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与血清乙肝标志物 (HBV- M)的比较 ,探讨血清乙肝病毒 (HBV) DNA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 PCR法和 EL ISA法分别检测 84例乙肝患者和 2 3例 HBs Ag (- )者的血清 HBV DNA含量和HBV- M。结果  HBe Ag (+)乙肝患者组 (32例 )、 HBe Ag (- )乙肝患者组 (5 2例 )和 HBs Ag (- )对照组 (2 3例 )的 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 10 0 %、 5 5 .8%、 13.0 % ,存在显著性差异 (X2 =4 3.3,P<0 .0 1) ;HBe Ag(+)乙肝患者组的 HBV DNA拷贝数为 10 6 .89± 1 .2 8/ m l,显著高于 HBe Ag (- )乙肝患者组和 HBs Ag (- )对照组 (P<0 .0 1)。结论 检测血清 HBV DNA含量弥补了 HBV- M只能定性、敏感性不足的缺点 ,从 HBV复制水平更准确反映乙肝患者HBV感染状态和传染性强弱 ,对判断乙肝患者病情意义重大 ;此外 ,HBs Ag(- )并不能排除 HBV感染 ,建议应对献血员开展 HBV DNA检测  相似文献   

2.
血清HBcAg对判断病毒复制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 HBc Ag对判断病毒复制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5 82份有一项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的血清以 EL ISA法进行检测 HBc Ag、抗 - HBc Ig M,并以 PCR- EL ISA法检测 HBV DNA定量。结果 结果 HBc Ag阳性组与阴性组的 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 91 .4 % (6 4 / 70 ) ,6 2 .5 % (32 0 / 5 1 2 ) ,两组相比 ,P<0 .0 0 1 ,前者明显大于后者 ;两组的抗 - HBc Ig M阳性率相比未见差异。结论  HBc Ag与 HBVDNA同是 HBV活跃复制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 PCR)方法定量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HBV)的数量及探讨其与 HBV标志物 (HBV M)表现模式的关系 ,以指导临床。方法 共 2 4 4份临床血清标本 ,HBV DNA定量采用荧光定量 PCR分析系统 ,HBV M采用 EL ISA法。结果 经 FQ- PCR检测 ,99例 HBs Ag(+) / HBe Ag(+) / HBc Ab(+)的标本 ,其血清标本 HBV DNA亦全部阳性 ,平均 HBV DNA拷贝数为 1.82× 10 7copies/ ml;96例 HBs Ag (+) / HBe Ab (+) / HBc Ab (+)的标本 ,其 HBV DNA检出率为 6 6 .7% (6 4例 ) ,平均拷贝数为 1.82× 10 4 copies/ m l;11例 HBs Ag (+) / HBc Ab (+)的标本其 HBV DNA检出率为 6 3.6 % (7例 ) ,平均拷贝数为 7.94× 10 4 copies/ ml。结论 血清 HBV DNA水平与 HBV M表现模式有关 ,HBs Ag (+) / HBe Ag (+) / HBc Ab (+)的标本 HBV DHA值显著高于 HBs Ag (+) / HBe Ab (+) / HBc Ab (+)的标本和 HBs Ag (+) / HBc Ab (+)的标本 ,提示 HBs Ag与 HBe Ag的存在影响 HBV DNA水平。 FQ- PCR能实现准确定量 ,可以检测 HBV的真实感染和复制情况 ,对于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考察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乙肝抗 HBc- Ig M研究报告较多 ,本文采用 EL ISA法系统地观察了 996例抗 HBc- Ig M阳性的动态变化 ,其中 HBs Ag阳性 962例 ,阳性率为 96.6% ,HBe Ag阳性 481例 ,阳性率为 48.3 % ,抗 HBe Ab2 93例 ,阳性率为 2 9.4% ,抗 HBc Ab阳性 912例 ,阳性率为 91.6% ,经过实验结果的长期观察抗 HBc- Ig M与 HBs Ag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抗 HBc- Ig M阳性的患者多数伴 HBs Ag阳性 ,是判断急性乙型肝炎的重要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5.
乙肝两对半、前S1抗原与HBV-DNA含量的测定与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乙肝两对半、前 S1抗原与 HBV- DNA含量的关系。方法  183 0份血清用 EL ISA方法测定 HBV“两对半”和前 S1抗原 ,用荧光定量 PCR方法检测 HBV- DNA含量。结果 不同两对半模式血清 HBV-DNA阳性率不同 ,检出率以 HBs Ag( )和 /或 HBe Ag( )组最高 ;共检出前 S1抗原阳性血清 73例 ,其中 HBV-DNA检出率为 90 .4% ( 66/ 73 )。结论 前 S1抗原与 HBe Ag、HBV- DNA有较好相关性 ;FQ- PCR检测可更准确反映 HBV感染及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6.
尚慧锋 《临床医药实践》2012,21(11):835-837
目的:探讨HBV-DNA载量与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载量,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五项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在768份血清标本中,HBsAg、HBeAg、抗HBc阳性组HBV-DNA阳性率为98.70%,HBsAg、抗HBe、抗HBc阳性组HBV-DNA阳性率为66.02%,HBsAg阳性组HBV-DNA阳性率为43.75%,抗HBs、抗HBe、抗HBc阳性组HBV-DNA阳性率为10.00%,抗HBs、抗HBc阳性组、抗HBs阳性组及五项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全阴组HBV-DNA阳性率为0。结论:不同组的乙型肝炎患者HBV-DNA载量阳性率不同,HBV-DNA载量与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之间存在相关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载量是反映HBV复制的可靠指标,结合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可以帮助临床了解HBV在体内复制的状况,并为临床评价抗HBV治疗效果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胸腺因子D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体外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胸腺因子 D( TFD)在体外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以 He PG2 .2 .15细胞株为模型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 EL ISA)观察 TFD在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对 He PG2 .2 .15细胞培养上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 HBs Ag)和 e抗原 ( HBe Ag)水平的影响 ,计算药物对 HBs Ag和 HBe Ag的抑制率。采用四甲基噻唑兰 ( 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毒性作用 ,并计算细胞的存活率和治疗指数( TI)。采用 DNA斑点杂交技术检测 Hep G2 .2 .2 .15细胞培养上清中的 HBV DNA含量的变化 ,初步探讨药物作用的分子机制。同时以 IFNα- 2 b为对照 ,综合评价 TFD的体外抗 HBV效果。结果   TFD对 HBs Ag、HBe Ag的 5 0 %抑制浓度分别为 48.4mg· m L- 1和 75 1.7m g·m L- 1 ,治疗指数 ( TI)分别为 2 4.2和 1.6。在用药的第 9天 ,5 0 0 mg· m L - 1的 TFD对 HBs Ag和 HBe Ag的抑制率分别 80 .63 %和 5 1.2 6%。 DNA斑点杂交结果显示 ,TFD对细胞中游离 DNA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TFD及 IFNα- 2 b在体外具有较显著的抗 HBV作用 ,TFD对 HBs Ag的抑制作用较IFNα- 2 b更为明显 ,但对 HBe Ag的抑制不如 IFNα- 2 b。TFD对 HBV的抑制可能不是通过抑制 HBV DNA的复制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慢性肝炎的病变程度由病理学确定最为准确 ,但肝活检在基层单位并不普及。本文旨在探讨慢性肝炎患者肝活检病理组织学与血清病毒标记物之间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2 1例慢性肝炎患者均为住院病人 ,男性 95例 ,女性2 6例 ,年龄 2 1~ 6 5岁。均经肝穿刺或腹腔镜获得肝组织 ,10 %甲醛固定 ,石蜡包埋切片染色镜检。病理分级、分期按1995年北京会议规定的标准 [1 ]。血清病毒标记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 ISA)同步检测 HBs Ag,抗 HBs,HBe Ag,抗 HBe,抗 HBc,抗 HBc- Ig M及抗 HCV等标记物。用地高辛探针斑点杂交法检测 H BV- DNA。…  相似文献   

9.
高玉金  刘成永  孙庆 《淮海医药》2005,23(3):189-191
目的 探讨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与(HBV DNA)定量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检测HBV DNA,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检测HBVM。结果 375例乙肝患者在HBV DNA含量分组中,随HBV DNA含量增高,HBs Ag、HBe Ag含量也增高,后两者与前者有良好的一致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0 .5 332 ,r=0 .380 9)。抗HBs,抗HBe及抗HBc与HBV DNA之间,无明显规律。HBs Ag含量:慢性轻度肝炎分别与急性肝炎、慢性重度、亚重肝、慢性重型肝炎,肝硬化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 .0 1,0 .0 5或0 .0 0 1) ,HBe Ag含量:慢性轻度肝炎分别与急性肝炎、慢性中度、慢性重度、亚重肝、慢性重肝,肝硬化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 .0 1或0 .0 0 1) ,HBs Ag含量及HBe Ag含量在其他临床分型中比较部分有统计学意义。HBV DNA阳性率及HBV DNA定量在部分临床分型中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DEL FIA)是一敏感、特异方法,定量检测HBs Ag、HBe Ag能反映HBV DNA载量及复制情况;部分情况表明肝脏病变越重,其HBs Ag及HBe Ag血清含量越低,HBV DNA阳性率及HBV DNA载量与乙肝临床分型之间关系无确定性结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苦参素联合左旋咪唑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HBs Ag、HBe Ag、抗— HBc、HBV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随机将其分为苦参素联合左旋咪唑治疗组 96例 ,α-干扰素组 80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治疗组丙氨酸转氨酶 (AL T)复常率 87.5 % ,对照组复常率 70 % ,两组比较疗效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治疗组 HBe Ag阴转率 41.6 %、抗 HBc阳转率 2 9%、HBV DNA阴转率 39.6 % ,对照组阴转率分别为 42 .5 %、30 %、45%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苦参素联合左旋咪唑治疗 ,患者除肌肉注射部位疼痛外 ,未见其它不良反应。结论 :苦参素联合左旋咪唑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是较为理想的用药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的两种免疫程序的免疫原性、安全性和反应原性 ,作者在 2 4 0名 12~ 15岁的健康男女志愿者中进行了一项随机开放性研究。他们以前未注射过甲型或乙型肝炎疫苗 ,血清学试验证明未患过甲型或乙型肝炎 ,甲型肝炎病毒 (HAV)抗体和抗 - HBs均阴性。所用疫苗含72 0 EL.U灭活 HAV抗原和 2 0 μg HBs Ag。将受试者分成两组 ,第 1组采取 0、6月间隔 ,第2组采取 0、12月间隔各注射 1针 1ml剂量的联合疫苗。在注射前检测 HBs Ag、抗 - HBc、抗 - HBs和抗 - HAV。注射第 1针和第 2针后的 1个月检测抗 - HBs和抗 -…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联合检测在乙型肝炎诊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盘锦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研究组(34例)、对照1组(33例)、对照2组(33例)。研究组采用FQ-PCR和ELISA联合检测,对照1组采用FQ-PCR检测,对照2组采用ELISA检测,比较3组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学指标,即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 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 Ab)、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 Ag)、乙肝病毒e抗体(HBe Ab)、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 Ab),分析不同免疫学标志物下的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HBs Ag、HBs Ab、HBe Ag、HBe Ab、HBc Ab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大三阳乙型肝炎病毒DNA载量明显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FQ-PCR和ELISA联合检验乙型肝炎病毒,在乙型肝炎患者早期诊断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还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其中的免疫学标志物水平有助于指导治疗与评价预后。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肝癌与HBV感染的关系探讨(附22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 (PHC)的发生与乙肝病毒 (HBV)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对福建泉州地区 2 2 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2 2 0例良性肝病患者与 2 95例健康人群进行血清 HBV标志物 (HBVM)检测。结果  PHC组 HBV感染率达 94 .5 5 %、HBs Ag阳性率 89.0 9% ,P均 <0 .0 0 5 ;PHC组血清 HBVM感染模式以HBs Ag、抗 HBe和抗 HBc阳性模式多见 ,HBs Ag和抗 HBc阳性次之 ;HBs Ag、 HBe Ag和抗 HBc阳性相对较低 ;HB-s Ag阳性病例发生 PHC以 30~ 5 9岁居多 (77.5 % ) ;HBs Ag阴性病例 ,则多见于 5 0~ 6 9岁 (6 6 .6 7% )。结论  PHC的发生与 HBV感染关系密切 ,HBV感染是本地区发生 PHC的主要病原学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我们通过对乙型肝炎疫苗无、弱应答者 ,高应答者各 2 0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 IL- 2 R)诱生活性的研究 ,来探讨 s IL- 2 R在乙肝疫苗免疫应答中的作用。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从佳木斯大学 2 0 0 1级入学新生健康普查中以酶联免疫吸附法筛选出乙肝两对半 (HBs Ag、抗 - HBs、HBe Ag、抗 -HBe、抗 - HBc)均阴性的青年健康学生 5 0 0名 ,按 0、1、6方案全程注射乙肝疫苗后 1个月 ,复查其乙肝两对半筛选出无、弱应答组 ,高应答组各 2 0例 ,分组标准为 (HBs Ag、HBe Ag、抗 -HBe、抗 - HBc均阴性 ,…  相似文献   

15.
为了加强对饮食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 ,加强食品卫生管理 ,保障人民健康 ,我站常年对上岗前与在岗饮食从业人员进行 HBs Ag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 T)检测 ,对 HBs Ag阳性者再进行 HBe Ag检测。现将 2 0 0 0年 795 6名饮食从业人员HBs Ag、HBe Ag与 AL T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检测对象  2 0 0 0年 1~ 12月健康体检的邹城市饮食服务行业从业人员。1.2 方法 空腹静脉采血 3毫升 ,HBs Ag采用反向间接血凝法 (RPHA)测定 ;HBe Ag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酶免法 ,(EL ISA)〕检测 ;诊断血球与酶免…  相似文献   

16.
李瑞芳 《临床医药实践》2003,12(11):828-829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所致的失代偿期肝硬化应用贺普丁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的治疗效果。方法 :18例患者乙肝病毒 HBV DNA均阳性 ,其中 HBs Ag+抗 - HBc+HBe Ag阳性者 (大三阳 ) 14例 ,HBs Ag+抗 - HBc+HBe阳性者(小三阳 ) 4例 ,Child- pugh分级中 B级 13例 ,C级 5例 (贺普丁持续使用 1a,复方鳖甲软肝片从观察期起 3个月~ 9个月使用 ,共用 0 .5 a)。结果 :治疗 1a 17例患者 HBV DNA持续阴性 ,肝功能保持正常 ,Child- pugh分级下降≥ 2 ,1例患者治疗 9个月时 HBV DNA再次转阳 ,肝功能再次波动。结论 :贺普丁加复方鳖甲软肝片可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 ,抑制病毒复制 ,阻止或减轻肝纤维化 ,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郭富起 《淮海医药》2004,22(5):394-394
目的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 ISA)检测 HBs Ag,对弱阳性及可疑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按说明书操作测定待测样本 HBs Ag,对弱阳性及可疑结果加做乙肝五项指标 ,并进行 HBs Ag滴度测定。结果 在 5 5例弱阳性中检出 1 8例假阳性 ,误诊率为 0 .1 4 % ;5 7例可疑结果中检出 2 2例假阴性 ,漏诊率为 1 .72 %。结论  EL ISA法检测 HBs Ag,在弱阳性结果中 ,真弱阳性占 5 .4 5 % ;前带现象占 6 2 .82 % ;假阳性占 32 .72 %。可疑结果中 ,前带现象占38.6 0 % ;阴性占 6 1 .4 0 %。  相似文献   

18.
1 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 ( HBV)感染是当今世界上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HBV感染可以造成慢性感染 ,全球约有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带毒者 3.5亿人 ,主要存在于亚洲和非洲 ,其带毒率达 8%~ 1 5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 HBs Ag)持续阳性 6个月以上者可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病毒复制活跃的病人可在其血液中测到乙型肝炎病毒的 e抗原( HBe Ag)和乙型肝炎病毒的 DNA( HBV- DNA)。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长时间保持在无症状状态。每年约有 7%~ 2 0 %乙肝患者 e抗原自动转阴 ,但HBs Ag转阴者比较少 ,只有 1 %~ 2 %。据估计约有 1 5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DNA含量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方法:用ELISA检HBV-M,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HBV-DNA的含量。结果:HBsAg、HBeAg、抗HBc阳性组;HBsAg、HBeAg阳性组;HBsAg,抗HBC阳性组;HBsAg、抗HBe、抗HBc阳性组;抗HBs、抗HBe、抗HBc阳性组及抗HBc阳性组中,HBV-DNA阳性率分别为:96.4%、98.0%、73.8%、51.2%、16.4%及7.4%。结论:PCR检测HBV-DNA含量与HBV—M同时测定,更有利于乙型肝炎的正确诊断,疗效判断及预后观察。  相似文献   

20.
我院应用 ELISA 法,对来院就诊的6213人进行了乙型肝炎五项(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及丙型肝炎(抗—HCVIgG)、甲型肝炎(抗—HAV IgM)检测。其结果 HBsAg 阳性率占15.2%;抗—HBs 阳性率占34.4%;HBsAg( )、抗—HBe( )、抗—HBe( )、抗—HBc( )同时阳性者占13.1%。抗—HCVIgG( )者占2.4%。抗—HAV IgM( )者1.45%。可见甲、乙、丙型肝炎在我国流行仍较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