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尿激酶(urokinase)动脉内溶栓(IAT)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对27例发病后6小时内的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行IAT治疗.疗效评价在溶栓后24h及20d进行,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疗效全面观察.结果溶栓前2例为TIMI 1,25例为TIMI 0.溶栓后21例闭塞血管部分/完全再通,6例未再通.23例患者结果良好;4例不良结果;其中1例死亡.发病3h内IAT组与发病3~6hIAT组疗效对比有显著性差异,发病3h内IAT组疗效较好.结论尿激酶动脉内溶栓是安全可行的治疗手段;尽早作IAT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应用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对20例发病小于6 h的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行超选择性动脉尿激酶溶栓治疗.其中颈内动脉主干闭塞5例,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10例,大脑前动脉闭塞2例,另3例未见明显责任血管,考虑为穿支动脉闭塞.结果 经溶栓治疗后血管完全再通9例,完全再通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局部动脉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通过对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局部动脉内尿激酶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治疗,其中,颈内动脉闭塞5例,大脑中动脉闭塞9例,大脑前动脉闭塞4例。从发现症状到溶栓治疗时间均为6 h以内,全组均经CT证实无脑出血。结果:18例颈内动脉系闭塞患者中16例血管完全或部分再通,2例未通。结论:超选择性局部动脉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治疗6 h以内急性脑梗死,能使闭塞血管尽快开通,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脑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动脉内超早期溶栓治疗的方法。方法对49例用尿激酶进行超早期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分析,观察闭塞血管再通和神经功能障碍恢复情况。结果49例患者溶栓后血管再通33例,成功再通率为67.4%。术后平均NIHSS评分改善程度椎基底动脉系统明显优于预内动脉系统(P0.05)。结论超早期动脉内尿激酶溶栓是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17例急性脑梗死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缺血性脑梗死急性期动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尿激酶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17例,于溶栓前及溶栓后24 h.7 d、1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观察脑内及其他系统有无出血并发症,并观察肢体活动及意识改善情况.结果 溶栓后24 h瘫痪肢体肌力提高3级4例,2级7例,1级5例,无变化1例;1个月时,发病3 h内溶栓组神经功能缺损欧洲脑卒中量表(ESS)分值升高更明显.本组有1例大面积脑梗死溶栓后出现非症状性出血性脑梗死,2例于溶栓结束后出现轻微齿龈出血,无1例死亡.结论 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其疗效较肯定,溶栓开始时间越早,疗效越好,在严格掌握适应证情况下应用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窗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取1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按照不同的治疗时间窗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8例.观察组超早期治疗(开始治疗距发病时间3 h内),对照组延迟治疗(开始治疗距发病时间3~6 h),观察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6 h、24 h、1周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P<0.05).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急性脑梗死发病3h内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更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神经损伤程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林志霞  闫海霞  刘大城 《当代医学》2009,15(17):262-263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动脉内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4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超选择脑动脉内溶栓方法,起病距溶栓时间3~24h,尿激酶以1.0万U/min持续泵入,总量为120万U,辅助其它常规治疗,治疗14d后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溶栓有效率为87.8%,显效率68.3%,血管再通率为80.48%,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使大部分患者闭塞动脉再通,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1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观察组在发病6 h内采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活血化瘀等对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后24 h、2周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动脉内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将焦煤集团中央医院收治的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选择性动脉内介入溶栓组33例,静脉溶栓组33例。选择性动脉内介入溶栓组使用Selding穿刺技术将导管选择性放在闭塞动脉开口处,50min内滴入0.9%氯化钠注射液60ml+尿激酶50万U,观察临床疗效并随时照影,无效者再滴入0.9%氯化钠注射液60ml+尿激酶30万U,无论结果如何即可撤出导管。静脉溶栓组40min内滴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尿激酶100万U,观察20min若无效或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再滴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尿激酶50万U。结果选择性动脉内介入溶栓组溶通18例,静脉溶栓组溶通10例,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好转者选择性动脉内介入溶栓组24例,静脉溶栓组18例,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者选择性动脉内介入溶栓组4例,静脉溶栓组6例。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12h内选择性动脉内介入溶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静脉溶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尿激酶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发病在6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用尿激酶进行动脉内溶栓治疗,比较溶栓前后效果。结果:14例患者经溶栓治疗后血管完全再通;15例患者在15d内神经功能缺损明显改善;1例表现为症状性脑出血。结论:尿激酶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有一定疗效,但尚需进行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1.
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例发病在8h以内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动脉内溶栓治疗。尿激酶平均用量50万u。病人在入院时由神经科医生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分数(NIHSS)综合评分。临床结果评价在溶栓3个月后进行,按改良的(MRS)分为好结果(MRS0~3)、坏结果(MRS4~6)两类。结果本组患者溶栓治疗后复查脑血管造影,其中4例完全再通,3例部分再通,6例患者为好结果,1例患者为坏结果。结论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大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动脉内溶栓治疗椎基底动脉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动脉内溶栓治疗椎基底动脉(VBA)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93例VBA闭塞脑梗死患者,对43例VBA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进行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对照组50例行临床常规治疗者,比较两组疗效并分析溶栓治疗组6 h内外阻塞血管再通率和3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之间的关系.结果:溶栓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x2=8.76,P<0.01),溶栓治疗组治疗时间6 h以内和6 h以外的预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溶栓后阻塞血管再通23例(53.49%);溶栓时间6 h以内6例(13.95%),其中阻塞血管再通4例(9.30%)预后均好,6 h以上37例(86.05%),阻塞血管再通19例(51.35%),预后好的有16例(43.24%);颅内出血1例(2.32%),再灌注损伤19例(44.18%);再栓塞1例(2.32%),死亡12例(27.91%),分析后认为VBA再通率较低,6 h以内和6 h以外的预后有显著性差异,血管再通和预后明显相关(P<0.01,相关系数r=0.99).结论:VBA急性脑梗死动脉内溶栓疗效确切,阻塞血管再通和预后明显相关,阻塞血管成功再通预后较好,不成功再通预后较差,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3.
急性下肢动脉血栓介入溶栓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评价急性下肢动脉血栓行介入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介入导管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患者42例,发病时间5 h~10 d,29例术后带管接微量泵继续溶栓3~7 d。结果 26例(61.9%)血管完全再通,动脉搏动恢复。10例(23.8%)虽主要动脉闭塞,但侧支循环建立,临床症状消失。6例(14.3%)主要动脉闭塞,侧支循环建立欠佳,但临床症状改善,下肢病变平面下降。总有效率为100%。结论介入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具有溶栓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介入性动脉内置管于血栓处,局部持续泵入尿激酶治疗急性动脉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32例急性外周动脉栓塞病人,采用Seldinger法经健侧动脉穿刺引管行动脉造影,发现动脉血栓部位后,用导管导丝插入,捣碎血栓抽吸后留置导管,开口抵于血栓近端,持续泵入尿激酶溶栓,每小时5万单位。12~24 h后造影复查,根据血栓溶解情况及时灵活调整导管位置。结果急性动脉栓塞病人治愈率为96.9%。无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导管动脉内血栓局部持续泵入尿激酶治疗急性动脉栓塞效果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静脉溶栓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莉  陈培民  刘福贤 《吉林医学》2006,27(3):242-243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内溶栓与静脉内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全部91例患者经临床及头颅CT诊断为急性脑梗死,39例用尿激酶行静脉溶栓,这组患者来自2000~2002年入院患者的统计,作为对照组;另外52例行脑动脉介入溶栓治疗,作为治疗组。治疗前和发病后24h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两组溶栓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脑动脉溶栓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迅速减少与静脉溶栓组相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动脉组颅内出血率1.5%,静脉组7.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激酶脑动脉内溶栓比静脉溶栓相对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6.
李静  郝洁 《农垦医学》2012,34(3):248-250
目的:探讨Rt-PA和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3月-2011年4月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采用Rt-PA溶栓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溶栓效果和溶栓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0%,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后继发性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溶栓再通患者中脑水肿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溶栓后继发性脑出血发生率低,优于尿激酶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5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在起病2.5~14h内进行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内接触性溶栓,尿激酶用量25万~125万U(平均75万U)。结果 58例脑血管造影发现血栓闭塞51例,溶栓后成功再通37例。溶栓后发现3例血管狭窄明显,行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无血栓闭塞7例。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正常21例,明显好转17例,死亡2例。并发脑出血2例,上消化道出血8例。结论超选择动脉内接触性溶栓可使血栓局部迅速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疗效好,见效快,用药总量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脑梗死超早期动脉溶栓62例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涛  张猛  王琳  许志强  周华东 《重庆医学》2008,37(8):855-85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的动脉内超早期溶栓治疗疗效。方法对2001年10月~2007年10月用尿激酶进行超早期动脉内溶栓治疗62例急性脑梗死病例进行分析,观察闭塞血管再通和神经功能障碍恢复情况。结果62例患者血栓位置分别为:大脑中动脉主干7例,大脑中动脉分支49例,椎-基底动脉6例。溶栓后血管再通41例,成功再通率为66.13%。54例临床表现改善,治疗前欧洲脑卒中评分量表(ESS)评分47.30±12.78;治疗后ESS评分83.5±2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早期的动脉内尿激酶溶栓是急性脑梗死治疗的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陈常胜  王秀春  孙业全  曹贵文 《疑难病杂志》2007,6(6):339-341,F0003
目的研究局部注射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对94例发病在24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分析血管再通程度、治疗时间与临床疗效。结果94例中有效72例(76.6%);血管再通程度≥50%67例(71.28%)中有效64例(95.52%),血管再通程度<50%27例(28.72%)中有效8例(29.6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发病<6h的48例中有效41例(85.42%),6~24h的46例中有效31例(67.39%),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发生颅内出血16例(17.02%)。结论局部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