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小美 《大家健康》2016,(3):221-222
目的:探讨针对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来说,相应有效的急救与护理干预方法和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均匀分成两组,对照组主要进行常规急救护理干预,观察组主要进行系统化的急救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急救护理有效情况.结果:经过两组急救护理干预,在血压相关指标以及心功能相关指标上,对照组明显不如观察组,在急救护理干预效果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患者死亡率上,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结论:对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急救与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急救的护理措施。方法抽取收治的8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分析,采用急救护理干预,观察临床效果。结果通过对比,治疗前显著强于治疗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病人实施急救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心脏功能,降低血压,改善心率,促进病人康复,具有良好的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急救和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9月在我院进行抢救的102例老年急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患者,对患者实施及时的急救措施和护理,比对实施前后患者心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以及血压控制情况.结果 实施后患者的心率、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容量以及左室收缩末容量与实施前相比明显较好;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实行有效、及时的急救措施和护理,可以加快患者的症状缓解,进一步提升了临床抢救有效率,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4.
林凤 《当代医学》2014,(17):110-111
目的分析急救护理方法在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2011年5月~2013年6月收治的98例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8例患者经过及时的抢救与精心的护理,无1例患者死亡,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均顺利出院。结论采取科学,合理的急救护理方洁,加之临床的有效治疗,可阻大大减轻患者的病精,改善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急救与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68例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对本组患者均进行及时有效的急救与细致的护理。结果:经过我院及时的抢救与精心的护理后,本组老年患者的LEDVI、LVESVI、血压等指标较入院时明显降低,LVEF较入院时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实行有效、及时的急救措施和护理,可缓解患者的症状,提升临床抢救有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析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替格瑞洛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血压控制和肌钙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21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61例)两组。对照组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临床疗效和对患者心室重构、血压控制和肌钙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实验组心室重构指标[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质量指数(LVMI)]、血压[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变化及肌钙蛋白水平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症状发生率均较少(P>0.05)。结论 在针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中,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替格瑞洛具有良好的疗效,在改善患者心室重构指标、血压及肌钙蛋白水平,避免不良症状发生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对肾衰竭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肾衰竭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治疗模式分为常规组(n=30)和血液透析组(n=30);对常规组实施常规急救处理,对血液透析组实施常规急救处理+血液透析治疗,分析两种治疗模式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血液透析组患者治疗后心排血量(4.45±1.27)L/min、左室射血分数(63.87±5.64)%与常规组的(3.48±1.24)L/min、(56.87±1.26)%相比明显较高(P<0.05),血液透析组患者治疗后APACHE-Ⅱ评分(16.82±3.22)分与常规组(22.65±5.69)分相比明显较低(P<0.05);血液透析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77%与常规组76.67%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对肾衰竭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的急救与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我院收治5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其收治时间为在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基于奇偶法的形式予以组别的划分,主要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划分的例数为25例。对照组为基础性护理,观察组为急诊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急救效果高于对照组,两组比对分析后的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对分析后的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提供急救护理工作会促使患者急救效果的提升,增强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心功能及血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6月于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7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方案将入选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35例)和观察组(延续性护理,35例)。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采用心功能测试仪检测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采用血压仪测量患者舒张压(DBP)、收缩压(SBP)。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LVEF水平均升高,LVEDD、LVESD水平均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LVEF水平较高,LVEDD和LVESD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DBP、SBP水平均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后DBP、SBP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心功能及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力衰竭最佳的急救时间和护理对策。方法抽取收治的115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分析,实施急性护理,观察临床效果。结果通过观察结果 ,提高生存率,提高治疗有效率。结论针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急救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病人生存质量,适合临床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一体化急救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BI指数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0月—2019年10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498例临床资料,将采用常规急救护理干预的249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采用一体化急救护理干预的249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运动功能、BI指数.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91.56±3.53)分、BI指数(73.61±4.62)均高于对照组[(87.62±3.71)分、(69.54±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一体化急救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其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探讨急救护理方式的差异对提高高血压合并心衰的老年病人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将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的80位老年病人任意等分为两组,对照组,仅提供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除一般护理措施外,还提供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急救护理干预效果,观察组的急救护理干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衰的病人提供综合性的护理急救措施,可以显著提升急救护理效率,挽救病人的生命,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得到普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Simpson法测量左室功能指导急性心力衰竭(AHF)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取急性心力衰竭患者82例及对照组(非心力衰竭患者)60例,采用传统M型超声心动图技术和双平面Simpson法技术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结果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在两种检测方法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非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在两种检测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M型法诊断急性心力衰竭诊断符合率为81.7%,双平面Simpsons法诊断率为93.9%,双平面Simpsons法优于传统M型法(P 0.05)。结论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使用双平面Simpson法技术测量左室功能优于传统M型超声心动图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将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72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重症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心功能指标、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明显改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有利于病情的康复,同时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缓和了护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心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病床单双号将12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式,研究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每搏心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IVEF)指标及临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病死率,临床应用价值大。  相似文献   

16.
心力衰竭是尿毒症患者常见死亡原因之一,抢救是否及时合理与预后密切相关.通过对1654例尿毒症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积极的抢救治疗和急救护理,总结相关经验体会,以供临床护理参考.  相似文献   

17.
陆治平 《黑龙江医学》2005,29(6):445-445
目的观察卡维地络(络德)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5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服用络德10~20mg,2次/d,观察血压,心率,心功能,超声心动图及副作用。结果络德对高血压合并轻中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和左室功能,其治疗有效率达92.7%。结论络德能安全有效地降低血压,并改善患者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和要点以及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急性心力衰竭治疗的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患者,观察组患者运用护理干预进行护理服务,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实施护理服务。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随访期间再次入院率以及护理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减少随访期患者再次入院的概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黄维国 《吉林医学》2011,(3):493-493
目的:观察和探讨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收治全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采用依那普利治疗)和治疗组(采用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各6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结果:两组在治疗过后,NYHA级别都有显著改善,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明显高于单纯采用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对照组左室收缩及舒张末期容积高于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治疗组(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李斌  沈郭成 《四川医学》2006,27(11):1160-1161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对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1例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病情稳定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常规抗心力衰竭组(B组)21例和卡维地洛组(A组)20例,后者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治疗,随访半年,分别进行心功能(NYHA)评估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治疗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小,心功能分级及左室射血分数有明显改善。结论 卡维地洛治疗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哀竭是安全、有效的,能干预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