14
目的 分析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皮炎湿疹的效果及对Th1/Th2 型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 年10 月~2019 年10 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皮炎湿疹患者80 例,分为对照组(40 例)和观察组(40 例)。两组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采取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观察组采取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Th1/Th2 型细胞因子水平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Th1 型细胞因子中的IFN-γ 及IL-2 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Th2 型细胞因子中的IL-4、IgE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瘙痒症状分数及糜烂症状分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皮炎湿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使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Th1、Th2 型细胞炎症因子,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皮炎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皮炎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2例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维生素C+5%葡萄糖静滴,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对照组56例除不用复方甘草酸苷外,其他治疗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8.4%,对照组65.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皮炎湿疹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拟皮炎汤颗粒、复方甘草酸苷片、盐酸左西替利嗪片三联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3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自拟皮炎汤颗粒(医院制剂),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两组患者均治疗6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周、2周、4周及6周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皮炎汤颗粒、复方甘草酸苷片、盐酸左西替利嗪片三联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的疗效优于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片。  相似文献   

5.
景卫霞  李慧 《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206-2207
目的观察左西替利嗪片联合转移因子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方法 78例慢性湿疹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左西替利嗪片联合转移因子胶囊口服,对照组给予左西替利嗪片口服,2组患者均外用0.05%地奈德乳膏治疗,疗程均为6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8.7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左西替利嗪片联合转移因子治疗慢性湿疹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郝新华  尚萍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2):134-134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皮炎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皮炎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维生素C+5%葡萄糖静滴,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对照组43例除不用复方甘草酸苷外,其他治疗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8.4%,对照组65.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皮炎湿疹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复方蛇脂乳膏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乏脂性湿疹的疗效。方法:将93例乏脂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复方蛇脂乳膏和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润燥止痒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患者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瘙痒程度、面积和皮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复方蛇脂乳膏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乏脂性湿疹疗效显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分型论治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分散片和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治疗多形性日光疹的疗效.方法 58例多形性日光疹患者随机分为中医辨证分型论治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分散片和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治疗(治疗组)34例与盐酸左西替利嗪分散片和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治疗(对照组)24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1%,明显高于对照组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论治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分散片和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治疗能显著提高疗效,皮损快速消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消风止痒颗粒联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皮炎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用消风止痒颗粒联合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对照组50例患者单独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2组均按皮损情况适当外用炉甘石洗剂.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8.0%),显著高于对照组(65.0%)(P<0.05).结论:消风止痒颗粒联合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皮炎湿疹具有疗效好,无明显副作用,重复用药有效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复方甘草酸苷片与雷公藤多甙片治疗慢性顽固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慢性湿疹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加盐酸西替利嗪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雷公藤多甙片加盐酸西替利嗪胶囊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湿疹面积、严重度指数评分(EASI评分)以及瘙痒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药物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相当,但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顽固性湿疹比雷公藤多甙更安全.  相似文献   

11.
曾激萍 《求医问药》2014,(16):258-259
目的:分析应用盐酸左西替利嗪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慢性湿疹患者120例,随机地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60例。为对照组患者单独应用盐酸左西替利嗪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应用盐酸左西替利嗪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进行治疗,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0%,前者进行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后者,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均能完成治疗计划。结论:应用盐酸左西替利嗪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该疗法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陈德学 《求医问药》2014,(16):194-195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窄谱中波紫外线疗法和润燥止痒胶囊、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玫瑰糠疹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50例玫瑰糠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联合应用窄谱中波紫外线疗法和盐酸左西替利嗪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窄谱中波紫外线疗法和润燥止痒胶囊、盐酸左西替利嗪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观察组患者中,有41例患者治愈,有3例患者显效,有5例患者有效,有1例患者治疗无效,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在对照组患者中,有35例患者治愈,有4例患者显效,有4例有效,有7例患者无效,其总有效率为72%。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窄谱中波紫外线疗法和药物疗法(润燥止痒胶囊和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玫瑰糠疹可取得显著的疗效,缩短患者的病程,改善其皮肤瘙痒的症状,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复方木尼孜其颗粒联合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和可行性。方法整群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1月该院收治的164例湿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2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剂量院10 mg/次,1次/d;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木尼孜其颗粒,剂量:院6 g/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6%,高于对照组的86.6%(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木尼孜其颗粒联合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湿疹疗效显著,不良反少,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盐酸左西替利嗪联合白芍总苷治疗儿童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采用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液,其中治疗组在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液的同时加用白芍总苷胶囊,疗程为12周,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8、12周时对患者的症状体征积分做评估以评价疗效,同时记录不良反应事件,治疗前、治疗12周后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停药后6周及12周后观察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治疗第14天及第28天时,其有效率分别为76.0%及88.0%,明显高于对照组(52.0%和66.0%)。两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而治疗后第14天及第28天治疗组风团持续发作时间及发作频率均低于单用对照组,且在停药后第6周及第12周,复发率分别为12.0%及16.0%,低于对照组(32.0%和38.0%)(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及8.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左西替利嗪联合白芍总苷治疗儿童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安全、有效,疗效及复发率均优于单用左西替利嗪,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淇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患者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左西替利嗪胶囊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左西替利嗪胶囊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疗效相较于对照组而言明显要好,其数据比较存在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6.
杨晓娥 《中外医疗》2016,(18):164-166
目的:评价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82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1:1比例分为对照组(n=41)和治疗组(n=41),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咪唑斯汀片+白芍总苷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雷公藤多苷片+白芍总苷胶囊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7%,其与对照组总有效率68.3%相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疗效确切,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意义,且不会明显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奥深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内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外用奥深;对照组40例,内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外用皮炎平,观察比较两组治疗3周后的综合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60.0%(P〈0.05),痊愈率分别为57.5%、30.0%(P〈0.05)。结论:奥深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优于皮炎平联合左西替利嗪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每日口服盐酸西替利嗪10 mg,治疗组同时口服复方甘草酸苷2片,3次/d,均治疗观察4周,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100%和7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可靠、安全性好,可供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药浴配合刺络拔罐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外用中药药浴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刺络拔罐。两组均以10 d为疗程。结果经过2疗程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加中药药浴再配合刺络拔罐治疗湿疹疗效明显,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湿热蕴肤型慢性湿疹患者采用苦参胶囊治疗后的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湿热蕴肤型慢性湿疹患者6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32例患者采用盐酸西替利嗪治疗;研究组31例患者则联合苦参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Th1、Th2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NF-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的水平变化,同时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1)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Th1细胞因子INF-γ、IL-2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Th2细胞因子IL-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2)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1.88%(P<0.05)。结论:湿热蕴肤型湿疹患者采用苦参胶囊进行治疗,可调节患者的INF-γ、IL-2、IL-4的水平,恢复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疗效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