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TgN(p53mt—LMP1)/HT转基因小鼠鼻腔和鼻咽黏膜上皮细胞增殖与p16、c-jun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TgN(p53mt—LMPI)/HT小鼠和野生型C57BL/6J小鼠分别分为诱癌组和对照组,即TgN(p53mt—LMPI)/HT诱癌组(TI)、TgN(p53mt—LMP1)/HT对照组(TC)、C57BL/6J诱癌组(CI)和C57BU6J对照组(CC)4组,H—E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鼻腔和鼻咽黏膜上皮细胞增殖特征,比较癌前病变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小鼠鼻腔和鼻咽黏膜上皮组织中p16、c—iun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TI组小鼠鼻腔或鼻咽黏膜上皮细胞非典型性增生明显,TI、TC、CI和CC组小鼠鼻腔和/或鼻咽黏膜上皮癌前病变率分别为90%、10%、0和0。与TC、CI和CC组相比,TI组鼻腔和鼻咽上皮细胞p16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和c—jun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1);与CC组相比,TC组两基因的表达也具有同样的变化趋势(P〈0.01)。结论:TgN(p53mt—LMP1)/HT小鼠鼻腔和鼻咽黏膜上皮细胞增殖活性增加,二亚硝基哌嗪可提高TgN(p53mt—LMP1)/HT小鼠鼻腔和鼻咽黏膜上皮细胞的增殖活性,而细胞增殖活性增加与p16基因表达水平下调和c—iun基因表达水平上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 有研究表明,益气解毒方中药可通过抑制细胞端粒酶的激活而阻断二亚硝基哌嗪(DNP)诱导大鼠鼻咽癌变和人胚鼻咽上皮细胞转化.本研究探讨益气解毒方对经DNP诱导TgN(p53mt-LMP1)/HT小鼠的鼻腔和鼻咽黏膜上皮增殖及C-jun和p16基因表达的影响,为益气解毒方的疗效和可能作用机制提供新的证据.方法:G4代5月龄TgN(p53mt-LMP1)/HT小鼠20R,随机分为2组:①TgN(p53mt-LMP1)/HT诱癌中药组[中药组,10R,以12.91g/(kg·d)剂量灌胃益气解毒方药液]:②TgN(p53mt-LMP1)/HT诱癌0.9%氯化钠溶液对照组(氯化钠溶液对照组,10R,以15 ml/kg氯化钠溶液灌胃).另设阴性对照组(用野生型C57BL/6J小鼠10只,以15 ml/kg氯化钠溶液灌胃).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鼻腔和鼻咽黏膜上皮组织生物学表型特征,比较癌前病变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小鼠鼻腔和鼻咽黏膜上皮组织c-jun和p16基因的表达水平,并采用WesternEO迹法验证.结果: 阴性对照组、氯化钠溶液对照组和中药组鼻腔和(或)鼻咽黏膜上皮癌前病变率分别为0、90%和10%,差异有显著性(JP<0.01).与氯化钠溶液对照组比较,中药组小鼠鼻腔和鼻咽的p16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鼻腔:157±,10 VS 132±10,鼻咽:155±12 VS 133±10,P值均<0.01),c-jun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鼻腔:111±9 VS 161±10;鼻咽:1104±10 VS 159±10,P值均<0.01),趋于正常水平,与阴性对照组(鼻腔和鼻咽的p16表达灰度值分别为130±12和12±12,c-Jun分别为164±13和164±9)的差异无显著性(Jp值均>0.05).结论: 中药益气解毒方可阻逆DNP对TgN(p53mt-LMP1)/HT小鼠鼻腔和鼻咽黏膜上皮组织癌前病变发生和发展的诱导作用,其干预作用与下调c-jun表达和上调p16基因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 探讨TgN(p53mt_LMP1)/HT小鼠鼻腔和鼻咽黏膜上皮癌前病变发生与细胞周期分布,凋亡相关基因bax、bcl_2和增殖相关基因PCNA的表达水平及它们与p53mt基因表达的相关关系。 材料与方法: HE染色法观察G4代12月龄TgN(p53mt_LMP1)/HT转基因阳性和阴性小鼠鼻腔和鼻咽黏膜上皮病理组织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分布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p53mt、bax、bcl_2和PCNA表达水平,综合分析其相关性。 结果: 转基因阴性小鼠和阳性小鼠鼻腔或鼻咽黏膜上皮癌前病变发生率分别为0和63.64%(P<0.01)。与转基因阴性小鼠比较,转基因阳性小鼠鼻腔和鼻咽黏膜上皮组织G0/G1期细胞数量减少,S期、G2/M期细胞数量增多,细胞增殖指数增高(P均<0.01),p53mt、bcl_2和PC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1),bax表达水平显著降低,bcl_2/bax比值升高(P<0.01)。 结论: TgN(p53mt_LMP1)/HT转基因阳性小鼠p53mt的表达可引起bax表达抑制,bcl_2表达水平增高,bcl_2/bax比值升高,PCNA表达增强,由此导致细胞凋亡活性降低,细胞增殖活性升高,细胞转化机率增加,可能与鼻腔或鼻咽黏膜上皮癌前病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的关系及其可能的致癌机制。方法:利用DNEL技术和免疫组化染色对100例胃粘膜活检组织,其中包括正常胃粘膜、Hp阴性和Hp阳性胃癌前各阶段病变及胃癌组织,进行细胞凋亡和增殖状态以及P53基因宾分析。结果:在正常胃粘膜、商亡细胞散布于表层上皮,增殖细胞局限于粘膜腺体颈部,P53蛋白未见表达;在胃癌组织,凋亡细胞仅占1.62%,增殖细胞则占41.99%,P53蛋白表达明显增强,在肠上皮化生阶段,Hp阳性组的凋亡指数、增殖指数和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P〈0.01);Hp阳必互助 的凋亡指数高于Hp阴性组,Hp阳性组的增殖指数和P53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Hp阴性组(P〈0.01,P〈0.05)。而在异型增生阶段,Hp阳性组的凋亡指数、增殖指数和P53蛋白阳性率显著  相似文献   

5.
EB病毒诱发人胚鼻咽上皮细胞c—myc活化和p53的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宁  陈小毅 《癌症》1997,16(5):385-385
EB病毒诱发人胚鼻咽上皮细胞c-myc活化和p53的改变孙宁陈小毅吴枫郭忠民沈淑静关键词EB病毒鼻咽上皮细胞基因,c-myc基因,p53中图号R739.63已证明鼻咽癌发生与EB病毒(EBV)关系密切〔1〕,而某些癌基因如c-myc、c-erbB-2...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研究胃癌及癌前病变中幽门螺杆菌(HP)与p53基因表达的关系,探讨HP致癌的可能机理.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甲苯胺蓝染色法.结果胃癌组HP阳性检出率为65%(26/40),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32.5%(13/40),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HP阳性胃癌组中p53阳性表达率为73.1%(19/26),高于HP阴性胃癌组p53阳性表达率50%(7/14),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性(P<0.05),HP阳性胃癌组中p53基因阳性表达率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胃癌及癌前病变与HP感染有密切关系,可能是胃癌发展过程的主要诱发因子.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HP产生损伤因素如细胞毒素等作用,减弱了胃粘膜的保护因素,使组织损伤,胃上皮细胞增殖加速,导致基因突变,使胃粘膜上皮细胞恶性转化.另外HP可能在p53基因突变中起促进作用,使其失去正常抑癌功能,导致胃上皮细胞易于向癌细胞转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 p5 3、p2 1WAF1、p16在胃癌前病及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探讨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慢性萎缩性胃炎 6 5例、肠化 93例、胃上皮不典型增生94例、胃癌 6 0例中三者的表达。结果 随着病变的发展三者均有较明显失活 (P <0 .0 5 )。结论 p5 3、p2 1WAF1及 p16的失活对于胃癌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p5 3和 p2 1WAF1的失活有协同性属于癌症发生的相对晚期事件 ,p16的失活发生于病变早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基因p16、p53在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ESH)、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EAH)和子宫内膜癌(EC)组织中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对26例EC、28例EAH、24例ESH组织进行PCNA和p16、p53基因蛋白定位及表达程度检测,并对比其差异,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PCNA在ESH、EAH和EC 3组病例中强阳性表达分别为16.7%、82.1%和96.2%,ESH与EAH、E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EAH与E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16在ESH、EAH和EC 3组病例中阳性表达分别为95.8%、46.4%和50.0%,ESH与EAH、E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AH与E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在ESH组无阳性表达病例,EAH组阳性率25%,EC组阳性率65.4%,3组病例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CNA、p53表达在子宫内膜增殖性病变、细胞恶性转化的进程中呈递增趋势,而p16趋于递减,提示细胞的过度增殖和增殖-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失衡在子宫内膜恶性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CNA、p16和p53的异常表达可作为子宫内膜增生性疾病不同发展阶段的诊断及预测其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基因p16、p53在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ESH)、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EAH)和子宫内膜癌(EC)组织中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对26例EC、28例EAH、24例ESH组织进行PCNA和p16、p53基因蛋白定位及表达程度检测,并对比其差异,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PCNA在ESH、EAH和EC3组病例中强阳性表达分别为16.7%、82.1%和96.2%,ESH与EAH、E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EAH与E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16在ESH、EAH和EC3组病例中阳性表达分别为95.8%、46.4%和50.0%,ESH与EAH、E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AH与E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在ESH组无阳性表达病例,EAH组阳性率25%,EC组阳性率65.4%,3组病例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CNA、p53表达在子宫内膜增殖性病变、细胞恶性转化的进程中呈递增趋势,而p16趋于递减,提示细胞的过度增殖和增殖-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失衡在子宫内膜恶性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CNA、p16和p53的异常表达可作为子宫内膜增生性疾病不同发展阶段的诊断及预测其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bcl-2、bax和p53在鼻咽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瘤细胞凋亡指数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8例鼻咽鳞癌中bcl-2、bax和p53的表达,用TUNEL法检测鼻咽鳞癌细胞的凋亡指数。结果48例鼻咽鳞癌中bcl-2、bax和p53阳性率分别为85.00%(41/48)、68.00%(33/48)和77.00%(37/48)。48例鼻咽鳞癌细胞的平均凋亡指数为25.62±25.78/HPF,凋亡指数与bcl-2、bax和p53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鼻咽鳞癌中bcl-2和bax均呈高表达且已达到相对平衡,推测它们可能并不起到介导瘤细胞凋亡的主导作用。鼻咽鳞癌中p53的过表达可能已经失去了对bcl-2和bax表达的调节进而影响细胞凋亡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咽癌组织中p16基因缺失和蛋白表达,以及CyclinD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PCR检测151例鼻咽癌标本中p16基因缺失情况,免疫组化SP法检测鼻咽癌和正常鼻咽组织中p16蛋白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结果]鼻咽癌组织中p16第2外显子的缺失率为35.76%(54/151)。p16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低表达(P〈0.0001),但与鼻咽癌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0.05)。CyclinD1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高表达(P〈0.0001),但与鼻咽癌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分期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鼻咽癌组织中p16第2外显子缺失,p16蛋白低表达而CyclinD1蛋白高表达,两者间呈负相关性(P〈0.0001)。  相似文献   

12.
p53和p16蛋白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 p5 3、p16蛋白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 应用S P法检测 5 6例星形细胞瘤 p5 3及 p16蛋白 ,并同时行组间对照。 结果 p5 3蛋白随肿瘤级别增高表达明显增加 ,各级别间差异性显著 (P <0 .0 5 )。而p16蛋白则随级别增高其缺失率增加 ,各级别间差异性显著 (P <0 .0 5 )。结论 p5 3蛋白高表达和p16蛋白的缺失是星形细胞瘤发生和恶变的重要原因之一。p5 3表达增高可能是星形细胞瘤恶变的信号 ,但 p16在星形细胞瘤的发生和恶性化的过程中可能起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5例前列腺癌中p53和p16基因蛋白产物的表达。结果p53蛋白阳性率为32%(8/25),明显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P<0.05),并在低分化肿瘤中表达高(P=0.0403);在临床分期Ⅲ~Ⅳ期癌中表达升高(P<0.05)。p16的失活率44%(11/25),也是低分化组高于高分化组(P<0.05)。并发现4例低分化癌中有p53和p16共同异常。结论p53和p16基因的异常表达均与前列腺癌的形成和恶性程度有关,但两者之间是否具有协同作用尚待进一步证明。  相似文献   

14.
EGR-1与p53,p16,Cyclin D1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早期生长反应基因(EGR-1)与p53,p16,Cyclin D1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29例鼻咽黏膜慢性炎组织、45例鼻咽癌组织、24例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灶中EGR-1与p53,p16,Cyclin D1表达。结果 鼻咽癌原发灶及其颈部淋巴结转移灶中EGR-1表达较鼻咽黏膜慢性炎降低,p53,Cyclin D1表达则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在三种病变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GR-1的表达降低与p53,Cyclin D1的高表达可能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有关;p16可能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中不起作用。  相似文献   

15.
席桂发  董震  郭东生  雷霆 《肿瘤防治研究》2007,34(11):842-844,851,894
 目的 探讨p53、p16和Rb基因在原发性和继发性GBM中的表达差异性及意义。方法 应用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14例原发性和16例继发性GBM中p53,p16mRNA和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b表达。结果 R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正常脑组织中无表达,14例原发GBM中有3例表达缺失(21.4%),16例继发GBM中有2例表达缺失(11.1%)。RT-PCR和Westernblot对比原发和继发GBM中p53和p16的表达,发现所有继发GBM中p53表达强度较原发GBM明显增加,14例原发GBM中有5例缺失(36.(1%),继发GBM中仅有1例表达缺失(6.25%)。p16表达缺失明显减少。结论 Rb的表达缺失在原发和继发GBM中没有明显的差异。细胞周期调节基因p53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增加和p16在同样水平表达缺失是原发与继发GBM重要的细胞周期调控基因上的变化,可能是基因治疗GBM的重要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16和p53在胰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及其在胰腺癌发病机制中所起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50例胰腺癌p16和p5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p16蛋白表达阳性率为 4 8% ,组织学Ⅰ级阳性率 (80 % )显著高于Ⅱ级 (50 % )和Ⅲ级 (2 5% ) ;临床Ⅰ期阳性率 (80 % )显著高于Ⅱ期 (38 9% )和Ⅲ Ⅳ期 (2 9 4 % )。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 54% ,临床Ⅰ期阳性率(2 6 7% )却显著低于Ⅱ期 (6 1 1% )和Ⅲ Ⅳ期 (70 6 % )。p16发生缺失同时伴有p53基因突变 ,即p16(- )p53( )共 17例 ,占 34%。结论 :胰腺癌发生中存在p16抑制途径和p53抑制途径改变 ,p16和p53蛋白异常在胰腺癌发生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p14ARF、p16INK4a和p5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情况,对它们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4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标本的p14AHF、p16INK4a和p53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14ARF、p16INK4a和p53蛋白总阳性率分别是72.5%,50.0%和52 5%,与癌旁正常组织(分别是95.0%,92.5%,2.5%)有显著性差异(P<0.01);非小细胞肺癌中p14ARF和p53蛋白表达异常与肿瘤分期、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无显著相关性;p16INK4a蛋白表达水平与组织分化程度相关(P<0.05),但与肿瘤分期、组织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p14ARF和p53蛋白在组织中表达呈负相关,r2=-0.475(P<0.0),而p14ARF和p16INK4a蛋白表达无关;p14ARF蛋白在Ⅰ期病例中强阳性( )占阳性比例为41.7%,在Ⅲ期中强阳性( )比例为10.0%.结论:p14ARF、p16INK4a和p53三个基因在NSCLC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特别在肿瘤早期可能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p14ARF和p53基因在同一调节通路上;p14ARF、p16INK4a和p53蛋白可以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早期生物学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Aberrant DNA methylation of tumor suppressor genes has been reported in all major types of leukemiawith potential involvement in the inactivation of regulatory cell cycle and apoptosis genes. However, most ofthe previous reports did not show the extent of concurrent methylation of multiple genes in the four leukemiatypes. Here, we analyzed six key genes (p14, p15, p16, p53, DAPK and TMS1) for DNA methylation usingmethylation specific PCR to analyze peripheral blood of 78 leukemia patients (24 CML, 25 CLL, 12 AML, and17 ALL) and 24 healthy volunteers. In CML, methylation was detected for p15 (11%), p16 (9%), p53 (23%) andDAPK (23%), in CLL, p14 (25%), p15 (19%), p16 (12%), p53 (17%) and DAPK (36%), in AML, p14 (8%), p15(45%), p53 (9%) and DAPK (17%) and in ALL, p15 (14%), p16 (8%), and p53 (8%). This study highlightedan essential role of DAPK methylation in chronic leukemia in contrast to p15 methylation in the acute cases,whereas TMS1 hypermethylation was absent in all cases. Furthermore, hypermethylation of multiple genesper patient was observed, with obvious selectiveness in the 9p21 chromosomal region genes (p14, p15 and p16).Interestingly, methylation of p15 increased the risk of methylation in p53, and vice versa, by five folds (p=0.03)indicating possible synergistic epigenetic disruption of different phases of the cell cycle or between the cell cycleand apoptosis. The investigation of multiple relationships between methylated genes might shed light on tumorspecific inactivation of the cell cycle and apoptotic pathway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