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目的:检测乳腺癌中CD146的表达情况以及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例正常乳腺和79例乳腺癌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146、ER、PR、HER2、P53的表达,分析CD146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CD146在正常乳腺组织中不表达,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率约24.1%,且组织学级别越高,其表达率越高(P〈0.05);CD146表达的乳腺癌中,ER、PR多为阴性表达(P〈0.05);CD146的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与HER2和P53的表达无关。结论:CD146在ER阴性表达的乳腺癌中高表达,可能与肿瘤上皮间质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CD105的表达及其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79例乳腺癌中CD105的表达及其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10例正常乳腺组织、25例乳腺良性病变、79例乳腺癌CD105标记的MVD均数分别为4.700±1.760、13.116±4.114和72.228±28.286,乳腺癌组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1)。CD105标记的MVD值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1)。单因素(Logrank)检验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生存分析显示乳腺癌CD105标记的MVD是单个的并且是独立的预后的因素(P均<0.05)。结论:CD105在乳腺癌中高表达。CD105标记的MVD且有独立的预后意义。  相似文献   

3.
CD44s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 CD44s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检测 CD44s在 5例正常乳腺组织和 64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分析其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1正常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和腺泡上皮细胞 CD44s呈阴性表达 ,而在肌上皮细胞呈强阳性表达 ;2 CD44s表达与肿瘤大小、TNM分期有关 (P<0 .0 5 ) ,随着乳腺癌的发展 ,CD44s表达呈下降趋势 ,而与病人年龄、月经状态、有无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及预后无关。结论 :CD44s可能在乳腺癌的早期发展过程中起作用 ,但它的表达不能作为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CD4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癌中CD44的表达。结果:CD44蛋白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预后呈负相关,与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性。结论:CD44表达与乳腺浸润癌、转移及预后显著相关,检测乳腺癌中CD44表达水平,可用于乳腺癌恶性程度、复发转移潜能及预后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5.
6.
①目的探讨CD105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以及CD105、PCNA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的关系。②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6例子宫内膜癌及21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CD105、PCNA的表达情况。③结果CD105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间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且与子宫内膜癌的手术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随着PCNA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的增强,CD105的表达亦增高(P<0.05)。④结论CD105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血管生成可能促进肿瘤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明CD146在胃间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CD146的表达与临床和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胃间质瘤组织(Tumor tissue,TT)、瘤旁组织(Peritumoral tissue,PT)及胃正常组织(Normal tissue,NT)中CD146的蛋白表达,利用逆转录PCR检测TT、PT及NT中CD146mRNA表达。结果 TT中CD146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在NT及PT中的表达水平;胃间质瘤NIH分级越高,CD146的表达水平越高;CD146表达水平的高低与粘膜有无受侵关系密切。结论 CD146在TT、PT及NT中存在差异性表达。CD146的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胃间质瘤细胞的增殖和血管的生成,可能在胃间质瘤细胞的侵袭与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D44和MMP-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44和MMP-2在94例乳腺癌及其对应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94例乳腺癌中,CD44在乳腺癌中表达64/94(68.09%),其中伴淋巴结转移者37/44(84.09%);MMP-2在乳腺癌中表达66/94(70.21%),有淋巴结转移者39/44(88.64%)。而在其对应乳腺组织中 CD44和 MMP-2的表达分别为12/94(12.77%)和17/94(18.09%)。CD44和MMP-2在乳腺癌中表达明显高于对应正常乳腺组织(P〈0.05),伴淋巴结转移者明显高于不伴淋巴结转移者(P〈0.05),CD44和MMP-2在乳腺癌中表达呈正相关(r=0.46,P〈0.05)。结论:CD44和MMP-2的表达与乳腺癌及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CD44和MMP-2的表达,有助于乳腺癌的辅助诊断和判定其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9.
CD105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D105在胰腺癌新生血管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在52例胰腺癌组织和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它们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胰腺癌中MVD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P<0.01),并且MVD在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胰腺癌中的表达有明显差异(P<0.05);TNM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组的MVD显著高于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组;MVD与患者的生存率有关。结论CD105在胰腺癌新生血管中的表达为胰腺癌的诊断、恶性程度的判定、预后分析和进一步治疗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CD105(S-CD105)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意义。方法选择乳腺癌远处转移患者10例,乳腺癌局部复发患者10例和未转移患者10例,通过ELISA方法检测血清S-CD105,对所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乳腺癌转移组患者的S-CD105水平高于未转移,远处转移组的S-CD105和CA15-3水平高于局部复发患者。结论血清S-CD105水平用于判断乳腺癌的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血管内皮细胞CD105表达与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关系.方法 HCC行根治性切除术后随访1年以上患者32例(分为1年内有复发组和无复发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肝癌组织血管内皮细胞CD105的表达情况.结果 CD105在边缘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的阳性例数分别为21、8、2例,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边缘癌组织CD105的阳性表达率与术后早期复发有关(P=0.004).1年复发组边缘癌组织微血管密度IMVD-CD105(53.69±12.16)明显高于1年未复发组(37.80±16.62),差别有显著意义(t=3.37,P=0.002);而癌旁组织IMVD-CD105的表达在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t=1.52,P=0.199).中心处癌组织中CD105 mRNA的表达水平为(0.45±0.02),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0.26±0.02)(P<0.05);肿瘤边缘处癌组织中CD105 mRNA的表达水平为(0.65±0.08),明显高于中心处癌组织(P<0.05).边缘癌组织CD105 mRNA高表达与根治术后早期复发有关(t=4.34,P<0.01);中心处癌组织CD105 mRNA表达与根治术后早期复发无关(t=0.93,P>0.05);边缘癌组织IMVD、CD105 mRNA表达与患者年龄、癌肿的大小、临床病理分期和病理类型等均无关(P>0.05).结论 CD105-IMVD与原发性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密切相关,可能是肝细胞癌的一个独立的预后指标;HCC边缘处癌组织CD105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中心处癌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且其表达与肝癌的术后早期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CD105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BTCC组织和12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CD105的表达;在200倍视野下于"热点"处计数抗-CD105单抗标染的微血管密度(MVD),比较其与BTCC的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在BTCC组织中CD105阳性表达率为72.5%,明显高于对照组(16,7%)P<0.01;在BTCC组织中,以抗-CD105标染的微血管密度CD105-MVD(73.59±10.67)明显高于对照组(20.50±3.54),P<0.01;CD105-MVD随BTCC分级分期升高而增加,肿瘤复发者高于无复发者,肿瘤转移者高于无转移者,P<0.01.结论 CD105在BTCC中高表达,抗-CD105标染的MVD与BTCC分级分期、转移及复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 CCRCC)患者肿瘤组织中CD146 mR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ELISA法定量检测CD146蛋白含量及Real-Time PCR技术检测102例CCRCC患者肿瘤组织中CD146 mRNA的表达,并以51例肾脏良性病变患者手术正常肾组织作为对照。结果发现存在转移的CCRCC患者, CD146蛋白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52.1,P <0.01),CD146 mRNA 的平均表达值(0.0438±0.0024)明显高于原位CCRCC患者(0.0382±0.0011,P=0.018)和对照组患者(0.0344±0.0010,P=0.001)。结论 CD146 mRNA表达上调与CCRCC的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相关,有望成为评判CCRCC恶性程度、转移潜能及预后的一个新指标,为临床的干预性治疗提供可靠±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HCC)患者外周血CD133+/CD105+细胞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20例健康者CD45-/CD133+/CD105+细胞比例,分析其与年龄、性别、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手术预后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率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CD45-/CD133+/CD105+细胞水平较术后及健康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00)。术后复发组术前外周血CD45-/CD133+/CD105+细胞水平高于术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患者外周血CD45-/CD133+/CD105+细胞比例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均P<0.05),与年龄、性别无关。CD133与CD105的表达呈正相关(r=0.846,P<0.05)。患者外周血CD45-/CD133+/CD105+细胞比例>0.5%者术后生存率较细胞比例≤0.5%者下降(P<0.05),CD45-CD133+细胞比例>1.1%者术后生存率较细胞比例≤1.1%者降低(P<0.05),CD45-CD105+细胞比例>36%者术后生存率较细胞比例≤36%者降低(P<0.05),外周血CD45-/CD133+/CD105+细胞表达水平、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肝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肝癌患者外周血CD45-/CD133+/CD105+细胞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并且与肝癌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外周血CD45-/CD133+/CD105+细胞表达水平降低是肝癌患者预后良好的独立因素,是潜在的抗癌靶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取辣根酶标记链酶卵白素免疫法(SP)检测胆管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Hpa)、CD105的表达,探讨其在胆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收集胆管癌标本33例和正常胆管组织8例,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pa、CD105在胆管癌标本和正常胆管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Hpa在胆管癌中阳性表达率为81.8%(27/33),其中病理分级I级、II级和III级阳性率分别为71.4%(5/7)、82.4%(14/17)和88.9%(8/9),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正常胆管组织中未检测到Hpa表达。CD105在胆管癌中广泛表达,在正常胆管组织中仅有少量表达,二者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a可作为胆管癌的肿瘤标志应用于临床,CD105可作为预测肿瘤浸润、转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CD105在骨巨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及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与骨巨细胞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用CD105单抗标记并检测38例骨巨细胞瘤中的微血管密度。结果骨巨细胞瘤组织学分级Ⅰ级与Ⅱ级、Ⅰ级与Ⅲ级、Ⅱ级与Ⅲ级间,其MVD值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icro Vessel Density,MVD)值与放射学分级相关。浸润型肿瘤的MVD值明显高于静止型,差异有显著性(P〈0.05)。复发组的骨巨细胞瘤其MVD值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CD105标记的MVD值与组织学分级无关,与放射学分级和肿瘤复发有关,CD105标记的MVD可作为预测骨巨细胞瘤复发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CD105在大鼠角膜新生血管(CNV)中的表达,并研究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相关性.方法 用含有100 ng/μL 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1 μL的缓释药丸放入36只SD大鼠角膜囊袋内,建立大鼠角膜新生血管模型;按照不同时间点,对角膜新生血管的情况进行形态学分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新生血管形成不同时间点CD105和VEGF在角膜中的表达.结果 在模型制作后第4天开始长出新生血管,第7~10天达高峰,3周以后开始明显减少.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D105和VEGF的表达情况与新生血管的生长呈平行关系.结论 CD105与角膜新生血管形成有相关性,在新生血管生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高氧诱导C57BL/6J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观察CD105在视网膜新生血管中的表达.方法:取出生后7 d的C57BL/6J小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高氧组,每组20只.采用高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建立动物模型,H-E染色观察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情况,免疫组化方法观察CD105在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结果:H-E染色结果表明,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建立成功.高氧组小鼠CD105显著表达,积分光密度为(9 985.63±1 016.28)/鼠,阳性染色面积为(14 246.61±6 052.29) μm2/鼠,而正常对照组仅有微弱表达[积分光密度为(1 625.36±638.44)/鼠,阳性染色面积为(3 619.31±1 760.03) μm2/鼠],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D105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可能有一定作用,其检测对于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定性、定量评估及治疗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