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对2010年3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6例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将这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患者44例,对照组有患者42例。我们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使用生长抑素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1.0%。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二者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水平为35.7±18.6 mg/L,对照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水平为102.3±20.2 mg/L。观察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水平,二者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肠梗阻疗效显著,同时能使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降低,减少其发生炎症的可能性。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生长抑素在治疗急性肠梗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在急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各型急性肠梗阻患者按入院次序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实验对照组,各30例,单数为常规治疗组(A组),双数为实验对照组(B组);实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每天采用微量泵持续泵入6mg),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实验对照组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腹胀、腹痛减轻,胃肠引流量减少,治疗后肛门开始排气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静脉持续泵入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降低了患者手术的几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在术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11月广宁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术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奥曲肽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腹痛缓解时间、腹痛评分及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生长抑素治疗术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有利于快速缓解患者疼痛症状,缩短恢复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使用和普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对开腹手术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接诊的开腹肠梗阻手术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补液纠正其酸碱与水电解质失衡,患者常规进行补充营养,实施胃肠道的减压,对患者抗感染、全肠外营养,观察组在此基础给予生长抑素静脉滴注3 mg,溶于0.9%Na Cl注射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40/40)比50.0%(2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排便、排气、腹痛缓解、腹胀缓解的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5%(39/40)比47.5%(19/40);87.5%(35/40)比42.5%(17/40);100.0%(40/40)比50.0%(20/40);90.0%(36/40)比40.0%(1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肠减压量显著少于对照组[(262±56)m L比(402±114)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5±10)分比(7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生长抑素防治开腹手术患者肠梗阻的效果良好,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生长抑素在肠梗阻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在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科78例各型肠梗阻,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40例及实验组38例,实验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6 mg,iv,gtt,qd),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实验组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腹胀、腹痛减轻,胃肠引流量减少,治疗后肛门开始排气时间明显的缩短。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静脉滴注能改善肠梗阻患者临床症状,适于各型肠梗阻的治疗,但不能减少其必要手术治疗病例的比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在老年人急性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2010年5月18例急性肠梗阻老年患者在应用生长抑素后症状体征、胃管置放时间、腹部影像学的改变.结果:18例临床症状、体征均获得不同程度地缓解,胃管置放时间平均仅为3天,有8例3天后腹部CT均提示扩张肠管不同程度缩小.结论:生长抑素能明显改善老年患者急性肠梗阻的症状体征,增加保守成功率,改善肠道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治疗肠梗阻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自2012年6月至2014年7月来该院就诊的120例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的同时,加用生长抑素进行治疗.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观察组的肠梗阻缓解率(91.7%)明显高于对照组(75.0%,P<0.05).结论:在常规方法治疗肠梗阻时加用生长抑素,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肠梗阻缓解率,促进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潞河数学医院2010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07例,随机分为四组,28例患者采用鼻胃管治疗为对照Ⅰ组,26例患者采用肠梗阻导管治疗为对照Ⅱ组,26例患者采用生长抑素联合鼻胃管治疗为对照Ⅲ组.27例患者采用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为观察组。比较四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指标改善情况、中转手术情况、临床疗效、患者满意度。结果在腹胀痛缓解时间和恢复排气时间上,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对照Ⅲ组、观察组依次呈现出了明显的递减趋势:在胃肠减压量上,对照Ⅱ组、观察组、对照Ⅰ组、对照Ⅲ组依次呈现出了明显的递减趋势.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转手术情况上,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对照Ⅲ组、观察组依次呈现出了递减趋势(P:0.032),观察组的中转手术率明显低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在患者满意度上,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对照Ⅲ组、观察组依次呈现出了递增趋势(P=0.004),观察组和对照Ⅲ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Ⅰ组:在临床疗效上,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对照Ⅲ组、观察组依次呈现m了递增趋势(P=0.032),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指征,提高保守治疗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在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科收治114例肠梗阻患者,其中常规治疗(对照组)58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生长抑素(治疗组)56例,治疗组生长抑素(每天6 mg静脉微泵滴注维持72 h)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胃肠减压量、中转急诊手术率。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48 h腹痛和腹胀的缓解率分别为76.8%、56.9%(P<0.05);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比率分别为78.5%、58.6%(P<0.05);胃肠减压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分别为(212±125)mL/d、(517±134)mL/d(P<0.05),急诊手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0.7%、44.8%(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生长抑素治疗肠梗阻能加快症状缓解,提高保守治疗的成功率,降低急诊手术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治疗不全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资料来源于整群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就诊的83例不全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生长抑素组。常规组常规给予抗感染、胃肠减压、禁食、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并给予营养支持;生长抑素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增加生长抑素治疗。比较:①临床总有效率;②急诊手术率;③患者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胃肠减压量的差异。结果①生长抑素组总有效率为95.24%,对比常规组临床总有效率75.61%更高,P﹤0.05;②两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比较,常规组为(2.39±0.77)d生长抑素组为(1.51±0.21)d,生长抑素组对比常规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更短,两组胃肠减压量比较,常规组为(517.39±132.57) mL/d生长抑素组为(215.51±72.61) mL/d,生长抑素组对比常规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治疗不全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少胃肠减压量,促进患者肛门排气,降低急诊手术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改良肠道灌洗法在急性肠梗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8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6例急性肠梗阻患者术中采用改良肠道灌洗法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肺部感染2例,无切口感染,无吻合口漏及腹腔感染,全组无手术死亡,10 ~ 14天均顺利出院.结论 改良肠道灌洗法操作简单、创伤小、基本无污染、肠道清洁度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中肠道准备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在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中的作用。方法将53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分为治疗组(28例)及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胃肠减压、灌肠、补液及抗感染治疗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生长抑素类似物)0.2mg ih,q8h,治疗72h,观察两组患者腹痛、腹胀症状变化,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情况,胃肠减压量,住院时间及中转手术率的情况。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腹痛腹胀缓解率明显改善,恢复排气时间明显缩短和中转手术率显著降低,胃肠减压量显著减少。结论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生长抑素,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手术中转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与酚妥拉明联合治疗肠梗阻的疗效。方法我院2012年5月—2014年6月间收治118例非手术治疗的肠梗阻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9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生长抑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酚妥拉明泵注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59例患者中痊愈52例,占88.1%,好转3例,占5.1%,无效者4例,占6.8%,总有效率为93.2%;对照组59例患者中痊愈42例,占71.2%,好转3例,占5.1%,无效者14例,占23.7%,总有效率为76.3%。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与酚妥拉明联合应用可提高肠梗阻保守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对老年肠梗阻患者内环境的影响。方法对126例老年肠梗阻患者随机分成A、B组,A组常规治疗,B组加用生长抑素治疗,C组52例为中年肠梗阻加用生长抑素治疗。对患者进行临床指标、实验室指标及免疫指标进行检测。结果临床指标B组、C组好于A组(t〉2.58,P〈0.05),实验室指标B组、C组亦好于A组(t〉2.48,P〈0.05),免疫指标B组明显优于A组(t〉2.98,P〈0.01),均有显著差异。结论生长抑素治疗老年急性肠梗阻,能加快症状缓解,保护肠粘膜,稳定机体内环境,提高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鼻插入肠梗阻导管在治疗机械性肠梗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淮北市矿工总医院2013年5月至2017年11月收治30例肠梗阻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数字胃肠机透视下经鼻插入肠梗阻导管至近端空肠后,定期透视复查导管位置、肠管扩张及液平面变化,经导管进行造影,明确病变的部位、范围及性质。结果 30例患者均顺利插管成功,置管后2 d至1周内患者的肠梗阻症状基本缓解。30例患者造影均呈现阳性征象。结论 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操作相对简单、安全,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外科急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宣武医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86例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6例患者中行根治性或姑息性切除一期吻合者55例(其中行无污染肠道减压41例),手术切除同时近端结肠预防性造瘘者21例,近端结肠临时性造瘘8例,永久性造瘘2例。全组围手术期死亡3例(3.5%),发生术后并发症24例(27.9%),其中吻合口瘘4例,切口感染7例,肺部感染9例,盆腔脓肿4例。结论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手术方式的选择应个体化,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在做好术中肠道减压的前提下,首选一期切除吻合。  相似文献   

17.
吴延春 《中原医刊》2009,(21):20-21
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的影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急性肠梗阻患者的腹部X线平片和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腹部X线平片诊断肠梗阻准确率为64,3%,CT对肠梗阻的诊断有更高的准确性,特别是病因的诊断符合率为96.4%。结论梗阻病因的诊断CT明显优于腹部X线平片,X线平片可以作为筛查手段,CT表现可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较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生长抑素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01~2013-06收治的30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应用生长抑素等保守治疗3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均治愈出院,肠梗阻解除时间3~7d,平均4.5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常见于腹部手术后1个月内,治疗方法以保守治疗为主,生长抑素能明显缩短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时间,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小儿急性肠梗阻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涌  戚士芹  未德成  吕成超 《安徽医学》2015,36(9):1109-1111
目的:分析急性肠梗阻的发病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安徽省儿童医院普外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96例急性肠梗阻患儿资料,按发病原因进行分类,并比较保守及手术治疗患儿的比例。结果496例急性肠梗阻患儿中,疑有器质性病变继发急性肠套叠203例(40.9%),嵌顿性腹股沟斜疝147例(29.6%),粘连性肠梗阻36例(7.2%),急性假性结肠梗阻25例(5.0%),先天性巨结肠24例(4.8%), Meckel 憩室及肠重复畸形18例(3.6%),肠扭转、肠旋转不良13例(2.6%),阑尾脓肿9例(1.8%),内疝(系膜裂孔疝)6例(1.2%),炎性、粪石、柿石性5例(1.0%),其他少见病因10例(2.0%)。203例疑有器质性病变继发急性肠套叠的患儿中,148例(72.9%)施行了手术治疗,55例(27.1%)予空气灌肠复位成功。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均予手术。导致粘连性肠梗阻的前次手术中,阑尾切除术14例(38.9%),肠套叠整复术8例(22.2%)。结论急性肠套叠、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粘连性肠梗阻是小儿急性肠梗阻发病的主要原因。大多数疑有器质性病变继发急性肠套叠及全部嵌顿性腹股沟斜疝需手术治疗,腹腔镜手术是小儿急性肠套叠及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