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下珠人工种植正交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人工种植条件下叶下珠的生长发育规律、产量构成及影响因素,为叶下珠规范化种植提供依据。方法:3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田间实验,并将种植叶下珠与野生叶下珠进行性状比较。结果与结论:人工种植条件下叶下珠的株高、分枝数、单株干重等性状均比野生叶下珠有极大的提高,其中单株产量提高达3.27倍;播种期是影响叶下珠单位面积产量和单株性状的最敏感因素,不同播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产量也有显著影响;叶下珠4月中旬前期播种,20 cm行距条播,1周左右开始出苗,6至8月为生长旺盛期,9月份生长减缓,10月下旬采收,每公顷产量可达5 750 kg。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人工种植条件下叶下珠的生长发育规律、产量构成及影响因素,为叶下珠规范化种植提供依据。方法:3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田间实验,并将种植叶下珠与野生叶下珠进行性状比较。结果与结论:人工种植条件下叶下珠的株高、分枝数、单株干重等性状均比野生叶下珠有极大的提高,其中单株产量提高达3.27倍;播种期是影响叶下珠单位面积产量和单株性状的最敏感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在人工栽培条件下,珍珠草的种植方法、生长条件、生长规律,探讨大面积人工栽培的可能性,为总结珍珠草的GAP技术打下基础。方法采用种子繁育和人工移栽相结合的方法,比较野生与家种,人工栽培、种子种植与幼苗移栽种植等的生长规律、生长条件、产量等。结果在人工栽培条件下,珍珠草的各项指标均优于野生;采用种子繁育与人工移栽相结合的栽培方法明显优于单纯种子种植。结论广东省云浮地区适合珍珠草的人工种植,栽培试验成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人工生态种植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肥力、多花黄精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野生混交林的土壤和野生多花黄精为对照,测定黄桃、杉木林及竹林在人工生态套种多花黄精下,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肥力、多花黄精块茎生长量和黄精药材指标性成分含量。结果:3种人工生态种植模式能显著提升土壤物理性状及肥力,并提高多花黄精块茎生长量及药材品质,影响大小顺序为:黄桃套种>杉木林套种>竹林套种>CK。黄桃套种模式下,土壤含水量、pH值、孔隙度分别为20.42%、6.23和56.24%,容重仅为0.71 g/cm3;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含量分别为112.33、506.47、722.14和483.60 mg/kg;多花黄精种植3年块茎重量、块茎生长量和相对生长速率分别为378.97 g、354.22 g和1 433.78%;多花黄精块茎醇溶性浸出物和总多糖含量分别为86.14%和15.53%。结论:人工生态种植能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提升土壤肥力,提高多花黄精产量和药材品质,其中以黄桃套种多花黄精的人工生态种植模式效果最佳,该研究为多花黄精人工生态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5.
荆芥品种选育产量性状选择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荆芥品种选育中产量性状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交纯化的荆芥品系进行单株性状相关、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荆芥性状在品系间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水平;单株穗重和单株草重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顶穗粗、顶穗长和单株穗数等;通径分析表明顶穗长、顶穗轮数和顶穗粗对单株穗重和单株草重有较大的直接效应;有无复穗品系的顶穗性状达极显著差异水平,但产量性状差异不显著。结论通过选择顶穗性状可以有效简化荆芥育种程序,加快育种进程;选育出的有无复穗性状可作为新品系的鉴定根据,但不能作为产量性状的间接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宜于药用的9份PA型紫苏种质以产叶为目的进行评价,并对影响叶产量和籽粒产量的因素进行探究;方法:9份PA型紫苏种质种植后,对株型、叶、穗等形态性状,以及二级分枝数、有效穗数等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测量、统计评价与分析;结果:其中3份种质叶产量较高,值得进一步选育成叶用型品种。紫苏单株干叶产量主要受株高、一、二级分枝数与单株的叶片数量相关的性状影响,而与十片干叶重相关性不大,单株籽粒产量则同时受有效穗数和千粒重影响;结论:植株较高和一、二级分枝数多的类型是叶用型紫苏为提高产量主要的选择性状,而平均节间距高、有效穗多、千粒重高的类型,则籽粒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摸清党参半野生种植模式下,党参土壤理化特性及其对党参性状的影响。方法:采取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设置35个土壤剖面样品与党参样品采集点,对党参生长土壤进行了理化性质的分析和党参性状的测定。结果:党参半野生种植模式的土壤物理性状好,土壤质地为粗粉质中壤土;土壤以中性偏碱为主;土壤耕作层养分含量较丰富,35个剖面耕作层有机质平均60.66 g/kg、全氮平均2.99 g/kg、碱解氮平均115.46mg/kg、全磷平均0.8 g/kg、有效磷平均6.43 mg/kg、全钾平均23.69 g/kg、速效钾平均124.48 mg/kg;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等对党参性状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结论:半野生模式种植党参,能够保持良好的土壤结构与丰富的养分,适宜优质党参生产和建立规范化党参生产基地,在生产上应增施氮、磷肥,以提高党参产量。  相似文献   

8.
《中药材》2015,(8)
目的:为摸清党参半野生种植模式下,党参土壤理化特性及其对党参性状的影响。方法:采取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设置35个土壤剖面样品与党参样品采集点,对党参生长土壤进行了理化性质的分析和党参性状的测定。结果:党参半野生种植模式的土壤物理性状好,土壤质地为粗粉质中壤土;土壤以中性偏碱为主;土壤耕作层养分含量较丰富,35个剖面耕作层有机质平均60.66 g/kg、全氮平均2.99 g/kg、碱解氮平均115.46mg/kg、全磷平均0.8 g/kg、有效磷平均6.43 mg/kg、全钾平均23.69 g/kg、速效钾平均124.48 mg/kg;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等对党参性状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结论:半野生模式种植党参,能够保持良好的土壤结构与丰富的养分,适宜优质党参生产和建立规范化党参生产基地,在生产上应增施氮、磷肥,以提高党参产量。  相似文献   

9.
不同施肥水平对川半夏产量和有效成分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不同施肥水平对川半夏产量和主要有效成分的影响,为川半夏标准化栽培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来自川半夏主产区的野生半夏居群作为试验材料,采用3因素5水平L25(56)正交表设计田间试验,3次重复.生长期间定期考察各小区出苗,抽薹和开花情况;采收后计算其单株增重率和单株增殖率,并取样测定其生物碱,β-谷甾醇的含量.结果:不同施肥水平下川半夏出苗、珠芽产生和抽薹等生长节律基本一致.但生长期间平均出苗数间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而平均抽薹数、平均珠芽产生数、单株增重率、单株增殖率、β-谷甾醇以及生物碱含量间差异则达极显著水平(P<0.01).各施肥因子及因子间互作对β-谷甾醇含量无显著影响,但对其他指标均有影响.结论:川半夏生产栽培中最佳施肥组合为每公顷施N,P205,K20为315,225,270 kg,建议在生产上采用.  相似文献   

10.
菘蓝不同种质生长特性及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通过对菘蓝种质生长特性及其与单株产量相关性进行分析,明确构成菘蓝根及叶产量的关键性状,以期为菘蓝高产栽培及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定期采样测定,结合相关及通径分析方法对菘蓝种质主要形态学性状与单株产量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菘蓝种质生长特性基本趋于一致;以根长、单株叶片数对单株产量影响较大;各种质叶及根部产量存在一定差异.结论:对菘蓝种质进行丰产选育时,应重点考虑根长及单株叶片数,同时兼顾对叶长较长和叶宽较窄株系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保护野生四棱草资源并保证药材需求,经过人工引种后,开展了四棱草在人工栽培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同时为了提高四棱草在人工栽培条件下的产量和产品质量,开展了人工引种和驯化栽培技术的研究,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以为建设规模化人工四棱草种植基地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药材》2019,(8)
目的:比较5个茶用和药用菊新品种(系)‘苏菊6号’、‘苏菊9号’、‘CH7-12’、‘CH7-18’、‘CH7-32’的产量水平并筛选出适宜高产的定植期和摘心方案。方法:试验采用三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三个主区为早、中、晚3个定植期,分别是5月7日、5月27日、6月13日,裂区为5个茶药菊新品种(系),裂裂区为4种摘心方案,分别为不摘心,早一次摘心,晚一次摘心,二次摘心,于盛花期测量株高、冠幅、单株花数、花径、单花鲜重和单株产量,比较不同栽培措施的差异。结果:‘苏菊9号’、‘CH7-12’和‘CH7-18’为高产品种(系),产量高于其余2个品种(系)。5月27日定植、生长期二次摘心处理下5个新品种(系)的生长、开花指标及单株产量显著优于其它处理。随着摘心时间的推迟,株高显著降低,二次摘心后冠幅、单株花数、单株产量和估算产量最高,较不摘心依次提高27.6%、50.4%、41.0%和50.0%,但株高较不摘心降低30.7%。结论:品种(系)、定植期、摘心方案三个因素对茶药菊生长性状和产量性状影响作用的大小依次为:定植期品种摘心。  相似文献   

13.
张永清  李萍  王建成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6):1367-1369
徐长卿为萝科植物徐长卿Cynanchum panicu-latum(Bge.)Kitag.的干燥根及根茎[1]。在野生资源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其引种驯化与栽培技术日趋完善[2-5],人工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因徐长卿植株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播种后可于不同年份采收,所以市场上的药材(全草)有小苗与大苗之分。小苗为一年生植株,大苗为二、三年生植株。究竟不同生长年限徐长卿药材的产量与质量有何差异,至今尚无系统研究。山东为徐长卿的主要道地产区之一,人工种植....  相似文献   

14.
宁夏六盘山地区人工种植黄芩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六盘山地区人工种植黄芩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及黄芩苷含量测定,鉴定项目区人工种植黄芩是否与《中国药典》2010年版所载一致,为六盘山地产黄芩的规范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观察人工种植黄芩药材的性状特征,包括大小、颜色、质地、断面特征、气味等;镜下观察人工种植黄芩的组织构造、细胞特征、细胞后含物等显微特征;用RP-HPLC法对人工种植黄芩和野生黄芩中黄芩苷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宁夏种植黄芩的性状、显微特征与《中国药典》2010版的规定一致,黄芩苷含量高于《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最低限度。结论宁夏六盘山人工种植黄芩的质量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规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别山区野生羊肚菌生物学特性,为羊肚菌人工栽培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稳定大田产量、降低菇农的栽培风险。方法:对采自安徽大别山区的野生羊肚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并对其环境因素(温度、光照、pH值)和营养因素(碳源、氮源)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其最佳生长条件。结果:羊肚菌丝分支较多,不同菌丝产生的分支有接合现象;平板培养条件下,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硝酸钾,pH值7.0,温度25℃~26℃,黑暗培养条件下羊肚菌菌落生长旺盛,产生较多气生菌丝和菌核。结论:安徽大别山区野生羊肚菌在温度25℃~26℃,pH值7.0,黑暗条件下平板培养时,长势最好,菌丝淡黄色,生长最快、气生菌丝最多且有菌核产生;最适合羊肚菌生长的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硝酸钾。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通过分析比较野生抚育、人工栽培、野生条件下野菊种群在生物学、生态学、产量、品质方面的差异,为野菊花药材资源品质的形成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野生抚育与大田栽培植株株高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野生植株,大田栽培野菊茎粗与分枝数显著高于野生抚育与野生植株;野生抚育较大田栽培不易发生涝害,较野生环境不易发生病虫害;野生抚育样方平均产量显著高于大田栽培与野生样方; 3个样地中野菊头状花序性状指标无显著性差异,蒙花苷质量分数均高于2%,显著高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规定的0. 80%。因此,人工补种以及适当人工管理的野生抚育是一种获得高品质、高产量野菊花药材的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蒺藜适宜种植密度和最佳采收期。方法:在60cm垄作下,设计4个种植密度,即株距10,20,30,50cm,研究了蒺藜单株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和叶面积指数变化;用薯蓣皂苷作标准品,采用光谱检测法,测定了蒺藜总皂苷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蒺藜单株产量随密度增大而降低,30和50cm株距间差异不显著,其他株距间差异显著;单位面积产量随密度增大而增加,各密度处理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8月下旬达到产量高峰;蒺藜生长高峰最佳叶面积指数为1.4;蒺藜总皂苷含量有2个高峰,即6月下旬和8月下旬,其中8月下旬与产量高峰一致,这时总灰分含量也处于最低水平。结论:蒺藜最佳种植密度度为60cm垄作下大约10cm株距,最佳采收期8月下旬,产量可达到1400~2000kg·hm-2。  相似文献   

18.
目的:找到合理有效的光照条件,为毛黄堇人工种植提供参考。方法:以1年生毛黄堇为试验材料,设置自然光(CK)和25%、50%、75%遮阴4个处理,通过测定和分析不同处理条件下毛黄堇叶片生理特征、光合特征、叶片形态结构等指标,探讨遮阴对毛黄堇生长和光合作用产生的影响。结果:25%遮阴处理可显著提高毛黄堇的净光合速率(P<0.05),75%遮阴处理则起抑制作用;遮阴对毛黄堇光合色素含量有显著影响,光合色素含量均随遮阴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50%遮阴处理条件下达到最大值,而在全光照下含量最低;25%遮阴处理可显著增加毛黄堇叶片宽度、羽片宽及叶面积(P<0.05);药材单株产量以25%遮阴处理最高,较对照组增产56.34%。结论:毛黄堇具有一定的耐阴性,在25%遮阴的条件下生长较好,遮阴过度或无遮阴均会抑制该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不同小生境对苍术生长和4种挥发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苍术适宜的生长立地环境条件,开展田间不同小生境试验,研究不同小生境对苍术成活率、生长、产量、挥发油含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竹林下苍术的成活率为(76±15.1)%、株高为(77±14.8) cm,4种挥发油质量分数之和达4.09%,都显著高于露地苍术,4个朝向的露地苍术的成活率平均为30%,株高平均为51 cm,4种挥发油含量之和平均为2.24%;但林下苍术单株产量(41±22.3) g却极显著低于露地上种植的苍术单株产量的平均值(104.5 g);对于4个朝向的露地苍术,有机质等营养条件好的东坡产量显著高于其他朝向的小生境。通过对不同小生境的光照、温度、土壤和叶片的营养成分分析发现,苍术是一种耐贫瘠、喜隐蔽或东坡种植的药用植物,这也提示业界,林下苍术成活率高,发病率低,管理成本低,虽然产量不高,但其药效成分高,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来提高其产量,建议发展林药间作的苍术生态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20.
银柴胡单株种子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银柴胡单株种子产量与农艺性状指标之间的关系,为实现银柴胡种子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单株银柴胡120株,每3株取其平均值,测定单株银柴胡株高、根长、根鲜重、地上部分鲜重、千粒重和种子产量等指标,利用SPSS线性回归法对银柴胡种子产量进行通径分析。结果:与银柴胡单株种子产量显著性相关的5个农艺性状为株高、根长、根鲜重、地上部分鲜重、千粒重,其中单株根鲜重和千粒重指标直接或间接的对银柴胡单株种子产量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最优回归方程为Y=-1.700+0.017X3+1.078X5。结论:单株千粒重和根鲜重指标是影响银柴胡单株种子产量最重要的因素,千粒重越大,其单株种子产量相应的就较高,单株根鲜重指标对单株种子产量的影响仅次于千粒重指标,这个结果也进一步说明在田间管理过程中,改进生产措施不仅可提高银柴胡药材(药用部位)产量,也可以增加3年生植株的种子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