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型破伤风病人气管切开后2种不同胃管置入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感染内科重型破伤风气管切开患者174例随机分为常规插管法(对照组)、遇阻力一边注入空气冲击一边插管法(观察组)各87例。观察并比较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前后心率(HR)、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及插管过程中抽搐、恶心、呕吐、呛咳及鼻咽黏膜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一次插管成功率比较,观察组为98.85%,高于对照组的7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HR、sPO2与置管前相比,观察组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置管过程中抽搐、恶心、呕吐、呛咳及鼻咽黏膜出血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型破伤风气管切开病人在镇静状态下插管过程中遇阻力时一边注入空气冲击一边置入胃管,准确性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腔润滑联合胃管翻转置入法在脑卒中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脑卒中昏迷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鼻胃管置入法,观察组采用鼻腔润滑联合胃管翻转置入法。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插管成功率、呛咳和鼻咽黏膜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插管前后心率变化。结果:观察组胃管置入一次性成功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鼻咽黏膜出血、呛咳发生率分别为3.33%、6.66%,低于对照组的30.00%、3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成功后1分钟观察组心率80.20±9.66次/分,低于对照组的85.47±8.14次/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昏迷患者采用鼻腔润滑联合胃管翻转置入法,可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降低呛咳和鼻咽黏膜出血的发生率,对心率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减轻术前留置胃管给病人带来痛苦的方法,提高置胃管的一次成功率。方法将100例术前需置胃管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操作中使用液状石蜡充分润滑胃管,观察组在置管前5min先滴2滴利宁凝胶于置管侧鼻孔内,然后将剩余凝胶润滑胃管,观察两组病人置管时恶心、呛咳反应、鼻咽部黏膜损伤的发生率及插管成功情况。结果观察组留置胃管恶心、呕吐、呛咳发生率分别为6%(3/50)、6%(3/50)、4%(2/50),对照组为20%(10/50)、28%(14/50)、22%(11/50);鼻咽部黏膜损伤发生率对照组为6%(3/50),观察组为0;一次插管成功率观察组为98%,对照组为80%。两组留置胃管恶心、呕吐、呛咳发生率和一次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33~8.58,P〈0.05)。结论置胃管过程中应用利宁凝胶保证了留置成功率,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取右侧卧位(抬高床头15~30&#176;),导丝引导置入胃管对神经科老年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110例插胃管的清醒老年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新编护理学基础》^[1]中的插胃管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改进,采用右侧卧位,导丝引导置人胃管。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在恶心、呕吐、呛咳、流泪、插管所需的时间、一次插管成功率等指标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取右侧卧位(头部抬高15—3护),导丝引导置胃管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气管导管引导法置胃管术在全麻病人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全麻病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分别采用常规置胃管法(对照组)和气管导管引导法置胃管(实验组)。结果 对照组一次成功8例,二次成功12例,三次以上成功8例,二例反复操作均不成功,改用气管导管引导法一次成功。实验组均一次成功,插管成功率100%。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讨论常规法胃管插入的原因,应用气管导管引导插胃管的优点以及注意事项。结论 气管导管法置胃管术,解决了插胃管的困难,提高了插胃管的成功率。该方法适用于采用常规方法不成功患者,特别适用于全麻病人及昏迷患者,以及行机械通气时需放置胃管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下全麻患者的胃管置入新方法,提高手术中插入胃管的成功率.方法 选择气管插管下全麻需胃管置入的患者7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胃管置入方法,实验组采用气管导管经口腔插入食道,胃管经气管导管腔直接插入到胃内.观察两组的成功率、操作时间.结果 实验组成功率97.368%,平均操作时间7.8 min,而对照组成功率74.286%,平均操作时间13.6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于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插胃管采用气管导管导入胃管的方式,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彭文东 《大家健康》2016,(5):161-162
目的:分析在气管导管引导下留置胃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该院收治的急性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方式置入胃管洗胃,观察组在气管导管引导下置入胃管洗胃,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留置胃管成功率及插管时间.结果:观察组、对照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分别为100%、57.14%,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对照组平均插管时间分别为(94.57±20.64)s、(241.28±30.14)s,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气管导管引导下留置胃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建议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在气管导管引导下留置胃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该院收治的急性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方式置入胃管洗胃,观察组在气管导管引导下置入胃管洗胃,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留置胃管成功率及插管时间。结果:观察组、对照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分别为100%、57.14%,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对照组平均插管时间分别为(94.57±20.64)s、(241.28±30.14)s,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气管导管引导下留置胃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建议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9.
周娅 《求医问药》2011,(9):133-134
目的:探讨经鼻和经口置入胃管对气管插管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两组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经鼻置入胃管,观察组采取牙垫置入胃管。对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置管后的护理难度进行比较。结果:将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和置管后的护理进行比较,经口置胃管组优于经鼻置胃管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气管插管患者需要置入胃管时,应优先考虑从口腔置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肠手术病人舒适置胃管的方法。方法:将120例择期行胃肠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全麻气管插管后置入胃管,对照组在麻醉前病人清醒状态下置入胃管。比较两组病人在胃管置入前、置入时、置入后1min的血压、心率变化,恶心、呕吐反应,一次成功率,平均胃管置人时间等指标。结果:与基础值比较,对照组病人在胃管置人时恶心,呕吐反应及血压,心率均明显增加,而实验组病人置胃管时和置胃管后,无恶心、呕吐反应,平均动脉压、心率较平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病人置胃管一次成功率最高,人均插管所需时间最短(P〈0.01)。结论:胃肠手术病人选择在麻醉诱导后喉镜直视下置入胃管可明显减轻病人的痛苦。  相似文献   

11.
DRW型胃管应用于鼻饲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DRW型胃管在鼻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法将86例鼻饲患者分为两组,以一次性使用胶乳胃管鼻饲者44例为对照组,以DRW型胃管鼻饲者42例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每次插管时间、插管一次成功率、插管反应、食物反流、误吸、管腔堵塞、胃管变化及鼻腔咽部黏膜充血等情况。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RW型胃管鼻饲效果明显优于胶乳胃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石海杰  文萍 《海南医学》2016,(5):856-857
目的:探索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行保留灌肠的新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份入住我院消化内科二区确诊为急性发作溃疡性结肠炎,病变部位在乙状结肠、降结肠、升结肠,均需采取保留灌肠治疗的患者63例,其中将2014年1~10月收治的31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4年11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3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肛管灌肠(肛管组),观察组使用14#胃管代替肛管灌肠(胃管组),观察两组患者在保留灌肠时的肛区疼痛反应,记录插管次数,统计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和给药后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缓解症状情况。结果胃管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为93.75%(30/32),肛管组为67.74%(21/31);插管时肛区疼痛不适发生率方面,胃管组为6.25%(2/32),肛管组为35.48%(11/31);从控制急性发作缓解症状的给药效果来看,胃管组的缓解率为96.88%(31/32),肛管组为70.97%(22/31),以上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灌肠可以使用胃管代替常规肛管,此方法给药效果更好,患者更易接受,临床护士更容易掌握操作技术要领。  相似文献   

13.
李晓芸  栗芳 《吉林医学》2010,31(31):5628-5629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球麻痹导致吞咽功能胃管置入一次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对182例脑梗死吞咽困难患者选择不同方法留置胃管并进行效果评价,所得有效计数资料数据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通过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胃管、术前给予心理干预、选择插管时机、插管时采取右侧卧位、延长插管深度及妥善固定等相应措施后,减轻或消除了患者的不良刺激。结论:改良留置胃管优于常规留置胃管法,提高了插胃管的一次性成功率,减轻了对患者的刺激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的后期治疗奠定了营养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插管全麻手术需鼻饲流质的患者安置胃管的最佳时机.方法 随机选取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我科口腔颌面部手术后需安置胃管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2012年7月至2013年4月我科口腔颌面部手术后需安置胃管的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于手术结束后、麻醉拔管前在麻醉师的协助下利用可视喉镜安放胃管,对照组于术后第一天患者清醒状态下在病房安置胃管.比较两组患者安置胃管的一次性成功率,安置胃管失败例数,安置胃管前和安置胃管时心率、血压变化,拒绝安置胃管的例数,术后患者对安置胃管时机的选择.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安置胃管失败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与基础值比较,观察组在安置胃管时血压、心率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明显增高(P<0.001);对照组拒绝安置胃管的人数明显高于观察组;留管期间调查,患者要求手术结束后、麻醉拔管前安置胃管率为100%.结论 口腔颌面部插管全麻手术需鼻饲流质的患者安置胃管的最佳时机是手术结束后、麻醉拔管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评定吞咽功能对于提高脑卒中患者留置胃管成功率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5月至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70例需留置胃管鼻饲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以常规方法留置胃管,观察组通过评定吞咽功能为引导留置胃管。结果:观察组留置胃管的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与常规留置胃管的操作比较,通过评定吞咽功能为引导留置胃管,能取得较高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张军  王艺  丁海涛 《吉林医学》2012,33(12):2635-2636
目的:分析普外科术后胃肠减压不适症状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将普外科术后行胃肠减压的141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1例和对照组70例,分别采用传统胃管插管法和改进胃管插管法(胃管顶端涂抹5%复方利多卡因并适当增加胃管插管长度)行胃肠减压,所有患者出现不适症后均给予对症护理及积极心理干预。观察记录所有患者术后24 h及3 d胃肠减压不适症发生率(%)及两组患者腹部不适症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胃肠减压共同不适症主要为咽喉疼痛、口渴饥饿、排痰困难、语言表达能力受限、腹胀恶心、呕吐,对症护理及积极心理干预后不适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腹部不适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强对症护理及积极心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普外科术后胃肠减压不适症发生,在胃管顶端涂抹5%复方利多卡因并适当增加胃管插管长度可显著降低腹部不适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一种利用胃管自带导丝引导更换神经危重症患者同侧鼻腔留置胃管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100例在大坪医院神经内科需更换胃管的神经危重症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2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更换胃管;观察组将新胃管导丝尾端接头剪掉,原胃管在距鼻腔外5 cm处剪断,利用导丝交换技术置入新胃管,即通过原胃管途径置入导丝,再将新胃管通过导丝置入原位置.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情况、操作时间以及对更换胃管刺激的反应程度.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92.3%)高于对照组(46.6%),操作时间观察组(9.87 ±1.91) min远低于对照组(23.23 ±4.58)min、观察组收缩压、心率、呼吸波动范围[(14.33±4.19) mmHg、(16.91±6.23)次/min、(3.3±1.59)次/min]低于对照组[(24.10±5.26) mmHg、(26.33±8.74)次/min、(5.6±2.44)次/min],对更换胃管的刺激如恶心、呛咳、呕吐发生率(5.8%、11.5%、0)低于对照组(33.3%、47.9%、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管自带导丝更换神经危重症患者同侧鼻腔留置胃管,操作简单,安全有效,不增加患者住院费用,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经鼻气管插管中比较加强型气管导管(Reinforced Endotracheal Tube,RETT)与普通型气管导管(Endotracheal Tube,ETT)的差异。方法 60例急诊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需行血肿清除术的全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RETT组用加强型气管导管行气管插管,ETT组用普通型气管导管。采用静脉麻醉诱导,待患者意识丧失肌肉松弛后插入气管导管。观察并记录一次成功率、插管时间、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幅度、鼻咽黏膜损伤出血例数及程度。结果 RETT组插管时间明显短于ETT组(P<0.05),而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ETT组(P<0.05)。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幅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例数ETT组多于RETT组(P<0.05),而出血程度两组分布构成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辅助经鼻气管插管,选用加强型气管导管较普通型气管导管可明显缩短插管时间,提高一次成功率,同时减少鼻咽部出血的发生率及降低出血程度。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4):72-75
目的通过回顾一定数量的口服中毒需要洗胃病例,总结出不同途径置胃管洗胃的适应群。方法回顾性调查2012年1月~2016年1月急诊科就诊的336例口服药物中毒成功置管洗胃病例,根据不同途径置管分为两组:经口组、经鼻组。回顾病例书写内容:病史、患者病情、选择洗胃管插管途径、并发症等。结果存在口腔疾病的患者经鼻置管成功例数较多,存在鼻腔病史的经口置管成功例数较多,而经口或鼻置管的患者黏膜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黏膜破损。根据患者药物中毒后不同就诊时间置管洗胃堵塞率有所差异,经口组组内比较,越近就餐时间堵塞率越高,经鼻组的堵塞率较经口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置胃管前,护士及时评估病史、病情至关重要,根据具体情况不同快速选择不同插管途径,减少插管时间及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肠管导引气管导管在声门暴露困难患者插管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把声门暴露困难型病例随机分两组:经口常规会厌后下方盲探插管组(A组,n=25)和经口鼻肠管导引气管导管插管组(B组,n=25)。分别进行盲探插管并记录统计插管次数、插管时间(从开始插管到听诊证实成功)、插管过程中追加麻药的次数及各时段的血压(BP)、心率(HR)、氧饱和度(SpO2)变化和插管并发症等。结果:B组插管1~2次的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P〈0.05),BP、HR变化明显小于A组(P〈0.05),无1例发生低血氧症(SpO2〈95%)、呛咳或气管支气管痉挛等插管并发症。结论:鼻肠管导引导管用于非预测声门暴露困难患者气管内插管方法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气管插管方法,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