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本社区64名≥80岁独居老人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询问调查,按抑郁症状等级分为两组,分别行半年的综合心理干预与常规健康管理.半年后,行综合心理干预的高龄独居老人抑郁症状明显改善,而常规健康管理的老人抑郁症状有轻微加重趋势.社区基层组织及医院应加大对高龄独居老人综合心理干预的力度.  相似文献   

2.
黄雷  鲍勇 《实用全科医学》2011,9(2):252-253
目的分析社区高龄独居老人健康状况、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和需求以及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方法以访谈形式,对五里桥社区80岁以上的独居老人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124份。结果61.3%的高龄独居老人患病后首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管理率分别为65.1%和67。2%。81.2%的高龄独居老人希望获得门诊诊疗以外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总体满意率达95.2%,但部分项目满意度不足85%。突感不适时选择求助家庭成员或邻居的占67.0%。对社区初诊、分级医疗表示认可的占67.8%。结论高龄独居老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意愿较大,总体评价较高,但利用率仍显不足,应采取多种措施,增进医患互信,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南通城区高龄老人社区卫生服务需求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龄老人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定点的4个社区,110名80岁以上的老人问卷调查。分析高龄老人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被调查高龄老人有26.2%愿意建立社区健康档案;25.3%的老人愿意医务人员上门服务;14.5%的老人愿意在生病出院后,在家中继续接受医疗康复服务;21.7%的老人愿意在社区接受健康教育;32.6%的老人愿意在社区定期进行体检。11.8%的老人选择热线电话健康咨询服务;9.1%的老人愿意接受居家护理服务;67.3%的老人选择在家中养老。结论:城区高龄老人社区卫生服务需求还应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宣传力度,提高高龄老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知度和接受程度。  相似文献   

4.
社区独居老人健康和生活状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独居老人健康状况和生活需求,探讨社区老年保健服务的意义。方法 以访谈的形式对133名60岁以上独居老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退休状况、身体状况、服务照顾需求、健康需求、特长爱好、精神文化需求、经济状况等。结果 男性老人的高学历组构成和经济收入均高于女性;79.70%的独居老人患有慢性疾病,且有迫切的健康需求;69.17%的独居老人有一种或多种特长爱好。结论 独居老人有较好的体力和精力。社区应有针对性地提供老年保健服务和文化娱乐活动,提高独居老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北京市城市社区老年人伤害的发生现状及其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北京市宣武区姚家井小区60岁以上老年人135人,对其过去1年内伤害发生的情况和生存质量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该社区的老年人伤害发生率为29.5%;独居、高龄、心理健康状况差为伤害的危险因素;伤害与生存质量有关。结论 伤害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应予以积极防治;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保健是预防和降低伤害发生、改善和提高其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促进城市独居老人身心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采用户外活动干预方式,增强城市独居老人主观幸福感。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对长春市独居老人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进行研究。结果:长春市独居老人主观幸福感水平不高。通过户外活动干预,长春市独居老人的抑郁心情、焦虑水平降低;对健康的担心降低;加强了对生活的体验、提高了集体认同感;增强了对情感行为的控制。结论:参与户外活动有利于增强城市独居老人主观幸福感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医养结合的干预对社区养老居民的日常活动能力(ADL)和社会支持情况(SSRS)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1日以来户籍地和实际居住地均在瑞金二路街道社区80周岁以上独家、纯老,样本容量130例,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老人给予社区养老、门诊随访治疗;干预组老人给予家庭医生制服务方案的医养结合,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评估两组老人健康知识、实验室指标、健康行为依从性、养老意向。结果:干预组老人社区养老居民接受医养结合的干预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8.89±3.2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独居老人日常生活能力评分(16.92±5.78)分,干预组老人社会支持评分(62.92±15.7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社会支持评分(40.76±10.55)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逐步建立与中心城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的社区为养老医疗服务的新模式,其服务模式可复制适合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8.
杭州市某社区居民意外伤害健康教育的需求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杭州市某社区居民意外伤害健康教育的需求,为开展伤害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杭州市某社区987名居民进行匿名式问卷调查.结果 社区居民中意外伤害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急救能力较差.93%的社区居民需要意外伤害健康教育;获取意外伤害急救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报纸和杂志、广播和电视.结论 社区居民意外伤害健康教育的需求较大,伤害防制的健康教育要有针对性,开展形式应多样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上海市某社区独居老年人抑郁状况,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以上海市虹口区广中社区独居老人为调查对象,根据老年抑郁量表得分将样本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调查两组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独居原因、受探访状况、健康状况、经济状况、社会支持等,分析各种潜在因素对社区独居老人发生抑郁的影响。结果 共调查1 033名社区独居老人,其中431名检出抑郁症状(研究组),检出率为41.72%;602名未检出抑郁症状(对照组)。统计分析表明,经济收入、年龄、社会支持、受探访频率和生活自理与社区独居老人的抑郁症状相关。结论 上海社区独居老人抑郁状况受多种因素影响。建议从提高经济收入、提供社会支持等方面入手,改善独居老人的抑郁状况。  相似文献   

10.
1阿尔茨海默病的护理措施 1.1健康教育及保健指导 指导家属关心、关怀孤寡或独居的高龄患病老人。可以请人陪伴,每日可以下棋、读报、聊天、体育锻炼等。有条件者可以通过社区让老人集中活动,切勿将老年人关在家里使其缺少人际交往。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患者,应及早控制血压,保持适当的血脂、血糖,防止短暂的脑缺血发作。阿尔茨海默病(AD)的治疗无特效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社会参与对独居老人精神健康状况的影响,为改善独居老人精神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基于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和倾向性评分匹配法评估社会参与对独居老人精神健康的平均处理效应。结果:纠正变量间的内生性后,社会参与能够使独居老人抑郁症状发生的概率下降7.66%-8.20%(P<0.05),生活满意度上升的概率增加5.61%-8.26%(P<0.05)。结论:社会参与显著影响独居老人的精神健康,经济水平、子女情感支持和自评健康状况是影响独居老人精神健康的重要因素。应完善独居老人社会参与支持体系,以提升其社会参与质量和精神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实施意外伤害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伤害的认识,使其学会自我保护和简单救助,减少伤害造成的严重后果。方法根据中职学生易出现的伤害事故,进行简单实用的健康教育。结果健康教育对降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意外伤害发生率有明显效果。结论适应学生特点的健康教育对提高中职学生面对伤害事故的防护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的措施与效果.方法:对74例社区糖尿病患者常规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干预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本组患者的饮食控制和对疾病的态度,与血糖控制密切相关.但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后,患者血糖控制得到明显改善,自我管理能力和治疗依从性及自信心也明显增强.结论: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开展健康教育,使其建立起健康信念,可有效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评估社区老年人意外事件及危险因素。方法对南通城区5个社区65岁的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发生意外事件的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发生意外事件的高危因素。结果调查老人400例,收回有效问卷385例,出现的主要意外事件为:跌倒74例(19.2%)、坠床21例(5.5%)、压疮12例(3.1%)、营养不良96例(24.9%)、脑梗死17例(4.4%);男女发生意外事件率无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老年人发生意外事件的影响因素有:年龄、婚姻状况、居住情况(是否独居)、受教育程度、收入情况、医疗保险类型及认知功能状况、基础疾病。结论吸烟、独居、存在认知功能减退、身患高血压糖尿病基础病的老年人发生意外事件的比例明显增高,有必要普及老年医学知识,加强健康教育,进行生理心理干预,防范此类风险。  相似文献   

15.
社区老年人营养支持对生命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提高社区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寻求有效的社区营养干预措施。方法 本次调查选择社区300名老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并对实验组进行一系列营养保健知识健康教育。结果 实验组的营养保健知识知晓率有明显的提高,特别是对米面的加工、我国的膳食指南、膳食宝塔结构的知晓率以及戒除烟酒对保健的意义均有明显的改善,但部分饮食习惯改善不明显。结论 社区营养健康教育干预是一项长期性的持续性的工作。但必须根据社区及老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手段进行有效干预。真正提高社区老人的生活质量及健康质量。  相似文献   

16.
杜海霞  刘冰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0):1188-1191
目的 基于城乡社区独居老人的社会支持情况,探索适合独居老人的社区养老服务。方法 2011年3-4月,选取十堰市城市独居老人64例,襄阳市谷城县五山镇3个行政村农村独居老人66例,采用《老年健康状况MDS(Minimum Data Set)和相关因素调查量表》进行调查分析,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慢性病患病情况、社会支持情况、兴趣爱好及活动情况。结果 城乡社区独居老人慢性病的患病率分别为62.5%(40/64)、42.4%(28/66);在最近亲人距离、健在兄弟姐妹距离、与亲人联系、与社区朋友联系、与邻居联系及获得帮助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独居老人较农村有更多人获得帮助,但城乡独居老人都能与父母和邻居融洽相处;在业余爱好、打牌、打麻将、下棋、体育锻炼、经常散步上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老人活动项目多样,农村较单一。结论 通过兴趣爱好丰富社区活动,可以增加社区独居老人的社会支持,对于推进社区养老服务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广外天宁寺社区高龄老人的健康状况和卫生服务需求,为有针对性地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调查方法,随机抽取天宁寺社区80岁以上高龄老人130人进行调查。调查内容涉及高龄老人的健康状况、卫生服务需求、护理照料需求、医疗保健需求及相关背景资料等内容。结果慢性病是高龄老人的主要卫生问题,医疗护理照料需求量增大。结论高龄老人是身体衰老、高概率带病生存的健康弱势群体,社区卫生服务要加强服务功能和形式的转变,为高龄老人提供医疗和护理照料为主的卫生服务,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保障社会家庭稳定。  相似文献   

18.
陈忠伟  尹璐  赵丹  陈彬  王陵 《中国热带医学》2008,8(7):1225-1226
目的了解社区现有老年管理服务项目情况并进行评估,为社区老年管理提供信息和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对社区60岁以上395例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区老年高血压、冠心病、白内障、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37.26%、24.67%、19.29%、16.07%。69.36%的老人患有1种以上慢性病。独居老人及80岁以上老年人较同组其他老人服务需求高(P〈0.05)。老人期望的社区老年管理需求与现有项目存在反差。老年人最需要的社区卫生服务包括临床诊疗、健康教育、上门诊疗、定期体检和家庭病床。结论老年人对社区管理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应健全社区服务网络,针对不同需求,提供相应的老年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广安门外社区高龄老人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外 (广外 )街道拥有十余万人口 ,老年人口占 16 8%以上 ,其中≥ 80岁的高龄老人占≥ 6 0岁人口的 10 %。为了解高龄老人的健康状况 ,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 ,并为社区卫生服务建设提供参考意见 ,我们于 2 0 0 1年对该区高龄老人进行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一、对象与方法1 调查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调查方法 ,对广外社区常住的 710名≥ 80岁高龄老人进行入户调查 ,拒访 3人 ,完成调查 70 7人 (99 6 % )。本次调查所有的入户访问均由经过统一培训的社区医务人员承担。2 调查内容 :采用北京市老龄问题研究中心老年社会医学研…  相似文献   

20.
管菊 《基层医学论坛》2014,(15):1992-1993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对于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方法选择社区糖尿病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社区健康教育,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时间为1年。在教育前、后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比2组患者在糖尿病相关知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方面的改变。结果教育后试验组患者在糖尿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改变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于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并能明显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故应在社区中积极推广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