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唐世成 《吉林医学》2010,(25):4309-4309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病毒性脑炎患儿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均给予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更昔洛韦5 mg/kg,2次/d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0 mg/kg,2次/d静脉滴注。疗程10~14 d。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李立平  胡文标 《吉林医学》2010,31(17):2596-2597
目的:了解更昔洛韦治疗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4例成人病毒性脑炎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7例),两组在降颅压、抗抽搐、降温、支持等综合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每日静脉滴注更昔洛韦10mg/(kg·d),分2次静脉滴注;对照组27例应用利巴韦林15mg/kg静脉滴注,1次/d。疗程均为14d。疗程结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16例,显效4例,有效5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为92.6%;对照组治愈9例,显效6例,有效4例,未愈8例,总有效率66.7%。两组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用于治疗病毒性脑炎安全性高,作用迅速,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吴志兴 《当代医学》2013,(32):43-44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治的临床诊治方法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158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9例,两组患儿均行常规治疗后,观察组采用炎琥宁静脉滴注,剂量标准为10mg/kg,1次/d,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进行静脉滴注,剂量标准为10mg/kg,1次/d。两组患儿疗程均为3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对照组总发生率为1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炎琥宁在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炎琥宁治疗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1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将炎琥宁粉针剂5~10mg/(kg·d)加入液体内静滴,对照组将病毒唑10~15mg/(kg·d)加入液体内静滴,均1次/d,连用3~7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且各项辅助检查结果恢复正常时间提前,临床表现恢复明显提前。结论炎琥宁对治疗病毒性脑炎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2月~2010年2月病毒性脑炎患儿80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主要包括控制痉挛、控制体温、降低颅内高压、给予改善脑代谢药物等.对照组患儿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病毒唑3~5 mg/kg,口服,3次/d;观察组患儿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更昔洛韦2~3 mg/kg静脉滴注,3次/d.14 d为一个疗程.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严格观察病情发展情况,观察患者发热、惊厥、神志等改善情况,根据患者病情调整用药剂量.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更昔洛韦能够显著改善病毒性脑炎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病毒唑,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甘露醇治疗病毒性脑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娜 《吉林医学》2010,31(7):970-970
目的:分析病毒性脑炎治疗中甘露醇不同用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0例给予甘露醇1~2次/d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20例给予甘露醇1次/4~8 h静脉滴注治疗,余治疗相同。观察两组患儿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两组在头痛呕吐消失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脑炎治疗中1次/4~8 h应用甘露醇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马宗良   《中国医学工程》2011,(5):86-86,88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病毒性心肌炎患儿62例,将以上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给予能量合剂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给予维生素C200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治疗14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左卡尼汀每天50~100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应用14d。同时给予川芎嗪注射液40mg加入生理盐水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应用14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联合川芎嗪注射液能够显著改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张艳辉 《吉林医学》2013,34(1):58-59
目的:探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联合应用丙种球蛋白和地塞米松治疗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1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5例。两组均给予止惊、降颅压、抗感染、抗病毒、降温、营养脑细胞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丙种球蛋白[0.4 mg/(kg.d)]联合地塞米松[0.5~1 mg/(kg.d)]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应用3~5 d,地塞米松应用3 d后减量,疗程为5~7 d。比较两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两组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症状、体征恢复至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率与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联合应用丙种球蛋白和地塞米松治疗病毒性脑炎起效更快、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9.
热毒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热毒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4月~2010年5月儿科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88例,随机将88例患者分为热毒宁组(观察组44例)和利巴韦林组(对照组44例),观察组采用静脉滴注热毒宁0.5~0.8 ml/kg,1次/d,疗程5~7d;对照组应用静脉滴注利巴韦林10mg/kg,1次/d,疗程5~7d。治疗后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退热时间和疱疹消退时间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热毒宁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疗效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炎琥宁对病毒性胃肠炎患儿炎性应激及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82例病毒性胃肠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两组均给予补液、退热、纠酸、调节菌群治疗,对照组静脉滴注利巴韦林10mg/kg·d,1次/d,疗程5-7d;观察组静脉滴注炎琥宁8-10mg/kg·d,1次/d,疗程5-7d.比较治疗前、治疗后3天和治疗后10天患儿血清细胞因子和细胞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3天和10天的血清抗炎因子(IL-2、IL-4、IL-10)、促炎因子(IL-6、TNF-α)和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炎琥宁可明显改善病毒性胃肠炎患儿的炎性应激与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脑苷肌肽联合阿昔洛韦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0年3月海南现代妇婴医院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注射液(250 mg/m2)静脉滴注,1次/12 h.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脑苷肌肽注射液(0.2 ...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安宫黄体酮对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止血作用。方法 92例药物流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给予安宫黄体酮10 mg,口服,每日1次,连用7 d。对照组给予益母草冲剂20 g,每日2次,口服,连用7 d;安络血10 mg,每日3次,口服,连用7 d。观察2组患者阴道出血情况、超声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阴道出血时间分别为(2.54±0.25)d和(13.79±1.62)d,观察组患者阴道出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子宫内异常回声消失率分别为85.0%和18.2%,观察组子宫内异常回声消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安宫黄体酮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可迅速有效止血。  相似文献   

13.
探究盐酸纳美芬联合亚低温治疗对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疗效。 将80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盐酸纳美芬联合亚低温治疗。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呕吐消失时间、抽搐控制的时间及住院天数明显缩短,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增高,炎性因子指标明显改善,后遗症发病率显著降低。盐酸纳美芬联合亚低温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减轻体内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在支架辅助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病人术后抗凝治疗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支架辅助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病人60例。术前口服双抗负荷量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行支架辅助栓塞术后静脉使用替罗非班24~36 h,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双抗治疗,即阿司匹林100 mg+氯吡格雷75 mg每天1次;观察组30例:常规双抗治疗后24、48、72 h抽取血标本行血栓弹力图检测花生四烯酸(AA)和二磷酸腺苷(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抗小板药物用量。随访3个月,记录、比较观察组药物调整后血小板抑制率变化情况、2组出血性不良事件及颅内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药物调整后抗凝过度病人的AA、ADP抑制率及低反应性病人的AA抑制率均改善(P<0.05~P<0.01),低反应性病人ADP抑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不良事件及颅内缺血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可在监测支架辅助颅内动脉瘤栓塞病人术后抗凝治疗中提供参考,指导抗血小板凝集药物剂量调整,可以降低出血性不良事件及颅内缺血事件发生率,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中冠脉内应用盐酸替罗非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32例,对照组28例,均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术。试验组PCI术中冠脉内注入盐酸替罗非班10ml,静脉维持量0.15μg/kg.min36h。对照组PCI术中静脉负荷量0.4μg/kg.min30min,维持量0.15μg/kg.min36h。两组患者PCI术中均给予肝素8000~10000U,PCI术前服用氯吡格雷300mg,阿司匹林300mg,术后各75mg/d。观察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情况,术后4周内并发症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PCI术后慢复流发生率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并发症的发生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内应用盐酸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减少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苏军  王琪  马洁 《中外医疗》2016,(4):118-119
目的:对比分析甲基强的松龙早期短程冲击疗法与地塞米松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50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观察组采用甲基强的松龙早期短程冲击疗法,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了92%,而对照组为88%,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症状消失和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早期短程冲击疗法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临床疗效好于地塞米松治疗,临床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7.
岳优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4):62-63,66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与病毒唑联合纳洛酮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为病毒性脑炎的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将90例诊断为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45例(纳洛酮+更昔洛韦)和B组45例(纳洛酮+病毒唑),A组给予纳络酮(0.01~0.03)mg/(kg·次),每隔8h静脉注射1次,更昔洛韦(5~10)mg/(kg·d),bid,静脉滴注;B组给予纳络酮(0.01~0.03)mg/(kg·次),每隔8h静脉注射1次,病毒唑10mg/(kg·d),bid,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7d,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恢复时间,预后情况,利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的总有效率为94.29%,B组的总有效率为77.14%,A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头痛、惊厥、抽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改善时间及脑脊液复常时间等均较B组所用时间短,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更昔洛韦联合纳洛酮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疗效确切,有效清除病毒,降低炎性细胞因子,尤其下降IL—1水平,保护神经元细胞,改善脑部神经功能,快速改善神经毒性作用导致的症状与体征,患儿预后更好,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探讨不同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方案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神经发育的影响,分析本院收治的8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临床资料,在采用枸橼酸咖啡因负荷量(每天,20 mg/kg)24 h后,分别使用维持量为每天10 mg/kg枸橼酸咖啡因(为观察组)或使用每天5mg/kg维持量 (为对照组)。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β-内啡肽(β-EP)显著降低,智力发展指数(MDI)、精神运动指数(PDI)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且观察组β-EP降低幅度较大。结果说明,枸橼酸咖啡因每天10 mg/kg维持量比5mg/kg更有利于提高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同时可改善神经发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石杉碱甲胶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5月~2009年10月收治入院的符合诊断标准的老年痴呆患者46例,随机将4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脑复康片。观察组患者给予石杉碱甲胶丸0.2 mg,每日2次,口服;脑复康片0.8 g,每日3次,口服。均服用2个月,于疗前、疗后1个月、疗后2个月分别测定认知功能水平及SOD、LPO浓度。结果:①观察组23例,有效15例(65.22%),无效8例;对照组23例,有效10例(43.48%),无效13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SOD和LPO分别为(24.61±10.30)U/L,(35.66±4.35)mmol/g.Hb,对照组SOD和LPO为(22.52±10.41)U/L、(36.88±4.29)mmol/g.Hb,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2、-2.743,P〈0.05)。结论:SOD和LPO可作为石杉碱甲胶丸治疗中的观察指标,但与疗效缺乏直接关系,推测AD与SOD和LPO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