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逍遥散加减治疗艾滋病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艾滋病抑郁症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对照组给予针灸(关元、气海、血海、足三里、阳陵泉)联合逍遥散加减(当归、醋柴胡、白芍、薄荷、茯苓、炒白术、甘草、生姜)。两组均治疗15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HAMD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灸联合逍遥散加减治疗艾滋病抑郁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逍遥散合生脉散加减对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的48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24例,对照组予劳拉西泮1mg口服,治疗组给予逍遥散合生脉散加治疗,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总有效率62.5%,治疗组的临床总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逍遥散合生脉散加减治疗抑郁症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生脉饮合丹栀逍遥散治疗糖尿病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辨证为气阴两虚、肝郁气滞的糖尿病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4例采用生脉饮合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百忧解(盐酸氟西汀)治疗,疗程1个月。结果:治疗组44例中临床控制14例,显效17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8.6%;对照组42例中临床控制9例,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8.6%。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SDS评分、HAMD评分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生脉饮合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糖尿病后抑郁症是有效且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闫炳远 《光明中医》2009,24(9):1761-176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意义.方法: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米氮平作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同时配合逍遥散加减,治疗6周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抑郁症状显著改善,中医症状、体征积分及HAMD评分明显下降(P<0.01),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逍遥散加减配合米氮平治疗抑郁症具有较好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逍遥散加减治疗痛经的疗效.方法:采用逍遥散为基础方,辨证分型治疗痛经45例.结果:显效12例,有效29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1.11%.结论:逍遥散加减治疗痛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逍遥散配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3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鹦 《陕西中医》2010,31(6):677-678
目的:观察逍遥散加减配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抑郁症病例7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用逍遥散等加减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38例,单纯用帕罗西汀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与有效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第2、4、6周末的HAMD评分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逍遥散加减合并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具有疗效好,起效快,不良反应少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逍遥散加减合太极针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80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逍遥散加减合太极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头针治疗,1个月为一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逍遥散加减合太极针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逍遥散加减辨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7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军 《陕西中医》2006,27(1):61-62
目的:观察用逍遥散加减辨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结合临床症状按肝肾阳虚证的脾虚湿盛证分型用逍遥散加减辨证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7.44%。提示本病是临床常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西医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用中医中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具有较强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韩蓉 《陕西中医》2006,27(10):1195-1196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治乳头溢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10例女性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用中药方辨证为肝郁火旺型以丹栀逍遥散加减,脾虚血亏型以归脾汤加减施治;对照组50例口服西药溴隐停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两组疗效比较(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中医辨证分型施治临床乳头溢液疗效明显优于西药治疗,且无明显副作用,无复发。  相似文献   

10.
范华 《陕西中医》2013,34(8):1014-1015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方法:中医辨证分3型(血虚风燥型、气滞血瘀型、肝肾不足型分别以神应养真丹加减、逍遥散合通窍活血汤加减、七宝美髯丹加减)配合中药外擦治疗斑秃37例。结果:总有效率86.5%,治愈率48.6%。结论:该疗法对本病有补益肝肾,养血祛风,活血生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逍遥散对肝郁证大鼠行为学、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的影响。方法:SD大鼠80只,雌雄各半。按RAND函数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逍遥散低剂量组、逍遥散中剂量组、逍遥散高剂量组,每组各16只。除正常组外,各组接受21 d不可预知的慢性应激刺激,在造模的同时给药。各组动物末次造模结束后,采用旷场试验进行行为学评分。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含量。结果:各组大鼠对1%蔗糖水摄取量的变化:在实验的第14天、第21天,模型组、逍遥散低剂量组大鼠摄取量明显少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逍遥散中、高剂量组大鼠摄取量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低于正常组。各组大鼠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含量的变化:模型组、逍遥散低剂量组大鼠血浆ACTH水平升高,逍遥散中、高剂量组可使血浆ACTH的升高部分恢复。结论:逍遥散对肝郁证大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逍遥散加减治疗更年期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内科收治的54例确诊的更年期抑郁症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以逍遥散方为主辅助加减方的治疗方法,针对不同患者配方。一个疗程1个星期,坚持服用3个疗程,观察效果。结果:针对患者的临床变现进行分析,加减方,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52例患者均了不同程度的缓解,2例无效。结论:针对患者的临床变现进行分析,对症下药,适时加减,逍遥散加减治疗更年期抑郁症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辨证论治抑郁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论治抑郁症疗效。方法 :将53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采取中医辨证施治 ;对照组15例单服三环类抗抑郁药。治疗3个月 ,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观察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 47%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 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 01)。结论 :中医辨证论治抑郁症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探索逍遥丸、归脾丸对肝郁脾虚型、心脾两虚型老年期阈下抑郁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样本,通过DSM-IV、HAMD-17、CES-D以及中医辨证筛选出肝郁脾虚型、心脾两虚型老年期阈下抑郁症患者,并随机选取30例纳入空白对照组,将余下样本根据证型分类分别纳入归脾丸组和逍遥丸组,每组30例,最后观察归脾丸、逍遥丸对老年期阈下抑郁症的疗效。结果:1)12周末归脾丸组和逍遥丸组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归脾丸组与逍遥丸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归脾丸、逍遥丸从干预4周末开始,才开始与同时期对照组HAMD-17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期归脾丸组与逍遥丸组之间评分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逍遥丸和归脾丸能够治疗老年期阈下抑郁症,从第4周开始有明显疗效。2)用归脾丸、逍遥丸治疗期阈下抑郁症,能够预防老年期抑郁症,符合中医"治未病"理论。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术后肺转移多由正气内虚、癌毒残存及肝郁肺虚引起,治疗应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注重温补脾肾、疏肝理肺,合理应用抗癌中药及虫类药物。疏补相合方可控制乳腺癌术后肺转移患者病情发展,减少化疗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中国针灸》2009,29(9):699
目的:评价和分析针药结合治疗不同证型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特点.方法:将80例抑郁症患者经中医辨证分型后分为肝郁脾虚组(35例)、心脾两虚组(21例)和脾肾阳虚组(24例),给予针刺百会、印堂、四神聪、内关等穴和口服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类抗抑郁药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自制中医辨证分型症状评分量表评定疗效.结果:针药结合治疗4周后,肝郁脾虚组有效率为91.4%,心脾两虚组为90.5%,两组均优于脾肾阳虚组的87.5%,(P<0.01,P<0.05);治疗4周后,肝郁脾虚组与脾肾阳虚组HAMD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1、2、4周后,中医辨证分型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低(均P<0.001),其中在治疗2周后,脾肾阳虚组与肝郁脾虚组、心脾两虚组证型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后,肝郁脾虚组减分率与心脾两虚组、脾肾阳虚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合并SSRI类抗抑郁药治疗对肝郁脾虚型抑郁症疗效较好;中医的辨证分型症状评分表对中医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评价更为准确敏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80例NAFLD患者按区组随机法5∶1分成中药治疗组150例和对照组30例.中药治疗组经辨证后分为湿热内蕴、脾虚湿痰、肝郁脾虚、痰瘀互结、肝肾不足5个证型,分别予以连朴饮、二陈汤合平胃散、柴胡疏肝散、血府逐瘀汤合二陈汤、一贯煎合二至丸随证加减;...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肿瘤,近20年里,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现已位居我国女性恶性肿瘤发病谱之首。中医对乳腺癌的病因病机早有认识,古今各大医家对乳腺癌的辨证治疗也有独到见解,而肝郁始终被认为是乳腺癌病因病机的关键,也是辨证施治的要点。这不仅说明了肝郁证在乳腺癌中的重要地位,也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均发现肝郁证与乳腺癌密切相关。因此,进一步研究肝郁证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不仅可能有助于筛查乳腺癌高危人群,提高早期诊断率,也有能助于寻找新的药物靶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乳腺癌术后高危人群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并应用中医辨证论治方案干预,观察其降低复发转移率的有效性。方法对178例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术后高危人群复发转移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比较中西医结合队列(中医辨证论治+内分泌治疗)与西医队列(内分泌治疗)的复发转移、无病生存情况及中医症状积分。结果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分期、是否接受中医辨证治疗3个因素对乳腺癌术后高危患者的无病生存率有影响,是否服用中药是影响无病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与西医队列比较,中西医结合队列3年复发转移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两队列的中医临床症状总积分在治疗3个月及6个月时均明显下降,接受中医辨证治疗的队列改善程度更大。中医治疗对于心烦易怒及烘热汗出的疗效显著,自汗及失眠的疗效次之,口干口苦及神疲乏力的改善情况欠佳。结论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分期、是否接受中医辨证治疗是影响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主要因素。中医辨证治疗可降低3年复发转移率,明显改善中医症状,尤其对心烦易怒及烘热汗出的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解郁合剂联合西药辨证分型治疗抑郁症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6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氟西汀,20mg/d。治疗组80例解郁合剂(柴胡、知母、百合各15g,夏枯草、郁金、炒白芍各12g,牡丹皮、炒栀子各10g,甘草6g;肝郁气滞加香附6g,青皮4g;肝郁脾虚加党参15g;肝血郁滞加川芎、丹参及红花各10g;肝郁痰结加胆南星、瓜蒌各l0g;心脾两虚加白术、黄芪各15g;肝肾阴虚加山茱萸、生地黄各10g;脾肾阳虚加肉苁蓉15g),1剂/d,水煎100mL,一次顿服;氟西汀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2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抑郁情绪评价、躯体症状评价、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34例,显效30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痊愈15例,显效20例,有效27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78.7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HAMD、SDS、SCL-90评分两组均有明显降低(P0.05,P0.01),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解郁合剂联合氟西汀辨证分型治疗抑郁症,疗效满意,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