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9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康复护理过程中,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两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康复效果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连云港市中医院收治的8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路径组,每组各41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路径组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护理指标。结果:路径组患者入院第2个月的ADL评分为(42.9±4.4)分,发病后4个月的ADL评分为(48.2±3.1)分,对照组患者第2个月的ADL评分为(35.4±6.0)分,发病后4个月的ADL评分为(40.1±7.2)分。路径组患者入院第2个月的ADL评分和发病后4个月的ADL评分均优于对照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路径组患者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路径组患者的基础护理次数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过程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促进其肢体功能的恢复,降低其住院费用,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应用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8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完全随机化法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路径组(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路径组的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及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应用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更利于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的恢复,并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8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路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路径组按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进行护理,运用脑卒中量表、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表、Barthel Index 评定表来评价两组护理效果,评价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路径组患者脑卒中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表、Barthel Index 评定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路径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平均住院日及平均住院费用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康复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提高了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优化了患者肢体康复效果,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40名,随机将这4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人,对照组患者采用该院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该院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康复护理,再随访3个月,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NIHSS神经功能评分和Fugle-Meyer评分,以及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NIHSS神经功能评分和Fugle-Meyer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的患者NIHSS神经功能评分和Fugle-Meyer评分明显比对照组患者好(P<0.0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为100.0%(20/20),对照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为75%(15/20),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高,有利于患者的恢复,而且提高了临床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诊科实施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采用历史对照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救治的11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急诊救治程序护理58例,观察组采用缺血性脑卒中急诊临床护理路径救治护理6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急诊科停留的时间、预后、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急诊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有利于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从急诊科到卒中病房的时间,提高了脑卒中患者的救治成活率和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探讨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的规范化护理模式.[方法]将66例住院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为32例和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治疗及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名床路径护理模式;分别在不同时间点对患者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定肢体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记录各型并发症等,对比评价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首日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住院2月末及出院后1月末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按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康复护理,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康复路径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HIE患儿12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6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至出院,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护理康复路径进行住院期间。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分别对2组患儿进行神经行为、运动及智力发育指数测定。结果:2组治疗后神经行为、运动发育指数、智力发育指数1、3、6个月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观察组治疗后1、3、6个月均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1)。结论:护理康复路径可有效促进HIE患儿脑神经的恢复,并对运动功能恢复及智力发育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模式下的协同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95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不同分为CNP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CNP组采用CNP模式下的协同护理干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遵医行为、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神经功能恢复情况(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结果:CNP组遵医率为95.83%(46/48)高于对照组的74.47%(35/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27,P<0.05),干预后CNP组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21、7.557、7.788、7.772,P<0.05),干预后CNP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832、6.341、1.109、15.986,P<0.05).结论:CNP模式下的协同护理干预能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遵医率,改善其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同时还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早期康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6年2月间68例脑卒中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负性心理状况。结果观察组健康教育相关知识达标率为94.29%,对照组健康教育相关知识达标率为72.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焦虑、抑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对相关知识的认知率,改善患者的负性心理状况,有利于病情稳定与康复,对提高其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因此给予耐心细致和有针对性的护理及健康教育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某一时段实施临床路径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再选取另一时段实施临床路径前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仅实施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临床路径治疗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评价临床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临床路径治疗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项城市中医院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10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其以奇偶分组法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基础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全程护理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于入院时和出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Lovett分级法、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肌力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结果 入院时,两组患者NIHSS评分、FMA评分、肌力等级、Barthel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NIHSS评分、FMA评分、Lovett肌力分级、Barthel指数均高于入院时,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程护理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可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提高患者神经功能、肌力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河南医学研究》2020,(1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9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神外一区收治的244例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早期康复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122例。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结果护理后,两组NIHSS评分低于护理前,早期康复护理组NIHSS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两组改良Barthel指数高于护理前,早期康复护理组改良Barthel指数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临床路径(CNP)对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的不同(以2012年8月份为界)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进行临床路径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观察组30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痊愈的患者有3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明显好转的患者有4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好转的患者有17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无效的患者有6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00%;在对照组30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痊愈的患者有1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明显好转的患者有2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好转的患者有14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无效的患者有13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6.67%。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临床路径对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早期实施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FIM量表评分分别为98.2±16.8和73.2±14.9,均高于治疗前的56.2±14.6和56.0±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IM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76.3±13.4和42.1±12.8,均高于治疗前的34.2±10.2和34.5±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不再进展24~48h内实施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刘兴山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1):137-137
随着住院患者对医疗护理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护理人员如何通过优质的健康教育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护理质量需求显得尤为重要,现将运用临床路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体会,报道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进一步认识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有效作用。方法:首先选取了自2010年至2011年间的脑卒中患者共80例,按照随机抽取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即康复护理组,另一组为对照组,两组人数相当。实验组的患者不但接受基础护理,还接受康复护理;对照组的患者值接受简单的常规护理。经过了为期4个月的护理,综合评价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实验组的有效率为93%,对照组有效率为83%,实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从统计学角度来看,这一差异(PO.05)具有一定的意义。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有助于患者尽快回复健康,对缓解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具有名显效果,能够用于闹祖宗患者的康复护理过程,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实施越早,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康医学》2016,(23)
目的:观察路径式康复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路径式康复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在护理2周和12周复查时,观察组患者的Fug I-Meyer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Barthe I指数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2周和12周的结果分别为(51.62±8.06)和(88.61±9.31)分,对照组为(39.50±9.21)和(79.82±10.60)分,两组患者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在传统护理基础上,采取路径式康复护理模式的效果优于单纯传统护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基于循证的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简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接诊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参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参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上述参照组护理措施基础上联合基于循证的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测法、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FuglMeyer评测法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周后,研究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FuglMeyer评测法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100.00%)高于参照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5,P=0.034)。结论 急诊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