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卵巢早衰患者血清抑制素B与性激素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检测抑制素B(INHB)与性激素: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在卵巢早衰(POF)患者血清中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 ELISA)检测POF患者随机和正常育龄妇女月经周期第2或第3天血清INHB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其FSH、LH、E2值,并将各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育龄妇女[(69.42±27.91) pg/ml]比较,POF患者INHB水平[(14.38±11.65) pg/ml]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NHB与FSH呈负相关(r=-0.307,P<0.01),与E2呈正相关(r=0.476,P<0.01).结论:POF患者INHB水平低于正常育龄妇女,INHB与FSH、E2有显著相关性,血清INHB对POF的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基础抑制素B水平与卵巢储备功能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将158例观察对象分为3组,卵巢早衰(POF)组73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S)组55例,正常组30例,分别观测其血清基础抑制索B(INHB)、雌二醇(E2)、促卵泡素(FSH)、卵巢基质血流阻力指数(RI)、窦卵泡计数(OVF)、卵巢直径(OVD)、症状积分值.结果 INHB水平POF组及DOS组与正常组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POF组与DOS组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POF组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抑制素B对卵巢储备功能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月经周期正常,年龄25-35岁的健康女性30例作为正常组;选择绝经过渡期,年龄40-50岁,有不同程度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的女性36例作为研究组;检测月经第3天血清中抑制素B水平、E2水平及FSH水平.结果:研究组妇女血清中抑制素B水平下降,与正常组妇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SH水平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2水平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抑制素B水平下降是反映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直接指标,对预测卵巢储备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可帮助诊断卵巢功能衰退.  相似文献   

4.
王静  张惠彩 《黑龙江医学》2021,45(9):907-909
目的:探讨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LOCR)治疗卵巢囊肿对患者卵巢功能、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抑制素B(INHB)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长江中医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手术治疗的114例卵巢囊肿患者,以患者手术方法为分组方案,将其分为A组(53例)、B组61例,A组采用LOCR手术治疗,B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同时选取60例正常妇女测量相关指标作为对照组;对比三组研究对象的卵巢功能、血清AMH、INHB水平、卵泡刺激素(FSH)、雌激素(E2)、促黄体生成素(LH).结果:术后3个月,A组患者的卵巢体积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窦卵泡数目多于B组(P<0.05);术前对A、B组患者的血清AMH、INHB基线水平进行检测,两组无实质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复查两组患者的AMH水平,A组高于B组(P<0.05),A组的INHB则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对两组患者的FSH、E2、LH基线水平进行检测比较,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FSH、LH再次复查A组患者则均低于B组(P<0.05),E2水平组间对比,A组则高于B组(P<0.05).结论:LOCR治疗卵巢囊肿较开腹手术更加有利于术后卵巢功能的恢复,避免血清AMH、INHB水平在术后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全切除术后抑制素B(INHB)、雌激素(E2)、卵泡刺激素(FSH)的变化。方法因子宫肌瘤行保留双侧卵巢的子宫全切除患者30例(试验组),于术前月经第5~7天及术后6个月同日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FSH、E2及INHB。另选择同期在门诊进行体格检查的健康妇女30名,于月经第5~7天测定FSH、E2及INHB,作为正常参考值。结果术前,试验组E2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参考值(P<0.05),而FSH、INHB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试验组的FSH水平较术前显著增高(P<0.05),E2、INHB显著下降(P值均<0.01);E2、FSH水平与正常参考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INHB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参考值(P<0.01)。INHB的下降幅度为(47.4±24.2)%,显著高于E2的(18.2±52.5)%(P<0.05)。结论子宫全切除术后半年卵巢功能衰退,且术后血清INHB的下降幅度较E2更明显,INHB可能成为反映卵巢功能衰退更显著、更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抑制素B(INHB)、窦卵泡数检测值在预测高龄不育妇女卵巢储备功能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50例年轻健康人群中月经正常的育龄妇女及50例高龄不育妇女血清抑制素值,采用(经阴道和腹部联合)超声检查方式对所有研究对象卵巢的体积、窦卵泡数、卵巢皮质血流情况进行测量,对卵巢储备功能进行监测。结果:血清中抑制素水平检测值正常妇女组为(71.12±29.23)pg/ml,高龄不育组为(13.67±9.23)pg/ml,统计学分析示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正常组窦卵泡数>15,高龄不育组<10,两组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NHB水平是反映卵巢储备功能的直接指标,较促卵泡成熟激素(FSH)、E2和FSH/LH(促黄体激素)比值更早期、更敏感;对预测卵巢储备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窦卵泡计数也是反映卵巢储备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妇女不同阶段血清抑制素B(inhibin B,INHB)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7月黄浦区中心医院妇科门诊患者及健康普查妇女118例,年龄45~53岁,按月经周期分4组:对照组30例,月经周期规则;围绝经早期组30例,闭经3~6个月;围绝经晚期组28例,闭经7~12个月;绝经后期组30例,闭经13~36个月。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INHB,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促卵泡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水平,分析各组激素水平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NHB于围绝经早期就明显下降(t=2.79,P〈0.01),但FSH、E2于围绝经早期无明显变化(P﹥0.05);而FSH明显上升(t=7.67,P〈0.001)与E2的明显下降(t=6.43,P〈0.001)都发生在围绝经晚期,而此阶段INHB也有进一步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后期与围绝经晚期比较INHB进一步下降(t=2.68,P〈0.01)、FSH进一步上升(t=3.41,P〈0.01)、E2进一步下降(t=3.39,P〈0.01)。研究还显示,INHB的变化与FSH呈负相关(r=-0.423,P〈0.01)、与E2呈正相关(r=0.407,P〈0.01)。结论血清INHB的下降是围绝经期最早变化的生化指标,可预判卵巢功能衰退和围绝经期起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抑制素B(INHB)的水平与精子发生的关系及临床应用。方法对195例不育男性患者与30例正常生育男性进行血清抑制素B和血清促卵泡成熟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检测,并进行精液常规分析。结果①少精子症各组和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组血清INHB均低于正常对照组。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组与梗阻性无精子症组比较,血清INH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清INHB水平与精子密度、精子总数呈显著正相关(r=0.456,P〈0.01;r=0.604,P〈0.01),与血清FSH、LH呈显著负相关(r=-0.537,P〈0.01;r=-0.413,P〈0.01)。结论血清INHB水平可反映睾丸精子的发生情况,可作为临床评价睾丸生精作用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缪勒管激素(AMH)与血清抑制素B(INHB)对卵巢储备功能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的83例女性不孕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体外受精周期中控性促超排卵周期获卵数分为卵巢低反应组(获卵数≤5个,28例)与卵巢正常反应组(获卵数>5个,55例),2组均接受AMH、INHB、卵泡刺激素(FSH)以及窦卵泡计数(AFC)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卵巢低反应组AMH、INHB以及AFC值均低于卵巢正常反应组,FSH值高于卵巢正常反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AMH与INHB对女性卵巢储备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预测价值,可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抑制素B是由生殖系统细胞分泌产生 ,与生殖能力有密切关系 ,对生殖功能具有内分泌、旁分泌和自分泌的调节作用。现已证实抑制素B是卵巢储备功能和睾丸曲细精管功能的主要标记物。在研究由卵巢因素引起的女性不孕和曲细精管功能障碍引起的男性不育中 ,抑制素B的临床价值已越来越重要。本文就抑制素B目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抑制素B概述抑制素 (inhibin ,lNH)是转移生长因子 β(TGF - β)超家族的成员 ,由α和 β两个亚单位构成 ,包括αβA和αβB两种类型 ,即INHA和INHB ,对生殖具有内分泌、旁分泌和自分泌的调节作用。INH分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血清抑制素A和抑制素B的浓度与病情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0例子痢前期患者(子痢前期组)和正常妊娠妇女(正常妊娠组)血清抑制素A和抑制素B的浓度。结果子痢前期组患者血清抑制素A和抑制素B的浓度均高于正常妊娠组(P〈0.01)。结论子痢前期患者血清抑制素A和抑制素B的浓度明显升高,可以作为辅助预测子痢前期的体液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抑制素B(Inhibin B)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20例PCOS妇女和10例输卵管性因素不孕妇女控制性超排卵(COH)用药前基础血清,用药过程中(注射HCG前)血清和取卵日卵泡液(FF)中的Inhibin B和IGF-Ⅱ水平,同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其中其他性激素水平。结果:用药后PCOS组血清Inhibin B值和IGF-Ⅱ值高于对照组(P>0.05);PCOS组卵泡液中Inhibin B和IGF-Ⅱ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COS组卵泡液中IGF-Ⅱ与Inhibin B呈显著正相关(r=0.56,P<0.01)。结论:Inhibin B与IGF-Ⅱ作为重要的卵巢内局部自-旁分泌调节因子,可能参与了PCOS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抑制素A、激活素A在早孕、先兆流产绒毛中的定位及表达水平;探讨抑制素A、正常妊娠活素A在维持正常早期妊娠中的作用。方法:选取60例(停经天数<60 d)早期妊娠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行负压吸宫术者30例为对照组;行吸宫术的先兆流产妇女30例为先兆流产组,留取绒毛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抑制素A、激活素A在不同早孕流产绒毛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抑制素A、激活素A在对照组、先兆流产组绒毛的合体滋养细胞、细胞滋养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呈不同程度的阳性染色。通过定量分析,抑制素A、激活素A在先兆流产组绒毛的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胎盘组织分泌的抑制素A、激活素A对于正常妊娠的维持起重要作用;抑制素A、激活素A表达水平的降低在流产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孕中期母血清抑制素A的变化与母体妊娠期合并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12月于本院正常产检的孕妇为研究对象,采集孕妇孕中期(15~21+6周)外周血,检测血清抑制素A的水平,产前筛查软件将浓度转化成中位数倍数(MOM值).随访孕妇孕期合并症与妊娠结局,统计分析妊娠期并发症与抑制素A的变化.结果 子痫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患者血清及卵泡液中抑制素B(INHB)与获卵数及卵巢储备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72例因输卵管因素行IVF-ET患者(72个周期)卵泡早期(月经第3天)、卵泡中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取卵日(OPU日)、胚胎移植日(ET日)和胚胎移植后3 d(ET+3日)血清中及OPU日卵泡液内INHB水平,了解INHB在IVF-ET中的动态变化以及它们与获卵数和卵巢储备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 IVF-ET过程中,血清INHB水平自卵泡早期迅速升高,在卵泡中期达峰值,随后逐渐下降,不同时期血清INHB水平差异均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超促排卵(COH)过程中,取卵前各个时期的血清INHB水平均随着获卵数的增加而明显升高(均P〈0.05),卵泡液INHB水平与获卵数无相关性(P〉0.05)。结论在IVF-ET助孕过程中,INHB主要通过内分泌方式在卵泡期参与生殖调节,COH各个时期的血清INHB水平都能反映卵巢的储备功能,COH前的基础血清INHB水平和卵泡中期血清INHB水平对获卵数及卵巢储备功能具有相似的预测价值,尤其是基础血清INHB可以作为独立的、最早的卵巢储备功能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波形蛋白(vimentin)、抑制素A(INH-A)在卵巢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卵巢癌高度疑似患者8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imentin、INH-A水平,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vimentin、INH-A及联合检测对卵巢癌的诊断效能。结果82例患者均经临床病理诊断检查,其中卵巢癌39例(47.56%),卵巢良性病变43例(52.44%)。82例患者经vimentin、INH-A及联合检查卵巢癌的阳性率分别为46.34%、47.56%、50.00%,诊断卵巢癌与金标准一致性分别为0.192、0.221及0.805,联合检测与金标准的一致性最高。3种诊断方法中,以联合诊断敏感度及准确度最高,INH-A次之,vimentin最低(P<0.05)。结论联合检测vimentin、INH-A能够明显提高卵巢癌的诊断效能,可为临床诊疗提供较为准确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抑制素A、孕酮和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etal fibronectin,fFN)联合检测在先兆流产预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170例具有先兆流产症状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经过保胎治疗后继续妊娠的75例孕妇作为先兆流产组,保胎治疗后流产的45例孕妇作为流产组,另随机选择50例同期笔者医院建档的正常妊娠的孕妇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孕妇入院产检时机体的抑制素A、孕酮和fFN的水平,比较各组孕妇的抑制素A、孕酮水平和fFN阳性率之间的差异。结果 流产组、先兆流产组、正常妊娠组孕妇的抑制素A和孕酮水平依次升高,fFN阳性率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抑制素A、孕酮水平和fFN阳性率以及联合检测在对先兆性流产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9、0.866、0.785、0.944。抑制素A、孕酮水平和fFN阳性率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92.04%,特异性为89.17%,准确度为87.95%,阳性预测值为98.45%,阴性预测值为89.38%,Youden指数为0.812。结论 抑制素A、孕酮联合胎儿纤维连接蛋白对于孕妇先兆性流产结局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能够明显提升预测的准确度和特异性以及准确度。  相似文献   

18.
叶秀银  刘骏达  陈淑君 《河北医学》2011,(10):1293-1295
目的:探讨联合监测血清孕酮及抑制素A在预测早期先兆流产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156例孕5-12周单胎孕妇,根据妊娠结局分为3组,正常妊娠组60例,先兆流产组60例,难免流产组36例,各组无年龄、孕产次及体重差异。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孕酮及抑制素A。结果:成功妊娠者血清孕酮及抑制素A浓度明显高于失败结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酮〈14.3 ng/mL为临界值,预测流产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为72.1%、78.6%and78.1%,联合以推荐血清抑制素A〈144.95pg/mL为临界值预测难免流产联合孕酮临界值,预测难免流产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8.2%8、4.2%、90.6%。结论:联合测定血清孕酮及抑制素A比其单项测定指标可显著提高对先兆流产结局预测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